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五經(jīng)”與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之二《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中)

      2016-06-21 07:17:29山西劉毓慶
      名作欣賞 2016年13期
      關(guān)鍵詞:系辭變通周易

      山西|劉毓慶

      ?

      “五經(jīng)”與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之二
      《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中)

      山西|劉毓慶

      摘 要:《周易》是“群經(jīng)之首”,兩千多年來因其有著非常廣闊的闡釋空間而備受世人重視。關(guān)于《易經(jīng)》的性質(zhì),有人以為是卜筮之書,有人以為是哲學著作。本文從《周易》的性質(zhì)與構(gòu)成、《周易》的基本思想、《周易》觀念與西來觀念的沖突等角度入手,意在使讀者對《周易》所傳達的傳統(tǒng)價值觀有較為全面、客觀的理解和較好的傳承。

      關(guān)鍵詞:《周易》天道人事傳統(tǒng)價值觀

      《周易》的基本思想

      《周易》的基本思想,概括而言就是三點:以“進德修業(yè)”為宗旨,以“陰陽變通”為理論,以“時中”為核心。下面我們分別來談。

      (一)宗旨:進德修業(yè)

      “君子進德修業(yè)”,這是《周易·文言傳》中所引的孔子的話,這也正好可以表達《周易》的基本思想。所謂“進德修業(yè)”,就是增進道德、建立功業(yè),用后人的話說,就是“修己治人”。《系辭傳》又引孔子的話說:“《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廣業(yè)也?!边@是說“易道”是極深廣而高妙的,圣人創(chuàng)制《周易》的目的,就是要以“易道”來培育自己的道德,使其達到崇高的地步,從而兼濟萬物,建立廣大的業(yè)績。《周易》多次談到“崇德”“厚德”“育德”“修德”等,這無疑是在告訴讀者,這部書的價值取向重在培養(yǎng)君子的德行。馬王堆帛書《要》篇引孔子的話說:

      《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觀其德義耳也。幽贊而達乎數(shù),明數(shù)而達乎德,有仁〔存〕者而義行之耳。贊而不達于數(shù),則其為之巫;數(shù)而不達于德,則其為之史。史巫之筮,向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德而已,吾與史巫同途而殊歸者也。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義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祝巫卜筮其后乎!

      這段話表述得很清楚:孔子對于《易》關(guān)注的是“德義”,從《易》所要求取的是“德”;其對于“?!薄凹钡钠谇?,是在“德行”“仁義”的實踐中,而不是通過求卜問卦來實現(xiàn)的?!断缔o傳》說“: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fù),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辯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這一大串關(guān)于德的說明,更體現(xiàn)了《周易》以培育君子德行為目的的價值取向。同時《,周易》又每把“德”和“業(yè)”聯(lián)系起來,如《系辭傳》說“: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yè)?!薄笆⒌麓髽I(yè),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yè),日新之謂盛德?!边@表示,“德”的意義指向在“業(yè)”。“德”是抽象的“,業(yè)”才是實在的。只有“進德”,才能更好地“修業(yè)”;只有“崇德”,才能“廣業(yè)”;“盛德”是通過“大業(yè)”來體現(xiàn)的。

