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小學低段品德課是為了提高小學生思想品德和素質而開展的一門學科,隨著全國新課標的開展,小學品德課生活化顯得越來越重要。那么教師怎樣才能在新課標的基礎上開展生活化的小學思想品德課呢?
一、傳統(tǒng)模式下的小學思想品德教育
對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他們擁有良好素質的基礎。那么在傳統(tǒng)的思想品德課上教師是如何教育學生學習的呢?以往的小學思想品德課大多數(shù)教師只關注學生在一堂課上學習了多少知識,學習到了多少做人的道理,只有極少數(shù)教師注重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品德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下,很多人都認為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中放松的課程,就如傳統(tǒng)觀念下小學的體育教育一樣,就是用來做游戲的,并不是用來提高身體素質的。為了改變這樣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改變學生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看法,國家教育局對此教育模式進行了改革,希望能使學生的素質修養(yǎng)得到提高。
二、新課標下的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模式
隨著新課標教育的深入人心,教育界越來越重視小學思想品德的素質教育。那么在新課標模式下怎樣的教育才能提高小學生的素質教育呢?新課標下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生活、情感、知識以及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小學思想品德課是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前提下,提高學生的素質、端正學生的人生態(tài)度的教學。小學生就好比一張白紙,很容易受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所以教師應該在端正教育態(tài)度的前提下,多舉一些貼近小學生生活的例子,讓他們能夠在生活中學習思想品德這門課,進而得到全面發(fā)展。
總之,課堂教學生活化,體現(xiàn)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精神。生活賦予思想品德課豐富而又深刻的內涵,生活也能成為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最大動力。生活化教學給思想品德教學涂上了“七色彩虹”,讓學生在真實、生動、思考、體驗中獲得了知識,增長了能力。類似真實生活情境內外的適用,并通過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的體驗和感悟,啟迪學生的思維,使思想品德課堂少了說教,多了真實的體驗和感悟,使思想品德課熠熠生輝,使之成為思想品德教學永恒的追求和生命力。
參考文獻:
閆鳳梅.讓品德教學回歸生活[J].黑河教育,2014(09).
編輯 趙海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