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鄧益成
[摘 要]結(jié)合兒童早期的嬰幼兒生理、心理特點,指出兒童(0—3歲)早期啟蒙閱讀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政府及業(yè)界重視、家長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勿把書本“丟給”兒童自己翻閱、減少電子屏幕閱讀行為的視覺刺激、注重“三句話”對兒童閱讀的影響;結(jié)合問題認為打開啟蒙閱讀的心靈之門應該從嘗試社會閱讀活動、閱讀與認識圖書館同在、尊重兒童建立良好的自讀習慣、重視家長參與親子共讀以及營造“家庭圖書館”幾方面展開。
[關(guān)鍵詞]嬰幼兒;啟蒙閱讀;閱讀輔導;親子共讀
[中圖分類號]G252.1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41(2016)03-0075-00
成長是一場奇妙而充滿驚喜的旅程,伴隨著成長的快樂閱讀則是一場智慧之旅。當前,公共圖書館網(wǎng)站和少兒數(shù)字圖書館的相繼出現(xiàn),為少兒閱讀提供了網(wǎng)上學習和交流的平臺;而數(shù)字雜志、數(shù)字電視、觸摸媒體等新媒體的出現(xiàn),豐富了少兒閱讀學習的媒介。因此,結(jié)合少兒生理、心理特點,研究少兒閱讀輔導和推廣在近些年常有報道。但對于兒童期的0—3歲嬰幼兒閱讀輔導和推廣卻鮮有研究,這與一般人眼中認為嬰幼兒不會閱讀的傳統(tǒng)觀念而導致忽視這一領(lǐng)域的研究有關(guān)。事實上,讀寫萌發(fā)理論(emergent literacy)認為:兒童的閱讀從0歲開始,從接觸文本到能夠獨立閱讀的過程中,讀寫能力是持續(xù)變化和發(fā)展的[1]。
誠然,0—3歲嬰幼兒期,是人的生命從誕生后生長發(fā)育最迅速的時期,也是人生智慧潛能發(fā)揮的最關(guān)鍵時期。人生的啟蒙閱讀源于嬰幼兒期所感受到的快樂閱讀,而這種啟蒙閱讀也將影響終身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因此,把握好嬰幼兒期閱讀特點和行為,打開啟蒙閱讀的心靈之門,有利于嬰幼兒今后在成長的道路中獲得更多的知識財產(chǎn)和精神食糧。
1 概述
1.1 概念
醫(yī)學上,對嬰幼兒概念有明確的年齡分期。兒童年齡劃分為胎兒期、新生兒期、嬰兒期、幼兒期、學齡前期、學齡期和青春期七個時期,各個時期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其中,出生后到1周歲為嬰兒期,是兒童出生后生長發(fā)育最迅速時期;1—3周歲為幼兒期,活動范圍漸廣,接觸周圍事物機會增多,智能發(fā)育突出,語言、思維和社會適應能力增強,自主性和獨立性不斷發(fā)展[2]。嬰、幼兒期的兒童心理特征具有相似性,好奇、好動、缺乏經(jīng)驗、信任家長。
早期閱讀是0—6歲的學前兒童憑借著變化的色彩、圖像、文字或者憑借著成人形象地講讀來理解讀物的活動過程,是兒童早期學習的基本手段,通過它可以認識周圍世界[3]。而筆者研究的啟蒙閱讀是早期閱讀的一部分,它是0—3歲嬰幼兒在出生后最初階段表現(xiàn)出對色彩、圖像或者文字等變化的解讀過程,根據(jù)自身視覺感知系統(tǒng)的發(fā)育,來認識讀物中的內(nèi)容,表現(xiàn)出來的閱讀興趣和行為。
1.2 原則
