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江婷?。喜髮W外國語學院 330031)
?
《一個干凈明亮的地方》的空間批評解讀
蔣江婷(南昌大學外國語學院330031)
摘要:歐內斯特?海明威是20世紀美國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其作品《一個干凈明亮的地方》是反映現代社會中人們陷于虛無縹緲的狀態(tài)的短篇佳作。本文旨在從空間批評角度,探索小說中的物理空間、社會空間和個體心理空間所反映出的主人公尋求存在的空間的訴求,以期更為深刻地理解小說的主題意義,幫助讀者進一步理解海明威的創(chuàng)作目的。
關鍵詞:海明威;《一個干凈明亮的地方》;空間批評;存在
歐內斯特?海明威,美國著名作家和記者,“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其作品表現出了對人生、世界、社會的迷茫和彷徨?!兑粋€干凈明亮的地方》即為一部典型的虛無主義小說?!昂C魍脑诎屠璧巧衔膲愠闪嗽u論界關注的中心”1,國內外評論家對其作品的批評與研究至今經久不衰?!兑粋€干凈明亮的地方》作為海明威的短篇代表作之一,吸引了國內學者的廣泛關注,對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主題研究、人物研究、敘事研究等幾個層面。本文試圖通過文本細讀的方法,運用空間批評的相關理論解讀《一個干凈明亮的地方》。
“空間批評吸收了文化地理學和文化研究的成果,關注文學作品中空間的文化和社會內涵。亨利?列斐伏爾提出了三位一體的空間模式,即實踐空間/感知的空間、空間表征/構想的空間和表征空間/生活的空間,運用在文學作品的解讀中就是物理空間、心理空間和社會空間?!?海明威的小說《一個干凈明亮的地方》雖然短小,卻細致地展示了主人公所處的物理空間和社會空間,以及主人公的個體心理空間。本文旨在從空間批評的角度,探索物理空間、社會空間和個體心理空間所反映出的主人公尋求存在的空間的訴求,以期更為深刻地理解小說的主題意義,幫助讀者進一步理解海明威的創(chuàng)作目的。
西班牙露天咖啡館是《一個干凈明亮的地方》發(fā)生的主要場所。這個咖啡館有燈光而且干凈,自殺未遂的耳聾老人愿意在這里喝酒且遲遲不肯離去,有失眠癥的年長侍者喜歡在咖啡館里待到很晚,甚至者愿意為老人推遲打烊的時間。在作者心里,咖啡館不僅僅是一個具體的空間場所,更是一個可以讓人保持尊嚴的地方?!啊蓛簟?,象征人的平靜狀態(tài),以及對自我的堅定把握”3;“明亮”來自于“光”,而“光”又象征著安全、美德和真理,因而光亮能讓人保持清醒、感到安全。這個“干凈明亮”的咖啡館已不再是單純物理意義上的空間場所,作者賦予了它精神層面的內涵,使之成為了老人和年長侍者寄托精神、尋得存在感的空間,折射了作者反映現代社會中人們虛空的存在狀態(tài)的創(chuàng)作目的,值得讀者反思。
短小精悍、簡潔明了素來都是海明威作品的一大特色,這一寫作特色在《一個干凈明亮的地方》中亦有所體現。在故事中,海明威并沒有用過多筆墨描述家這個物理空間,而是通過故事的三個主人公對家的態(tài)度來反映家這一物理空間。故事中,老人不愿意買啤酒回家喝,而寧愿在咖啡館里買醉到深夜,甚至是企圖在家中自殺;年長侍者喜歡待在咖啡館里,下班后也不直接回家,而是去酒吧喝酒;年輕侍者急切地想要回家,卻因年長侍者的話“你不怕不到你通常的時間就回家嗎?”而產生了片刻的質疑。家對于三位主人公而言已不再是可以放松自我的場所、寄托心靈與精神的港灣,而只是純物理意義上的空間場所,“房子”二字似乎可以取代“家”。冰冷的家并沒有給主人公以溫暖,卻是主人公尋不到存在感、想要逃離的地方。
酒吧這一景觀空間出現在故事的后半部分。年長侍者在咖啡館打烊后,走進了一家酒吧。在應有盡有的酒吧面前,年長侍者感到發(fā)慌,他點了一杯“虛無縹緲”,卻被稱為“神經病”。酒吧這一景觀空間本是一個光亮繁華、供人娛樂釋放的場所,卻令置身其中的人感到慌張,折射出了現實世界中物理空間的異化與荒誕。