      圍繞這一宗旨,《周易大傳》根據(jù)卦爻之象,時時在提示著人們,不要忘記效法天道,修養(yǎng)自己,成為君子。如《大傳象》說: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以上引文,每一句逗號前的小句是卦象,卦象后面的字如坤、蒙、訟、師等是卦名,卦名后接著的則是與道德修養(yǎng)及人事相關(guān)的論述?!疤煨小保础疤斓馈?,這是卦象所反映的內(nèi)容,意思是表示“天道運行”的這一卦叫“乾”卦。“健”是“乾”的借字,據(jù)同類文字可知,以前人講錯了。天道運行,四季循環(huán),任何人也阻擋不了,這種運行不息、宏大剛健的自然現(xiàn)象帶給人們一種重要的精神啟示,君子應(yīng)該學習它,自強不息,不斷進取,提升道德,成就功業(yè)。表示大地形勢的這一卦是“坤”卦。河流山川都在大地之上,大地博大深厚,沉穩(wěn)慈祥,以地母般的力量和胸懷載育萬物,任群山起伏綿延,任河流運行流淌,任草木榮枯交替,任鳥獸自由奔翔,當然也任人類盡力追求幸福生活。大地的深厚德行和寬廣胸懷,也同樣給人以重要啟示,君子要像大地那樣,培育、加厚自己的德行,“厚德”才可以“載物”。表示“山下出泉”的這一卦叫“蒙”卦,泉水從山下流出之始,是無人知曉的細流,它向著一個方向漸漸而行,永不停息,啟示君子要像泉水一樣力行不倦,但隱默懷藏,不自彰顯,育德不休。“訟”卦,卦象是天在上水在下,天向上升,水向下流,“天與水違行”。這二者是一開始就出了不相和的狀態(tài),啟示君子“作事謀始”,防患于未然,形成事實就趕不及了?!皫煛必裕韵笫恰暗刂杏兴?,大地低洼的地方能夠蓄水,它啟示君子,禮卑下人,以寬容的精神接納民眾。其他類此。當然,以上只是舉了《大傳象》的例子,其余上下經(jīng)及各傳,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周易》對于培養(yǎng)道德精神的意義,同時昭示著君子“修己治人”的行為規(guī)范。如“經(jīng)”言“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即鹿無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好遁,君子吉,小人否”等?!跺鑲鳌费浴拔ň訛槟芡ㄌ煜轮尽保弧断缔o傳》言“言行,君子之機樞,機樞之發(fā),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文言傳》言“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這一切的目標歸屬,無一不在進德修業(yè)、修己治人上。

      地水師

      (二)理論:陰陽變通

      《周易》有三條重要的理論,那就是“陰陽論”,即以陰陽為基礎(chǔ);“則天論”,即效法自然;“變通論”,即適時變通。這三條理論,構(gòu)成了《周易》的理論體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陰陽論”,它是《周易》的理論基礎(chǔ)。

      在談這三條理論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做一項重要的辨誤工作,即三個“不等于”。第一是“陰陽”不等于“對立統(tǒng)一”。過去我們談到“陰陽”,往往就要談“一分為二”或“對立統(tǒng)一”,似乎“陰陽”和它們是同義詞,表達著同樣的意蘊,其實不然。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體系里,“陰”和“陽”并不是對立的,也無須“一分為二”來談。也就是說,《周易》里的“陰”和“陽”不是對立關(guān)系,而是對應(yīng)關(guān)系,對應(yīng)關(guān)系和對立關(guān)系是不一樣的?!皩?yīng)關(guān)系”是兩個事物因內(nèi)在的關(guān)系聯(lián)系起來,強調(diào)的是關(guān)聯(lián)性;而“對立關(guān)系”強調(diào)的是非此即彼,是斗爭性、排他性。比如“男”對應(yīng)的是“女”,但“男”和“女”之間并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誰也離不開誰。沒有“男”的概念,就不會有“女”的概念。而且它們之間強調(diào)的是“和而不同”,只有“不同”,才能相互需要,才能結(jié)合;只有“和”,才能產(chǎn)生新的生命。如果“對立”起來,那就會斗爭,就不可能有新生命產(chǎn)生。同時陰陽關(guān)系也不能用“統(tǒng)一”來表述,而是“一體”,天地之間有陰陽,一體之中也有陰陽,這是事物構(gòu)成的基本法則。

      第二是“則天”不等于“天人合一”。我們往往一談到“天”,就會想到“天人合一”。其實天和人本來就是一體的,而不是分開再合的。從其原初言,當是“天人一體”,即《莊子》所說的“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中庸》所說的“萬物并生而不相害”。因為天人生命根基的一體性,才有了相互感應(yīng)之說。但人與自然必定又在向著不同的方向走,使天、人在形式上分離開來。但無論分離多遠,二者都無法離開天道的支配。故宋儒楊簡《易傳》說:“天人一道?!?/p>