結(jié)合嬰幼兒期的生理、心理特點,筆者認為嬰幼兒期的啟蒙閱讀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第一,要以嬰幼兒及家庭為中心。家庭是嬰幼兒生活、娛樂與學習的中心,尊重并發(fā)揮家長引導嬰幼兒閱讀的作用,關(guān)注嬰幼兒閱讀的心理感受與行為特點的變化,重視嬰幼兒在閱讀中才能的展示,積極倡導親子共讀,將閱讀理念與健康心靈灌輸在寓教于樂的閱讀中。家長與嬰幼兒之間,不僅是父母與子女的關(guān)系,更應該是閱讀伙伴的關(guān)系。
第二,建立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靜到動的循序漸進閱讀過程。嬰幼兒期的視力發(fā)育是處于飛速發(fā)展期,剛出生的嬰兒視力模糊,3個月后才開始喜歡運動的物體,喜看自己的手;7個月后會開始關(guān)注復雜的物體,喜歡鮮艷明亮的顏色,視力也更清晰;1歲以后,視覺記憶力很好,能記住大人已經(jīng)忘記的物體;1歲半以后能區(qū)別各種形狀,喜看圖畫;2歲后,兩眼調(diào)節(jié)好,可區(qū)別垂直線和橫線[2,4]。
第三,回歸紙本閱讀。互聯(lián)網(wǎng)的深入發(fā)展不斷充斥著人們的傳統(tǒng)閱讀習慣,新媒體介質(zhì)的先后出現(xiàn),也使得人們的閱讀行為發(fā)生了轉(zhuǎn)變。然而,屏幕是會動的,人面對屏幕時卻是被動的。傳統(tǒng)的閱讀,即當人看書時,大腦和心都是自由而自主的、可以思考的。因此,對著電子屏幕和對著書的狀態(tài)是不一樣的。因而,對于感知發(fā)育處于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中的0—3歲嬰幼兒而言,回歸紙本閱讀則顯得尤為重要。
第四,圖書館、社區(qū)少兒閱覽室等公共領(lǐng)域的免費資源應是嬰幼兒閱讀的有益補充。隨著嬰幼兒不斷成長,圖書館應是嬰幼兒接觸更多書本的首選場所。圖書館不僅能夠給嬰幼兒提供更多的閱讀刊物,還能為其提供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甚至結(jié)識更多的閱讀伙伴,有利于嬰幼兒塑造健康的身心體魄。當然,作為沒有獨立自主行為的嬰幼兒而言,圖書館館員可以為嬰幼兒家長薦選相關(guān)讀物,豐富嬰幼兒讀物的源泉。
2 嬰幼兒啟蒙閱讀
2.1 嬰幼兒讀物
嬰幼兒讀物是書籍面向不同閱讀群體的一種設計分支,它以嬰幼兒為主要閱讀群體。嬰幼兒通過各種讀物可以集中、有規(guī)律、有興趣地用視覺了解世界、認知世界,因此,嬰幼兒讀物是嬰幼兒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伙伴,也是開啟嬰幼兒啟蒙閱讀的重要載體。常見嬰幼兒讀物涉及內(nèi)容較多、種類豐富。筆者通過訪問亞馬遜中國、當當網(wǎng)、京東商城等網(wǎng)上書店,了解到目前常見的嬰幼兒讀物的類型有卡片書、繪本、布書、洞洞書、立體書等。
卡片書,又名掛圖書,它由一張張卡片或者掛圖組成,內(nèi)容簡單,通常一張卡片只表示一種圖案或顏色,如馮微焱編寫的《0—12個月小嬰孩視覺掛圖》。繪本,英文稱為picture book,即畫出來的書,以繪畫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繪本具有“圖為主、文為輔”的特點,可以給予讀者想象的閱讀空間[5—6],如佐佐木洋子繪畫、蒲蒲蘭譯的《小熊寶寶繪本》深受家長和嬰幼兒喜歡。布書,顧名思義,布是書的載體形式。嬰幼兒在閱讀或玩耍時,咬、翻、扯、撕、扔,基本都不會損害書本質(zhì)量,安全系數(shù)相對高于其他讀物。洞洞書,書的每一頁都有一個“洞”,由小到大或者由大到小,書本整體連起來形成了一種有立體層次感的“洞”,可以讓嬰幼兒在閱讀時發(fā)揮想象的空間,代表作有G.曼泰加扎編著的《奇妙洞洞書系列》。立體書,即書中的內(nèi)容由各式各樣的卡片構(gòu)成,并呈現(xiàn)立體狀態(tài),可以移動或彈出,因而又被稱為“彈出書”(Pop-Up Book)或“可動書”(Movable Book)。立體書有利于培養(yǎng)嬰幼兒的重構(gòu)與創(chuàng)造能力。
