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芹
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指在幼兒園中圍繞特定主題展開的教育活動,具體是指師、幼圍繞具有獨特發(fā)展脈絡或發(fā)展價值的主題開展的教育活動。主題通常具有統整性,包含兒童要學習的關鍵經驗,統攝教育教學活動中的諸要素,將教育教學的目標、內容、形式、過程與評價等整合起來,并使之隨主題的變化而變化。
首先,幼兒園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從淺層次看是為了解決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學科中心、課程與幼兒生活脫節(jié)等問題;從深層次看是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與學習特點的體現。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是幼兒園課程改革中應課程綜合化和促進幼兒整體發(fā)展趨勢而生的一種教育活動形態(tài)。促進幼兒整體發(fā)展是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的根本目標,為此,在開展主題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應把促進幼兒整體發(fā)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題教育活動的目標設定、內容選擇、組織實施等方面中去。當下,我們之所以將主題教育活動視為促進幼兒整體發(fā)展的一種有效途徑,是因為主題教育活動為學習者呈現了一幅整體的學習圖景,它更加關注幼兒的整體發(fā)展。一方面,人們認識到,幼兒是作為一個和諧的整體存在著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體性的、不受學科界限限制的知識。在主題教育活動中,教師要“打破學科領域界限,根據主題核心內容,確定主題展開的基本線索,再順著這些基本線索確定主題的具體內容,并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育環(huán)境,組織開展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另一方面,人們認識到,除了知識層面,主題教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更關注幼兒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其他層面的發(fā)展。它著眼于幼兒的生活本身,認為幼兒的學習是一個關乎幼兒情感、經驗、意義發(fā)展的過程。換言之,我們可以把主題教育活動視為多層面、多維度理解和把握知識,把幼兒的個人知識、經驗與學習、生活整合起來以促進其有意義學習和整體性發(fā)展的活動。
其次,要正確認識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幼兒整體發(fā)展,關鍵在于要正確認識“整體”這個概念。人是活生生的機體,是相互聯系的一切生命交織的現象,是一個不能斷然地還原為任何一種東西的、擁有復雜多樣的豐富性的整體。因此,促進幼兒整體發(fā)展是對幼兒完滿世界的關照,包括生理、情緒、智能、藝術性、社會性、道德及性靈等的關照,并促進幼兒個體在活動中逐漸整合這些方面以達到和諧狀態(tài)。當前幼兒園教育實踐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維模式的影響,在這種思維模式下,為了訓練的目的,一個人的理智認識方面已經被分割得支離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遺忘,就是被忽視;不是被還原到一種胚胎狀態(tài),就是隨它在無政府狀態(tài)下發(fā)展。在這種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過程中通常會過分注重幼兒的感覺、知覺、概念、判斷等認知水平的發(fā)展,將培養(yǎng)幼兒的認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視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標。他們往往不關注幼兒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體驗等方面,忽視對幼兒完滿精神世界的關照。在這種價值觀支配下,幼兒園教學活動會變成訓練活動的代名詞,幼兒獲得的不是對整體世界的認識和體驗,接受的是難以感受到生命意義的教育。教育的目的絕不只是滿足幼兒求知的欲望、訓練其學業(yè)及工作上的技能,為其以后進入社會做準備。相反,我們應該幫助我們的下一代成長為自由的、有創(chuàng)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夠完全參與這個群體的生活。
最后,我們在選擇主題活動內容時要處理好以下兩個方面的關系:一方面,要處理好兒童、社會與知識之間的關系,盡可能尋找三者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力求主題教育活動設計具有科學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要處理好不同領域、學科間的關系,有機整合不同領域、學科的知識。主題教育活動的內容是各個知識領域和知識類型間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聯系的結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識的堆砌。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