      第三是“變通”和“發(fā)展”。一談“變通”,人們就會想到“發(fā)展”,其實這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變通”說的是轉(zhuǎn)換生成的問題,和直線推進的“發(fā)展”有著根本的不同。

      明確了這三個“不等于”,我們再來看“陰陽論”“則天論”和“變通論”。

      關(guān)于“陰”與“陽”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周易·系辭》里談道:“一陰一陽之謂道?!碧斓厝f物是由陰和陽構(gòu)成的。比如天和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cè)釘嘁印?。把天和地的位置對?yīng)地定下來,然后高和下、貴和賤、動和靜、剛和柔再一對一地定下來,這種成對的、對應(yīng)的事物,構(gòu)成了世間萬物,而世間萬物的個性、性質(zhì)也便在這中間形成了。這是事物構(gòu)成的一個基本的法則,這個法則確立了宇宙與社會的秩序。

      而“則天”就是效法天地,以天地為則。正如《周易·系辭》所說:“天生神物,圣人則之。天地變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兇,圣人象之。”“神物”指的是龜或蓍草占卜之具,龜蓍因其長壽而閱歷豐富,故能判斷吉兇,示以化兇為吉的方略,故圣人掌握卜筮為法則。天地四時變化,晝夜交替,圣人則學著這種變化的規(guī)律性而設(shè)立了卜筮的變化;天垂陰陽之象以見吉兇,如日月薄蝕,五星亂行,圣人則擬此而定卦之吉兇。這里雖然說的是《周易》的形成,但《周易》“與天地準”的制作原則,即乾健以法天,坤順以法地之類的“則天”思想,其目的本在指導(dǎo)人類的行為。因而說到底,“則天論”的核心理念,就是要人在效法天地之中規(guī)定自己的行為規(guī)則,修養(yǎng)自己的道德,構(gòu)建人類社會的秩序。像前面所舉到的《象傳》,就是“則天”理論的具體闡釋。所謂的“天道”,就是人需要遵循的大道,不遵循它便是背離天道,我們常說“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就是這個道理。人需要遵循“天道”來安排生活的秩序。比如《周易》里講“天尊地卑”,然后人效法它,形成“男尊女卑”的社會秩序?!澳凶鹋啊辈⒉皇钦f男性就一定比女性高貴,而是說男在女先,男行女隨,這是一種自然的秩序。

      再看“變通論”?!吨芤住は缔o上》說:“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周易》認為,事物處于變化的動態(tài)之中。陰陽交感,剛?cè)嵯嗄?,自然會產(chǎn)生變化?!吨芤住は缔o上》又言:“變化者,進退之象也?!薄盎弥^之變?!迸f物退而往,新物進而來,進退往來之象,就是“變”。關(guān)于“通”,《周易·系辭上》講“推而行之謂之通”,也就是使事物運動而不停滯,而這只能依靠“往來不窮”的變化來實現(xiàn)。《周易·系辭下》還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由于變化的無窮性,才使世界成為永恒的存在。正是因為有了“變通”,才會“日新”,不斷地產(chǎn)生新事物,使世界不斷處于更新變化之中。而在現(xiàn)實層面,正是因為有了“變通”之法,才確立了自然與人類社會變化以及王朝更替的合理性。所以“革”卦的彖辭說:“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yīng)乎人,革之時,大矣哉?!币簿褪钦f,在《周易》的理念里,行不通就得變,當社會形態(tài)及王朝統(tǒng)治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變通是合理的,商取代夏,周取代商,都是革故鼎新、順天應(yīng)人,遵循的就是變通的法則。

