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炳泉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華埠鎮(zhèn) 楓樹底社區(qū)居委會,浙江 衢州 324302)
?
《金瓶梅》崇禎本序列評議
汪炳泉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華埠鎮(zhèn) 楓樹底社區(qū)居委會,浙江 衢州 324302)
摘要:《金瓶梅》崇禎本,以眉批來區(qū)分,主要有3種類型,即三字行眉批為主的、以東洋本為代表;四字行眉批為主的、以北大本為代表;二字行眉批與四字行眉批數(shù)量不分上下的、以天津本為代表。分析此3種版本間的序列關(guān)系,主要就是探尋它們之間的承傳情況以及其祖本和刊刻的早晚 。通過對各本的序跋、插圖、回目、卷題、眉批、側(cè)批、正文文字以及東洋本正文的缺葉等諸多方面的比較可知,東洋本與北大本具有共同的祖本,東洋本沿襲了祖本,而北大本改變了行款;天津本又從北大本一類而來,且第1回正文回目由“弟兄”改為“兄弟”。
關(guān)鍵詞:金瓶梅;崇禎本;東洋本;北大本;天津本
探究《金瓶梅》各崇禎本之間的序列關(guān)系,是研究《金瓶梅》版本的一個(gè)重要課題。于此,各位專家、學(xué)者都有專文作過論述,筆者通過對現(xiàn)存崇禎本《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中的3種主要版本,即以三字行眉批為主的東洋本①*①東洋本:即為東京大學(xué)東洋文化研究所藏《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內(nèi)閣本與其同版。本文所采用的內(nèi)容是臺灣學(xué)生書局2011年影印的東洋本《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②北大本:即為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藏《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楊彬先生認(rèn)為上圖甲本與其同版,有誤,因?yàn)槠湔挠性S多異文,見梅節(jié)先生《滬、津、京圖書館藏崇禎本〈金瓶梅〉觀后瑣記》一文。本文所采用的北大本是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88年影印的《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③北大本:即為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藏《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楊彬先生認(rèn)為上圖甲本與其同版,有誤,因?yàn)槠湔挠性S多異文,見梅節(jié)先生《滬、津、京圖書館藏崇禎本〈金瓶梅〉觀后瑣記》一文。本文所采用的北大本是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88年影印的《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以四字行眉批為主的北大本②、以二字行眉批和四字行眉批數(shù)量不分上下的天津本③之間的仔細(xì)比對,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一、崇禎本《金瓶梅》各本間的序列關(guān)系
鄭振鐸先生在世界文庫本校勘詞話本時(shí),采用了1種崇禎本,即王孝慈藏本(以下簡稱王氏本),并附有該本第1回首頁書影,此書影的眉批為二字行,故有部分學(xué)者認(rèn)為王氏本應(yīng)是二字行眉批本,且因200幅插圖精美,刻工姓名甚多,推其為崇禎本的較早刊本,以后的下游諸本都從王氏本而來。但筆者認(rèn)為王氏本并非是北大本、東洋本(包括內(nèi)閣本)的祖本,相反,北大本可能就是天津本、上圖乙本④*④上圖乙本:主要參見梅節(jié)先生的《滬、津、京圖書館藏崇禎本〈金瓶梅〉觀后瑣記》(收入《瓶梅閑筆硯——梅節(jié)金學(xué)文存》第118頁,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年2月版)、楊彬先生的《崇禎本〈金瓶梅〉研究》第17頁,文物出版社2011年10月版。、王氏本的祖本。而東洋本與北大本卻從同一祖本而來,它們之間沒有承傳關(guān)系,諸多的相異之處可以證之。
二、分?jǐn)⒈容^各本的異同
