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冬
巧借多種沖突是提升互動品質(zhì)的重要途徑。這里的沖突是指發(fā)生在同一教學時空中兩個或兩個以上言語主體在認知、情感和行為等方面互相對抗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同言語主體因為沖突,引發(fā)激烈的言語交鋒,使參與表達的意識更強烈,思維更迅捷,從而提升互動的深度、廣度和效度。
一、巧借認知沖突,提升互動深度
人的認知結(jié)構(gòu)處于一種動態(tài)平衡之中,當新舊認知產(chǎn)生沖突時,曾經(jīng)的平衡就會隨之被打破,繼而產(chǎn)生強烈的認知驅(qū)動。在這種認知驅(qū)動下,認知主體必然會訴諸思考與表達,力圖達成一種全新的認知平衡,互動的深度也會隨之提升。請看如下案例。
生1:書上說彎曲不是毀滅,而是為了更好地發(fā)展。孟子又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闭者@個說法,如果彎曲了,就不是大丈夫了;如果不彎曲,又可能導(dǎo)致毀滅。這讓我很糾結(jié)。
生2:書上說得沒錯。不是還有這樣兩句話嘛——“大丈夫能屈能伸”“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師:那“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又作何解釋呢?
生3: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矛盾的時候,應(yīng)該懂得妥協(xié)。比如,韓信忍一時胯下之辱,才有了后來的豐功偉業(yè)。在面對侵略者的時候,應(yīng)該像李云龍那樣敢于亮劍。
師:那勾踐臥薪嘗膽,最終滅吳興越,又該怎么解釋呢?
生4:勾踐沒有像李云龍那樣拔劍而起,因為他考慮的是大局,謀劃的是長遠發(fā)展。他的劍不是在手上,而是在心上。心字頭上一把劍,是一個“忍”字。正因為他能忍,才迎來了復(fù)仇的那一天。(掌聲)
生5:大家的想法都有道理。其實,書上說的并沒有錯,原文是這樣表達的:“有時候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fā)展?!闭堊⒁?,前面有兩個字“有時”。
師:你從“有時”中讀出了什么?
生6:我覺得這里的“有時”是指某一個特殊的時間。作者的意思是:要不要彎曲,必須看情況,一味地彎曲或者抗爭都是不對的。
在學習《山谷中的謎底》一文時,書中的表達和學生原有的認知產(chǎn)生了沖突。教師敏銳地洞察到這一認知沖突的語用價值,順勢引導(dǎo)學生互動交流。教師采取追問的方式,不斷激發(fā)新的認知沖突,促使學生產(chǎn)生新的認知驅(qū)動,思維活動不斷升溫,互動的深度不斷被掘進。
二、巧借情感沖突,提升互動廣度
不同個體的情感具有差異性,這種差異經(jīng)常導(dǎo)致不同個體間的情感態(tài)度發(fā)生嚴重對立和沖突為提升互動的廣度帶來了契機。請看如下案例。
師:這幾名同學都欣賞杰奎琳的機智勇敢覺得應(yīng)該將英雄勛章頒發(fā)給她。其他同學怎么看?
生1:我更欣賞杰克,因為中尉將蠟燭點燃后是他首先勇敢地站了出來。
生2:可他還是失敗了呀!英雄勛章是發(fā)給英雄的,而不是失敗者。
生3:不能以成敗論英雄,不是所有的英雄都是勝利者,也并不是所有的勝利者都是英雄。
生4:沒有杰奎琳,秘密情報就會被發(fā)現(xiàn)一家人就會慘死在敵人的屠刀下,還會有后來頒發(fā)勛章的事嗎?
生5:只有勝利者才是英雄,才配戴勛章那我們?nèi)绾蚊鎸υ趧倮跋偷瓜碌臒o數(shù)英烈呢?(掌聲)
生6:書中這樣寫道:“他知道,厄運即將到來了。在斗爭的最后時刻,他從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著?!痹谒郎窦磳砼R的時刻,杰克從容面對,沒有沮喪,沒有慌張,更沒有悲傷。我覺得他就是一個視死如歸的小英雄。(掌聲)
師:坦然地面對失敗,平靜地迎接死亡,這份氣度足以令天地動容。
生7:我更崇敬伯諾德夫人,因為她第一個挺身而出。她是英雄,更是英雄的母親。她獲得這枚勛章當之無愧。(掌聲)
師:大家說得都有道理,可勛章只有一枚,怎么辦呢?