      以上三條理論,并不是獨立存在、各不相關(guān)的,它們之間有著一種內(nèi)在的邏輯聯(lián)系?!白兺ā笔墙⒃凇瓣庩栒摗迸c“則天論”的基礎(chǔ)之上的,“陰”與“陽”的平衡、對天地精神的效法,都是“變通”的重要依據(jù)。簡言之,“陰陽”是事物的構(gòu)成,“則天”是事物的法則,而“變通”是事物的規(guī)律。三條理論相輔相成,共同構(gòu)成了《周易》的理論基礎(chǔ)。

      (三)核心:時中

      《周易》思想的核心是“時中”,這是清代學者惠棟概括出來的。他在《易漢學·易尚時中說》中說:“易道深矣!一言以蔽之,曰‘時中’?!边@個概括是很精辟的,因為我們在《周易》里,隨處可見“中”“時”或“時中”這樣的字眼。比如“訟”卦的彖辭:“利見大人,尚中正也。”“觀”卦的彖辭:“中正以觀天下?!薄皧ァ必缘腻柁o:“剛過中正,天下大行也。”“蒙”卦的彖辭:“蒙亨,以亨行時中也?!薄耙妗必缘腻柁o:“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蹦敲?,什么是“時中”呢?《周易》里頻繁提到這個問題,是要說什么呢?

      其實很簡單,“時”是指火候,是節(jié)點;“中”是位置,是分寸。也就是說,人們行為處世,時間上能不能把握火候,空間上能不能把握尺度,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常說“應(yīng)時而行”“合乎時宜”“天時地利”,或者用現(xiàn)代人的話說就是“把握時機”,說的都是“時”的問題。只有時機成熟,行動時才會水到渠成;否則不是急功冒進,便是失去良機,失敗的概率便會增大。有人悲觀嘆息“生不逢時”,說自己的命運不濟是“時也運也命也”,這種消極的感嘆我們并不贊成。人常說“時勢造英雄”,任何時代都會產(chǎn)生杰出的人物,關(guān)鍵在于人自己對“時”的利用和把握。而“中”則是個度的問題,孔子說“中庸”,講的也是度,即“無過無不及”,恰到好處,合乎中正之道?!吨杏埂氛f:“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本又阅芎虾踔杏沟牡览恚褪且驗榫幽馨盐諘r機,守住中道。能把握“時中”,事物便會處理得當,達到和諧狀態(tài)。

      我們不妨看看太極圖,它在很大程度上闡述的就是這個問題。太極圖出現(xiàn)得比較晚,明朝初年趙撝謙的《六書本義》里首先提到它。我們看到,它是順時針方向轉(zhuǎn)的,白的代表陽,黑的代表陰;白的里邊有黑點,黑的里邊有白點,代表的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在這個圖里,陰與陽對應(yīng)而生,相互擁抱又相互制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諧地處于統(tǒng)一體中。陰與陽、黑與白,唯其不同,故能互動;唯其制約,故能和諧;唯其和諧,故有極強的運動感。這一圖示凝聚了先哲們對宇宙本質(zhì)的認識和智能。內(nèi)外和諧是物質(zhì)運動與生命存在的依據(jù)和條件,宇宙運動的目的是在追求永恒的和諧。任何事物一旦失去和諧便走向崩潰,走向瓦解,走向死亡。這種和諧精神體現(xiàn)在中國文化的各個領(lǐng)域。

      太極圖后來傳播很廣,但是在傳播的過程中,情況發(fā)生了一些變化,有人把它倒過來,逆時針方向轉(zhuǎn)了。當然現(xiàn)在很多學者認為,正轉(zhuǎn)或者倒轉(zhuǎn)都沒有關(guān)系,無非是把白在上黑在下?lián)Q成了黑在上白在下,它依然不失為陰與陽和諧的統(tǒng)一體。但我認為,這樣的顛倒其實違背了這個圖創(chuàng)造者最初的本意,它原初設(shè)置的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其實是對自然生活規(guī)律的一種客觀總結(jié),并非隨意而為。以前講究坐北朝南,當坐在北堂看太陽時,便會看到太陽由東向西,便是順時針方向轉(zhuǎn)的,這可能是確定太極圖旋轉(zhuǎn)方向的主要依據(jù)。再看豆角之類蔓生植物,它也是順時針旋轉(zhuǎn)著向上生長的。所以,太極圖最初設(shè)計的順時針旋轉(zhuǎn),本身就是對自然生活規(guī)律的總結(jié),是有依據(jù)的。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擰螺絲,只有順時針擰才能把它擰緊。

      “陰”與“陽”的概念,太極圖能給我們哪些重要啟示呢?