天津本與北大本正文行款相同,都是半葉10行,行22字,而東洋本的正文行款不同,為半葉11行,行28字,它們在序跋、圖像、回目、卷題、批語以及正文文字上都有許多相異之處。
(一)從各本的序、跋來看
王氏本,因其下落不明,除插圖和鄭振鐸先生在世界文庫本里留下的一些信息外,其它便無來源。以四字行眉批為主的北大本和以二字行與四字行眉批數(shù)量不分上下的天津本,卷前有“東吳弄珠客序”;而以三字行眉批為主的內(nèi)閣本,卷前不僅有“東吳弄珠客序”,還有“廿公跋”(據(jù)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由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2年出版,內(nèi)閣本圖百葉,正文半葉11行,行28字,首東吳弄珠客序、廿公跋),這說明,《金瓶梅》的較早刊本是有這一序一跋的,只是在流傳過程中進(jìn)行了刪削。
(二)插圖及回目的不同
王氏藏本插圖200幅,分裝為2冊;內(nèi)閣本插圖,據(jù)孫楷第先生書目所錄,有插圖100幅(據(jù)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由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2年出版,內(nèi)閣本圖百葉,正文半葉11行,行28字,首東吳弄珠客序、廿公跋)。2002年,中國書店春季拍賣會拍出一套“金瓶梅圖”,存95幅,據(jù)梅節(jié)先生、黃霖先生所述,應(yīng)該是內(nèi)閣本系圖冊。本人承梅節(jié)先生惠贈,有幸見到了影印的第52和53回的兩幅圖,并且有關(guān)這兩幅圖的內(nèi)容,梅先生與黃先生都有較為詳細(xì)的論述[1]166[2]61。筆者姑且不論,先看看這2張圖板,上為書名《金瓶梅》,中間回?cái)?shù),下為回目,回目下還有葉數(shù)。如第52回圖是“二六”葉、第53回圖是“二七”葉,并且文字都刻得比較緊湊。而王氏藏本及北大本、天津本類的本子,插圖并無葉數(shù),由此可知,內(nèi)閣本的刊刻比較嚴(yán)謹(jǐn)。雖然天津本、北大本正文行款是半葉10行,行22字,開本比較闊大;內(nèi)閣本的正文行款為半葉11行,行28字,開本小些(詞話本每半葉也為11行,行24字,與內(nèi)閣本較接近),但刻圖者為了配合正文的開板,所以有了圖板的不同(首圖本的插圖是翻刻內(nèi)閣本的,這一點(diǎn),研究者基本一致)。還有,北大本、上圖甲本[3]39[1]120等的插圖,刻工姓名甚多,很可能就是書林中有人為了爭利,在闊大開本的同時(shí),重新請劉起先等一幫人續(xù)刻了圖板,刻上姓名,又對圖做了一些調(diào)整。
另外,據(jù)王氏藏本第1回首頁書影二字行眉批及第1回回目作“兄弟”,能斷定,它是與上圖乙本、天津本同一類的本子[3]39,因?yàn)楝F(xiàn)在無人看到過王氏藏本,誰也不能排除王氏本后面就沒有三字行,甚至是四字行眉批,也許王氏藏本的版式就同上圖乙本、天津本;而其余本子,第1回回目皆作“弟兄”,與插圖回目一致。
(三)從卷題來看
上圖甲、乙本、北大本、天津本類的本子,卷題都混有“金瓶梅詞話”字樣[1]122-124。
第31回回前卷題,上圖甲乙本、天津本作“新刻金瓶梅詞話卷之七”,而北大本、內(nèi)閣本作“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卷之七”。
第41回回前卷題,上圖甲乙本、天津本、北大本作“新刻繡像批點(diǎn)金瓶梅詞話卷之九”,唯內(nèi)閣本作“新刻繡像評點(diǎn)金瓶梅卷之九”。
從以上卷題說明,內(nèi)閣本卷題規(guī)范、統(tǒng)一,說明其刻工較為認(rèn)真;而北大本、天津本等本子,混有“詞話”字樣,是因?yàn)檫@些本子在刊刻時(shí),詞話本正行世,而刻工不夠細(xì)致,與詞話本混淆,不慎致誤。
(四)從天津本、北大本、東洋本批語來看
1.眉批
有關(guān)眉批,楊彬先生在《崇禎本〈金瓶梅〉研究》一書中有詳細(xì)論述,為了說明方便,筆者也另外略舉一些,并作了統(tǒng)計(jì)。
(1)在眉批為二字行的批語中,天津本二字行眉批只有13條,北大本只有6條,而東洋本有19條。在這些二字行的眉批里,天津本、東洋本、北大本基本無重復(fù)的二字行批。第4回回末東洋本有2條只有兩字的二字行批“好看”“寫著”。第1條“好看”,北大本為四字行批,第2條“寫著”,北大本缺,天津本也缺。第35回的2條“畫出”“可憐”,天津本、北大本為二字行批,東洋本又為三字行。所以都互相有出漏。如果說北大本與東洋本都從二字行眉批而來,而二字行眉批東洋本居多,是否可以說東洋本更接近崇禎本原本的本來面目,因?yàn)樗苯訌亩中忻寂境潭鴣??或是北大本刻工比較認(rèn)真,把二字行大都改成了四字行,致使二字行眉批減少了呢?
