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曜曜 周欣
摘 要:現(xiàn)今,敦煌俗字研究工作日益繁盛,對寫卷疑難字形的考釋文論更是不勝枚舉。本文在前賢整理??钡幕A(chǔ)上,對所覽法藏敦煌寫卷上的5個難俗、特殊字形,采用傳統(tǒng)文字訓詁的方法進行分析和考辨,旨在正訛補遺。
關(guān)鍵詞:敦煌寫卷 俗字 釋疑
注釋:
①文中敦煌文獻釋文,是根據(jù)“國際敦煌學項目”(具體瀏覽
http://idp.bl.uk網(wǎng)址)所提供的法藏敦煌寫卷的清晰照片校錄而成?!癙.”代表法國國家圖書館藏伯希和編號,“北”指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文獻的編號,“V”代表寫卷卷背。
②由于字形辨析的需要,此條特錄“興”的繁體“興”。
參考文獻:
[1]中華電子佛典協(xié)會.中華電子佛典[CD].臺北:中華電子佛典協(xié)
會,2010.
[2]吳任臣.字匯補[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104.
[3]姚永銘,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研究[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
社,2003:92.
[4]徐中舒.漢語大字典[Z].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武漢:湖北辭
書出版社,1986-1990:2164.
[5]黃征.敦煌俗字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334-544.
[6]劉楚華.讀《維摩詰經(jīng)十四品詩》[A].敦煌研究院.2000年敦煌
學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文集(歷史文化卷·下)[C].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3:508.
[7]汪泛舟.敦煌石窟僧詩校釋[M].香港:香港和平圖書館出版有限
公司,2002:88.
[8]張錫厚.全敦煌詩[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3787-3788.
[9]吳鋼.全唐文補遺[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9:23.
[10]黃征.敦煌俗字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334-544.
[11]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M].北京:中華書局,1983:242.
[12]馬繼興.敦煌古醫(yī)籍考釋[M].南昌:江西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
1988:228.
[13]馬繼興.敦煌醫(yī)藥文獻輯校[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8:304.
[14]叢春雨.敦煌中醫(yī)藥全書[M].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1994:
503.
[15]王懷隱.太平圣惠方(下)[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1958:2362.
[16]郭在貽.訓詁叢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337-338.
[17]曾良.俗字及古籍文字通例研究[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06:146-148.
[18]張涌泉.漢語俗字叢考[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
742.
[19]顧野王.原本玉篇殘卷[M].北京:中華書局,2004:254.
[20]中華電子佛典協(xié)會.中華電子佛典[CD].臺北:中華電子佛典協(xié)
會,2010.
[21]肖瑜.《三國志》古寫本用字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博士學
位論文,2006:54.
(趙曜曜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 200241;周欣 四川成都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61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