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麗
不同劑量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療效觀察
張澤麗
目的 探討不同劑量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的療效。方法 選擇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區(qū)婦幼保健站2014-01—2015-12收治的216例子宮肌瘤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108例)和對照組(108例)。對照組給予高劑量米非司酮(25 mg)治療,觀察組給予低劑量米非司酮(12.5 mg)治療,觀察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89.8%和70.4%,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比較,P<0.05;兩組FSH、LH、E2、P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與治療前比較,P<0.05;組間治療后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子宮肌瘤體積均明顯縮小,與治療前比較,P<0.05;組間治療后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血紅蛋白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與治療前比較,P<0.05,但觀察組升高更明顯,血紅蛋白值更趨于正常,組間比較,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5.5%和17.6%,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P<0.05。結論 低劑量米非司酮(12.5 mg)治療子宮肌瘤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
不同劑量;米非司酮;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Hysteromyoma)又稱子宮平滑肌瘤,是婦科常見良性腫瘤,也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最常見的良性腫瘤,該病發(fā)病機制與體內雌孕激素水平密切相關[1]。臨床研究表明[2],子宮肌瘤組織中存在雌、孕激素受體的過度表達,會對子宮肌瘤細胞核分裂形成刺激,促進肌瘤的生長,子宮肌瘤在30歲以上婦女群體中,發(fā)病率高達20%~30%。臨床上多采用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但在藥物劑量的選擇上還存在爭議[3],本文對比不同劑量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的效果和安全性,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站2014-01—2015-12收治的216例子宮肌瘤患者,所有患者應診時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痛經、貧血、月經紊亂等癥狀,經超聲檢查后確診,患者均自愿接受保守治療。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108例)和對照組(108例)。觀察組年齡29~47歲,平均(38.1±3.3)歲;單發(fā)肌瘤76例,多發(fā)肌瘤32例;肌瘤部位:漿膜下56例,肌壁間52例;肌瘤直徑2.1~8.7 cm。對照組齡31~49歲,平均(40.5±4.1)歲;單發(fā)肌瘤80例,多發(fā)肌瘤28例;肌瘤部位:漿膜下59例,肌壁間49例;肌瘤直徑2.3~9.1 cm。兩組患者的年齡、肌瘤部位以及個數(shù)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資料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排除標準 ①對治療藥物過敏者。②嚴重心、肺、肝、腎功能不全者。③3個月內曾接受過其他子宮肌瘤藥物治療的患者。④合并卵巢囊腫患者。⑤不愿意接受本次研究者。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米非司酮(上海新華聯(lián)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25 mg,國藥準字:H20000629),于月經第1天開始睡前口服,25 mg/次,1次/d,治療3個月。觀察組給予米非司酮(上海新華聯(lián)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25 mg,國藥準字:H20000629),于月經第1天開始睡前口服,12.5 mg/次,1次/d,治療3個月。
1.4 檢驗方法 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3個月后清晨空腹抽取患者靜脈血3 mL,分離血清,采用自動免疫分析儀(AIA1800)對患者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黃體生成激素(LH)、雌激素(E2)、孕酮(P)水平進行檢測,試劑盒由日本東曹株式會社提供,檢驗過程嚴格按照說照書執(zhí)行。血紅蛋白采用比色法測量。
1.5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月經周期、量基本正常,子宮肌瘤體積縮小>50%;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改善,子宮肌瘤體積縮小20%~49%;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子宮肌瘤體積縮?。?0%或增大。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軟件包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89.8%和70.4%,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比較,P<0.05(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2.2 兩組血清激素水平比較 兩組FSH、LH、E2、P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與治療前比較,P<0.05;組間治療后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血清激素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血清激素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FSH(μg/L) LH(U/L) E2(pmol/L) P(nmol/L)對照組 治療前 80.9±6.9 9.5±1.4 281.3±31.6 7.8±1.3治療后 6.5±1.3* 8.1±1.1* 175.9±19.1* 4.2±1.1*觀察組 治療前 80.6±6.8 9.4±1.5 279.5±30.9 7.9±1.3治療后 6.3±1.1* 8.1±1.2* 174.9±18.9* 4.1±0.9*