(2)在眉批為三字行的批語中,東洋本以三字行眉批為主不論,北大本只有3條,天津本有5條,其中只有1條共同的批語:第60回7葉A面:“歸到奉承上方不失言?!贝伺旖虮練埲泵啃械谝蛔帧F溆啾贝蟊镜?條批為:第29回1葉A面:“偏是這些留心。”天津本缺。第33回7葉B面:“人固會弄。”天津本缺。
而天津本的另外4條三字行眉批,全在第51回的前2葉:
“金蓮學(xué)瓶兒之言,妙在心思、口角仍是金蓮之言,若平心聽之原不難辨,但恨聽言者觸于怒而不暇?!?北大本、東洋本末尾有一“矣”字。)
“從認(rèn)瓶兒為好人中推堪其不好處,直寫出月娘信讒一時(shí)之轉(zhuǎn)念,妙不答言?!?北大本、東洋本“答”作“容”。)
“語雖毒,未免太甚,轉(zhuǎn)生人之疑?!?北大本空缺“語、毒”二字。)
“大妗子旁觀甚清。”
這4條眉批,北大本皆為四字行。
我們從天津本這4條三字行眉批都集中在第51回的前2葉,是否能看出,它的祖本第51回這2葉就是三字行批呢?
(3)在眉批為四字行的批語中,北大本以四字行眉批為主不論,天津本二字行與四字行眉批數(shù)量不相上下,亦不論外,東洋本只有2條缺字的四字行批:第67回12葉A面:“[似]戲而實(shí)[非]戲此小[人]拿捏人[賣]弄手段[處]?!钡?8回52葉A面:“[一]斑大量[豈]安得與?!?/p>
括號里文字東洋本缺,據(jù)北大本補(bǔ),天津本無此2批。在這2條批中,東洋本有一共同特征,都為殘缺每行第一字,而成了三字行眉批,這也許東洋本刊刻的底本就缺了每行第一字,而作為三字行批來刻板,說明東洋本除去二字行眉批外,刻板比較整齊劃一,刻工比較認(rèn)真,字體也比北大本正楷大方。但東洋本亦有以下2條眉批:
第67回24葉A至B面眉批:“提春花凡四五遍不論有意無意是真是戲而一片好淫貪念已可想見?!?/p>
第90回46葉B面眉批:“凡西門慶壞事必盛為播揚(yáng)者以其作書懲創(chuàng)之大意故耳。”
此2條批語,首行皆為四字,但所占位置都是三字行位置,如果這也說是從四字行眉批而來[3]64,那么北大本中的三字行眉批是不是也從三字行而來呢?且北大本中有1條眉批中有1行有五字的:
第76回15葉B面正文第8、9行上眉批:“遷怒大奇然婦人女子恒情如是?!?/p>
批中最后5字“子恒情如是”為第3行,前2行為四字。那這在原底本中是否就是五字行呢?
