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紅
【摘 要】黨的群眾路線維系著黨的前途和命運,凝結著黨的工作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方法。只有始終堅持和深入貫徹群眾路線,始終保持同廣大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始終做到植根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我們黨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才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牢牢把握群眾路線這條生命線,必須深刻認識群眾路線這個根本工作方法。
【關鍵詞】群眾路線;黨的生命線;傳家寶
一、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傳家寶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黨的群眾路線最簡潔、最規(guī)范、最準確的概括和表述。群眾路線充分反映概括了黨與群眾的關系問題。包括群眾觀點和黨的基本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群眾觀點關系黨的性質、宗旨,黨的基本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關系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
所謂“生命線”,就是指保證生存和發(fā)展的最根本的因素。黨的生命線,就是保證黨的生存和發(fā)展的最根本的因素?!叭罕娐肪€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意味著,如果黨堅持走群眾路線,黨的生存和發(fā)展就會有保證;反之,如果黨脫離了群眾路線,黨的生存和發(fā)展就會受到威脅,黨的事業(yè)也會遭受挫折,甚至出現(xiàn)亡黨亡國的危險。
群眾路線是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產生的,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非常重視人民群眾的作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時刻把人民群眾緊緊團結在自己身邊。黨成立之初面臨的環(huán)境異常惡劣,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反復強調動員人民群眾的重要性,深入發(fā)動、組織、引導工農群眾參加革命運動,歷經艱難曲折,找到并堅持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引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勝利,在此過程中形成和發(fā)展了黨的群眾路線,形成和鞏固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黨在全國范圍取得執(zhí)政地位以后,加強執(zhí)政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lián)系,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取得了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同時,這一時期也出現(xiàn)了嚴重背離黨的群眾路線、嚴重脫離客觀實際的情況,使黨的事業(yè)和人民群眾的利益遭受重大損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經過撥亂反正,黨的群眾路線等優(yōu)良傳統(tǒng)重新得到重視和發(fā)展,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以實現(xiàn)人民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尊重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壯闊歷程,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加強和改進黨的群眾工作、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聯(lián)系,提出并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推向前進。習近平提出了中國夢,強調“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睂崿F(xiàn)中國夢的出發(fā)點、落腳點都是為人民群眾謀幸福。
可以說,黨的90多年光輝歷史,就是同人民群眾生死與共、同甘共苦的奮斗歷史,是黨的群眾路線的歷史。黨的歷史反復證明,什么時候能真正做好群眾工作,密切聯(lián)系群眾,黨的工作就勝利,黨的事業(yè)就發(fā)展;什么時候背離了群眾路線,脫離了群眾,黨的工作就遭受挫折,黨的事業(yè)就受損失。
二、黨的性質、宗旨,決定了黨必須走群眾路線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實現(xiàn)共產主義。群眾路線體現(xiàn)了我們黨的這一根本性質和宗旨,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我們黨必須走群眾路線。
黨的根本性質要求我們黨必須樹立群眾觀點。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決定性力量。不論是作為革命黨,還是作為執(zhí)政黨,都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信賴支持擁護。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黨群關系好比魚水關系,黨的生命和依托在于人民,黨的力量源泉來自人民。黨的綱領、路線、方針和政策,都需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去”,經過廣泛地、反復地征求和聽取各方面群眾的意見制定出來,需要人民群眾支持參與,需要代表廣大群眾利益、充分體現(xiàn)人民意愿。同時,黨的正確主張又需要貫徹到群眾中去,通過黨的組織工作、宣傳工作,通過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使廣大人民群眾充分認識到自己利益,并且組織起來,發(fā)揮主體積極作用,自覺地為實現(xiàn)這些利益而奮斗。既然政黨的命運是由人民群眾決定的,所以,我們黨沒有理由脫離群眾,沒有理由不與群眾保持血肉聯(lián)系,沒有理由不做群眾工作。
“三個代表”要求我們黨必須站穩(wěn)群眾立場。作為先鋒隊和領導核心,我們黨要通過“三個代表”,充分彰顯我們黨的先進性純潔性,這就必須把我們黨的根基深深扎入人民群眾的豐厚土壤中,始終密切聯(lián)系群眾,時刻牢記人民利益,須臾不能離開群眾,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努力做到讓人民群眾滿意、高興、答應?!叭齻€代表”,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其思想本質就是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只有和人民在一起,與群眾共患難,才能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時刻裝在黨員干部的心中,把人民群眾的愿望充分了解在我們的頭腦中、體現(xiàn)在黨的工作中,才能做到“三個代表”。歷史也充分證明,無產階級政黨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脫離人民群眾,必須通過“三個代表”,時刻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lián)系,這是黨的立黨之本、執(zhí)政之基、力量之源。脫離群眾,“三個代表”就會落空,黨就會失去民心,失去政權,失去生存發(fā)展的土壤。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求我們黨必須做好群眾工作。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踐行這一宗旨,必須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盡最大努力為人民謀幸福。我們黨員干部必須認識到,我們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也不允許任何黨員謀求非法利益。黨風問題、黨同人民群眾關系問題是關系黨生死存亡的問題。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就必須做到: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lián)系,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不允許任何黨員脫離群眾,凌駕于群眾之上;要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堅持走群眾路線,虛心接受群眾監(jiān)督;要充分認識到我們黨員干部是人民的公仆、群眾的服務員,從而在思想上尊重群眾,宗旨上為了群眾,政治上代表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贏得人民群眾真誠的信賴和擁護。
習近平指出:“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黨只有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才能做到堅如磐石?!彼?,黨只有把群眾路線貫穿于自己的全部工作之中,把自己的命運同人民群眾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才能真正贏得民心,獲得持久的政治生命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堅持走群眾路線,必須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只有堅持走群眾路線,把國家的夢想與人民的夢想緊密相連,把黨的奮斗綱領與群眾的心愿融為一體,才能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參與建設、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才能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我們黨才能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