2.2 啟蒙閱讀方式
2.2.1 0—1周歲:指讀。即通過直接指向書本中文字、圖片的干預方式,來引導兒童加工閱讀文本資源的一種閱讀[7]。選擇適合不同月齡和年齡階段的嬰幼兒讀物,采用不同的閱讀方式,才能達到啟蒙閱讀的作用。0—1周歲的嬰兒,處于視覺激發(fā)和空間認知期。3個月內(nèi)的嬰兒屬于視覺智能發(fā)展的第一階段,黑白圖案能夠刺激視覺神經(jīng)發(fā)育、強化視覺反應,一定程度上能安撫新生嬰兒情緒。4—6個月的嬰兒對顏色、形狀認知,并具備辨別顏色的能力。此階段宜發(fā)展嬰兒顏色分辨力、提升視覺觀察力,進而培養(yǎng)嬰兒好奇心。6個月以后的嬰兒處于語言的敏感期,視覺分別與空間認知力增強,并且有了一定的記憶力與分辨能力。以筆者在嬰兒啟蒙閱讀教育期的經(jīng)歷來看,在頭3個月時,嬰兒眼睛會跟隨黑白圖片移動而轉(zhuǎn)動;4個月后,觀看彩色圖片時會有微笑表情;6個月后,不同顏色間的差異可以引起嬰兒對書本的撫摸與注視,甚至還有吃書的表現(xiàn)。這些行為都應被理解是嬰兒閱讀的啟蒙狀態(tài)。結(jié)合這一時期的特點,在選擇嬰兒讀物時,可以考慮視覺掛圖、卡片書等,而這時期的閱讀很特別,嬰幼兒的手腳不太靈活,對書的閱讀常停留在注視、觸摸階段,而這也是開啟嬰幼兒啟蒙閱讀之旅的最初狀態(tài)。這期間,伴隨嬰兒的指讀顯得簡單卻意義重大。
2.2.2 1—2周歲:伴讀、指讀。伴讀,即陪伴幼兒一起,按照圖畫書中的文字逐句有感情地朗讀。伴讀與指讀,應是該年齡段幼兒閱讀的主要形式。1—2周歲的幼兒,大多已經(jīng)學會說話、學會走路,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幼兒細微小動作的發(fā)展已經(jīng)十分協(xié)調(diào),能夠看到細微的物體,有時喜歡用小手摳東西、戳洞洞。這個時期的幼兒雖然不識字,但是并不代表他不能讀書,不能閱讀。幼兒通過咬、翻、抓、扔等各種行為對圖書閱讀的探索行動,已經(jīng)是啟蒙閱讀之旅發(fā)展到了又一階段。這期間,家長可以給幼兒選擇布書、洞洞書、繪本等,可以和幼兒一起閱讀書中的童話、寓言故事,完成書中的游戲,學唱書中的兒歌。因此,伴讀與指讀的親子共讀應是這一階段閱讀的重要方式,它注重引導與教育,在娛樂與歡笑中閱讀。
2.2.3 2—3周歲:自讀、伴讀、指讀。2—3周歲的幼兒,能夠用語言正確表達自己的喜好,會指認簡單的文字、詞語甚至語句,能夠指認常見的物品、圖畫,會唱短歌謠,可以一頁一頁地翻書。這一時期的幼兒語言表達更為豐富,也逐漸形成了自我概念。讓幼兒自主閱讀、伴讀與指讀相結(jié)合,是這一階段啟蒙閱讀的主要形式。這期間,家長可以給幼兒選擇布書、立體書等。同時,培養(yǎng)幼兒獨立閱讀的自讀習慣,而伴讀與指讀相結(jié)合的親子共讀在這個時期也必不可少。家長應重視幼兒對書中內(nèi)容的聯(lián)想、組合甚至重構(gòu)等行為,這是該階段幼兒形成具有空間感立體閱讀的新階段。因此,家長應鼓勵幼兒對書重構(gòu)能力的塑造。幼兒閱讀過程中提出的各類問題,家長應及時解答。同時,家長應培養(yǎng)幼兒開始利用圖書館等公共領(lǐng)域免費資源的習慣,定期或不定期帶幼兒到圖書館閱讀,在閱讀氛圍中感受樂趣。這也是2—3歲的幼兒從啟蒙閱讀走向終身閱讀的重要過渡期。
2.3 關(guān)于嬰幼兒啟蒙閱讀的幾個問題
