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葉
群文閱讀是同一個議題、多個文本的探索性教學模式,在提升學生的閱讀量、閱讀方法、閱讀興趣與自主閱讀的習慣培養(yǎng)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它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思想,是一種有生命力的教學形態(tài)。
我認為群文閱讀的關鍵是多樣性,“讀”的形式多樣性,指導方法多樣性,“文”也要多樣性,無論是文學類作品,還是科普著作、實用文體、甚至枯燥的說明書、圖表等,都應該有所涉獵。所以教師在選文時,除了從題材、體裁、表達形式、作品風格、作者、語言風格等對文本進行整合,更應該考慮“群文”的深度,應該讓群文閱讀在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基礎上,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高尚情感。
一、內容層次多樣性,深化主題理解,豐富學生情感體驗
課標中指出,閱讀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比何拈喿x,并不是將幾篇相似的文章放在一起讀就達到了群文閱讀的目的。群文閱讀的最終目的是要“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保ā墩n標》)可是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對主題的理解單一淺顯,沒有多側面、多角度地深化主題,所以選文缺乏層次感、結構化。有的教師即使選擇了優(yōu)秀的文章,由于對文本的解讀淺顯,沒有很好地發(fā)揮文本的原生價值和教學價值。
例如關于“環(huán)?!钡闹黝},很多教師所選的文章僅涉及三個層面:環(huán)境破壞嚴重、環(huán)保的重要性、我們應該怎么做。至于如何科學環(huán)保、如何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如何尊重自然規(guī)律等這些更深層面的文章教師沒有選文。在閱讀中,由于內容淺顯,涉及角度太少,不能調動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情感體驗不深,甚至有的學生產生老生常談的厭煩感,閱讀興趣和閱讀質量不高。還有的教師由于選文的片面性,使學生產生了“人類不能利用任何自然資源”的錯誤觀念,沒有科學地理解“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等環(huán)保理念。再比如“動物的愛”的主題,很多教師以“父母的愛”組文,幾篇類似的文章只是展現(xiàn)了不同形式的父母之愛,學生的閱讀體驗沒有提升。其實《狼王夢》中的母狼為了不讓孩子受獵人的折磨一口咬斷孩子喉管的行為是一種愛——自由勝于生命,《斑羚飛渡》中羚羊群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的壯舉更是一種大愛——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這些文章讓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比較、概括,讓學生的情感體驗層層加深,做到了閱讀中既培養(yǎng)語文能力,又發(fā)展思維能力。
二、視角多樣性,選文立足于時代高度,提高學生對外界事物的敏感度
課標中指出:閱讀要引導學生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提高文化品位。
主題要有時代性。在組織文章時,我們要引領學生關注當下熱點問題,深入閱讀?!爱悋L情”的主題,可以從德國人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德國二戰(zhàn)中的侵略歷史、二戰(zhàn)后勇于認錯等整合文章,學生對德國的認識會更全面。如果再選擇一些日本拒不承認戰(zhàn)爭罪行的文章對比閱讀,學生對德國這個矛盾的民族認識會更深刻。這些閱讀內容,與“釣魚島”事件相結合,引導學生將閱讀與現(xiàn)實中的熱點問題進行分析思考。
閱讀方法的指導上也要具有時代感。在閱讀方法的指導上,我們偏重于修辭方法、品味語言、理解詞語、概括文意等語文基礎知識,當下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種多樣,信息內容良莠不齊。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正確看待這些信息,學會多種材料“對比閱讀”“多角度閱讀”。例如“人與動物”的主題,我?guī)ьI學生閱讀關于“狐貍”的各種文章,使學生了解不同國家對狐貍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然后拓展遷移,對比《狼圖騰》和蒲松齡的《狼》,對比《水滸傳》和《蕩寇志》,從而讓學生明白“多角度對比閱讀”才能全面正確的認識事物,讓學生正確應對當下的信息大爆炸。
這樣在閱讀發(fā)現(xiàn)中,強化分析、比較、判斷的能力,強化求異出新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提高整體把握能力。
三、題材多樣性,注重跨學科的閱讀技巧,提升學生綜合閱讀能力
課標中指出:閱讀要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
我們選文時往往文學類作品占據(jù)主要陣地,而對科普類,甚至純粹的說明性文字、圖表等很少涉獵,學生也缺少科學類作品的閱讀指導。因此,我們要通過選文,培養(yǎng)學生跨學科的閱讀方法,提升學生綜合閱讀能力。比如“環(huán)境保護”的主題,我們可以選擇不同學科的閱讀內容,比較不同學科的描述方式,獲得不同學科的閱讀方法。
科學類:PM2.5形成的科學小品(說明方法和簡練準確的語言);數(shù)學類:某地一天的空氣狀況曲線圖(學會看圖表);歷史類:史志中對本地空氣質量的記載(簡練嚴謹?shù)恼Z言);醫(yī)學上:空氣對人健康的影響(醫(yī)學語言的表述);心理學上:環(huán)境變化對人心情的影響(獲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新聞報道:各種災難天氣的報道(語言的概括性、鼓動性)……
這樣在閱讀中,學生接觸到了形形色色的閱讀材料,教師引導學生對不同形式的閱讀材料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注重各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不僅保證了學生的閱讀量,更學會了跨學科閱讀,學會了不同學科的閱讀技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
群文閱讀是一種有目的、功能性的閱讀。“文”是群文閱讀的根本,是群文閱讀的土壤。教師只有選好文章,才能對學生的閱讀起到引領、導向的作用,才能通過閱讀,達到閱讀目的。只有文章有深度,文章多樣性,“群文閱讀”才會更有生命力。
(作者單位:山東省煙臺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