陳秀文
摘 要:在語文課堂中,要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因素,巧妙整合,讓德育更自然地融入到語文教學之中。文章從滲透環(huán)保意識教育、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滲透生命意識教育、滲透責任感教育四個方面進行研究。
關鍵詞:德育;語文教學;環(huán)保意識;愛國主義;生命意識;責任感
中圖分類號:G621;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3-0011-01
“學語文,就是學做人”,這是著名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留下的至理名言。語文教學不僅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的重任,還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使命。德育是學生成長路上重要的營養(yǎng)劑,教師如何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因素,精心地巧妙地進行整合,從而讓德育更自然地融入到語文教學之中呢?
一、滲透環(huán)保意識教育,無痕融合語文教學
環(huán)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將會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有環(huán)保意識的公民。教師有必要結合語文課堂向學生滲透環(huán)保教育,使學生既習得語言,又獲得環(huán)保意識。如在學習《向沙漠進軍》時,教師可以結合課文的學習,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沙漠對人類造成的危害。生動的圖像資料或視頻容易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思考,特別是震撼的畫面容易觸動學生內心對環(huán)保認知的“神經”。接著,教師巧妙切入新課探究,讓學生意識到要戰(zhàn)勝沙漠就必須付出巨大努力,并以問題為課堂探究點?!巴恋厣衬脑蚴鞘裁茨??”“人類不良的生產生活方式將會造成土地沙漠化,特別是近年來西北地區(qū)發(fā)生的沙塵暴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如果想讓人類以后不再遭受土地沙漠化之苦,我們要怎樣做?”問題為學生的有效課堂探究提供了方向,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會在課堂探究中逐漸建立起來。教師利用課文載體,巧妙地進行橫向和縱向研究,不斷豐富學生的環(huán)保知識結構,使學生在生活中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從而一起為保護環(huán)境進行努力。
二、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無痕融合語文教學
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德育的永恒主題,也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基礎。語文教材蘊含著生動、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教師要巧妙結合,使愛國主義教育更加感性,讓學生從小就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意識。如《誰是最可愛的人》一課,教師讓學生深入品讀課文,充分體會志愿軍戰(zhàn)士那種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課文所描述的情景比較久遠,學生可能難以有深刻體會,教師要引導學生課前多搜集相關的背景材料,并在課堂上匯報,以激活學生的認知體驗。接著,教師創(chuàng)設課文相關的情景,讓學生結合課文的描述進行交流。課堂交流豐富了學生的認知體驗,愛國主義不再是理論說教,而是有生命溫度的感悟。
三、滲透生命意識教育,無痕融合語文教學
學生由于思想認識和生活閱歷的局限,他們對生命的理解可能會比較膚淺。個別學生不珍愛自己的生命,把生命當作兒戲,逃課、厭學、打架、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等對生命發(fā)展不利的事情時常發(fā)生。語文S版教材根據學生的成長特點,安排了一些生命教育的題材,通過生動的故事或案例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使學生通過語文課堂感受到生命的重要性。如在教學《敬畏生命》時,教師要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命感悟進行思考。對于學生來說,生命是屬于自己的,但如果將生命放在家庭中,就不再是簡單的單一關系,而是錯綜復雜的情感關系。孩子是父母的掌中寶,是家庭的希望。若生命凋零,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是致命的打擊,是非常殘酷的事實。因此,教師要通過各種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熱愛自己的生命,同時珍惜別人的生命。語文課堂上,師生之間通過互動交流,教材上的語言就不再是生硬的、冷漠的,而是富有人情味的,學生也會在品悟語言的同時,收獲成長的正能量。
四、滲透責任感教育,無痕融合語文教學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痹谡Z文教學中,培養(yǎng)有責任感的學生是語文教學的另一個重要任務。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的孩子生活條件變好了。但由于缺少吃苦的機會,導致一些孩子不懂事,沒有責任心,有些學生言而無信,經常說一些不負責任的話。教師要巧妙結合教材滲透責任感教育,讓學生從小就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如在學習《散步》一課時,課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苯處熆梢砸龑W生結合作者所處的背景,結合現(xiàn)實生活進行感悟,通過感悟讓學生體會作者肩負的責任,理解他為什么要這樣做。然后問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你曾靜下心來觀察生活中發(fā)生的相關事例嗎?你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談談你的看法嗎?在問題的引領下,讓學生通過具體的事例去感受什么是責任,并體會責任在一個人素養(yǎng)中的重要性??梢哉f,在語文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會讓學生對責任有更深的體會。教材不是空洞的理論說教,教師的引導會讓學生既體會語言表達的精妙,又形成強烈的責任感。
五、結束語
總之,德育不是通過空洞的理論說教就能達到的。語文教材中的不少文章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教師要緊扣德育內涵,巧妙依托語言文字的學習,讓德育與語言學習相互滲透,讓德育更自然地融入到語文教學之中,使學生既習得語言,又收獲成長正能量。
參考文獻:
[1]王秉義.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芻議[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4(02).
[2]陳青.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策略管窺[J].內蒙古教育,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