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m者14例;病灶邊緣光滑、邊界清楚者17"/>
張鵬
【摘要】 目的 探討胰腺實性-假乳頭狀瘤(SPTP)的CT表現(xiàn), 并總結(jié)多層螺旋CT(MSCT)的應(yīng)用價值。方法 對22例SPTP患者進行MSCT檢查, 對其影像學(xué)特征進行分析。結(jié)果 22例病變均為單發(fā) , 體尾部交界處多見為12例 ;形態(tài)上以卵圓形為主為13例;腫瘤直徑≤3 cm者8例, >3 cm者14例;病灶邊緣光滑、邊界清楚者 17例 , 邊界不清或無明顯邊界者 5例;15例顯示為清晰完整的包膜 , 增強掃描有強化 , 7例未見明確包膜顯示;囊性為主型 6例, 實性為主型 7例, 囊實相間型 9例;12例表現(xiàn)為密度均勻、10例表現(xiàn)為密度混雜 , 其中有出血者 2例, 鈣化者 6例。增強掃描實性部分呈漸進性延遲強化, 囊性部分不強化, 可伴有鈣化、出血等, 所有病例均未見遠處轉(zhuǎn)移。結(jié)論 MSCT對SPTP病變診斷準確, 有較高的診斷價值。
【關(guān)鍵詞】 多層螺旋CT;胰腺實性-假乳頭狀瘤;影像學(xué)表現(xiàn)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7.008
SPTP臨床相對少見, 是一種少見良性或低度惡性腫瘤, 起源不明, Frantz首先于1959年進行了報道, 多見于年青女性, 經(jīng)過手術(shù)完整切除后, 臨床預(yù)后較好[1]。本文回顧性分析22例SPTP患者的臨床資料, 所有患者術(shù)后均經(jīng)病理證實, 總結(jié)術(shù)前的CT表現(xiàn), 以提高對SPTP的CT表現(xiàn)認識, 提高診斷符合率,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SPTP患者22例, 全部病例均為女性, 年齡19~45歲, 平均年齡28.3歲, 臨床僅3例表現(xiàn)為上腹部不適, 其余19例均無明顯癥狀, 觸診5例表現(xiàn)為上腹部輕壓痛, 無反跳痛, 2例可觸及腹部包塊, 邊界不清, 活動度不良, 其中13例為體檢上腹部彩超時發(fā)現(xiàn)。
1. 2 CT檢查方法 采用美國GE lightspeed VCT 64排螺旋CT機進行檢查, 仰臥位, 暴露全腹, 掃描范圍包括整個上腹部, 采集層厚5 mm, 增強掃描使用雙筒高壓注射器, 以3.5 ml/s的速度從前臂靜脈注入碘海醇(350 mg/ml), 總量75 ml, 采用對比劑觸發(fā)技術(shù), 自動觸發(fā)動脈期掃描, 延遲20~30 s后進行靜脈期掃描, 延遲80~90 s后進行延遲期掃描, 獲得橫斷位常規(guī)圖像。
1. 3 圖像評價 由本科兩位從事腹部影像診斷的專家進行診斷, 分析上述病例的CT征象, 主要包括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態(tài)、邊緣、邊界、包膜、囊實性比例、密度、出血、鈣化、強化方式以及與周圍組織的關(guān)系、是否有血管侵襲等, 其中腫瘤的囊實性成分比例以黃艷等[2]學(xué)者的研究分為3型:①實性成分為主型, 腫瘤實性成分>75%;②囊實相間型, 腫瘤實性成分25%~75%;③囊性成分為主型, 腫瘤囊性成分>75%。
2 結(jié)果
2. 1 CT平掃 ①發(fā)生部位:22例病變均為單發(fā), 發(fā)生于胰頭5例, 胰體2例, 胰尾3例, 體尾部交界處12例;②形態(tài):22例中圓形4例, 卵圓形13例, 分葉狀5例;③腫瘤大?。褐睆健? cm者8例, 直徑>3 cm者14例;④邊緣、邊界:病灶邊緣光滑、邊界清楚者17例, 邊界不清或無明顯邊界者5例;⑤包膜:所有病變中, 有15例顯示為清晰完整的包膜, 增強掃描有強化, 7例未見明確包膜顯示;⑥囊實性比例:囊性為主型6例, 實性為主型7例, 囊實相間型9例;⑦密度:12例表現(xiàn)為密度均勻、10例表現(xiàn)為密度混雜, 其中有出血者2例, 鈣化者6例。見表1。
2. 2 CT增強掃描 ①強化方式:腫瘤的囊性部分, 在平掃和增強掃描時, 呈均勻改變, 無明顯強化, 實性部分呈中等程度的漸進性延遲強化, 但腫塊的強化程度低于同時期胰腺實質(zhì)的強化程度;②腫瘤大小、與周圍組織關(guān)系及是否侵犯血管:本組22例患者直徑≤3 cm者8例, 該組小體積病灶邊界清晰, 對周圍組織無明受壓、推移影響, 直徑>3 cm者14例, 膨脹性不規(guī)則生長, 鄰近組織受壓、推移明顯, 其中9例推壓、包繞腸系膜血管;所有病例均未見遠地轉(zhuǎn)移。
3 討論
SPTP在胰腺腫瘤的發(fā)生較為罕見, 僅占全部胰腺腫瘤的0.17%~2.70%[3], Frantz于1959年報道后, 先后有過Frantz瘤、胰腺乳頭狀囊實性腫瘤、實性乳頭狀上皮瘤、低度乳頭狀腫瘤、囊實性腫瘤等稱謂, 1996年WHO國際腫瘤組織學(xué)分會最終將其統(tǒng)一命名為SPTP, 國內(nèi)外的研究表明, 該病在年青女性中的發(fā)病率較高, 發(fā)病年齡約為29歲[4, 5], 與本組研究的平均年齡28.3歲相符合。
