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文人畫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種特殊的繪畫形式,在北宋時期興起了一場具有代表性意義的文人畫運動。與民間繪畫的創(chuàng)作相比較,文人畫的創(chuàng)作形式更加強調繪畫作者在所屬階層的文化品味,帶有濃厚的南派文化色彩。文人畫多為士大夫,當時背景下的士大夫不同于其他畫工,他們更喜歡用繪畫來展現(xiàn)自身的情趣和志向,把繪畫作為一種高度表達心靈的藝術形式。文人畫對繪畫作者的要求相對來說比較高,除要求作者具有超高的繪畫技術之外,還要有高深的文學修養(yǎng),可以將繪畫與文學進行結合,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將個人的情趣與胸懷肆意地表達出來。
關鍵詞:文人畫;審美傾向;書法
1 文人畫產生的背景
文人畫是中國繪畫藝術形式發(fā)展過程中的自然產物,是在符合藝術發(fā)展規(guī)律條件下產生的。我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處于發(fā)展的原始階段。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統(tǒng)治者養(yǎng)士的這種現(xiàn)象才剛剛開始,到了東漢晚年,這種現(xiàn)象逐漸發(fā)展起來,文人學士逐漸增多。士人專注于精神層面的追求,在文化藝術上有很好的影響,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到了中國繪畫藝術的發(fā)展歷程。
發(fā)展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學士已經逐漸壯大,出現(xiàn)了一批杰出的畫家,帶領著院體畫藝術發(fā)展壯大,成為繪畫藝術的主體。院體畫逐漸走向主流,讓繪畫風格向著細膩華麗的方向發(fā)展。隨著隋朝的開科取士,知識分子在政治上逐漸發(fā)揮了作用,在社會中的地位也在不斷提升,繪畫藝術風格向著文學方面發(fā)展。宋代出現(xiàn)了一大批文人雅士,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蘇軾,文人畫的概念也是蘇軾提出來的。他倡導詩情畫意般的文人畫特色,反對對畫工技巧的純粹追求。這種繪畫風格的形成為文人畫的形成奠定了理論基礎,在蘇軾等人的積極倡導下,文人畫的藝術形式基本確立。文人畫形式的出現(xiàn)具有極大的進步意義,豐富了繪畫藝術形式,促進了繪畫藝術的進一步發(fā)展。文人畫創(chuàng)造注重作者的文化品味及文學修養(yǎng),畫家在創(chuàng)作文人畫作品時更多是在自我消遣,通過繪畫作品直觀地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所以多為即興發(fā)揮,繪畫手法更加豐富多樣,取材范圍廣泛,充實了我國民族文化和精神世界,為中國的傳統(tǒng)繪畫藝術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豐富了繪畫藝術的分布格局。文人畫在元代發(fā)展到了一個高峰期,元代是文人畫發(fā)展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從元代開始,文人畫逐漸成為繪畫藝術中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元代文人畫得到快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量的文人雅士加入到了繪畫行列中來。元代政治結構特殊,多民族融合在一起生活,國家制度不完善,各族等級劃分明確,管理森嚴。在這種社會狀況下,文人階層地位降低,文學創(chuàng)作題材有限,所以很多文人雅士都投入到了繪畫創(chuàng)作中去,寄情山水,通過繪畫藝術來間接抒發(fā)自己的情懷和豪情壯志。隨著社會發(fā)展,文人雅士逐漸成為文人畫中的主導力量。文人畫逐漸成熟,繪畫風格越來越明顯。文人畫提倡詩書畫為一體的全新理念,將文學與繪畫有機融合,中國文人畫的藝術風格和藝術形式在元代也逐漸成熟。元代時期,繪畫家強調書法入畫,將書法與繪畫內容主體相呼應,也是從此開始,書法正式成了文人畫的重要組成部分。
到明清時期,文人畫成為畫壇的主流藝術形式。隨著文人畫的逐漸發(fā)展,其風格形式也大概發(fā)展為復古派和創(chuàng)新派兩個派系。雖然它們都是文人畫藝術形式,但在創(chuàng)作思想及表現(xiàn)方式上有差異。到了明清中期,院體畫復興,有一批院體畫畫家逐漸占據(jù)了畫壇的主導地位。他們將院體畫與文人畫結合,追求院體畫的表現(xiàn)風格,同時繼承文人畫的繪畫形式,在選材和選題上更加關注世俗生活。與元代文人畫的審美觀念不同,明朝院體畫的復興也可以說是文人畫的另一種形式。
