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婭萍
能夠掌握并運用一定的方法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是中高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它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善于發(fā)現(xiàn)教材的特點,注重方法的指導,實實在在指導學生讀書,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整體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
一、課題擴充,把握主要內容
透過題目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課文信息,給整體把握文本內容提供一定的幫助。
以中高段語文為例,不少文本的題目,本身就是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如《李時珍夜宿古寺》《鄭和遠航》《三打白骨精》《莫泊桑拜師》等,可以先讀懂字面上表達的意思,根據課文內容把課題擴展成一句完整的話,在此基礎上逐步使其豐滿,使表達更加完整,更加全面。也可以讀題之后,讓學生根據課題猜想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再通讀全文,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更為準確詳細地概括課文內容。
又如《推敲》《大江保衛(wèi)戰(zhàn)》《負荊請罪》等課文,可引導學生圍繞課題提問。如《負荊請罪》,板書課題后提問:看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學生很快提出:課文講“誰”負荊請罪?他為什么負荊請罪?怎樣負荊請罪?結果怎樣?教師相機把這些問題寫在黑板上,然后就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初讀課文,隨后運用問題串聯(lián)法完成對全文的整體把握。這樣反復地訓練,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題目與文本的密切關系,掌握其中潛在的規(guī)律,靈活地運用概括文本主要內容的方法,形成準確迅速地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技能。
二、關鍵詞語暗示,串聯(lián)表述大意
如我在教學《開天辟地》時,首先出示了這樣一組詞語:
混沌不分 昏天黑地
大刀闊斧 開天辟地
與日俱增 頂天立地
變化多端 改天換地
先讓學生將這些詞讀幾遍,接著讓他們談發(fā)現(xiàn):后一個詞語都帶有天和地,這些詞語概括了盤古開天辟地的過程。然后讓他們根據這些詞語簡要地說一下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看著詞串侃侃而談,基本上掌握了概括主要內容這一個重要方法。
其實這一組詞語和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相吻合,是整篇課文內容的濃縮?;谶@樣的認識,我便將這些詞語融入了閱讀教學,幫助學生把握文章要領,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與此同時結合具體的語境學習成語,促進學生理解和記憶這些成語,并在表達的過程中靈活運用這些成語。
三、中心句引領,實現(xiàn)整體把握
中高段的課文中很多課文運用了總分的構段方式,“先概括后具體”或“先具體后概括”,這樣的寫作方法,層次分明,過渡自然。如果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課文所提供的這些有利條件,學會抓住課文中總起、概括、過渡等具有提示作用的重點句,就能很快地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助于提高概括能力。如《詹天佑》一文,課文中心句是“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其中“杰出”“愛國”指什么呢?學生聯(lián)系課文內容,很容易就知道了“杰出”具體表現(xiàn)為創(chuàng)造性地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愛國”具體表現(xiàn)為臨危受命,毅然接受任務,并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任務。于是,本文的主要內容概括為: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面對重重阻力,他毅然主持修筑京張鐵路,勘測線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京張鐵路提前兩年竣工,有力地回擊了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的藐視。這樣的概括方法,有助于學生將文章的主題思想和內容進行有效對接,從而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
四、主要情節(jié)提煉,綜合段意歸并
如《姥姥的剪紙》一課,層次清楚,淺顯易懂所以在概括主要內容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讓學生說說讀完課文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由學生的回答提煉出文章兩方面的主要內容,即姥姥技藝高超祖孫情誼深厚。相機板書后讓學生抓住這兩大情節(jié),合并內容,并體悟出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省時省力,將教學快速推進。
這樣的方法還可運用于小說的教學,像《愛之鏈》一課,喬依熱心幫助老婦人修車,老婦人贈錢給女店主,女店主關愛喬依,扣住三個故事以“愛”為主線“一線串珠”,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把握了文章內容,理清了文章結構,甚至能領悟到蘊藏在文章中作者的情感。
還有一些說理性文章,前半部分側重敘事后半部分引出道理,將這一類文章前文中的主要事件,與說理部分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兩者結合就是全文的主要內容。如《最大的麥穗》一課教學時引導學生用一兩句話概括這個故事的內容再指導學生從文中找出作者揭示道理的句子,兩部分連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樣的概括方法還有助于學生形成對文本認知的板塊意識。
培養(yǎng)學生概括能力的方法還有很多,如主信息篩選、段落大意合并、小標題串聯(lián)、文章線索指路、各要素羅列……相信將這些方法進行科學有效地運用,一定能夠切實有效地提升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把握能力和概括能力。
作者簡介:江蘇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