3. 1 病理特點 SPTP的組織起源尚有爭議, 但近年來大多數(shù)學(xué)者認為其可能來源于胰腺多潛能干細胞[6], 大體觀察生長較為緩慢, 以纖維性包膜分隔正常的胰腺組織, 其形態(tài)常為圓形或卵圓形, 可發(fā)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本研究中, 發(fā)生于胰腺體尾部的腫瘤幾率高于其他部位的腫瘤, 可能與統(tǒng)計樣本較小有關(guān)。鏡下可見SPTP以局部實性、假乳頭、囊變互相混雜為特征, 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 細小血管供血, 血供不豐富, 其實性部分主要由片狀或絮狀的上皮細胞組成, 按照供血小血管走行排列, 由于供血血管細小且脆性較大, 容易形成囊變壞死、破裂出血, 殘留的細胞圍繞玻璃樣變的血管纖維, 形成假性乳頭。
3. 2 CT特點 SPTP的CT表現(xiàn)基于其病理基礎(chǔ), 本組12例(54.5%)腫瘤位于胰體尾部, 17例 (77.3%)腫瘤呈圓形或卵圓形, 15例(68.2%)包膜完整、邊界清晰, 14例(63.6%)腫瘤直徑>3 cm, 本組9例(40.9%)患者為囊實相間型, SPTP的CT表現(xiàn)與其囊實性成分的比例以及所在部位的不同有密切關(guān)聯(lián), 腫瘤的實性成分一般發(fā)生于腫瘤的邊緣部位, CT平掃顯示腫瘤的實性成分呈等或稍低密度, 邊界大部分較清晰, 密度相對均勻, 增強掃描的動脈期顯示為輕-中度不均勻強化, 門脈期顯示腫瘤的實性部分強化程度加大, 至延遲期強化程度進行性升高, 呈漸進性的逐步強化、填充, 但其強化程度始終低于同時期正常的胰腺實質(zhì)強化程度, 囊性部分于平掃時呈均勻低密度影, 且增強掃描各期均無明顯強化改變。
3. 3 CT表現(xiàn)與病理的聯(lián)系 SPTP的CT表現(xiàn)在平掃以及增強掃描的強化方式與其病理基礎(chǔ)相關(guān), 其CT表現(xiàn)主要與腫瘤內(nèi)的實性結(jié)構(gòu)和囊性結(jié)構(gòu)的比例、分布不同而不同[7], 因生長周期較長, 腫瘤可以增長的較大, 質(zhì)地柔軟;實性成分的供血血管管腔細小, 對比劑進入延遲, 增強掃描各期呈漸進性強化;腫瘤囊變壞死, 殘留的細胞被推壓偏移位于腫瘤的邊緣部位, 形成假性乳頭, 增強后的實性部分浮在不強化的囊狀結(jié)構(gòu)中, CT增強掃描表現(xiàn)為附壁結(jié)節(jié)或浮云征, 增強時該附壁結(jié)節(jié)可清楚顯示, 而腫瘤囊變的部分在各期增強時均不強化;供血血管的管壁脆性較大, 容易形成出血灶, CT平掃時呈現(xiàn)高密度影, 但該高密度影不強化;腫瘤生長速度緩慢, 可在腫塊的周邊形成環(huán)形、斑點狀的鈣化灶;SPTP的包膜一般較完整, 但平掃時不易發(fā)現(xiàn), 增強掃描時呈明顯對比的環(huán)形強化。
綜上所述, SPTP好發(fā)于年青女性, 病變多位于胰腺體尾部, 外生性生長, 形態(tài)以圓形、卵圓形多見, 囊實性混雜密度, 增強掃描實性部分呈漸進性強化, 可伴有鈣化和出血等影像特征, CT對SPTP的診斷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Coleman KM, Doherty MC, Bigler SA. 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 Radiographics, 2003, 23(6):1644-1648.
[2] 黃艷, 薛鵬, 張斯佳, 等. CT、MRI診斷胰腺實性假乳頭狀瘤. 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xué), 2013(11):647-650.
[3] 許春苗, 曲金榮, 李辛, 等.胰腺實性假乳頭狀瘤的CT征像和病理的對照.實用放射學(xué)雜志, 2011, 27(4):564-567.
[4] 井方方, 趙君慧, 郭洋, 等.國內(nèi)胰腺實性假乳頭狀瘤1180例臨床薈萃分析.中華胰腺病雜志, 2013, 13(2):98-102.
[5] Ren Z, Zhang P, Zhang X, et al. 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 of the pancreas: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19 cases. Int J Clin Exp Pathol, 2014, 7(10):6889-6897.
[6] 胡震, 代文杰.胰腺實性假乳頭狀腫瘤的研究進展.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07, 27(5):418-420.
[7] 胡敏霞, 趙心明, 羅巍, 等.胰腺實性假乳頭狀瘤的多層螺旋CT表現(xiàn)與病理對照.中國醫(yī)學(xué)影像技術(shù), 2010, 26(7):1277-1280.
[收稿日期:2016-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