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寧
(河北省滄州市第二中學,河北滄州061000)
提高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效率的策略分析
劉寧
(河北省滄州市第二中學,河北滄州061000)
美術鑒賞教學是高中美術教學的重要分支,是提升學生審美觀念,陶冶學生高尚情操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手段。然而,傳統(tǒng)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過于強調理論講解和知識介紹,導致教學內容枯燥、學習氣氛沉悶、教學效率低下。如何改變傳統(tǒng)教學現(xiàn)狀,提高美術鑒賞教學效率,成為需要廣大教師積極研究的問題。
高中;美術鑒賞;效率;策略
新課標指導下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需要革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下面,筆者針對“提高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效率”這一話題展開研究與實踐,并總結經驗如下。
正所謂“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漁”。教師要想切實提高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效率,就不能僅僅滿足于對作品本身相關知識的介紹和鑒賞方法的講解,而是應該通過教學實踐,幫助學生掌握鑒賞的方法和技巧,使學生在面對不同的美術作品的時候,靈活選用直觀觀察、對比分析、深層感悟、聯(lián)想鑒析等方法,通過獨立思考、查閱資料、合作學習等手段,完成對作品的鑒賞,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和學習能力。例如,在鑒賞齊白石先生的畫作《蝦》的時候,教師沒有平鋪直敘的對于畫作的創(chuàng)作背景、齊白石先生的生平事跡和齊白石先生畫作的風格特點進行講解,而是在課前,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查閱資料,了解與畫作有關的相關背景知識;在課上,引導學生觀察畫作的布局、線條、著墨等創(chuàng)作手法,自行總結齊白石的《蝦》的藝術特點;在課后,要求學生將齊白石的《蝦》與徐悲鴻的馬、黃胄的驢、李苦禪的鷹等以動物為主題的畫作進行對比分析,并進行小組討論。這樣使得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學習能力都得到了鍛煉,課堂效率也得以提升。
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填鴨式”教學模式,采用情境教學、小組討論、游戲教學、任務教學、連環(huán)提問等多種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美術的魅力,鑒賞的樂趣,并在美術鑒賞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學習能力。例如,在講古代玉石藝術鑒賞的時候,教師可采用連環(huán)提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分成四個競賽小組,搶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答出正確答案最多的小組為優(yōu)勝組。通過這種競賽和提問的方式,不僅啟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思路,激發(fā)了學生鑒賞的興趣,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體會玉之美感,感受玉之情懷,接受自然美、道德美和藝術美的熏陶,從而創(chuàng)新了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效率。
美術鑒賞與高中其他學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教師應該善于挖掘這種聯(lián)系,并實現(xiàn)學科滲透,達到提高美術鑒賞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例如,在鑒賞古代陶器與瓷器的時候,可以滲透歷史知識,將陶器和瓷器的創(chuàng)作歷程及風格演變與歷史發(fā)展進程結合起來;在鑒賞山水畫的時候,可以滲透語文知識,將山水畫的意境與陶淵明、李白、蘇軾等人的詩作結合起來;在鑒賞古代建筑的時候,與物理學結合起來,從科學的角度探討這些建筑的藝術美感和實用功能。通過鑒賞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滲透與融合,可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進而提高鑒賞教學效率。
要想提高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效率,教師應該善于利用多媒體、網絡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靈活鑒賞形式,拓寬鑒賞途徑,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鑒賞古代陵墓雕塑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兵馬俑、唐乾陵等我國古代陵墓相關的視頻和圖片,并鼓勵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搜集泰姬陵、金字塔等國外的著名陵墓建筑,與中國古代陵墓進行對比,分析中外古代陵墓在外部風格、內部構造、建筑手法等方面的異同。這樣,在開拓學生知識視野、培養(yǎng)學生鑒賞能力的同時,也為鑒賞教學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大大提高了鑒賞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羅丹曾經說過:“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备咧虚_展美術鑒賞教學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念和鑒賞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美、發(fā)現(xiàn)美和欣賞美的意識和能力。因此,高中美術鑒賞教師應該將鑒賞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通過生活化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能力。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觀看《尋寶》《國寶檔案》等藝術鑒賞類節(jié)目,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技巧和鑒賞能力;也可以鼓勵學生留意身邊的公園、大海、樹林等自然美景、城墻、鐘樓、寶塔等建筑景觀及窗花、面人、花燈等民間藝術,體會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美,提高自身的審美品位和欣賞眼光。通過生活化教學,可使美術鑒賞教學實現(xiàn)理論聯(lián)系實際、藝術聯(lián)系人生,達到拓寬教學途徑、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傳統(tǒng)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評價中存在偏重理論、忽視實踐,偏重知識,忽視能力的問題,使學生在美術鑒賞教學中知識、能力和素質不能得到全面發(fā)展。為了扭轉這一局面,提高美術鑒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教師應該改革評價方式,通過過程化、個性化和多元化評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比如,通過建立“‘鑒’證實錄”成長檔案,記錄學生在學習興趣、鑒賞能力、課堂表現(xiàn)、課外活動等方面的進步與成長,對學生實現(xiàn)過程評價;通過教師評語、作品展示、藝術品評、鑒賞演講等多種方式,對學生實現(xiàn)個性化評價;通過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點評、家長評價等途徑,對學生實現(xiàn)多元化評價。這樣通過教學評價改革,可以促進教與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成長。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推動教學改革,構建高中美術鑒賞高效課堂,促進高中生知識、情感和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1] 周迎峰,肖鋼.關于高中美術鑒賞課學生自主課堂實施策略的研究[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4(1).
[2] 蘭衛(wèi)軍.淺談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J].吉林教育,2008(7).
[責任編輯張宇]
G63
A
1673-9132(2016)31-0206-02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