“社會空間是小說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物總是要走進社會,同社會進行交流,不同人物在社會交流中形成一部作品的社會空間?!?“社會空間是對物理空間的升華,不僅包含相應的物理空間,更注重在物理空間中形成的社會關系,進一步揭示社會空間中不同群體之間的壓迫與被壓迫、不同思想之間的交鋒與沖突?!?小說《一個干凈明亮的地方》在描述咖啡館、家、酒吧三個物理空間的基礎上,反映了三組較為典型的社會關系,分別為年輕侍者與老人之間的關系、年輕侍者與年長侍者之間的關系、士兵及女郎與警衛(wèi)隊的關系。
年輕侍者與老人之間的關系是小說中表現最為突出的一組社會關系,它反映社會空間中人與人的對抗關系。對孤苦伶仃、滿心絕望的耳聾老人,年輕侍者并沒有做到侍者對顧客應有的耐心,也沒有表現出常人對社會弱勢群體應有的同情與憐憫,而表現出來的是對老人的物質條件的羨慕,對老人所作所為的不理解,對老人在咖啡館喝酒到深夜的抱怨。年輕侍者對老人的態(tài)度反映了一戰(zhàn)后社會中冷漠甚至是對抗的人際關系。
年輕侍者與年長侍者之間的關系是推進小說主題發(fā)展的一組社會關系,它反映了社會空間不同思想之間的交鋒與沖突?!澳贻p侍者是一個物質至上、自私冷漠、浮躁的人。”6他有青春、信心、工作,還有在家等待他的妻子,便覺得擁有一切,卻沒有意識到這種幸福的虛無,更沒有意識到一切所得皆有可能轉瞬即逝。他無法理解富有的老人為何還會自殺,更看不到老人精神上的絕望。年輕侍者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物質主義者,迷失在了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中。年長侍者是一個頭腦清醒、富有同情心、重視精神財富的人。他不再年輕,也沒有自信,有嚴重失眠癥,但是他對這一切都非常清楚。他喜歡他的工作,在那個干凈明亮的咖啡館里,他找尋到了自我的存在感,然而離開咖啡館,他又陷入了虛空之中。生活的閱歷使他非常明白耳聾老人的境遇,對他充滿了憐憫之情,但又無能為力。毫無疑問,年長侍者是一個精神至上的人,浮華的社會現狀并沒有讓他迷失。年輕侍者與年長侍者是兩種不同的人,他們的關系反映了社會空間里物質為上與精神至上的兩種思想的交鋒與沖突。
士兵及女郎與警衛(wèi)隊的關系表面看似無關緊要,實則不可或缺。深夜,士兵帶著沒有戴帽子的女郎在大街上閑蕩,兩人一個違反了軍隊紀律,一個違背了社會倫理道德,雙雙挑戰(zhàn)了社會的權威,但也面臨著被代表權威的警衛(wèi)隊抓捕的風險。士兵及女郎與警衛(wèi)隊的關系揭示社會空間中不同群體之間的壓迫與被壓迫關系,以及不同力量之間的抗衡。
心理空間揭示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和發(fā)展,反映人物的心理訴求?!案?潞土徐撤鼱柖及芽臻g看成某種意識形態(tài)的產物,反過來,空間又表現、生產、強化這種意識形態(tài),并且是意識形態(tài)轉化為實際的關鍵,因而空間對于生活其間的人來說具有決定意義?!?小說中的人物經歷的物理空間和社會空間,對人物的成長和性格變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并使他們的心理空間發(fā)生變化。在《一個干凈明亮的地方》中,耳聾老人、年長侍者、年輕侍者三位主人公置身于上述物理空間與社會空間之中,其個體心理空間也相應地受到了影響,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