(4)天津本因四字行眉批較少,完整的也不多,且天津本中所有的四字行眉批,北大本都有。此不贅述。據(jù)筆者細(xì)心的統(tǒng)計(jì)了一下,北大本有而東洋本缺的眉批有30條(按:第59回東洋本中間缺1葉,但頁碼連續(xù),此葉北大本有2條眉批,不計(jì)入);東洋本有而北大本缺的眉批有69條(據(jù)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88年影印本出版說明:第57回第8葉殘,第73回缺1、2葉,第75回缺第1、2葉,第79回缺第29葉,在以上所缺的葉數(shù)中,東洋本共有11條眉批,未計(jì)入在69條里)由此看,東洋本眉批比北大本要多39條。并且在現(xiàn)有眉批里,北大本與東洋本眉批互有缺漏和錯(cuò)訛,亦舉例如下:
第24回北大本4葉A面眉批:“語語銷敬濟(jì)之魂。”東洋本缺。
第38回北大本11葉A面眉批:“誰謂茶苦其甘如薺。”東洋本缺。
第83回北大本1葉B面眉批:“收科處語便情柔?!睎|洋本缺。
第91回北大本6葉B面1條長眉批:“玉樓嫁西門慶殊失其意,然度不可與爭故原薄親疏全不介意,所處似高而其心實(shí)非坦然,觀‘吃人哄怕’一語,底里見矣。”東洋本在該回5葉A面正文第一行上開始“不可與爭故原薄親疏全不介意……”而前面所缺“玉樓嫁西門慶,殊失其意,然度”十二字應(yīng)在4葉B面,可能漏刻,但絕不可能來自四字行眉批的北大本,因北大本在同一面上,不可能會漏刻的,所以它極有可能還是照樣來自三字行眉批的祖本。
第3回東洋本39葉A面眉批:“矯情欲絕?!北贝蟊救?。
第15回東洋本45葉B面眉批:“金蓮輕挑處曲曲摹盡?!北贝蟊救薄?/p>
第15回東洋本46葉A面眉批:“金蓮?fù)?,先意中又閑提一過,前后之脈落俱靈?!北贝蟊救?。
第15回50葉A面眉批:“命名妙甚,宛然三人在目?!北贝蟊救?。
第15回50葉B面眉批:“只此便是生理?!北贝蟊救薄?/p>
還有很多,黃霖先生、楊彬先生都有較詳細(xì)的論述[4]。由此看,東洋本,不可能來自四字行眉批的北大本,反之,亦然。同一回集中眉批東洋本有而北大本缺的有好幾回,如第35回有4條,第67回有9條,第98回有4條,等等。這里指的是漏刻,還有互相錯(cuò)訛的亦很多。
第一處,第11回北大本7葉A面眉批:“呆人沒得說,往往以此二字語扯白?!睎|洋本“此”作“也”,誤。
第二處,第12回北大本8葉B面眉批:“不待審問的確,竟日打逐,似暴裸又似容忍,妙得甚?!睎|洋本“日”作“自”,“甚”作“其情”,正確。
第三處,第13回北大本3葉B面眉批:“語語情見乎辭,瓶兒惟淫,畢竟(下缺)”。東洋本“惟”作“雖”,正確;末缺二字,東洋本為“醇厚”。
這樣的例子也舉不勝舉,同樣黃霖先生、楊彬先生在他們的論著中有很多例子。這可以說明,北大本與東洋本之間沒有承傳關(guān)系,可能就是來自共同的祖本,在抄刻時(shí)都有不同程度的缺漏錯(cuò)訛,并都作了增刪改乙。
2.天津本、北大本、東洋本之側(cè)批
(1)據(jù)筆者統(tǒng)計(jì),北大本有而東洋本缺的側(cè)批有89條(第59回東洋本第42與43葉中間缺1葉616字,北大本有1條側(cè)批不計(jì)入),北大本缺而東洋本有的側(cè)批為33條(據(jù)1988年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影印本出版說明,缺葉部分,東洋本共有3條側(cè)批不計(jì)入)。也就是說,北大本側(cè)批要比東洋本多五十幾條。都各舉幾例:
第1回北大本23葉B面正文“劉郎還是老劉郎”句旁側(cè)批“趣”,東洋本缺。(天津本同北大本)
第2回北大本16葉B面正文“王婆只推看不見”句旁側(cè)批“妙,妙”,東洋本缺。(天津本同北大本)
第43回北大本8葉A面正文“你也丟了這口氣兒罷”句旁側(cè)批“一語見血”,東洋本缺。(天津本同北大本)
第12回東洋本19葉A面正文“不成的貨兒”句旁側(cè)批“深譏”,北大本缺。(天津本同缺)
第16回東洋本1葉A面正文“西門慶點(diǎn)了點(diǎn)頭兒”句旁側(cè)批“畫”,北大本缺。(天津本同缺)
第19回東洋本30葉A面正文“這蝴蝶兒忽上忽下不定有些走滾”句旁側(cè)批“挑語亦妙”,北大本缺。(天津本同缺)
另互相錯(cuò)訛的也很多。
第5回北大本9葉A面正文“只要他醫(yī)得病好”句旁側(cè)批“當(dāng)真好否?”“否”,東洋本作“舌”,誤。
第21回北大本5葉A面正文“(西門慶)大雪里著惱來家,進(jìn)儀門,看見上房燒夜香,想必聽見些甚么話兒”旁側(cè)批“包括得妙”“得妙”二字,東洋本缺。
第12回北大本12葉B面正文“那金蓮把云鬟不整,花容倦淡”句旁側(cè)批“四字可(下缺)”,東洋本作“四字可憐”。
第15回北大本7葉B面正文“不是里面的,是外面的表子”,句旁側(cè)批“做詞妙”“做”,東洋本作“微”,正確。
