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慧++崔秋香
[摘要]美國作家丹尼爾·伍德瑞爾的小說《冬天的骨頭》以女性的視角,生動形象地揭示了美國底層社會的蠻荒與韌性。小說以女主人公芮尋找父親為主線,揭示了在男權社會下的女性主義意識下的“愛與自由”的主題,塑造了一個堅強獨立的女性形象。
[關鍵詞]《冬天的骨頭》 女性主義 覺醒
[中圖分類號]I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2-0100-02
小說《冬天的骨頭》由美國作家丹尼爾·伍德里爾(Daniel Woodrell)所創(chuàng)作。丹尼爾·伍德里爾生于1953年,美國當代著名作家,曾在美國海軍服役,退役后從事小說創(chuàng)作,出版多部小說,榮膺美國筆會小說獎(1999年),提名愛倫·坡獎(2008年)。他在業(yè)界聲譽極高,被公認為“鄉(xiāng)村黑色文學”的最佳詮釋者,其作品《苦難人生》曾被改編為電影《與魔鬼同騎》,由國際著名導演李安執(zhí)導?!抖斓墓穷^》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曾被改編為同名電影,由德布拉·格蘭尼克執(zhí)導,詹妮弗·勞倫斯和約翰·哈克斯等聯(lián)袂出演。影片于2010年6月11日在美國首映。曾獲2011年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改編劇本等四項提名。
小說講述了一個16歲的小姑娘,為了家庭的完整,堅定不移地去尋找毒販父親的故事。生動形象地揭示了美國下層社會的蠻荒與韌性,譜寫了一曲女性主義覺醒的贊歌。
一、美國底層社會的蠻荒與韌性
美國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是一個富裕的國家,但任何國家都會有窮人,《冬天的骨頭》就是一部描寫美國窮人生活圖景的小說。本書的故事的背景發(fā)生在密蘇里州西南的奧札克山區(qū),區(qū)別于美國其他地方的富裕繁華,這里貧困、閉塞、野蠻、荒涼、原始,小說的主人公芮(Ree)是個金發(fā)碧眼的美麗姑娘,僅僅16歲。在這個女性一生中最美麗的階段,芮卻不得不獨自面對生活的苦難。她的父親以制造毒品為生——制造毒品是附近居民賴以為生的手段。她提前離開了學校,在家砍柴、做飯,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弟弟妹妹一個12歲,一個6歲。她的母親飽受疾病的困擾,即便在芮陷入困境、期望在她母親康妮那里尋求幫助時,康妮也只是面無表情地看著芮。芮流下了孤苦無助的眼淚。而她的父親杰蘇普已經(jīng)失蹤多日,警察來到家里告訴她,如果她的父親不能按時出庭接受審判,芮一家將失去房子和林地,將無家可歸,露宿街頭。芮堅定地對警察說:“我說過了,我會找到他?!雹?/p>
芮的家庭陷入了極端困境:她的馬已經(jīng)四天沒有吃草料,狗糧也不足,每天的食物大多是土豆,甚至是柴火也需要鄰居資助。面對困境,她踏上了尋找父親的道路。小說以芮的視角為我們展示了奧札克山區(qū)的窮困與蠻荒。小說中的人們沒有現(xiàn)代通訊設備,居民的住所雜亂破舊,飲食居然依靠打獵。因為食物短缺,芮和弟弟妹妹依靠獵取松鼠補充食物,弟弟桑尼甚至考慮吃松鼠的腸子。更令人震驚的是當?shù)鼐用褚灾圃於酒窞樯?,他們制毒、販毒、吸毒,形成了一個灰色產(chǎn)業(yè)鏈。芮的父親就是一位制毒高手,芮尋找父親的過程也是深入當?shù)囟酒肪W(wǎng)絡的過程。這里的每個人都態(tài)度冷漠、殘暴,更令人絕望的是這些人和芮都是親戚,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血緣關系。
面對困境,芮沒有氣餒,一直堅定地要找到父親,挽救家庭。在這個地區(qū)政府權力缺失,芮沒有得到來自政府或者社會的任何幫助,一切只能依靠固有的社會經(jīng)驗,在一個有血緣關系卻冷漠的熟人社會中生活下去。芮能夠想到的擺脫貧困的唯一方法是參軍,這樣她就可以獲得4萬美元的補貼,這樣就能改變她的家庭困境,甚至她還想著一邊參軍,一邊照顧家庭。
小說用凌厲冷峻的筆觸,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美國密蘇里州奧札克山區(qū)底層民眾的生活圖景。奧札克山區(qū)景色壯美,但是居民卻生活在窮困之中,以野蠻的方式處理各種事情,對于這一切,作者沒有作道德判斷,而是以散文化的敘事語言表達純真的情感,保持了最大的情感克制。作者沒有刻意煽情,沒有做出價值判斷,形成了一種冷峻的風格。如小說最后,鄰居美拉博帶著芮去冰湖中尋找父親的尸體,美拉博幫助芮將其父親的雙手鋸下來時,作者這樣描寫道:
鏈鋸噴著煙,抖動著。一道煙在冰面上裊裊的升起,震動聲響徹夜空。星星點點的腐肉和濕骨打在芮的臉上,她閉上眼,感覺眼皮跳得厲害。鋸子一鋸穿,爸爸的尸體就從她的手中滑脫,深入水里,她只剩下他的一只手。她轉過身,把這只手扔到岸上那兩姐妹的身邊。②
小說保持了丹尼爾·伍德里爾一貫擅長的現(xiàn)實主義風格,作者致力于讓生活本身說話,關注邊緣群體的感情、生活及經(jīng)歷,這些人也許冷酷無情,甚至危險,但無一不鮮活飽滿,充滿人性。如芮的叔叔蒂爾德普吸毒、制毒,野蠻粗暴,但是最終被芮的堅強打動,幫助了芮。作者以“去敘事化”的風格,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奧札克山區(qū)冬天壯麗的景色,刻畫人物形象,人物對話簡單直接但非常生活化,力求真實地再現(xiàn)生活,表現(xiàn)出一種獨特的寫實主義風格。這種寫實主義風格與小說的黑暗鄉(xiāng)村主題相得益彰,讓讀者更易進入情緒,去感受小說人物的情感,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水準。
二、愛與自由:女性主義的覺醒
小說《冬天的骨頭》的女主人公芮年僅16歲,但在柔弱的外表下,卻有一顆堅韌的心。芮早熟、堅強,面對父親失蹤、家庭陷入困境的局面,芮始終沒有放棄,雖然在尋求母親幫助時流下了孤苦無助的眼淚,但第二天她繼續(xù)踏上尋找父親的征程。她為了保護家庭必須找到父親或者父親的遺體。在這里,父親作為男權的象征,在小說中從始至終沒有出現(xiàn)。父權的確實帶給我們思考,當女性離開男性以后會怎么樣?這是女性主義長久以來思考的問題。小說以芮為中心,告訴了我們答案,芮沒有因為自己的性別身份而放棄在這個男權社會中的生存,面對鄰居家親戚布朗德·米爾頓要收養(yǎng)弟弟桑尼的無理要求,芮憤怒地進行了反擊。這里,芮的妹妹艾詩莉因為女性的身份而招到了布朗德·米爾頓的忽視,芮對此極端憤怒。
芮希望女性也應該獨立,而不是依附于男性。在這個偏僻、簡樸的村莊,傳統(tǒng)男強女弱的社會結構也依然得到保留,在這里,男性負責制造毒品養(yǎng)家糊口,女性在家操持家務。在這樣家庭結構中,女性地位低下。芮向自己的好友蓋爾借車,遭到了蓋爾丈夫弗洛依德的斷然拒絕。芮傷心地說:“真悲哀,伙計,真他媽的悲哀。老聽你說他不許你干什么,結果你就不干什么?!雹埏@然,芮對于朋友蓋爾的遭遇感到非常憤怒。蓋爾也是年僅16歲,但已經(jīng)結婚生子,早早地將自己綁定到丈夫和家庭之中,失去了女性該有的獨立自主。在芮的激勵下,蓋爾后來還是違抗了自己丈夫的意志,將車借給了芮,邁出了覺醒的第一步。不僅僅是蓋爾,在芮為了尋找父親而尋求別人的幫助時,其他家庭的女性地位也莫不如是,女性不得不服從男性的意見,甚至成為他們的幫兇,對芮冷漠或者施加暴力;但這些女性并沒有完全喪失自己的性別認同,依然對同為女性的芮報以同情、給予幫助,小亞瑟的妻子梅根在送芮離開時建議芮去山上找圖帕·米爾頓(毒品制造首領),給芮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在圖帕·米爾頓家,圖帕的妻子邁拉卜嚴厲地對待芮。邁拉卜要求芮找個男人來談這件事兒,在邁拉卜的內(nèi)心深處,認為只有男人才可以對外處理重要事情,一個女人而且是僅有17歲的女孩是不需要重視的,男性對女性的壓迫與奴役以傳統(tǒng)的名義也得到了女性的支持,這是男權社會的典型特征。女權主義認為:“這個世界用的是男人的話語。男人就是這個世界的話語?!雹茉谲巧畹氖澜?,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大規(guī)模女權主義運動并沒有影響到這里,這里依然是以男權為中心的社會。男女性別差異無意識地融入到了每一個人的意識中,哪怕是女性也默認固有的社會結構,屈服于男性主導的世界。正如法國哲學家波伏娃所說的:“一個人之為女人,與其說是‘天生的,不如說是‘形成的。”⑤丹尼斯·帕特森也說:“人不是生來就是婦女,而是變成婦女的”。⑥可見,女性的社會屬性,是在男權社會中被“規(guī)訓”出來的。但這并不代表女性永遠不會覺醒,邁拉卜最終還是幫助了芮,在趕她走之前給她喝了一杯水,而且在小說最后,也是邁拉卜幫助芮招到了芮父親的尸體。
芮對于父親的死亡原因并不關心,她尋找父親只是為了保住家庭。在這個家庭中,已經(jīng)不需要父親,男權已經(jīng)完全喪失,芮家庭中僅有的男性桑尼也僅僅只有12歲,只能依附于芮。在小說結尾,桑尼害怕芮去參軍而離開他們,男性反而因為弱小依附于女性。芮父親在外還有情婦,芮雖然也思念父親,但更多關注的還是以母親為中心的女性群體。母親雖然不能說話,但芮依然愿意將自己的內(nèi)心獨白告訴母親,在母親那里獲得情感支持。最終,芮與男權社會做了最終的了斷——芮在冰冷的河水里找到了父親的尸骨,芮神情恐懼,但又毅然決然地用電鋸鋸斷了父親的雙手,挽救了家庭,也獲得了重生。芮以柔弱的身軀肩負起了照顧家庭的重任,獲得了獨立。