      第一,和諧?!瓣帯迸c“陽”的本質(zhì)是和諧,這在我們的生活中也處處有著體現(xiàn)。單就我們的身體來說,如果一個人身上陰陽二氣是和諧的、平衡的,就說明這個人是健康的;如果失去了平衡,發(fā)生了沖突,這個人就要生病了。我們常聽中醫(yī)說某人屬于陽虛、某人屬于陰虛,這就是不平衡,這個人至少屬于亞健康狀態(tài),所以人要盡力保持身體陰陽的平衡。由人自身生命體征的和諧擴大開去,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同樣需要保持和諧的狀態(tài)。

      第二,運動。我們發(fā)現(xiàn),“和諧”常常是在動感中實現(xiàn)的,就像《韓非子·五蠹》中所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運動的狀態(tài)是保持生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我們再看太極圖,它中間不是直線,而是曲線。直線如果加在其中,我們會感到一種生硬的割裂感;只有曲線才能表現(xiàn)出這種天然的動感,像風吹水面,像垂柳飛舞。所以這樣的設(shè)計,在和諧之美中呈現(xiàn)著一種生生不息的運動感。由于陰和陽是事物構(gòu)成的一個法則,構(gòu)成以后形成旋轉(zhuǎn)運動,在旋轉(zhuǎn)中生命的活力也就來了。就像地球、太陽和月亮都在不停地公轉(zhuǎn)和自轉(zhuǎn),如果它們停止這種轉(zhuǎn)動的狀態(tài),不但它們不能繼續(xù)保持現(xiàn)在的狀態(tài),天地間的平衡也會失去。還有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是,凡是能夠運動的東西都離不開圓。胳膊是圓的,指頭是圓的,頭是圓的,脖子是圓的,腰是圓的,汽車轱轆是圓的,籃球足球是圓的,等等。因為方的東西和外界接觸的時候,很容易發(fā)生摩擦而降低運動的速度甚至停滯不前,更甚者會對其他事物以及自身造成傷害。而圓就不會這樣了,它本身就是一種和諧的形狀,能夠自由運動。和諧與運動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陰陽越和諧,運動就越順越自如,事物的結(jié)構(gòu)就會越穩(wěn)固。比如一個人如果陰陽高度諧調(diào),身體旋轉(zhuǎn)靈便自如,你用拳頭打他,他的身體隨勢一轉(zhuǎn),就會把你的力量順著切線的方向拋走,你很難傷害他;相反如果陰陽不和,運動就會受到影響,外來力量一沖擊,自己無法應(yīng)變,就會受傷。夫妻倆如果關(guān)系和諧,家庭的運轉(zhuǎn)就正常,人說“家和萬事興”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不和諧,經(jīng)常沖突,家庭就很難穩(wěn)固,第三者也就很容易插足。圓是穩(wěn)定的象征,是運動的保證。太極圖圓形的設(shè)計,曲線的設(shè)計,都代表著一種靈活自由的運動狀態(tài)。唯其運動,才能生生不息。

