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夢瀟+曾怡+朱默瑤
摘 要: 《追風箏的人》這本書主要以風箏為線,圍繞阿米爾和哈桑的友情,講述了主人公阿米爾在重復的背叛和救贖中得到成長。追尋著阿米爾的救贖之路,讀者可以了解到命運的不斷輪回,阿米爾的救贖、阿米爾父親的救贖和拉塞夫的救贖構成了整篇小說的人性救贖。
關鍵詞: 《追風箏的人》 友情 救贖 命運
一、引言
《追風箏的人》是卡勒德·胡塞尼的處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自2003年問世以來,感動了廣大讀者,也成了一本暢銷書。整部小說可以說是主人公阿米爾尋找心靈救贖的回憶錄。年少時的懦弱,讓阿米爾沒有勇氣站出來救哈桑,而后又誣陷哈桑偷竊,這是阿米爾對他們友情的背叛。阿富汗經歷了戰(zhàn)爭的滌蕩,已變得殘破不堪,阿米爾與父親只身逃亡美國,逃避內心的折磨,卻發(fā)現于事無補,阿米爾也漸漸踏上了救贖之路。阿米爾從背叛到逃避到直面苦難到勇敢地救贖,是不斷克服人性弱點的過程,也是人的自我成長的必經之路,盡管救贖的路途中伴隨矛盾與沖突糾纏,但是擋不住救贖的道路?!盀槟闱f萬遍”,不僅是友情的真實寫照,還是自我救贖的完美升華。
二、人性的自我救贖
1.阿米爾的救贖
“為你千千萬萬遍”是哈桑對阿米爾的最完美友情的見證。對于阿米爾來說,哈桑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如友情般溫暖,但是由于阿米爾父親完全不同的態(tài)度——對哈桑是如慈父般的溫暖,對阿米爾卻是冷漠和嚴厲,讓阿米爾從小就對這個陪伴自己長大的仆人哈桑無比嫉妒。一次風箏比賽,哈桑為了幫阿米爾追風箏,被拉塞夫侮辱,阿米爾膽怯地躲在草叢里,面對哈桑忍受的痛苦,阿米爾卻停住他應該沖出的步伐,這件事情之后,哈桑便不再微笑。因為愧疚、想獨霸父親的愛,阿米爾用偷東西的罪名逼走哈桑父子。背叛一再激化,最后變成了哈桑和阿米爾的永別,風箏的線從阿米爾的手中折斷。
戰(zhàn)爭激化,阿米爾和父親逃往美國。阿米爾以為遠離故鄉(xiāng),會漸漸淡忘埋藏在內心的愧疚與折磨,但是背叛哈桑的痛苦內疚一直縈繞在阿米爾心頭。光陰荏苒,當阿米爾接到拉辛汗老爺的電話:“那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鼓起了阿米爾踏上救贖之路的勇氣,他選擇從美國回到故鄉(xiāng),救贖他曾經的背叛、過去的膽怯、推開的哈桑。當他回到故鄉(xiāng),等待他的是殘酷的真相和哈桑已經逝去的現實。哈桑是阿米爾的同父異母兄弟,面對如此令人尷尬而又撕裂心扉的事實,阿米爾選擇接受,也更加堅定了他要救贖的決心,面對同樣的情景,阿米爾選擇了勇敢面對,從拉塞夫手中把哈桑的兒子索拉博救出來,并努力把患自閉的侄兒拯救出來,為索拉博追風箏,對侄兒說:“為你千千萬萬遍?!?/p>
“同樣喝過乳汁長大的人就是兄弟”,哈桑和阿米爾也確實是兄弟。巧合的命運,輪回轉動的瞬間,阿米爾背叛了哈桑,卻救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實現了自我救贖。兩代人,從友情到親情,從背叛到救贖。輪回的力量,給了阿米爾救贖的機會,風箏再次被阿米爾拉回手中,這次,是他為哈桑的兒子追風箏,成為“追風箏的人”。
2.阿米爾父親的救贖
