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玉萍
摘 要: 作者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經(jīng)驗,將多媒體技術實際運用于小學高年級英語課堂教學之中。在教學實踐中,作者真正體會到多媒體技術為小學高年級英語課堂不僅帶來活力,更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多媒體技術能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二是多媒體技術易于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三是多媒體技術有助于加大教學和復習密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 多媒體技術 小學高年級英語 課堂教學效率
社會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注入很多新的元素。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造了形象逼真、視聽結合的畫面,給學生帶來了強烈的視覺和聽覺沖擊,使英語課堂向直觀性和趣味性發(fā)展。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開發(fā)英語的教學資源,利用網(wǎng)絡等資源,豐富教學內(nèi)容和形式,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將多媒體技術運用于英語課堂教學之中,特別是運用于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小學生的英語課堂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多媒體技術是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呢?下面結合教學實際,談談我的一點看法:
一、多媒體技術有助于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利用PowerPoint,F(xiàn)lash,F(xiàn)rontPage等軟件制作成多媒體教學課件,呈現(xiàn)逼真的圖像、動態(tài)的畫面,圖文并茂地創(chuàng)設貼近真實生活的教學情境,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給學生帶來驚喜與新鮮感,在上課伊始就能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和學習效率。
比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Unit1“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一課前,我先從網(wǎng)上下載幾個經(jīng)典的原版繪本故事的圖片和視頻,如:Goodnight Moon,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The Kissing Hand等,讓孩子們上課前像看動畫片一樣先欣賞這些故事,營造出講故事的氛圍,在充分激起學生對繪本故事的好奇心之后,他們自然對課堂上即將要學的這篇新課文倍感興趣。這樣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非常方便地在網(wǎng)絡上搜索到相關題材的視頻、錄音等素材,導入新課,在短時間內(nèi)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輕松營造本節(jié)課新授內(nèi)容的氛圍。多媒體技術就是以其高度的真實感和豐富的趣味感刺激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的學習欲望大大提高,與老師的配合程度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大大提高。
二、多媒體技術有助于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的英語課堂,可以很容易地做到圖、文、聲有機結合,為學生提供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優(yōu)美清晰的配音,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單一感官為多種感官共同結合,使英語課堂從枯燥到生動,這既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又降低他們學習的難度,幫助學生在這種耳目一新的聲畫、視聽無縫結合的配合之下,于無形中突破重點和難點,學習效率更是大大提高。
例如在教授五上Unit 8“At Christmas”、五下Unit 7的“Culture time”時,書上介紹Christmas,Halloween這些西方節(jié)日,我也從網(wǎng)上下載這些節(jié)日的圖片,介紹節(jié)日的故事和習俗等,教給學生圣誕歌曲、播放相關的影視片段:如Desperate Housewives里孩子們過萬圣節(jié)的情景,電視中孩子們在萬圣節(jié)時的裝扮,以及玩“trick or treat”的游戲;在A Charlie Brown Christmas中歡度圣誕的場景,出現(xiàn)Christmas tree,Santa Claus, stockings,turkey等,將圖片、歌曲及影視片段制作成課件,將“西方傳統(tǒng)節(jié)日”從一個抽象的概念轉化為直觀的、生動有趣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視聽享受中了解這些西方傳統(tǒng)節(jié)日,理解中西方不同的節(jié)日文化,同時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就在視聽享受的過程中突出并一一突破,學生也覺得特別容易掌握,課堂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三、多媒體技術有助于加大教學和復習密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多媒體技術還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可以做到高密度大容量的知識傳授,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圖形和聲音雖不是語言,但有時比語言更直觀和形象,包容的信息量更大,有助于加大教學密度,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教學《牛津小學英語》5B Unit 2乘坐交通工具去某地,由于本課時出現(xiàn)的關于交通工具的生詞較多,傳統(tǒng)的看圖認單詞比較單一,于是在教學前我從網(wǎng)上找到的有關交通工具的聲音和圖片,制作成PPT課件,先播放聲音,讓學生猜一猜是什么交通工具,再展示圖片,教學單詞,一氣呵成。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識記這幾種交通方式,學的時候還特別興奮,而且印象深刻。因此在學習句型“×××come/comes to school by car/ bike/ bus /taxi/metro.×××go/goes to someplace by train/plane...”時,學生學得相當輕松,也樂于學。所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不僅能加大教學密度,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助于他們更快更牢固地掌握。
又如在教學study時,單詞表上顯示這是一個動詞,意為“學習”,學生們以前學過這個單詞,那時作“書房”解,是名詞。同理,我們還學過water,它既可作名詞,意為水,have some water,又可作動詞,意為澆水,water the flowers,這些單詞一詞多義。于是我提問:我們學過的單詞中還有哪些也是一詞多義呢?一詞多義除了有既能做名詞又能做動詞這一類,還有沒有其他類呢?學生馬上熱烈地討論開:他們想到watch,watch能當名詞,解釋為“手表”;當動詞,意為“看(電視、電影等)”。他們還想到clean,既能當動詞,作“擦,洗”解;還能當形容詞,意為“干凈的”。每當有類似的討論布置下去,學生的積極性都非常高,討論出來的結果也常常會有意外的驚喜,既有利于擴充課堂知識儲備量,又能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學習效率隨之提高。
這種優(yōu)勢在復習時能更充分地體現(xiàn)出來。傳統(tǒng)教學條件下的英語復習課特別難上,因為復習課容量很大,相比較新授課而言又缺乏新意,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往往效果不佳。運用多媒體技術的英語課堂,復習課就不再是難題。多媒體課件可以生動、形象地把幾冊書中出現(xiàn)的相關知識點像百寶箱一樣一一羅列出來,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能讀到大量的文字、聽到地道的英語、看到生動的動畫、做到大量練習,還能系統(tǒng)地歸納整理知識點。如果加入對話的話,更能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和日常交際能力。例如當復習食物方面的單詞,像pizza,mushrooms,cheese,tomatoes,hot dogs,soda,iced tea,juice,salad,hamburgers,rice,milk,noodles,bread,dumplings,moon cakes,coffee,rice cakes,rice dumplings等。這些單詞,在新授時一般每次最多只學四五個,現(xiàn)在這么多單詞一下子全部出現(xiàn)進行復習整理,學生就容易混淆,記憶時更是難以記住。課堂上,我不急于讓學生背誦記憶,而是將這些食物的單詞進行分類,在不同的shop出售,有可數(shù)名詞和不可數(shù)名詞一類的,有中國傳統(tǒng)食物和西方人喜愛的食物一類的,有主食和飲料一類的等,用Photo shop的套索工具處理圖上所標的名稱單詞,以動畫形式設置在圖畫中并配好單詞發(fā)音,點擊圖中設有單詞的動畫,讓學生Look and read the words,然后分組進行服務員和顧客的角色扮演,展開對話,最后教師讓學生classify and write down the words。
這種既有操練又有表演的環(huán)節(jié)最能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讓高密度、大容量的復習課展現(xiàn)出有趣新穎的一面,復習課不再單調(diào)乏味,而且加深學生對單詞的印象,復習效果甚好。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點亮了小學英語課堂。它生動形象地將抽象知識變得形象化,創(chuàng)設真實有趣的英語學習情境,激發(fā)小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解決英語教學中的視聽問題,更易突破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最大限度地了解和掌握英語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成為英語課堂學習的主體,進一步向探究性學習邁步,培養(yǎng)他們的鉆研精神,真正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楊麗玲.淺談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教師),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