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東旭 (安慶市黃梅戲藝術劇院 246000)
淺談聲樂在戲曲中的運用
熊東旭 (安慶市黃梅戲藝術劇院 246000)
身為一名戲曲演員當然是要掌握最基本的四功五法,而四功中:唱念做打中的唱可說是看起來簡單學起來最難的一項。演員不僅僅要學會唱腔的旋律和韻味,更要掌握正確的發(fā)聲方法。本文主要淺談自己對聲樂的理解,并將學習到的聲樂與戲曲的唱腔相融合。
聲樂;戲曲;運用
中國戲曲從形成之初始,其藝術表演手段中就有了不可缺少的一項——歌唱,這是它有別于西方話劇藝術的明顯特征。觀眾步入劇場的心態(tài)既是“看”戲,更是“聽”戲,在相同腔調和其他演員演唱的比照之下,他們審聽著眼前演員的演唱是否動人,技巧是否高超,自己是否被征服。因此,一個戲曲演員,其成就的高低首先就表現(xiàn)在演唱水平上。
2012年我有幸考入了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多劇種班學習,從小學習黃梅戲的我這是第一次接觸聲樂。第一天上課,老師就說我演唱的習慣比較頑固,口腔沒有打開,演唱的姿勢不好等等的一些演唱過程中的毛病。當時,我真的覺得要學習正確的方法,找到正確的發(fā)聲位置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老師安慰我說到,學習聲樂沒有那么立竿見影,演唱本就是一件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要慢慢來,只要配合老師加以練習就會進步的!
學習聲樂的課堂上,老師首先會讓我們來練聲,老師會用一些不同的開口音或閉口音的字來唱,主要目的是讓我們把口腔打開,練習氣息的控制以及練習演唱姿勢。雖然有時做的不好,但是老師還是會不厭其煩的帶著我重復的練習。發(fā)聲練習之后,老師會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嗓音條件來選擇歌曲來讓我們進行演唱,目的也是為了把之前的練習運用到歌曲中,更好的鞏固練習。我作為一名戲曲演員,當然要將學習的東西和戲曲相結合了。所以每節(jié)課,老師都會利用一部分時間來讓我們練習自己劇種的唱段。老師說:“學習聲樂的目的是讓你們可以好好的運用到自己平時的演唱中,如果不結合你們劇種的唱段的話,那你們就失去了學習聲樂的意義了?!彼?,老師會根據(jù)我們劇種的特色和咬字的習慣來教我們?nèi)绾稳コ?。上課時老師也會經(jīng)常與我們探討,唱戲時用這樣的方法會不會影響到我們劇種原本的韻味。我覺得只要與老師配合的好,運用的好是不會改變唱腔的韻味的。
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曾說過:學習聲樂后并不能讓自己的嗓子的音高提升很多,但能讓嗓子在科學的演唱方法中增加壽命。接觸過聲樂一段時間后,覺得自己的演唱有很大的提高,同時也有了自己一些對演唱的想法。黃梅戲女聲以大本嗓演唱,其目的是更加貼近生活,具有濃郁的地方氣息。我在演唱黃梅戲唱腔時,大膽的使用了很多聲樂的發(fā)聲方法。如《天仙配》中的“鐘聲催歸”這一段,此時人物的心情是依依不舍,眷戀人間,一邊是父王的鐘聲的催促,一邊放心不下身世可憐的董永的這種糾結復雜的心情。我從第一句唱腔開始,就要把觀眾拉到整個劇情當中,讓觀眾從我的唱中了解到七仙女復雜的心情,也讓觀眾感受到此時天庭寂靜的氛圍。所以在唱腔的第一句,我運用了聲樂里的發(fā)聲方法,將氣息托住,控制音量壓著唱、含著唱。因為這時臺上只有七仙女一人在表演,從鵲橋觀景的喜悅心情突然轉變到寂寞孤獨的場景,這種演唱方式來表達不僅可以幫助演員從聲音上來塑造人物心情,還可以讓演員在鵲橋舞蹈后靜下起唱時得到適當?shù)恼{整和休息,為接下來的具有爆發(fā)力的演唱做鋪墊,這樣唱腔也就有起有伏,陰陽頓挫,更加好聽。當演唱到這段最后一句“守著這孤單歲月何時了”時,前幾個字還是將氣息托住唱,唱到“何時了”這三個字時,我運用了鼻腔共鳴,最后一個音氣息一頂完全釋放出來。這樣的處理不僅可以表現(xiàn)七仙女厭惡天庭的束縛,又表現(xiàn)出七仙女下定決心去人間的一種態(tài)度,更加能展現(xiàn)演員在演唱方面對氣息和發(fā)聲位置的運用和理解。
以上是我自己平時在演出中對唱腔的一些理解和運用,不僅如此,平時也會經(jīng)常了解一些別的行當?shù)难莩记珊桶l(fā)聲方法從而借鑒為我所用。黃梅戲經(jīng)典劇目《女駙馬》中王少舫大師塑造的劉文舉一角堪稱經(jīng)典。劉文舉是一位70多歲的老丞相,在發(fā)音上盡量的把氣息沉下來,把舌根往后縮著唱,恰當?shù)氖褂帽且艄缠Q。這樣使嗓音變得更加寬亮,厚實。在聲音塑造上又能表現(xiàn)出人物的年齡感。
在:“少不得要加官晉爵受皇封”這段平詞邁腔中的“受”字是一個高音,達到E調的(6)音。王少舫先生在演唱時把聲音完全放了出來,氣息用力一頂,(6)音放大,聲如洪鐘,韻味很足。十分貼近劉文舉這個人物的身份。但我個人認為在一些演員嗓音高度不如大師的情況下,演唱這句時可以將“受”字用氣息托住,由弱漸強,然后滑下來到了自己舒服的音域再把音量完全放出來,再將“封”字的(5·65)的音符中加上個符點,一來可以回避“封”字的高音(6),二來加強韻味來彌補之前的不足。使觀眾聽不出來演員的嗓子不夠,又不失身份感。雖然沒有大師在人物身份上表達的那么準確,但我認為演員根據(jù)自身的嗓音條件,使劉文舉又多了幾分喜悅之情。這也是利用聲樂塑造角色的另一種方法。我認為在演唱韻味中,首先要考慮根據(jù)自身的條件,取長補短。在自己最舒服的音域中做到極致,從而使演員的唱腔與人物融為一體。
聲樂對戲曲演唱的幫助非常大,但是我們不能完全“迷信”與聲樂,丟棄戲曲聲腔的特點。尤其是地方戲曲具有濃郁的地方氣息,如一味地“賣弄”聲樂技巧,就使其不倫不類,歌不是歌,戲不是戲。所以我們一定要在抓住戲曲的演唱特點時,再適當?shù)倪\用聲樂的發(fā)聲方法。這樣不僅不失韻味,而且又能將嗓音達到最好的狀態(tài)。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相結合,這種表現(xiàn)形式稱之為“新戲曲”,這種發(fā)聲方法稱之為“戲曲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