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我校在近幾年的閱讀教學中對“課外閱讀課程化”進行了探索,實踐證明,它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和閱讀質(zhì)量上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所謂“課外閱讀課程化”,是指落實語文課程體系中課外閱讀的要求,使之與課內(nèi)閱讀(指語文課本的閱讀)一樣,有固定的教學課時,有豐富的閱讀內(nèi)容,有具體的教學過程,有及時的閱讀評價。之所以提“落實”兩個字,是因為課外閱讀不是游離于語文課程標準之外的要求,它本身就是語文課程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不是額外的要求,而是語文教學的分內(nèi)之事。
“課外閱讀”之所以要“課程化”,基于如下三點思考。一是打破時下語文課只讀語文書的痼疾,保證小學生能達到語文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的課外閱讀量。二是小學生年齡小,缺乏學習的自覺性,如果采用“放羊式”的課外閱讀方式,放任自流,則難以落實課外閱讀任務。三是小學生課外閱讀內(nèi)容的選擇、閱讀的方式,都離不開教師的有效指導,否則無法達到課外閱讀應有的閱讀效果。
一、“課外閱讀課程化”的課程落實
1.擬定課程綱要
依據(j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棗莊市“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銜接育人行動”的方案要求,我校擬定了《“課外閱讀課程化”校本課程實施綱要》,嚴格落實語文課程標準對課外閱讀的數(shù)量規(guī)定?!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小學生課外閱讀有明確的閱讀數(shù)量要求:三個學段背誦優(yōu)秀詩文16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校本課程實施綱要》從課程總目標、學段目標、課時安排、實施意見及教學策略、課程評價、課程保障等各個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校本課程實施綱要》的擬定讓我們有標可依,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2.配足配齊圖書
每一年,我校圖書室都會精心為學生配備圖書。根據(jù)《校本課程實施綱要》選定的圖書目錄,必讀書目全部由學校為學生配備,按最大班額學生的數(shù)量需求,每種必讀書目均配備給一個平行班級同時使用。各班級根據(jù)閱讀進度,不定期交換閱讀書目,確保每學期每名學生完成5本必讀書目的閱讀。對于選讀書目,也以學校配備為主,現(xiàn)在,學校圖書室共有4萬多冊圖書供學生借閱。此外,每個班級建立一個“迷你小書吧”,讓孩子給“書吧”取一個自己喜歡的名字。每學期每個學生至少帶來兩本書,充實班級“書吧”,進行交換閱讀。班級建立圖書借閱制度,選出圖書管理員,讓孩子自行登記借閱。通過開展“獻兩本看多本”的活動,進一步豐富了同學們的閱讀資源。
二、“課外閱讀課程化”的內(nèi)容設計
1. 隨文推薦閱讀材料
隨文推薦是指學了某篇課文或某冊教材后,教師向?qū)W生推薦必須閱讀的篇目。我校每個學生都訂閱了“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在這套叢書的引領下,可以學一篇薦一篇,如教了《威尼斯小艇》,推薦學生閱讀《水城威尼斯》一文,教了《家鄉(xiāng)的橋》,推薦學生閱讀《蘇州的橋》一文;可以學一篇薦一本,如學了《軍神》,推薦學生閱讀《開國元帥的故事》,學了《病人》,推薦學生閱讀秦文君的《男生賈里》或《女生賈梅》;還可以學一冊薦一批,如教師結(jié)合每冊教材的單元內(nèi)容,在期初、期中或期末集中給學生開列一階段或一學期的閱讀書目。以每月讀完一本計,小學五年起碼可讀一百本左右的課外書籍。有了這套叢書的引領,學生閱讀的面就寬了,老師也不用再為學生費心找相關(guān)的文章了。在預習課時,還可利用主題叢書,閱讀相關(guān)文章啟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學完本篇課文后,老師就挑選“語文主題學習”叢書的幾篇文章,讓學生利用學到的閱讀方法,或精讀,或略讀,加以運用,鞏固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生在相關(guān)聯(lián)的閱讀中增強了閱讀的興趣,能力和情感都得到了提升和加深。