以上4條天津本皆同北大本。
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不再一一羅列。從以上例子說明,天津本與北大本不僅正文行款相同,側(cè)批的缺漏錯(cuò)訛也與北大本極其相似,這樣看來,二者之間可能存在著承傳關(guān)系,而與東洋本的差距就比較大了。
(2)北大本有而天津本缺的側(cè)批有19條,北大本缺而天津本有的側(cè)批為14條(據(jù)1988年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影印本,缺葉部分,天津本有的側(cè)批,亦不計(jì)入),所以各本之間也都互有脫漏。天津本獨(dú)缺的側(cè)批。如:
第1回正文“伯爵掩口道:這等猜不著?!本渑詡?cè)批“妙”。
第3回正文“那婦人聽了笑道:只怕奴家做得不中意?!本渑詡?cè)批“煞甚技癢”。
第40回正文“怎么來扭著了還是胎氣坐的不牢?!本渑詡?cè)批“開端妙”。
第51回正文“把眉頭忔犓著,焦的茶兒也吃不下去”句旁側(cè)批“補(bǔ)出愁容”。
第6回正文“改日另有補(bǔ)報(bào)”句旁側(cè)批“伏后張本”。
第34回正文“就稱是我的鈞語”句旁側(cè)批“氣勢語”。
第51回正文“婦人在上,將身左右捱擦,似有不勝隱忍之態(tài)”旁有側(cè)批“真耶假耶”。
第62回正文“我的哥哥你怎么的就不進(jìn)來了”旁側(cè)批“情對處不差一針,差一針便見矣”。
東洋本獨(dú)缺的側(cè)批,上面已有,在此不舉。黃霖先生的論著[4]里亦舉過。除了上面,還有一些側(cè)批是各自獨(dú)有或獨(dú)異的例子。
北大本獨(dú)有或缺漏:
第51回正文“來了咱家恁二三年,要一些歪樣兒也沒有”旁側(cè)批“正言金蓮有歪樣處”。
第15回正文“繡球燈皎皎潔潔,雪花燈拂拂紛紛”旁側(cè)批“以下俱俚(下缺)”,天津本、東洋本作“以下俱俚得妙”。
第35回正文“巴巴的關(guān)著門兒寫禮帖”旁側(cè)批“出口(下缺)”,天津本、東洋本作“出口便是一串妙”。
第62回正文“姐姐你在我家三年光景,一日好日子沒過”旁側(cè)批“(前缺)知此之謂也”,天津本、東洋本作“有淚未出土,旁人那得知,此之謂也”。
天津本獨(dú)有或獨(dú)異:
第27回正文“我要耍個(gè)老和尚撞鐘”旁側(cè)批“奇名色”。
第50回正文“其余幾碟都是鴨蛋、蝦米、熟鲊、醎魚、豬頭肉、干板腸兒之類”旁側(cè)批“美饌”。
第68回正文“玳安悄悄進(jìn)來替他稟問,被西門慶喝了一聲”旁側(cè)批“大有威風(fēng)”,北大本、東洋本作“大威風(fēng)”。
(3)東洋本獨(dú)有的側(cè)批,前面已有。但有1條批,3本都有,東洋本獨(dú)異:第24回正文“玉樓等剛走過門首來,只見賁四娘子在大門首笑嘻嘻向前道了萬?!迸詡?cè)批“又一波”,北大本、天津本作“又波”。當(dāng)然東洋本更為正確。
從以上例子可看出,3本之間的側(cè)批都互相有缺漏,可能是它們各自在刊刻時(shí),刊刻者都做了一些改動的緣故。
除以上這些,還有一例比較特殊的情況。
第59回有1條側(cè)批,北大本與天津本的特征出人意料的雷同,看圖片,側(cè)批“惹他開口”,東洋本在同一行,刻工認(rèn)真;而北大本、天津本作兩行刻寫,刻工不認(rèn)真所致。(見圖1)
由此能否說明,至少北大本與天津本在某些葉上同版,或至少是出自同一共同的底本,亦或是兩本之間存在著承傳關(guān)系。
(五)從北大本、東洋本、天津本正文文字看
無論是北大本、東洋本還是天津本,正文文字上也互有差異。雖然北大本與天津本行款格式相類,但也有許多異文,還有與詞話本(詞話本:《新刻金瓶梅詞話》,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里仁書局影印大安本)、張?jiān)u本(里仁書局1981年影印在茲堂本《皋鶴堂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吉林大學(xué)出版社1994年排印本《皋鶴堂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的聯(lián)系。
北大本第1回正文“更有一種可恨處,親朋白眼,面目窮酸,便是凌云志氣,分外消磨?!本渲小案F酸”,天津本、東洋本、張?jiān)u本皆作“寒酸”。
北大本第15回正文“四下圍列諸般買賣,玩燈男女,花紅柳綠。”句中“般”字,天津本、東洋本、詞話本、張?jiān)u本皆作“門”。
北大本第15回正文“金屏燈玉樓燈,見一片珠璣?!本渲小捌痢弊?,天津本、東洋本、詞話本、張?jiān)u本皆作“蓮”。
圖1 東洋本、北大本、天津本的特殊情況
北大本第38回正文“李大姐那邊請你和他下盤棋兒,只是等你不去了。”句中“只是”,天津本、東洋本、詞話本、張?jiān)u本皆作“只顧”。
