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方強
作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很多學生害怕寫作,甚至不會寫作。輕者是表達不流暢、缺乏新意、內容枯燥等,重者則是文不對題、詞句表達不清、錯字連篇、不知所云。究其原因,還是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作文習慣。因此,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和興趣,教師轉變理念是關鍵。改進作文教學的策略,從而解放學生,讓學生觀察生活,讓學生習作從真實生活入手。
“生活的充實是沒有止境的”,中考作文的命題也體現了“寫作離不開生活,服務于生活”的原則。這就說明,作文教學只有扎根于現實生活的沃土,才能成功。學生的世界是寬廣的、豐富多彩的,可以把學生的圈子分為三大塊:家庭、學校和社會。
家庭溫馨無比,但也有不幸;有歡聲笑語,也有磕磕絆絆;有悲歡離合,也有生離死別;有長遠的希冀,也有近期的失意。孩子對長輩的情感,有感激、敬佩、尊重,也有不滿、討厭乃至憎恨。長輩對孩子的教育,有耐心、寬容,也有溺愛、粗暴。以上這些,信手拈來,精心構思,皆可成文。
學校是學生成長的地方,它的環(huán)境、紀律、校風、校訓以及教師等都影響著每一個學生,碰撞著每顆心靈,并迸出種種火花。會讓學生心受洗禮,脫胎換骨,勤奮學習,樹立理想,勤儉節(jié)約,孝順父母,等等。細細道來,真實再現。既可欣賞美文,也可教育他人。
社會是一個萬花筒,鄰里瑣事,大街小巷,廣場一瞥,橋頭乞討,行道小販,行人匆匆,廣告橫飛,茶余飯后,社會焦點,等等,都可以寫到作文中來。可盡顯人間真情,揭旮旯之丑,樹社會良好風尚。學生對社會的認識以及自身的苦樂喜憂,愛恨歌泣,娓娓訴來,一部洋洋灑灑真實感人之作,便會呈現于讀者眼前。
學生應學會“我手寫我心”,作文要寫真人真事,說真話,訴真情,才能達到以情動人?!罢鎸嵤浅晒Φ囊话搿?,而學生呢,卻愛編作文:認為“家丑不可外揚”,父母性格中的懦弱或粗暴或蠻橫或恣肆,這些性格一般是見不到的。寫學校題材的作文,則不會說教師之短,掲學校之丑。豐富的學校生活變得乏味,寫作范圍變得狹小。如果能讓學生揭“短”、掲“丑”,學生的寫作素材也就增加了。學生選取素材或者解讀素材的角度,應該新穎別致,如果能將素材對比運用、組合嫁接、故事新編、反彈琵琶等,都可以讓素材舊貌換新顏,寫出耳目一新的“真”“理”“趣”的好文章。反之,“報喜不報憂”,只會限制了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了學生圓滑世故、虛偽自私的性格。因此,要改變這種柴米堆積卻無米下鍋的現狀,教師應該解放思想,發(fā)揮主導作用,打消學生的顧慮,使學生敢講真話。
學生還要勤奮練習寫作,以“臨池學書,池水為墨”的王羲之為楷模,寫出真正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