      第三,相對性。其實世間萬物都是陰和陽的組合,而“陰”和“陽”又是相對而言的。對于男性來說,女性就是陰;但即使沒有女性,男性一個人身上也永遠有陰和陽。所以中國的理論不是絕對的,而是客觀的;“陰”和“陽”不是死板的概念,而是一種活動的概念。這是中國人的一種思維傳統(tǒng),我們在任何地方都能看見?!独献印氛f“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聲音相和,前后相隨”,這句話本身就表明一切事物都處在運動變化之中,對應(yīng)存在的事物或形態(tài)之間,既相互依賴又互為存在條件。我們古代的很多小說,在人物的構(gòu)成上,都呈現(xiàn)著一種“陰”與“陽”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可以是一男一女,也可以是外貌或性格截然不同的兩位同性。比如孫悟空和唐僧,一猴一人,一動一靜,一頑一儒,也正合乎一陰一陽的搭配。再比如張飛和劉備、李逵和宋江,也是這種組合。這樣組合才能產(chǎn)生故事性,才能產(chǎn)生人間百態(tài),才能產(chǎn)生戲劇沖突與和諧平衡。

      第四,隱蔽性。任何事物都有陰有陽,然而“陰”的一面常常是隱蔽的,是人所看不見的。也就是說,人能看得到的那一邊就是陽,看不見的那邊就是陰。我們可以把這個原理運用到生活當中。我們認識一種事物的時候,一旦看到這個事物的表面,就應(yīng)該想到它背后陰的那一邊是什么。如果我們有這種陰和陽的意識,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可能要深刻一點。比如我們看見一只死貓?zhí)稍诘厣?,一個女同學看到這只貓,可能會嚇得猛然跳起來。為什么?有人說她是膽小,可如果這只貓是活的,躺在地上睡覺,這女同學還會不會感到害怕?顯然不會。我們要想到看不見的那面,也就是陰的那一面,支配這個女生跳起來的心理狀態(tài),其實是對死亡的恐懼。她表面上看是膽子小,其實往深層里看,其背后掩蓋著的是對死亡的恐懼。再比如見到一個小朋友,有人問他“你幾歲了”,他媽媽會說他三歲了,他卻說:“不對,我三歲半了。”他這是什么意思呢?難道僅僅是小孩子認真嗎?不是,在這種表象的下面,遮蓋著孩子急于長大的心理。生活中常有小女孩把媽媽的鞋穿上跳來跳去的例子,表面上看是調(diào)皮,其潛意識則是想成為她媽媽那個角色。所以許多時候,我們都應(yīng)該想到有看不見的那一部分存在,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看不見的那一部分,才是最本質(zhì)的部分。

      所以對“陰”和“陽”的內(nèi)涵及其性質(zhì)的把握,可以幫助我們對事物以及人的生命狀態(tài)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作 者: 劉毓慶,山西大學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山西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山西省古典文學學會會長,中國詩經(jīng)學會副會長,中國屈原學會常務(wù)理事,中國辭賦學會、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

      編 輯:張勇耀mzxszyy@126.com

      猜你喜歡
      系辭變通周易
      國學周周讀
      《周易》古經(jīng)“幽人”詁正
      透析經(jīng)典模型 靈活拓展變通
      “人品訴諸”在《系辭》中的應(yīng)用研究
      甜甜的“蝴蝶繭”
      從俗從宜,各安其習——《理藩院則例》對《大清律例》刑罰規(guī)定之變通
      法大研究生(2017年2期)2017-04-18 09:05:51
      《周易》與《孫子兵法》
      孫子研究(2016年4期)2016-10-20 02:38:49
      試論《周易》卦體的性質(zhì)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12
      英漢翻譯中的意象轉(zhuǎn)換與變通
      擁抱改變
      潮安县| 措勤县| 潼关县| 新兴县| 高阳县| 阳山县| 南陵县| 醴陵市| 扎赉特旗| 怀集县| 滦南县| 鲜城| 甘孜| 邓州市| 武冈市| 兴山县| 康保县| 甘德县| 金溪县| 三江| 布拖县| 浮山县| 承德县| 肃南| 华安县| 侯马市| 安新县| 安阳市| 调兵山市| 库尔勒市| 罗定市| 宕昌县| 平阳县| 靖边县| 兴仁县| 利川市| 康保县| 宁晋县| 新巴尔虎左旗| 霍州市| 宁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