北大本第18回正文“二娘那等使老身送過頭面往你家去了幾遍?!本渲小皫妆椤保瑬|洋本、詞話本同,唯天津本、張?jiān)u本作“幾回”。
北大本第34回正文“話說韓道國走到家門首……急急走到鋪?zhàn)觾?nèi),和來保計(jì)議?!本渲小凹议T首”“走到鋪?zhàn)觾?nèi)”,東洋本、詞話本同,唯天津本、張?jiān)u本分別作“縣門首”“趕到家中”。
北大本第39回正文“一一開載節(jié)次,請西門慶過了目,方才裝入盒擔(dān)內(nèi),共約八抬送到西門慶家?!本渲小把b入”,東洋本、詞話本同,唯天津本、張?jiān)u本作“收入”。
北大本第51回正文“只吃這一鐘我也不敢留你了?!贝司?,東洋本、詞話本同,唯天津本、張?jiān)u本作“只吃這一甌兒再不敢留你了?!?/p>
以上只舉8例,當(dāng)然還有很多,王汝梅先生、黃霖先生、梅節(jié)先生等都有專文做過介紹。在這些正文文字中,東洋本(包括與之同版的內(nèi)閣本)與北大本的異文,東洋本大多同詞話本,而天津本大多同后出的張?jiān)u本,我們從香港三聯(lián)各版的《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會校本)的校記中也可一目了然。由此即可看出,北大本不可能是東洋本的底本,因?yàn)闁|洋本與北大本的異文,東洋本不可能在北大本的基礎(chǔ)上而做改動,并且改動后的文字恰恰同詞話本。我們從內(nèi)閣本的“廿公跋”(唯內(nèi)閣本系統(tǒng)與詞話本有此跋),以及正文大多同詞話本來看,只有兩種情況,一是東洋本(或內(nèi)閣本)可能直接從詞話本進(jìn)行評點(diǎn)刪改而來;一是東洋本與詞話本擁有共同的祖本,從東洋本的正文、卷題分析來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而張?jiān)u本才是以天津本(包括王氏本)一類的本子為底本刊刻的。當(dāng)然,東洋本也不可能是北大本的底本,這一點(diǎn),黃霖先生有較為詳細(xì)的論述[4]。
還有較為重要的一點(diǎn),東洋本第59回的1處缺文,在第42葉后與第43葉前,中間剛好缺了東洋本一整葉616字,東洋本每葉22行,每行28字,剛好616字。(此處東洋本缺一整葉616字,黃霖先生統(tǒng)計(jì)有誤,參見楊彬先生的《崇禎本金瓶梅研究》之黃霖的序第3頁至第4頁。黃先生指出此處缺1 016字,并說,是東洋本的有意跳脫,這是因?yàn)辄S先生的統(tǒng)計(jì)字?jǐn)?shù)有誤造成,從而不能很好地解釋漏刻的原因)“(那消到日西時(shí)分)那官哥兒在奶子懷里只搐氣兒了……日子又相同,都(是二十三日)”“那消到日西時(shí)分”在東洋本第42葉B面結(jié)尾,在天津本、北大本中是處于第14葉B面倒數(shù)第2行第4個(gè)字起;“是二十三日”在東洋本為第43葉A面開頭,在天津本、北大本中是處于第16葉A面第7行第11個(gè)字起。這就能說明,東洋本正文并非來源于天津本和北大本,除非它們的底本行款與現(xiàn)在的有差異,使得“那消到日西時(shí)分”剛好在其底本的某行結(jié)尾。另一種更為合理的解釋是,東洋本所缺的這616字,是抄手在抄刻時(shí),不慎丟失或遺漏了1葉,使得正文在中間剛好整整缺了1葉,并不是有意地缺漏或跳脫,由此說明,內(nèi)閣本、東洋本的底本,即扉頁所說的“新刻繡像批評原本金瓶梅”中的“原本”的行款,也是半葉11行,每行28字。
三、結(jié)語
從上述各種分析,東洋本、北大本、天津本3種版本的序列關(guān)系已很明顯。以三字行眉批為主的東洋本與以四字行眉批為主的北大本都應(yīng)來自共同的祖本。從以二字行眉批與四字行眉批數(shù)量不分上下的天津本正文行款、批語情況、每回開頭的“詩曰、詞曰”等等特征來看,天津本(也包括王氏本)可能就是從四字行眉批的北大本改動而來。從東洋本(包括內(nèi)閣本)正文剛好漏抄了第59回整整一葉616字(此葉的前后頁碼連續(xù))來看,這個(gè)崇禎本的祖本就是半葉11行,行28字。東洋本的抄刻者確實(shí)是為了節(jié)省成本,減小了開板,進(jìn)行刪改,但與它的祖本早晚并無關(guān)系。北大本的抄刻者對祖本進(jìn)行刪改時(shí),大部分保留了回前的“詩曰”“詞曰”等字樣,并且受刊出的《金瓶梅詞話》影響,在卷題中留下了“詞話”字樣,這說明,東洋本的改定者比較認(rèn)真,正文沿襲了祖本的文字,刪去大部分每回開頭的“詩曰”“詞曰”等字;并且抄刻時(shí),北大本改變了行款格式,致使出現(xiàn)了第59回那一條獨(dú)有特征的側(cè)批“惹他開口”分作兩行刻寫,而天津本沿襲了這一特征,另又對正文作了較為詳細(xì)的改動。因此才出現(xiàn)了現(xiàn)在存世的各種版本。
