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衛(wèi)民
著名思維科學家張光鑒教授說:“情趣是認識的前提,教學過程離不開良好的情感參與,否則不會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碧丶壗處熡谟勒壬舱J為語文教學應“少些理性,多些情趣”,并把這句話作為他教學的座右銘之一。那么如何才能把語文課上得有情有趣呢?近日看了特級教師虞大明《麥哨》一課的教學實錄,深受啟發(fā)。虞老師擁有一顆鮮活的童心,在教學中,他以孩子的心態(tài)去解讀兒童的內(nèi)心世界,以童心喚醒童心,以童心激發(fā)童趣。課堂上童心飛揚,情趣盎然。現(xiàn)擷取其中的兩個精彩片段,與大家共饗。
【片段一】
師:這段話先寫了茅茅針的樣子,接著寫到了茅茅針是怎么吃的。能不能把相關的吃的動作圈下來。
(出示段落,學生自己圈畫。)
師:有哪些動作,我們一起把這些動作說出來。第一個是——
生:剝開。
師:第二個是——
生:抽出。
師:第三個是——
生:嚼嚼。
師:還有一個是——
生:吮吮。
師:你看,作者在描寫采集茅茅針這個內(nèi)容的時候,先寫了茅茅針的樣子,再抓住動作把怎么吃茅茅針寫得非常清楚。采集茅茅針快樂嗎?我猜你們之所以喜歡采集茅茅針部分,是因為吃茅茅針很快樂,對不對?快樂在哪里?
生:剝開,抽出,比較有成就感。味道也不錯,有點饞了。
師:哈哈,你饞了啊。他說很好吃,哪個詞語讓你感覺到很好吃?
生:甘甜清涼。
師:所以咱們也得把這個詞圈下來。茅茅針的味道甘甜清涼,直沁肺腑。跟他一樣饞了的同學請舉手。
(生全部舉手。)
師:都饞了,那怎么辦呢?茅茅針一般夏天才有,怎么辦?我還真找到了跟茅茅針差不多的東西,想不想吃?
生(興奮):想!
(師拿出棒棒糖。)
生:啊?棒棒糖!
師:這是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的,它就是用茅茅針做的,叫茅針棒棒糖。想吃的舉手。(小手如林)沒那么容易!這樣吧,待會兒虞老師來讀怎么吃茅茅針的句子,誰要是能把這些動作表演得惟妙惟肖,就可以得到一顆棒棒糖。而且還能在課堂上把它剝開,然后吮吮,最好能把別人的口水都引誘出來。誰想來試試?
(生情緒激昂,紛紛舉手。)
(師讀描寫吃茅茅針的句子,學生模擬動作。)
師:能把“直沁肺腑”再模擬一次嗎?
(生模擬“直沁肺腑”。)
師:這回模擬得不錯。來,這顆棒棒糖是你的了,剝開它在座位上盡情地吮吧。
(生大笑。)
師:誰還想來試試?
(生更加興奮,紛紛舉手。)
師:就請你吧!
(師讀句子,生模擬動作,很形象生動。)
師:這甘甜清涼的味道把他美得手舞足蹈。這件事情體現(xiàn)了鄉(xiāng)村孩子生活的快樂,而且作者又寫得非常清楚,所以你們非常喜歡,是不是?你們很有眼光。
(師給生棒棒糖。)
【賞析】以棒棒糖替代茅茅針作為獎勵,并允許學生在課堂上堂而皇之地吃起來,這一設計可謂既大膽又新奇。有些老師會認為,讓學生在課堂上吃東西,一味地追求熱鬧,會影響到課堂秩序和教學效果,不免有嘩眾取寵之嫌。其實不然,虞老師的這一設計,正是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來確定的。
《麥哨》是四年級下冊第六組的一篇略讀課文(本組教材的主題是“走進田園,熱愛鄉(xiāng)村”),它的教學重點就是感受鄉(xiāng)村孩子歡樂、無拘無束的童年生活??墒墙裉斓暮⒆觽?,由于生活的改善,各種好吃的水果和零食應有盡有,城里的孩子自不必說,就是鄉(xiāng)下的孩子又有誰會去野外摘野果、野草吃?孩子們?nèi)狈ι铙w驗,又怎能感受到文中鄉(xiāng)村孩子們歡樂的童年生活?于是虞老師獨具匠心地把棒棒糖(因為當時季節(jié)不合,找不到茅茅針這個實物)帶進了課堂,采用師讀生演的方式來再現(xiàn)文中孩子們吃茅茅針的場景。孩子們的表演充滿了童真童趣,課堂上笑聲不斷。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棒棒糖這個道具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是激發(fā)了興趣,喚醒了童心。小孩子天真無邪,爭強好勝,面對棒棒糖的“誘惑”, 好奇好玩的童心被喚醒了,于是一個個情緒激昂,躍躍欲試,都想好好表現(xiàn)一番。二是為學生的表演提供了參照的依據(jù)。棒棒糖和茅茅針雖然外形完全不同,但味道和吃法相似。孩子們沒見過、沒吃過茅茅針,但對棒棒糖卻一點也不陌生。有了棒棒糖這個參照物,孩子們的表演更加生動逼真,同時對“剝開”“抽出”“嚼嚼”“吮吮”這幾個詞語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三是加深了對“快樂”的感受。得到獎勵的孩子品嘗著自己的“勞動”果實——棒棒糖,心里自然愜意無比,仿佛嘴里吮的不是棒棒糖,而是那甘甜清涼的茅茅針。他們的快樂也感染了其他的同學,此刻,相信所有的學生都沉浸在了鄉(xiāng)村孩子的快樂之中。
【片段二】
師:她讀出了麥哨很好聽。我也覺得麥哨很動聽。你們?nèi)舨幌嘈牛轿恼吕锶トσ蝗?,有很多形容麥哨聲音的詞語,馬上把它們?nèi)Τ鰜怼?/p>
(生圈畫詞語。)
師:交流一下,是怎么樣的麥哨?