2. 教師自編校本教材
我校的經(jīng)典詩文誦讀活動開始于2008年,學校組織骨干教師進行《東方誦》教材的編寫,經(jīng)過幾年的改編和修訂,按經(jīng)典古詩詞、國學經(jīng)典、小古文分類遞進編排,由低年級到高年級,開發(fā)了一套六年一貫的、具有校本特色的、序列化的小學生傳統(tǒng)經(jīng)典閱讀《東方誦》系列小冊子。每個小冊子中包含50首膾炙人口的古典詩詞。同時在古典詩詞的后面,根據(jù)年級的特點選取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流傳廣、有生命力、便于誦讀的經(jīng)典文段,如一年級必誦《三字經(jīng)》,二年級必背《弟子規(guī)》,三年級必背《聲律啟蒙》,四年級必背《千字文》,五年級必背《論語100句》,六年級必背《文言初階》《詩經(jīng)選讀》《經(jīng)典小說導讀》等傳統(tǒng)蒙學讀物。這樣一來,小學六年每個學期都有相應的經(jīng)典閱讀內(nèi)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幫助學生積累精粹語言,增加人文底蘊,夯實語文基礎,收到了良好的閱讀效果。
3.師生共尋泛讀書籍
每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借閱自己喜愛的書籍,也可以在老師的幫助下選擇適合閱讀的書籍。書籍的來源渠道可多樣化:自己購買,學校圖書館,班級圖書角,家庭書架,網(wǎng)絡閱讀……每學期學生之間、班級之間可以進行圖書互換,共享資源。通過閱讀量的遞增,逐步達到閱讀質(zhì)的飛躍。我們學校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為每個年級的學生遴選了整本經(jīng)典閱讀書目。如一年級學生必讀書目:《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中外神話傳說》《十萬個為什么》《與鳥兒一起飛翔》《海底兩萬里》《漢字的故事》《安徒生童話選集》,這些書目大多是一些名家名篇,讓學生從小就受到經(jīng)典作品的濡染和影響,為他們打下厚重的精神底子。
三、“課外閱讀課程化”的課程實施
1.制訂課外閱讀計劃
既然有了豐富的課程內(nèi)容,就要落實具體的教學時間。語文課程表上的課時是固定的,不可能隨意增加。唯一可行的辦法是,每周從現(xiàn)有的語文課時中安排1-2課時用于課外閱讀。當然每位教師可視教學需要靈活安排。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早讀、午間等零碎時間閱讀課外書我校語文教師每學期要制訂一份課外閱讀計劃按照閱讀計劃上足、上好課外閱讀指導課。
2.探索閱讀指導課型
閱讀不能呈現(xiàn)一種放任自流的狀態(tài),我校著力研究閱讀指導課型,構(gòu)建符合學生特點的、對學生具有較強指導意義的課程體系。低年級注重“快樂讀”,放大讀書的趣味,感受讀書的快樂中年級注重“靜心讀”,養(yǎng)成沉下心細致閱讀的習慣,在安靜閱讀的過程中享受讀書帶給自己的“喜悅”;高年級注重“賞評讀”,學會欣賞書中的人物形象,欣賞故事的跌宕起伏,感受作者寫作的語言之美,在不斷的思辨中尋找讀書所得由此,我們探索出“低段樂讀”“中段靜讀”“高段賞讀”三位一體的閱讀課型模式。同時,我們不刻意追求閱讀的速度,一本書根據(jù)長短可以讀一周、兩周甚至更長時間。我們追求的是,在推進讀書的過程中,老師們巧妙進行課前激趣,圍繞話題展示閱讀成果,再用話題推進閱讀朝縱深發(fā)展,讀后,引導學生進行讀書交流,和同伴老師,和書中的人物、作者交流,從多個角度感受作品的魅力。
綜上所述,“課外閱讀課程化”是一種基于語文課程標準的有序教學,它與“放羊式”的課外閱讀具有質(zhì)的區(qū)別。學生閱讀的過程不是簡單的默讀過程,而是讀講結(jié)合、讀摘結(jié)合、讀思結(jié)合讀寫結(jié)合的綜合學習過程。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淺閱讀,也不是浮光掠影式的粗閱讀,而是在讀讀、講講、抄抄、摘摘、寫寫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比純粹地讀一本本課外書更有意義。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們將繼續(xù)行走在探索的路上,我們會通過自己扎扎實實的思考與實踐,讓東方國際小學的孩子們在“主題與海量”兩大閱讀的體驗中綻放出生命的精彩
作者簡介:山東省棗莊市東方國際學校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