生8:我覺得這枚勛章應(yīng)該頒發(fā)給他們?nèi)摇R驗檫@個家庭的每個成員都是英雄,這是一個英雄之家。
師:絕妙的主意!
在學習《半截蠟燭》時,面對“誰更應(yīng)該佩戴英雄勛章”這一話題,學生的情感取向發(fā)生了沖突。為了鞏固自己的情感防線,同時取得別人的理解和支持,不同情感立場的學生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語言積累和語用技巧參與表達。有的通過歸謬論證,反駁對方的觀點;有的通過排比煽情,增強表達的氣勢……有效提升了互動的廣度。
三、巧借行為沖突,提升互動效度
與認知和情感沖突相比,行為沖突顯得更突出,更尖銳。將其加以運用,可以提升互動的效度。請看如下案例。
師:少年通過“螳螂捕蟬”的故事巧妙地說服了吳王?,F(xiàn)在有這樣一個情況,小華的爸爸特別喜歡抽煙,搞得家里烏煙瘴氣的。如果你是小華,該怎樣勸爸爸戒煙呢?現(xiàn)在我就是小華的爸爸,哪個智慧的小華來勸勸我?(坐在椅子上,做抽煙陶醉狀)
生1:(走到“爸爸”面前,生氣的樣子)爸,你怎么又抽煙啦?
師:飯后一支煙,快活似神仙嘛!
生1:(咳嗽)你倒成神仙了,我和媽媽都被你熏壞了。
師:兒子,爸爸沒有別的愛好,就好這一口。你就讓爸爸抽吧!
生1:抽抽抽,你就知道抽,總有一天你會抽垮了身體,抽掉了性命。
師:臭小子,你敢咒我,看我不抽你?。〒P手做打人狀)
生:家暴啦,救命?。。泵α镒?,場下笑成一片)
師:很遺憾,勸說失敗了。大家說說原因。
生2:因為他只是埋怨爸爸,把爸爸惹急了。
生3:他只是講抽煙的壞處,沒有巧勸。
師:對呀!誰再來巧勸一下?
生4:(蹦跳著上場)爸爸,你盡情地抽吧!抽得越多越好!
師:(驚喜地)哈哈,還是女兒明白我的心,老爸沒有白疼你!
生4:你抽得越多,我們就會越團結(jié),越安全,越快樂……
師:(大張著嘴)抽煙還有這么多好處!好女兒,說來聽聽!
生4:第一,你抽煙,我們都跟著抽二手煙,促進了家庭團結(jié);第二,半夜里,大家不時咳嗽兩聲,小偷聽了都不敢來偷東西;第三呢,家里煙霧繚繞,像仙境一樣,太美妙了!
師:(做掐滅煙頭狀)聽了女兒的話,我心里真不是滋味。你看我這爸爸當?shù)模?,是該戒煙了?/p>
上述案例中,吸煙者和勸說者形成了行為上的激烈沖突。為了解決這種沖突,勸說者必須采用智慧的勸說方式。第一個學生采用正面強攻的方式,很快敗下陣來??偨Y(jié)反思后,第二個學生上場了。她先欲擒故縱,不勸反贊,順利突破了被勸說者的心理防線,使其愉快地參與交流,為下一步勸說打下了基礎(chǔ)。接著采用正話反說的方法,啟發(fā)吸煙者反躬自省,審視吸煙給自己和家庭帶來的巨大危害,并最終下定決心戒煙。在這則案例中,教師扮演交際情境中的角色,巧妙引導(dǎo)表達,互動的效度大幅提升。
研究表明,沖突的類型除了上述三種外,有時還呈現(xiàn)出混合交叉的形態(tài)。但不管哪種類型,只要加以點化利用,對提升互動的品質(zhì)都大有裨益。
作者簡介:江蘇省泰興市襟江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