2.3.1 政府及業(yè)界應重視嬰幼兒啟蒙閱讀。黨的十八大第一次將“倡導全民閱讀”寫進黨的報告中。2015年、2016年,“倡導全民閱讀”都出現(xiàn)在了政府工作報告中。至此,從中央到地方,從大學到中小學,從圖書館到個人,掀起了全民閱讀活動。圖書情報學、教育學也先后投入到閱讀輔導、經(jīng)典閱讀等領(lǐng)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0—3歲嬰幼兒不會閱讀的傳統(tǒng)觀念影響使得啟蒙閱讀鮮有研究。筆者通過訪問CNKI中國知網(wǎng)數(shù)據(jù)庫,檢索標題中為“少兒閱讀”或“兒童閱讀”,得到495篇文獻,而495篇文獻中,摘要中出現(xiàn)“嬰幼兒”的文獻僅為3篇。因此,政府應增加在啟蒙閱讀中的投入,業(yè)界應關(guān)注啟蒙閱讀的研究。
2.3.2 家長要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古語云:身教勝于言傳。家長身體力行的示范動作或行為比起長篇大論的說教教育更有說服力,能讓子女信服。在我國,許多家長自己不看書,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對于家長而言,閱讀似乎并不是主流。家長們聚到一起,尤其是媽媽們聚到一起時,大家相互交流討論的問題更多的是:你家的孩子喝什么奶粉?打了哪些防疫針?買什么類型的玩具?穿什么樣式的衣服?卻鮮有家長交流大人在看什么書,在給孩子看什么書,孩子讀書時有什么樣的行為。家長自己不讀書,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嬰幼兒啟蒙閱讀的忽視甚至淡化,將影響嬰幼兒走向?qū)W齡期時,降低他們對學習和閱讀的興趣。因此,身教勝于言傳,若期望嬰幼兒今后有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家長首先要培養(yǎng)閱讀的好習慣。
2.3.3 勿把書本丟給嬰幼兒自己翻閱。不論是《爸爸去哪兒》還是《人生第一次》,親子活動節(jié)目突然之間大火,打動人心的是父母和子女在一起共同經(jīng)歷的點點滴滴、子女在成長中所學會的分享與分擔。當今,親子活動中的親子共讀也逐漸開始流行。然而,一些家長給子女買書、看書存在跟風行為,覺得親子共讀很流行,就跟著買一些嬰幼兒讀物或兒童讀物,買完之后卻直接丟給孩子,讓子女自己閱讀。如果說大一點的兒童尚能獨自閱讀明白書中的內(nèi)容,但是對于0—3歲的嬰幼兒而言,將書本直接丟給嬰幼兒自己翻閱的讀書方式非常不妥。親子共讀重要的是閱讀的過程,給嬰幼兒講故事、唱兒歌,不論是白天對著書本照本宣科地讀,還是在睡前溫暖柔和的給嬰幼兒念、唱,都可以將嬰幼兒帶入一個美妙的、充滿想象的世界。親子共讀本身就是一種建立良好親子關(guān)系、營造和諧家庭氛圍、鍛煉嬰幼兒自主閱讀、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的最佳方式。因此,勿把書本丟給嬰幼兒自己翻閱。
2.3.4 減少電子屏幕閱讀方式的視覺刺激。當今,新媒體不斷沖擊著傳統(tǒng)媒體,人們突破地域、時間甚至空間進行閱讀。地鐵、公交、飛機、輪船上,甚至任何地方,只要有一個小小的電子屏幕,閱讀便可以進行。人們的視野也被林林總總的電子屏幕充斥。然而,面對跳動的屏幕時,人是被動的,對于0—3歲的嬰幼兒更是如此。嬰幼兒期的視覺神經(jīng)處于一個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中,過多電子屏幕的視覺刺激,嬰幼兒不但不能較好獲取屏幕中的線條、圖案、動畫等視覺信息,甚至還會影響嬰幼兒視力發(fā)育。因此,嬰幼兒啟蒙閱讀宜減少電子屏幕閱讀行為的視覺刺激。