生:歡快柔美的麥哨,忽高忽低的麥哨,此起彼落的麥哨,你呼我應的麥哨……
師:如此悅耳動聽的麥哨,想不想親自吹吹麥哨?
師:會吹嗎?其實,我們可以根據(jù)哪幾個自然段來吹?
生:1和7。
師:那誰能吹一吹?
生:嗚卟,嗚卟,嗚——
師:火車來嘍!麥哨的聲音可不是這樣的。
(師指名另一生吹。)
師:火車又來嘍!想想,這個省略號只省略了一個“嗚”字嗎?明白沒有?誰會吹?
生:嗚噗,嗚噗、嗚噗。
師:三聲不夠,繼續(xù)。你只要氣足夠長,一直吹,會嗎?來。
(生連吹。)
師:你真會吹!誰知道他為什么要不停地吹?
生:因為后面還有個省略號,省略了相同的麥哨聲。
師:沒錯!我小時候吹過麥哨,我所吹的麥哨聲可不止這一種調(diào)子,請看。
課件呈現(xiàn):
麥哨聲①:“嗚——卟,嗚——卟,……”
麥哨聲②:“嗚卟——嗚卟——……”
麥哨聲③:“嗚——卟——嗚——卟——……”
師:接下來我將吹響其中的一支麥哨,你們待會兒用手指頭告訴我,我吹的是哪一種,好不好?請注意,我開始吹了。
師:嗚——卟,嗚——卟,嗚——卟……來,一起用手指頭表示一下虞老師剛才吹的是哪一支麥哨?
(生舉手勢“1”。)
師:為什么是第一支?
生:因為麥哨聲①中“嗚”字后面有個破折號,表示聲音要延長一點。
師:哇,連破折號都認識。太厲害了!那誰能吹其他兩支麥哨。
(生吹麥哨。)
師:吹麥哨快樂嗎?
生:快樂。
師:通過剛才吹麥哨,我相信同學們一定學會了一個知識:寫作文時,如果在描寫聲音的時候能夠準確用好標點,就可以把這個聲音寫得特別生動。通過剛才的學習,也喜歡“吹麥哨”內(nèi)容的請舉手。(小手如林)我說嘛,吹麥哨挺有意思,挺好玩的。
【賞析】除了采集茅茅針,吹麥哨是課文中另一項描寫得比較詳細的活動。這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因為現(xiàn)在的孩子們,生活條件好了,不論是城里還是鄉(xiāng)下的,玩的東西都特別多:電視、電腦、游戲機,以及各種各樣新奇的玩具……他們不用到野外去打豬草,不用下地去干活,課余時間不是在各種補習班中度過,就是消磨在電視或是電腦上了。他們參加野外活動的機會太少了,別說吹麥哨,就連麥哨是什么,十有八九都不知道。如何才能讓他們感受到吹麥哨的快樂?虞老師從兒童的心理出發(fā),寓教于樂,讓學生模仿麥哨的聲音,通過游戲來喚醒童真童趣。這一招果然奏效,孩子們愛玩的天性立馬被激發(fā)了出來,課堂上“麥哨”聲聲,此起彼伏。虞老師沒有就此打住,緊接著又出示了三種麥哨聲的不同調(diào)子,引導學生傾聽、模仿。這一設計的高明之處在于:一是進一步激發(fā)了童趣,讓學生在快樂中感受快樂。一個簡簡單單的象聲詞“嗚卟”,竟有這么多不同的吹法,孩子們果然興致大增,他們興味盎然地模仿著各種調(diào)子的麥哨聲,真是童聲飛揚,童趣滿堂。此時的課堂已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二是讓學生在模仿、比較中,體會到標點符號在表達上的作用,并掌握破折號的朗讀技巧,從而凸顯了“語用”這一核心目標。
虞老師的這節(jié)課告訴了我們一個樸素而又深刻的道理:只有放飛童心,課堂才會情趣交融,活力四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我們必須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庇堇蠋熣嬲龅搅诉@一點。
(作者單位:江西省婺源縣江灣小學)
責任編輯 敖小英
E-mail:545126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