2 傳統(tǒng)文人畫的風格與審美傾向
文人畫是中國繪畫史上一種特有的繪畫形式,特有的繪畫風格決定了其在繪畫藝術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論述文人畫的藝術風格與審美傾向。文人畫在宋朝進入了發(fā)展的黃金時期。與唐代人物風格的畫風不同,文人畫多以花草鳥蟲為繪畫對象進行創(chuàng)作抒情,文人畫用梅蘭竹菊來抒發(fā)內心的高尚情操,或抒發(fā)內心的豪情壯志。在北宋時期,竹子常用來表達作者內心的高尚情操以及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南宋時期的畫風明凈虛和,形簡意足,在作畫技巧上不求形似,也不拘于陳法,黑白相生。文人畫講究人品,人品的高低決定了一幅畫的韻味。人品不好的人,作出來的畫幅再優(yōu)美,也不會受到其他畫家的稱贊。文人畫注重作者對內心情懷的表達,人品不好,表達出來的情懷又會有誰去認可呢?例如,顏真卿,有人就稱贊他的人品高于書品。顏真卿是玄宗開元進士,在唐德宗建中年間被派往去勸降叛軍李希烈,最后慷慨赴義。顏真卿是歷史評價很高的人物,人們高度認可他的事跡。他的書法蒼勁有力,打破了嚴謹?shù)目瑫L格,為書法的發(fā)展開辟了一條新道路。顏真卿的書法得到如此高的評價,與他的生平事跡是分不開的。他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為百姓著想。因此,他的書畫作品得到了很高的評價。一個人只有品德高尚,作品才能超凡脫俗。就因為文人畫作家有著這樣的胸懷,文人畫才能一直被認可并發(fā)揚光大。
文人畫藝術風格淳樸天真,審美情趣簡、雅、拙、淡。畫家李公麟風流倜儻,畫作的構思、題材的選用以及作畫的藝術手法都體現(xiàn)著雅;倪云林的畫中透露著平淡優(yōu)雅的氣質,在表現(xiàn)手法上詩書結合,題材寓意深厚,畫家的性格直露在詩詞作畫上,甚至擺脫傳統(tǒng)詩詞格律的束縛,肆意發(fā)揮。著名詩人蘇東坡曾提出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理論思想,這表明當時的文人畫注重詩畫的相輔相成,相互襯托。把詩詞與直觀的畫面相互結合,圖文互補,增加藝術效果,提升文人畫的韻味。詩與畫的結合象征著文人畫形式的完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不再單一,詩、書、畫、印為一體,增加筆墨情趣。書法是人文畫中重要的審美傾向,這一點從文人畫家大多是書法家就可以看出。點線之間的組合是文人畫中的重要欣賞對象,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這是書法入畫的重要象征,并被蘇軾等文人逐漸發(fā)展為水墨技巧。
古代文人畫家追求畫外意,也就是側面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畫家對于題材的選取多為花鳥、山水,借以表達自己的內心抱負。所以題材的選取是為了映襯出自己的內心世界,畫中的自然事物正是作者內心的精神世界。文人畫講究筆墨情趣,強調畫外意,這些都是文人畫中的重要審美情趣。另外,文人畫也傾向于和禪宗文化結合,這和禪宗文化的不斷發(fā)展以及深遠影響密不可分,文人畫家的審美情趣與禪宗文化的悟道之法相近。佛家之道改變了文人畫藝術發(fā)展的方向。在文人畫家中,也不缺乏禪僧畫家,他們從小就受傳統(tǒng)禪宗文化的教育,所以在一作畫時就被列入文人畫家的體系中。
3 結束語
文人畫藝術形式是繪畫領域中的全新繪畫形式,它豐富了繪畫的藝術形式,加深了繪畫作品中的感情抒發(fā),不單單注重視覺上的享受,更注重心靈上的。對于文人畫的審美傾向分析,本文只是片面的,還需要學者不斷對這些文人畫作品進行學習探索。古代的繪畫藝術形式遠比我們了解的要高深,我們應抱著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古人留給我們的文化精髓,對畫家的內心精神世界進行探索學習,繼承我國的經典文化,并將其發(fā)揚光大。
參考文獻:
[1] 史鴻文.中國藝術美學[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2] 呂曉.清代四僧[M].遼寧美術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劉宇(1984—),女,遼寧鞍山人,鞍山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