2.3 兩組子宮肌瘤體積和血紅蛋白情況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子宮肌瘤體積均明顯縮小,與治療前比較,P<0.05;組間治療后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血紅蛋白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與治療前比較,P<0.05,但觀察組升高更明顯,血紅蛋白值更趨于正常,組間比較,P<0.05(表3)。
表3 子宮肌瘤體積和血紅蛋白情況比較(±s)
表3 子宮肌瘤體積和血紅蛋白情況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血紅蛋白(g/L) 子宮肌瘤體積(cm3)對照組 治療前 71.6±9.9 45.6±12.5治療后 86.5±9.8* 29.2±8.8*觀察組 治療前 71.9±9.7 46.1±12.2治療后 95.3±11.2*# 29.7±9.1*
2.4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5.5%和17.6%,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P<0.05(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n)
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良性腫瘤,目前,該病的確切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長期受孕激素刺激以及高級神經中樞對卵巢功能的控制等因素有關[4]。研究顯示[5],子宮肌瘤生長速度迅速,當供血不足時可能導致不同病變,肌瘤越大,缺血越嚴重,繼發(fā)性病變越多,因此,及時給予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以往治療子宮肌瘤的主要方法是子宮切除,但手術是有創(chuàng)性的,可能導致患者體內內分泌異常,出現(xiàn)骨質疏松,更年期綜合征等,給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6]。因此,尋求一種有效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尤為重要。
米非司酮是甾體類藥物,屬于去甲睪酮衍生物,是常見的終止妊娠類藥物。米非司酮主要臨床作用為拮抗孕激素,通過非競爭性抗雌激素作用抑制下丘腦-垂體-卵巢軸,能提高患者子宮平滑肌對前列腺素的敏感性,促進子宮頸軟化和宮頸管松弛。米非司酮能夠通過抑制子宮肌瘤組織中的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以及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表達,減少微血管密度,阻斷正常的分泌,能夠競爭性與雌激素受體結合,產生較好的拮抗效果,促進增生的內膜發(fā)生靜止期改變,增強細胞凋亡活動,從而有效抑制子宮肌瘤的生長。此外,米非司酮能夠下調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抑制異位子宮內膜細胞的繼續(xù)增加,降低患者疼痛感[7-8]。
臨床研究表明[9-10],米非司酮能有效改善子宮肌瘤患者的血清FSH、LH、E2、P的水平,縮小子宮體積和子宮肌瘤體積。但對該藥物的劑量選擇一直存在一定的爭議。本研究中,觀察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89.8%和70.4%,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比較,P<0.05;兩組FSH、LH、E2、P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與治療前比較,P<0.05;組間治療后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子宮肌瘤體積均明顯縮小,與治療前比較,P<0.05;組間治療后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血紅蛋白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與治療前比較,P<0.05,但觀察組升高更明顯,血紅蛋白值更趨于正常,組間比較,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5.5%和17.6%,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P<0.05。結果表明,12.5 mg的劑量與25 mg劑量在降低FSH、LH、E2、P水平以及縮小肌瘤體積等方面的效果差異不顯著,但在不良反應以及升高血紅蛋白方面占有較大的優(yōu)勢,低劑量的米非司酮用藥不良反應更少,且血紅蛋白值更趨于正常,有助于改善患者貧血的癥狀。綜上所述,低劑量(12.5 mg)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
[2]尚秀敏.傳統(tǒng)術式與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臨床對比分析[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0,2(2):150-151.
[3]耿中花.小劑量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1,51(18):89.
[4]池蕓.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3,3(24):4887.
[5]王學敏.12 011例女性體檢者子宮肌瘤患病情況分析[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4,23(1):61-62.
[6]周永晴.不同方法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比較[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29):57-58.
[7]楊永紅,趙磊.早孕合并子宮肌瘤藥物流產臨床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9(14):138-139.
[8]何琴俠.米索前列醇聯(lián)合米非司酮在瘢痕子宮早孕流產68例中的療效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5,16(21):121-122.
[9]吳艷,陳國慶,孫莉.小劑量米非司酮在子宮腺肌病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2,39(1):2265-2266.
[10]邱士瑜.不同劑量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的療效比較[J].求醫(yī)問藥,2012,10(7):836-837.
2016-05-31)
1005-619X(2016)11-1215-03
10.13517/j.cnki.ccm.2016.11.043
454150 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區(qū)婦幼保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