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榮(西藏民族大學文學院,陜西 咸陽 712082)
?
從三個平面理論角度談副詞“光”
張榮
(西藏民族大學文學院,陜西咸陽712082)
摘要:副詞“光”意義相當于“單”或“只”,表限定,具有強烈的排他性。從句法功能來看,副詞“光”主要用在動詞性成分前起限制作用;從語義層面來看,“光”指向動作行為或動作行為所關(guān)涉的對象;從語用層面來看,“光”是來表達不如意的語氣。
關(guān)鍵詞:光;句法層面;語義層面;語用層面
副詞是用于動詞、形容詞前表修飾或限定作用的詞,常用來說明動作行為或性質(zhì)狀態(tài)等所涉及的范圍、時間、程度、情態(tài)以及肯定或否定的情況,更多時候也可以表示兩種動作行為或性質(zhì)狀態(tài)之間的關(guān)系。
“光”是一個表范圍的副詞,它的基本作用是表限定,在句中常做狀語,用來修飾動詞性成分、體詞性成分、形容詞性成分。
(一)“光”+動詞性成分。
就句法層面而言,“光”的語法功能主要是用在動詞性成分之前,用來限定動作行為的范圍。例如:
1.他光哭不說話。2.媽媽光叫他做功課,并未責罵他。
例1中的“光”用來限定動詞“哭”。例2中的“光”用來限定兼語短語“叫他做功課”。
(二)“光”+體詞性成分。
有時,“光”也會用于體詞性成分之前,這些體詞性成分既可以是名詞也可以是名詞性短語,還可以是代詞,用來限定其中的人或事物。例如:
3.光二中舉辦了英語競賽。4.光這件事,就了解了她的為人。
5.光他去了北京,別人都沒去。
例3中的“光”用來限定名詞“二中”,例4中的“光”用來限定名詞性短語“這件事”,例5中的“光”用來限定第三人稱代詞“他”。
(三)“光”+形容詞性成分。
“光”有時會用在形容詞性成分之前,既可以是單音節(jié)形容詞,也可以是雙音節(jié)形容詞,用來限定事物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例如:
6.光急躁是沒有用的。7.家具光美觀不行,還得耐用。
例6中的“光”用來限定形容詞“急躁”,例7中的“光”用來限定家具的性質(zhì)“美觀”。
從句法層面看,“光”無論處于動詞性成分之前,還是體詞性成分之前,亦或是形容詞性成分之前,它主要是用來限定動作行為或動作行為的對象,表達一種單一的概念。
由于“光”是一個具有限定意義的副詞,在句中常做狀語,其后主要接動詞性成分,因此,“光”的語義指向一般為動作行為或動作行為關(guān)涉的對象。
(一)“光”語義指向主語。
限定性范圍副詞“光”用在主語前起限定作用,主語可以是名詞、名詞性成分、代詞等。在這類句子中,“光”在句法和語義上都是用來限定主語的,例3~5均為“光”語義指向主語的例子。例3中“光”語義指向“二中”,意思是除了二中,別的學校都未舉辦。例4中“光”語義指向“這件事”,僅指這件事,不包括其他事。例5中“光”語義指向“他”,后一分句與前一分句對舉使用,僅限于他。
(二)“光”語義指向謂語。
“光”最主要的用法就是用來限定動作行為,語義指向其中的謂語。謂語既可以是動詞,也可以是形容詞。例如:
8.他懂一點兒漢語,可是光會說,不會寫。9.有些人光空談,不干實事。10.做學問不能光專不博。
例8中“光”語義指向能愿動詞“會”之后的“說”,與后一分句中的動詞“寫”形成對立。例9中“光”語義指向“空談”。例10“光”語義指向形容詞“專”,限定動作行為的范圍。
當“光”用于有連謂短語的句子時,“光”在句法上限制其后的整個連謂短語,限定動作行為的范圍,語義一般指向連謂短語。例如:
11.他沒有任何反應,光坐著發(fā)愣。12.他啥都不干,光等著吃。
當“光”用于有兼語短語的句子時,兼語短語常做謂語,在句法上,“光”用來限定充當謂語的兼語短語,但語義指向卻有分別,既可以指向兼語,也可以指向兼語之后的謂語。這是由具體語境決定的。例如:
13.我光叫你‵提醒他。14.我光叫你提醒‵他。
這兩個句子,只是重音不同,導致語義指向不同,13中“光”語義指向兼語“你”,例14中“光”語義指向兼語之后的謂語“提醒”。
(三)“光”語義指向賓語。
當“光”用在動賓短語前,限定動詞性成分,語義一般指向其后的賓語。這些賓語可以是名詞、名詞性成分、代詞等。例如:
15.這一學期,我們光學習英語。16.我光談工作問題,不談其他問題。
例15中“光”限定動作行為“學習”,語義指向賓語“漢語”。例16中“光”限定動作行為“談”,語義指向賓語“工作問題”。
“光”有時也會指向介詞所關(guān)涉的賓語,例如:
17.他光給朋友寫信,沒給家里寫信。
例17中“給朋友”,為介賓結(jié)構(gòu),“光”語義指向介賓結(jié)構(gòu)中的賓語“朋友”。
一般而言,在書面語中,人們往往利用語序和標志詞來強調(diào)句子中的核心部分;在口語交際中,人們會利用輕重音來表明說話者的中心內(nèi)容。副詞是一個表修飾作用的詞,常作狀語,即使副詞“光”不出現(xiàn),整個句子的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和語義關(guān)系基本不變,這時,“光”的出現(xiàn)就是為了語用考慮,屬于語用方面的問題,僅是為了言語表達的需要,借助“光”來加以強調(diào)。
通過對“光”句法成分和語義指向的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光”是一個擁有很強排他性的范圍副詞,語義一般指向動作行為或動作行為所涉及的對象,在語用方面,則往往用于消極的場合,表達說話者的主觀態(tài)度?!肮狻笔且粋€極具口語化色彩且出現(xiàn)頻率很高的限定副詞,借用三個平面理論對其加以整合,可以區(qū)分它的適用范圍,更有助于語言的合理使用。
參考文獻:
[1]陸儉明,馬真.代漢語虛詞散論[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11).
[2]馬真.現(xiàn)代漢語虛詞研究方法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12).
中圖分類號:H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7-00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