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松
(北京經(jīng)濟技術職業(yè)學院,河北 廊坊 065202)
?
C語言高職教學的體會分享
馮松
(北京經(jīng)濟技術職業(yè)學院,河北 廊坊 065202)
摘要:C語言功能強大,表達能力強,使用靈活多樣,應用面很廣泛,目標程序執(zhí)行效率高,最重要的是可移植性很好。同時具有高級語言和低級語言的許多優(yōu)點,能完成用戶的多種任務,特別適合進行系統(tǒng)程序設計。筆者從事C語言的高職教學工作八年以來,對高職學生的特點,C語言教學的瓶頸,C語言高職教學的改革都略有一些觀點,現(xiàn)做一些分享,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共同探討如何更好的做好高職類學生的C語言教學工作,如何更好的推進高職C語言的教學研究和教學的改革。
關鍵字:C語言;高職高專;項目教學
我們現(xiàn)在的C語言課程的教學主要是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學生聽完后再在C環(huán)境下實踐,學生完全在教師的帶領下,被動的學習知識。而且大多數(shù)高職學生基本上都是第一次接觸程序設計類語言,C語言的很多知識在學習初期也很抽象,概念較為復雜,規(guī)則相對比較多,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興趣逐步減少。
2.現(xiàn)在的C語言教材中的案例都是立足于C語言本身的一些語言規(guī)則,和實際開發(fā)有很大差別,脫節(jié)嚴重,不夠生動,不容易理解。
3.C語言注重語句、語法等,沒有把編程解題思路和程序測試放在首位,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不夠。學生在上機實踐中自己編寫程序能力不強,很多學生上實驗課時只是機械地把作業(yè)本寫好的程序輸入電腦。
4.考核形式單一,缺乏實踐考核。傳統(tǒng)的程序設計語言的考試考核要求簡單,考試形式單一,以期末筆試為主;平時成績主要側重于考勤、作業(yè)、實驗報告。不重視上機實踐能力的考核,只偏重于理論考試,這導致學生對上機實踐的不重視?;谝陨蠁栴},致使C語言課程教學質量不高,學生普遍編程能力差,如何提高C語言程序設計的教學效果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改革方法上有所突破。
高職學生大部分入學成績比較低,就拿我院學生來說,入學成績從100分到500多分的都有,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在進入高職校門后,所表現(xiàn)出來的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具有明顯不同于其他本科學生的特點。筆者在高職院校從教十二年,發(fā)現(xiàn)高職學生主要有以下特點。
1.學習C語言的興趣。高職學生的學習情緒化較強,對感興趣的東西學習積極性較高。而對于內容枯燥的內容則學習效率較低。因此在C語言教學過程中必須注意結合實際,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高職高專教育,實踐教學應該是其一大特色,學生對實踐性環(huán)節(jié)的學習興趣明顯高于理論課程的學習,我們應該通過加強實踐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用形象比喻的方式來設計作業(yè)等。
2.學生的學習動機。動機是導致人的特定行為的重要原因。高職高專學生的學習動機多種多樣,而且也隨著學生生活的社會歷史條件和個人的成長經(jīng)歷的不同而發(fā)展變化。高職高專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①自尊心、進取心和不甘落后。②為了自己今后能有一份好工作,多掙點錢以使自己和父母能生活得好一些。而學習困難的高職學生,他們往往存在更多的情意障礙,表現(xiàn)為學習動力不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幫助學生認識、啟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特別關注學習動機不明的學生,幫助他們建立起強烈的學習動機。
3.高職學生的學習方式。高職學生的學習具有較高層次的職業(yè)定向性。他們在進校之初,自己就已經(jīng)基本明白將來的工作崗位(崗位群),并圍繞一定的職業(yè)定向學習基礎課、專業(yè)基礎課和專業(yè)課。與中學階段的學習相比,高職高專學生的學習具有更多的自主權,學習途徑具有多樣性。高職高專學習具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學習內容有一定的可選擇性,而且高職高專階段的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如案例分析、專業(yè)實訓等),提供給學生更多可以發(fā)揮的余地。
4.高職學生的學習方法。高職階段的學習不同于中學時期的學習,新生入學后,對高職高專的學習活動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如何使剛入學的學生盡快適應高職高專的學習生活,這不僅涉及到教師的教學方法問題,也涉及到學生的學習方法問題。高職高專學生在學習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比較差,大多數(shù)學生還沒有聽記課堂筆記的習慣。
5.樹立起因材施教的指導思想。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應充分考慮到特定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不可盲目地照本宣科。教學內容的傳授應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超出學生接受能力的教學是沒有意義的,會招致學生的反感。
近幾年,在C語言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一直在嘗試用項目驅動的教學方式,逐步引導學生學習。用各種項目中的問題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遇到了一些問題。
1.項目的設計。我們準備了幾個相對較大的項目,將教學任務教學內容融入到項目中。學生不再是為了學某個知識點而去學習,而是為了完成項目必須去學會這個知識點。項目的設計要覆蓋我們的知識點,項目的內容從學生喜歡的熟悉的實例進行編排。比如設計游戲的菜單等,啟發(fā)學生按照自己熟悉的套路進行。
2.項目分析。在項目分析這一關階段,我們將每個項目進行分解,分解成若干個小的項目函數(shù)。注重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個人能力,不主張每個學生的程序寫的都是一樣的。讓學生自己找到自己解決問題的辦法。
3.項目實施。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把學生分成幾個組,基礎好的學生和基礎差的學生分在一起,好的學生能夠帶動差的學生學習。在這個階段中,學生們會感到比較吃力,老師會多花一些時間在每一個小組,幫助他們理順思路,個別問題重點講解。在跟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普遍存在的問題,統(tǒng)一講解。
4.項目總結。在總結的環(huán)節(jié)里,我們在項目完成之后,讓每一個小組上講臺演講,展示本組的作品。教師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需要改進的地方。針對項目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加深理解,讓學生知道自己還是有一些差距。
在高職院校中,學生編程的基礎相對較差,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自制力和學習的能力也普遍偏弱,一曝十寒的事常有發(fā)生。教師需要有一條引導學生興趣的繩,而比較有趣的項目就是我們的繩。以上我們只是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做了一些簡單分析,并提出的一些針對性教學方法,與大家分享。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7-01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