2.3.5 注重“三句話”對嬰幼兒閱讀的影響。家長在嬰幼兒啟蒙閱讀中,會不斷發(fā)現(xiàn)新的驚喜,比如6、7個月的嬰兒再次看見卡片中紅彤彤的太陽時,會露出可愛的微微笑容;比如1歲的幼兒指著書中香蕉圖案,發(fā)出蹩腳的“香蕉”聲音時,家長會無比驚喜于成長的神奇、閱讀的偉大。然而,啟蒙閱讀中應注意“三句話”(指出問題、肯定閱讀、表達愛意)對嬰幼兒閱讀效果的意義。第一句話,對嬰幼兒啟蒙閱讀時的對與錯,適時指出問題,如“這個不是蘋果”。第二句話,表揚或肯定嬰幼兒啟蒙閱讀過程中的所有表現(xiàn),如“寶貝真棒,媽媽都有些記不起來這是什么了”。第三句話,表達家長對嬰幼兒閱讀時的喜愛之情,如“寶貝愛讀書,爸爸愛讀書的小寶貝”。
3 智慧之路——打開啟蒙閱讀的心靈之門
3.1 全民動員,發(fā)揮政府及業(yè)界的指引作用
政府應適時增加在嬰幼兒啟蒙閱讀中的投入,指導社會、家庭以及家長重視啟蒙閱讀的重要性。圖書情報學、教育學等業(yè)界關(guān)注閱讀輔導、傳統(tǒng)閱讀時,也應積極展開有關(guān)嬰幼兒啟蒙閱讀的研究,包括嬰幼兒閱讀行為、閱讀內(nèi)容、閱讀形式、閱讀效果等,以進一步豐富兒童閱讀領(lǐng)域的研究。
3.2 多樣接觸,嘗試社會閱讀活動
當前,全民閱讀活動在升溫,“世界讀書日”在公眾視線中的認知度也在不斷提高。對于嬰幼兒而言,這些似乎是比較遙遠的事情,但卻是可以讓嬰幼兒啟蒙閱讀走得更遠的重要嘗試。當然,這種社會閱讀與成人理解的閱讀不一樣,它不是讀成人書,更不是寫讀后感。它是嬰幼兒接觸社會的一種方式。比如組建“媽媽閱讀群”“家長學?!薄吧鐓^(qū)少兒閱覽室”,開辟親子閱讀場所、開設親子課堂,號召家長與嬰幼兒一起參與其中的閱讀活動。
3.3 豐富素材,閱讀與認知圖書館同在
圖書館,尤其是公共圖書館,擁有著豐富的館藏資源,包括嬰幼兒讀物;同時,根據(jù)少兒的特點,適時舉辦各種類型的閱讀活動、專題講座。作為嬰幼兒的家長,應了解圖書館的功能,真正認識到圖書館的重要性,并適時引導嬰幼兒,利用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源指導嬰幼兒閱讀,參與圖書館舉辦的念讀作品、唱兒歌等適合嬰幼兒的活動。以湖南少兒圖書館為例,該館擁有少兒讀物60多萬冊,報刊1 100多種,寒暑假均開放,適時舉辦各種類型的閱讀活動;網(wǎng)站主頁中有“小小故事”“音樂人生”等特色資源[8]。家長可以根據(jù)嬰幼兒特點,選擇合適的讀物閱讀,也可以鼓勵2歲以上、年齡稍大的幼兒參與圖書館舉辦的各種競賽活動。當然,帶嬰幼兒去圖書館,與眾多家長、兒童一起閱讀,認識圖書館,這樣有利于嬰幼兒啟蒙閱讀氛圍的營造。
3.4 個性發(fā)展,尊重嬰幼兒建立良好的自讀習慣
每一個生命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有著各自的個性和存在形式。嬰幼兒啟蒙閱讀旅程中,應尊重每一位嬰幼兒的個性,尊重并積極引導嬰幼兒建立自讀的良好閱讀習慣。較大的幼兒,自讀過程中的扔書、撕書、咬書等行為,在部分家長眼里是不可取的,但事實上這正是嬰幼兒積極探索閱讀書籍的啟蒙之路。作為家長不應過多地指責、謾罵,而應該給予積極的肯定。嬰幼兒在自讀過程中才會感受到閱讀的快樂,也為今后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供了可能。重視嬰幼兒個性發(fā)展、尊重嬰幼兒良好自讀習慣的培養(yǎng),是0—3歲嬰幼兒啟蒙閱讀中應注意的問題。
3.5 形式多樣,重視家長參與的親子共讀
嬰幼兒來到這個世界后,父母是他們最熟悉、接觸最多、最信任的人。家長的一個擁抱、一個親吻甚至是一個輕輕的撫摸動作,都可以讓嬰幼兒感受到溫暖與安全。不論是指讀,還是伴讀,伴有家長參與的閱讀時光,嬰幼兒雖不能合理表達,卻能夠感覺到父母深深的愛意,感受到閱讀的樂趣。一起讀書,不但加強了父母與嬰幼兒之間的親密度,還可以讓嬰幼兒較早地理解書本中的內(nèi)容。因而,家長參與的親子共讀是嬰幼兒啟蒙閱讀的重要方式。