社區(qū)學習共同體是蘊藏于社會關系結構中的社會資本,不僅生發(fā)于民,而且具有服務于民、促進社區(qū)政治經濟文化整體發(fā)展的功能。但其生存成長、發(fā)展壯大、能力提升還需一定的環(huán)境保障,具體如下。
老人的心理空間毫無疑問是孤寂空虛的。小說開篇即介紹老人:“這個老人喜歡坐得很晚,因為他是個聾子,現在是夜里,十分寂靜,他感覺得到跟白天的不同。”因為耳聾,所以他喜歡坐到很晚,直到深夜,才能感受到世界的不同,老人的世界首先是寂靜的。他很富有,卻曾試圖自殺,說明他的心理空間充滿了絕望、痛苦以及無奈。自殺是老人反抗虛空的精神危機的一種方式。
年長侍者的心理空間是虛無的。年長侍者始終保持著頭腦清醒,既理解別人的內心世界,也清楚自身的處境。然而也正是因為這份清楚,年長侍者對自身所處的異化世界里的一切充滿了無力感。他對耳聾老人的境遇充滿了同情,但又無能為力,哪怕只是為耳聾老人推遲咖啡館打烊的時間都因年輕侍者的阻攔而失敗。下班后,年長侍者走進了一間酒吧,向侍者要了一杯“虛無縹緲”,徹底陷入了虛空之中。
年輕侍者的心理空間是迷茫的。年輕侍者擁有青春,有信心,家里有妻子在等他,所以他覺得自己不孤獨。一切都看似幸福,而他卻經不起年長侍者的一句玩笑話的考驗,對于妻子對他的忠誠他并不自信。年輕侍者處于虛空之中而不自知,只是一味追求物質,無法理解耳聾老人虛無至絕望的精神危機,他的內心世界毫無疑問是迷茫的。
“《一個干凈明亮的地方》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為背景,集中反映了戰(zhàn)后人們所處的焦躁、憂慮和虛空的精神狀態(tài)?!?囿于戰(zhàn)爭創(chuàng)傷中的人們,無法在家中找到溫暖與存在感,異化與荒誕化的酒吧也令人慌張,而“干凈明亮”的咖啡館卻成了老人和年長侍者寄托精神、尋得存在感的空間,因而有了精神內涵。戰(zhàn)后人與人的關系折射了一種扭曲、異化、冷漠、虛無縹緲的社會空間形態(tài),而三位主人公的心理空間也幾乎都是虛空的。列斐伏爾曾說過:“哪里有空間,哪里就有存在。”9生活在虛無之中的他們,沒有生活目標的他們,靈魂無處安放的他們,并沒有因孤獨、空虛的現實而消極沉淪,而是積極地找尋精神的寄托,尋找存在的空間,保護自己的尊嚴。對他們而言,干凈明亮的咖啡館毫無疑問是一個良好的選擇。干凈明亮的咖啡館代表了秩序,給人以希望,讓絕望中的人的心靈得以棲居,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生存空間。
注釋:
1.楊仁敬.美國文學批評語境下的海明威研究.[J]外國文學評論,2010(2).P230.
2.5.朱軍宏.追尋自由和愛的空間——《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的空間批評.[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
3.王茹.海明威小說《一個干凈明亮的地方》的寫作風格.[J]學術交流,2012(8).P185.
4.趙炎秋.文學批評實踐教程.[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7.P426.
6.胡敏娜.虛無世界的眾生百相——《一個干凈明亮的地方》的人物形象分析.[J]前沿,2012(11).P196.
7.余新明.小說敘事研究的新視野——空間敘事.[J]沈陽大學學報,2008(2).
8.胡佩佩.《一個干凈明亮的地方》的存在主義解讀.[J]文學界:理論版,2012(4).
9.Lefebvre, henry.The Production of Space.Trans.Donald Nicholson Smith,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1991.
蔣江婷,現為南昌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