文章中的阿米爾父親是一個比較矛盾的角色。小說的最開始可能凸顯父親是一個有權勢、為人嚴謹的、善良的正派人物。他身負多種社會角色,也深受多種角色的困擾。他把關愛給了哈桑,把優(yōu)越的社會地位給了阿米爾。開始讀文章都會比較疑惑父親的形象,為什么對仆人的兒子他是溫暖的、有血性的,給哈桑生日禮物使哈桑擺脫令人嘲弄的兔唇,對自己的兒子卻那么嚴厲。后來我們知道哈桑就是阿米爾同父異母的兄弟,一個真相全面打翻父親的美好高尚形象。父親是在為自己救贖,在當時社會,他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他沒有像阿米爾一樣勇敢救贖,只能選擇這種扭曲的方式自我救贖。他的救贖在于他對哈桑的關懷和保護,他為哈桑修復兔唇,在哈桑父子被迫離去之際他的悲傷。
他的救贖還體現在他對兒子阿米爾態(tài)度的轉變,阿米爾奪去了他最心愛女子的生命,父親無疑是痛苦的。阿米爾出生的代價是母親因難產而去世,一個是最深愛的妻子,一個是使妻子失去生命的兒子,父親的落魄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但是小說后期,父親對阿米爾的態(tài)度逐漸好轉,甚至在他的生命晚期,他拒絕接受治療癌癥,因為父親很清楚自己沒有經濟實力治愈自己,他不愿意拖累兒子阿米爾,他盡自己畢生積蓄幫阿米爾迎娶索拉雅。父親用畢生償還自己的罪,他的死不帶有罪惡氣息,有的都是人性的美德。他后半生做的一切都是為曾經救贖,直到生命殆盡。
3.拉塞夫的救贖
一千個讀者有一個哈姆雷特,但是對于拉塞夫這個人物形象,恐怕每個人都會給他貼上罪惡,甚至是變態(tài)的標簽。拉塞夫強暴了哈桑,后來又在索拉博的身上上演同樣的悲劇,相似的噩夢重現在兩代人身上,不得不說拉塞夫心理扭曲。
很戲劇化的一幕出現在結尾,阿米爾去救索拉博的時候,和拉塞夫發(fā)生正面沖突。哈桑在很多年前說過:要用彈弓射倒拉塞夫。命運輪回,多年之后,是哈桑的兒子索拉博用彈弓將拉塞夫的眼睛射瞎,拉塞夫暴怒,他派人去搜查逃走的阿米爾和索拉博,最后卻放任二人離開。作者寫到這里,很多人會感嘆拉塞夫罪有應得,最后落到一個獨眼的下場,我卻認為這是拉塞夫的自我救贖之處。他有機會奪去阿米爾、索拉博的性命,最后卻默默放他們離開不再追蹤。他的瞎眼是命運的戲劇性,他釋放兩人是他人性的醒悟,也是他內心的救贖。
三、結語
命運輪回轉動,風箏從一代人手中延續(xù)到下一代人的手中,幾個人的輪回糾纏,更是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人性的救贖。救贖,伴著每個人的成長,因為誰都會曾經犯錯。每個人都會有曾經的過錯,有難以言喻的苦衷,有那些無法忘卻的內疚,每個人都是阿米爾,命運轉來轉去,都是在給我們救贖的機會。救贖,既是救贖他人,更是自我救贖。
參考文獻:
[1]卡勒德·胡賽尼,著.李繼宏,譯.追風箏的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網易博客luoluo梨華隨筆2009年05月26號.
[3]靳瑩,蔡瀟然.為你,千千萬萬遍——從救贖的角度簡析《追風箏的人》[J].文化縱橫,2009(7):39-41.
[4]韓玉群.人生的回轉木馬——《追風箏的人》中的成長與救贖[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