親子共讀形式很多,沒有固定的模式。在嬰幼兒成長的時光中,親子共讀更多是在家庭環(huán)境中進行。白天,選取嬰幼兒精神狀態(tài)較佳時,家長與嬰幼兒共同閱讀書本中的文字、圖案。家長根據(jù)書本中的內(nèi)容,激發(fā)并刺激嬰幼兒的閱讀行為,并適時將親子共讀與親子活動相結(jié)合。睡前,嬰幼兒安靜躺下時,家長可以選擇情節(jié)簡短、生動的寓言或童話故事,帶有感情色彩地念給嬰幼兒聽,也可選取順口的兒歌唱給嬰幼兒聽。家庭是嬰幼兒感到最溫暖、最舒適的港灣,也是嬰幼兒的第一個學校;父母是嬰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并將陪伴著他們不斷成長。因此,親子共讀是打開嬰幼兒啟蒙閱讀心靈之門的重要一環(huán)。重視親子共讀,適時與親子活動相結(jié)合,讓嬰幼兒在成長中感到溫暖、感受幸福。
3.6 厚積薄發(fā),營造“家庭圖書館”
現(xiàn)代家庭中,書房并不陌生,而“家庭圖書館”似乎是一種時髦甚至是陌生的詞眼。但是,一個家庭中,家長擁有買書、藏書的習慣,久而久之,也就會擁有一所家庭圖書館。擁有家庭圖書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電子屏幕對嬰幼兒生活的侵入。嬰幼兒也可以在家長們潛移默化的閱讀習慣中,感受閱讀的重要性。因此,日積月累、厚積薄發(fā),努力營造“家庭圖書館”也應是打開嬰幼兒啟蒙閱讀的心靈之門的重要一環(huán)。
成長,是一場充滿挑戰(zhàn)的征途,也是一場載滿驚喜的旅程,是一場智慧之旅。打開啟蒙閱讀的心靈之門,營造閱讀氛圍,將是嬰幼兒成長期一個美好的開端,也是成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Kuby P,Goodstadt-Kiloran I,Aldridge J,et al.A review of research on environment print[J].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1999,26(3):173—182.
[2]崔 焱.兒科護理學(第5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2—4,27.
[3]張明紅.關(guān)于早期閱讀的幾點思索[J].學前教育研究,2000(8):17—18.
[4]趙蘭輝,魏 諾.0—2歲寶寶早教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
[5]蔡思明.公用圖書館兒童繪本閱讀推廣研究[J].圖書館雜志,2012,31(11):46—50.
[6]繪本[EB/OL].[2016-02-15].http:∥baike.baidu.com/view/377839.htm.
[7]劉妮娜,王靜,韓映紅,等.自讀、伴讀和指讀對2~3歲幼兒圖畫書閱讀中文字注視的影響[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4(1):39—44.
[8]湖南省少兒圖書館.湖南省少兒圖書館主頁[EB/OL].[2016-02-11].http:∥www.hnst.org/.
[收稿日期]2016-03-03
[作者簡介]劉 敏(1982—),副研究館員,碩士,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科技查新工作站;鄧益成(1981—),講師,碩士,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國際學院團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