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馨蕙
【摘要】歐·亨利是美國著名的短篇小說作家,他的小說情節(jié)曲折,變化多端。然而,在小說的結尾,讀者不僅僅驚詫于變化多端的結尾,其作品散發(fā)出的人性光輝和人間溫情,卻更加深入地感染了每一位讀者的心靈。因此,了解歐·亨利小說的魅力,就要深入體會他作品中的人文關懷。同時,歐·亨利小說中的人性主題在人情淡漠的當今社會則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歐·亨利 人性 人文關懷 現(xiàn)實意義
歐·亨利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之一,他一生經歷坎坷,但是著作頗豐,為世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片佳作。他的作品以短篇小說為主,風格獨特,匠心獨運,幽默輕松的風格讓讀者忍俊不禁而又感慨萬千。歐·亨利最富盛名的地方就是他變化多端、出乎意料的結尾,并因此而得名“歐·亨利式結尾”。然而,他小說的魅力不僅僅在于變化莫測的寫作手法,更為令人感動的則是歐·亨利小說散發(fā)出的點點溫情和人性光輝。如今,呼喚溫情和人性仍然是當今社會的主旋律,所以歐·亨利的小說至今仍備受關注。因此,只有通過研讀其小說的人性關懷,才能更為深刻地理解歐·亨利小說的內涵與魅力。
歐·亨利小說的魅力更多地來自于其對人性的關注與思考。他的小說取材于生活,在每一部作品中,我們都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生活片段,或體會人間真情,或是感慨人間辛酸。在每一部小說,雖然都沒有萬人景仰的堂吉訶德式英雄,但是每一部小說卻都在平凡中蘊含著偉大。
歐·亨利小說中對人性的謳歌,最為膾炙人口的就是小說《最后一片葉子》。主人公是蘇、瓊西和貝爾曼。瓊西是一位生活在美國貧民窟的畫家,她身患肺炎,無藥可救,又看見身邊的畫家一位接著一位因病去世,便認為生命就像窗外墻壁上的常春藤葉子,一片片凋零,當最后一片葉子落下的時候,自己的生命也會隨之而去。她的好朋友得知了這一想法后,便告訴了他們的鄰居-一生郁郁不得志的老畫家貝爾曼。于是,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當瓊西以為自己的生命將會隨著最后一片常青藤葉子凋零時,她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仍然有一片葉子頑強地和風雨抗爭著。因此,瓊西重燃對生命的希望,頑強地與病魔抗爭,最終痊愈。然而,老畫家貝爾曼卻因為肺炎而去世。原來,那片葉子其實是老畫家貝爾曼在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畫上去的,他卻因此而染上肺炎而去世。貝爾曼——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卻擁有著常人所沒有的大愛:他犧牲了自己,卻換來了年輕的瓊西的生命。同時,歐·亨利在謳歌老畫家貝爾曼人性光輝的同時,最終也仍然用那篇以假亂真的樹葉,成就了貝爾曼一生對藝術的追求。在他的另一部知名度極高的小說《麥琪的禮物》中,作者講述了圣誕節(jié)前夜貧窮的小夫妻互贈禮物的故事。妻子德拉經濟拮據(jù),但為了給丈夫準備一個圣誕節(jié)禮物,便賣掉了自已一頭引以為傲的褐色長發(fā),為丈夫買來了可以搭配他金表的白金表鏈。而囊中羞澀的丈夫,卻也處于同樣的原因,賣掉了自己珍視的家傳金表,為妻子買來了一套漂亮的數(shù)字。雖然,夫妻二人的禮物最終都失去了應有的價值,但兩人對彼此濃濃的愛與深情卻已經深入每一位讀者的心。歐·亨利通過這種小人物表現(xiàn)了人性美好的一面,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歐·亨利的細膩與善良,也是他的作品能夠被傳唱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對人性的贊美,歐·亨利在小說中也對丑惡的人性進行了深入地批判。歐·亨利所處的時代正是美國社會貧富差距極大,拜金主義盛行的混亂時代。因此,歐·亨利便針砭時弊地指出了當時社會的巨大問題,并刻畫出了一個個利欲熏心、惟利是圖的資本家形象。在《財神和愛神》中,作者又描述了一位貪得無厭,認為錢可通神的“肥皂大王”,在小說中。已退休的肥皂大王“始終認為錢能通神”,憑借每天能調度上千萬美元的財力,過問少爺“發(fā)動的太遲”的婚事,使紐約在三分鐘內發(fā)生一次空前的交通堵塞事故,從而使得財神戰(zhàn)勝了愛神。歐·亨利寥寥幾筆就描繪出了當時社會資本家勾心斗角、明搶暗奪、損人利己、危害社會的本質。
在歐·亨利小說中,棄惡從善也是作者提倡和贊揚的價值觀。這和作者的本身經歷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在歐·亨利短暫而又命途多舛的一生中,他經歷了各種各樣的生活場景,從不平常的冒險、城市生活、上流社會甚至因被起訴盜竊而入獄,這些經歷在給他帶來痛苦的同時,也使他得以洞察社會的種種人情世故,因而,他便積極倡導對改邪歸正的人的鼓勵和包容。在小說《浪子回頭》中,本已金盆洗手的盜竊高手吉米,為了救出意外所在保險柜中有生命危險的孩子,冒著失去愛情和鋃鐺入獄的風險,毅然救出了被鎖在保險箱中的孩子。最終,警察也因此而赦免了他,給予吉米重新做人的機會。在《雙料騙子》中,小利亞諾在美國領事的誘惑與唆使下,冒充老紳士夫婦年幼走失的孩子,而騙取財產。在老紳士夫婦的關愛喚醒了利亞諾的愛心,他斷然與陰謀家決裂,體現(xiàn)出了他棄惡從善的人性光輝。
歐·亨利的小說以人性為切入點,一方面批判了人性的丑惡,另一方面也對人間的濃濃溫情進行了深入刻畫和高度贊揚。同時,他推陳出新,并結合自己的個人經歷,鼓勵迷途少年浪子回頭、懸崖勒馬。歐·亨利的小說雖然結局往往出乎意料,但是每一部小說都是一面反射人性、凈化心靈的鏡子。因此,在物欲橫流,人情淡漠的當今社會,反思歐·亨利小說中的人性關懷仍然具有極為深刻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安昌光.歐·亨利短篇小說人性主題探析[J].作家,2011(14).
[2][美]歐·亨利.王仲年譯.歐·亨利小說選(上冊)[M].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
[3]李艷云,歐陽友珍.歐·亨利小說的人性意識[J].江西社會科學,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