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全成
[摘 要] 大學物理是理工類專業(yè)的一門基礎課程,其教學方式和改革方向一直是教師所關注的問題。如何使學生克服學習物理的困難,以及究竟怎樣的教學方式才是學生樂于接受的,等等,這些都需要每個教育工作者認真思考、反復研究。
[關 鍵 詞] 大學物理;素質教育;多元結合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19-0139-01
一、學生物理學習困難的原因
(一)學科內(nèi)容上的原因
1.物理教材的文字敘述比較嚴謹,需要較強的理解力,學生有時雖然能夠讀通文字,但并不理解其內(nèi)涵,因而產(chǎn)生對概念、定義、規(guī)律理解上的困難。上課聽得懂,課本看得清,但一解題就錯。
2.認識過程理性強。物理學在探究問題時不僅要從實驗出發(fā),有時還要從已經(jīng)存在的概念出發(fā),建立抽象的物理模型。例如質點,光滑平面等等。學習過程也不一定遵循從感性到理性的順序。一些學生學習時很不習慣,自然感到難學。
3.對現(xiàn)象缺乏感性認識。物理現(xiàn)象往往比較復雜,而且與日常生活現(xiàn)象的聯(lián)系也不像中學那樣緊密,甚至會遇到在生活中見不到的問題,因而缺乏感性認識。
4.抽象思維增多。物理學習中,抽象思維多于形象思維。學生的思維方式不易跟上,由此產(chǎn)生思維上的困難??臻g關系往往出現(xiàn)二維和三維問題,需要較強的空間想象力。另外,人們在生活中會產(chǎn)生一些錯誤的觀念,也影響了物理的學習。
5.練習題難量多。物理練習題不但需要弄清楚研究對象所遵守的物理規(guī)律及經(jīng)歷的物理過程,還需要較強的數(shù)學基礎才能建立方程并求解,而學生首先遇到的難題就是數(shù)學知識不到位。
6.課堂容量大。大學物理內(nèi)容多,信息量大。學生往往難以適應,學習節(jié)奏跟不上。一些較難的問題對發(fā)展學生的理解力、思維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斷力、推理能力等有很大的益處,但解決這一類問題通常費時費力,令學生力不從心。
(二)學習方法上的原因
在中學階段,主要聽教師講,所學內(nèi)容多次復習并有大量習題與之對應,學生的自學能力不強。大學的學習方法、習慣以及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抽象能力、自學能力、運用數(shù)學的能力都比中學有更高的要求。很多學生不注意這點,仍停留在上課聽講、下課做作業(yè)的學習模式,不注重課后自我完善,思考總結,導致知識沒有吃透,無法靈活運用。
(三)學生心理上的原因
聽說物理難學,產(chǎn)生畏懼心理,失去興趣和信心。升入大學以后,學習、生活環(huán)境等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許多學生一時還不適應新環(huán)境,認為中學階段已經(jīng)付出很多努力,要趁大學好好放松休息,導致對學習缺乏足夠的認識和必要的準備,對待考試也采取臨時突擊的方法。當半學期、一學期過去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已欠了很多賬。而大學所學科目較多,各學科內(nèi)容多、知識難,課時壓力大。時間、精力都要付出很多,補習起來非常不易。而物理學又貫穿于整個理工類課程之中,是重中之重。普通物理的基礎沒打好,嚴重影響以后的學習。
二、新型教學模式探究
(一)教師要把課堂的主體,即“學生”的位置擺正
在物理教學中,我主張采用探究式的開放型教學模式,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當然,必要的課堂秩序也是應該保證的。大學生都有較強的自制能力,且好奇心很強。作為教師,可以在課前提出可以引起興趣的問題,然后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看、自己思考、自己講述,調(diào)動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讓他們學會學習,提高能力,教師給予適當?shù)狞c評。這樣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教師也輕松,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二)教師要把提出問題的權利還給學生
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是老師講滿一堂課,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現(xiàn)在變成了老師以提問啟發(fā)的方式授課,學生終于有了發(fā)言的機會。但還應該更進一步鼓勵學生自己提出疑問,再自己想辦法解決。所提問題不局限在課堂內(nèi),各種稀奇古怪的大自然問題、生活生產(chǎn)實踐中的問題等,都可以提出。相應地,教師也要多看書學習,多了解相關知識,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同時學生也會被教師的知識魅力所折服。
(三)教師要把解決問題的權利還給學生
做實驗是解決物理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物理的教學目的就是盡量讓學生多做一些實驗,而不是讓學生看著老師做。所以如果有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可以適當加以鼓勵和引導,讓學生知道從什么地方入手可以得到答案,指導學生通過實驗來檢驗得出的結論。而不是直接將答案給出。這樣做,學生也會非常高興,覺得自己可以像科學家一樣,通過實驗來研究問題,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
(四)教師要把下結論的權利還給學生
課堂上應該讓學生自己多想、多寫、多說,可以不需要固定模式的板書。學生自己通過思考得出結論,記錄下來,又經(jīng)過一次次的修改,印象自然特別深刻,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總而言之,物理教師在課程改革中一定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該緊就緊,該松就松。
參考文獻:
[1]王亞偉,崔青義,卜敏,等.大學物理學課程內(nèi)容設置特征分析與建議[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
[2]石中英.如何理解基礎教育的“基礎性”[J].人民教育,2005(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