參考文獻(xiàn):
[1]梅節(jié).《金瓶梅》閑筆硯[M].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
[2]黃霖.《金瓶梅》講演錄[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8:61-62.
[3]楊彬.《金瓶梅》研究[M]. 崇禎本.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
[4]黃霖.再論《金瓶梅》崇禎本系統(tǒng)各本之間的關(guān)系[C]// 辜美高,黃霖.明代小說面面觀——明代小說國際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學(xué)林出版社,2002.
[責(zé)任編輯王曉雪]
Chronological Order of Chongzhen Versions ofTheGoldenLotus
WANG Bingquan
(FengShudiCommunityEesidents’CommitteeofKaihuaCounty,Quzhou324302,Zhejiang,China)
Abstract:There are three Chongzhen versions ofTheGoldenLotusin terms of book marking: Japanese version mainly with three-line notes, Peking University version mainly with four-line notes and Tianjin version with both two-line and four-line notes. Study on the chronological order of the three versions can help to discover their connection in terms of inheritance, original version and time of issuing.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such items as preface, postscript, illustrations, chapter titles, scroll inscriptions, book marking, side-margin remarks, words in the body and missing pages of Japanese version, we argue that both Japanese version and Peking University version originate from the same parent version with 28 words in a line and 11 lines on each page, and Japanese version carries this rule on while Peking University version changes it to 22 words in a line and 10 lines on each page; Tianjin version develops from Peking University version and changes the title of the first chapter from“dixiong”to“xiongdi”(both refers to brothers).
Key words:TheGoldenLotus; Chongzhen versions; Japanese version; Peking University version; Tianjin version
DOI:10.16698/j.hpu(social.sciences).1673-9779.2016.02.014
收稿日期:2015-12-11
作者簡介:汪炳泉(1969—),男,浙江開化人,自由撰稿人,從事古典文學(xué)研究。 E-mail:wbq040427@163.com
中圖分類號:I207.419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79(2016)02-0219-07
汪炳泉.《金瓶梅》崇禎本序列評議[J].2016,17(2):219-225.
河南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bào)(社會科學(xué)版)2016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