對于芮來說,在令人絕望的社會壓力和生存困境下,芮的女性主義不斷蘇醒、崛起,成長為一個頑強、自我、獨立的女孩,最終她放棄融入男權社會的途徑——參軍,選擇回歸家庭。對于芮來說恐怕沒有更多的選擇,家庭的愛給予了她繼續(xù)生活下去的動力。獨立意味著自由,但尋找自由,并不代表是在破壞這個世界。芮并沒有去探求殺死父親的兇手,對于她生活的這個村莊,她也無力改變。但無力改變并不代表就一定要屈服,芮用自己頑強的生命力譜寫了一曲女性主義覺醒的贊歌。整部小說雖然色調(diào)冷峻,風格深沉、委婉、沉靜,但小說中那種純真的情感還是慢慢流入我們的心靈深處。
三、結語
丹尼爾·伍德里爾始終致力于描寫美國鄉(xiāng)村社會的黑色圖景。在丹尼爾·伍德里爾的筆下,鄉(xiāng)村社會區(qū)別于城市的繁華與浮躁,顯得蕭瑟陰冷,為我們展示了美國的另一面。鄉(xiāng)村書寫往往會伴隨著對現(xiàn)代文明的思考,在《冬天的骨頭》中作者拋棄了這種慣常的反思,致力于揭示生活本身。作者筆下的鄉(xiāng)村是被現(xiàn)代文明拋棄的一個地方,是一個充滿罪惡的地方,這種反烏托邦式的表達方式,也許更加接近真實,也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之一。美國是較早步入資本主義的國家之一,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女性主義的第二次浪潮從美國開始,傳播到了全球,直至現(xiàn)在,美國也是女性平權做得最好的國家之一,但是這并不代表美國已經(jīng)沒有男權壓迫的存在。在《冬天的骨頭》中,丹尼爾·伍德里爾為我們塑造了一位堅強的女性。主人公女性主義的覺醒來源于生活的艱難。在生活的困境中,芮找到了自我,逐漸走向覺醒。女性只有真正掌握了經(jīng)濟大權,參與了社會生活,不把自己局限在小家庭里,不把婚姻當成女人唯一的職業(yè),才有可能真正獲得“解放”和“自由”。對于芮來說,父親在家庭中的缺位反而解放了自己,在家庭中承擔了部分男性的角色,成為了一家之主。雖然依然會面對經(jīng)濟壓力,但是芮是獨立于任何男權的,成為了一個真正的人。丹尼爾·伍德里爾塑造的這一形象必將會成為美國文學史上的經(jīng)典角色之一。
注釋:
①(美)丹尼爾·伍德里爾(著),朱沉之(譯).冬天的骨頭[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12.
②(美)丹尼爾·伍德里爾(著),朱沉之(譯).冬天的骨頭[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31.
③(美)丹尼爾·伍德里爾(著),朱沉之(譯).冬天的骨頭[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169.
④Kourany,J.A.etal.(ed.)FeministPhilosophies[M].PrenticeHall,
Ne,Jersey,1992:362一363.
⑤(法)波伏娃(著),桑竹影等(譯).第二性[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6:23.
⑥DenniS Patterson,Postmoderni/Feminism/Law[J].Cornell Law Review,77,1992:276一277.
Black Fate and the Awakening of Women: a Theme Analysis of the Novel Winters Bone
Su Wen-hu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Kaili University, Kaili Guizhou, 556011,China)
Abstract: From the feminine perspective, American writer Daniel Woodrells novel Winter's Bone revealed vividly the wildness and toughness of the American bottom Society. This novel took the heroine Ree finding his father as the main line, revealed the theme of love and freedom under the feminist consciousness in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and created a strong and independent female image.
Key words: Winter's Bone;feminist;awakening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