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浙西北水稻白葉枯病在單季稻田發(fā)生動態(tài)研究

      2016-08-10 04:07:28嚴成其張國忠黃元杰王栩鳴王華弟陳劍平
      浙江農業(yè)科學 2016年1期
      關鍵詞:單季稻葉枯病株數(shù)

      趙 敏,嚴成其,張國忠,李 榮,黃元杰,鄭 超,王栩鳴,楊 勇,王華弟,陳劍平*

      (1.桐廬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浙江 桐廬 311500;2.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 病毒學與生物技術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3.浙江省農藥檢定管理所,浙江 杭州 310020)

      浙西北水稻白葉枯病在單季稻田發(fā)生動態(tài)研究

      趙 敏1,嚴成其2,張國忠1,李 榮1,黃元杰1,鄭 超2,王栩鳴2,楊 勇2,王華弟3,陳劍平2*

      (1.桐廬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浙江 桐廬 311500;2.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 病毒學與生物技術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3.浙江省農藥檢定管理所,浙江 杭州 310020)

      2013-2014年對不同致病菌水稻白葉枯病在浙西北單季稻田發(fā)病動態(tài)的系統(tǒng)調查研究表明,水稻白葉枯?。≒ 6、浙173)在單季稻田年內與年際間發(fā)病消長動態(tài)基本一致。水稻健株在傷口期接觸白葉枯病菌至葉部顯癥時間為5~7 d;在白葉枯病菌侵染顯癥后至14 d為病情激增期,至21 d時病情穩(wěn)定期;但年際間發(fā)病程度差異較大。針對2014年已在浙江省部分地區(qū)發(fā)生較重,而在浙西北單季稻區(qū)潛在威脅仍較嚴重,提出了對該病需提前或及時準確預警并采取有效藥劑適時防控。

      單季稻;稻白葉枯??;發(fā)生動態(tài)

      文獻著錄格式:趙敏,嚴成其,張國忠,等.浙西北水稻白葉枯病在單季稻田發(fā)生動態(tài)研究[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6,57(1):109-112.

      白葉枯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ae(Ishiyama)Dye]系水稻主要病害之一,是一種由細菌引起的病害,病菌主要在稻種、稻草上越冬,還可在稻樁、病田稻樁附近的土壤及多種禾本科雜草上過冬,成為翌年水稻的初次侵染源。病菌能通過水孔、傷口侵入水稻,經(jīng)繁殖而顯癥。在20世紀80-90年代,浙西北桐廬兩江流域水稻白葉枯病常引起流行,為害嚴重,尤其單季(晚)稻是常年受害較重的對象田。由于抗(耐)水稻白葉枯病品種的大面積推廣,加上對白葉枯病發(fā)生流行關鍵期的綜合防控,水稻白葉枯病在浙西北桐廬地區(qū)發(fā)生面積連年下降,近年在桐廬縣單季(晚)稻上為輕發(fā)生。但隨著品種的抗性受不同病菌、不同地區(qū)的限制,以及水稻品種更新、種植時間和環(huán)境的影響,也會導致抗性衰退,甚至喪失;隨著病菌的生理分化,會導致特異菌株產(chǎn)生。同時,年際間的氣候條件也是發(fā)病輕重的重要因素,一般在受洪澇和臺風暴雨襲擊的年份常易發(fā)病,且發(fā)生較重[1-3]。由于影響水稻白葉枯病發(fā)病因素較多[4-5],加之水稻白葉枯病在浙江省又重新抬頭,并有加重發(fā)生趨勢。2013-2014年對單季稻白葉枯病不同致病菌田間病情消長動態(tài)進行了系統(tǒng)調查研究,現(xiàn)將結果簡報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供試水稻品種為中浙優(yōu)8號。2013年于5月20日播種,6月10日進行機插;2014年于5月18日播種,6月8日機插。扦插密度均為30 cm× 18 cm。水稻白葉枯病菌種為P 6和浙173。

      1.2 方法

      水稻白葉枯病病情系統(tǒng)調查,單季稻田設在舊縣街道舊縣村干部路畈縣級病蟲害觀測場內。

      設置P 6與浙173誘發(fā)水稻白葉枯病。2013年于7 月8日各選一塊均未發(fā)病田塊(約1 000 m2),7月10日在傷口期接觸病菌;2014年8月13日,各選1個均未發(fā)病觀測區(qū)(約100 m2),在傷口期接觸病菌。目測稻株接觸病菌后至葉部顯癥的天數(shù),并待田間有發(fā)病株時,每田(區(qū))固定3點,每點固定9叢(其中1叢稻選在中心病株上,四周再定8叢稻),每株查上部4片葉。每7 d調查1次,記載每叢株數(shù)、葉數(shù)、病株數(shù)、病葉數(shù),并進行分級,計算叢發(fā)病率、株發(fā)病率、葉發(fā)病率和病情指數(shù)[6-7]。

      參照水稻白葉枯病病情分級標準[7]。0級:未發(fā)病;1級:病斑面積為葉面積的1/5以下;2級:病斑面積為葉面積的1/3以下;3級:病斑面積為葉面積的1/2以下;4級:病斑面積為葉面積的3/5以上。

      2 結果與分析

      2.1 目測稻株接觸病菌后至葉部顯癥

      經(jīng)目測,稻株接觸病菌后至葉部顯癥,2013 年7月為5 d,2014年8月為7 d。

      2.2 不同致病菌水稻白葉枯病在單季稻田年內與

      年際間發(fā)病動態(tài)

      由圖1,2可知,2013年7月15日顯癥調查結果表明,單季稻白葉枯?。≒ 6)發(fā)病較白葉枯?。ㄕ?73)為重,前者比后者在平均每叢病株數(shù)、病葉數(shù)分別增加1.48株、1.03葉,病株率、病葉率分別增加0.80和0.43百分點,而叢病率則減少3.76百分點。顯癥后至14 d為病情激增期,至21 d為病情穩(wěn)定期。8月5日調查表明,P 6與浙173發(fā)病情況相近,病叢率、病株率、病葉率、病情指數(shù)分別為 100.00%,54.32%,17.35%,15.69和100.00%,57.07%,18.95%,17.69,但單季稻每叢發(fā)病絕對量以P 6較大,平均每叢病株數(shù)、病葉數(shù)分別多1.82株、1.64葉。

      2014年8月20日顯癥調查表明,P 6發(fā)生較浙173為重(圖2),前者比后者在平均每叢病株數(shù)、病葉數(shù)分別增加3.41株、6.34葉,叢病率、病株率、病葉率分別增加7.41,24.59,11.58百分點。顯癥后至14 d為病情激增期,至21 d為病情基本穩(wěn)定期。9月10日調查 P 6與浙173發(fā)病情況相近,病叢率、病株率、病葉率、病情指數(shù)分別為100.00%,86.96%,49.63%,36.50和100.00%,84.54%,38.65%,29.50,但單季稻每叢發(fā)病絕對量以P 6較大,平均每叢病株數(shù)、病葉數(shù)分別多0.93株、6.89葉。

      2.3 不同致病菌水稻白葉枯病在單季稻田年際間

      發(fā)病程度差異

      不同致病菌水稻白葉枯病在單季稻田發(fā)病程度以2014較2013年發(fā)生為重(圖3,4)。2014年,在P 6發(fā)病后21d的平均每叢病葉數(shù)比2013年多10.04葉,而浙173也多4.78葉。

      圖1 不同年份單季稻白葉枯病發(fā)病動態(tài)

      圖2 不同年份單季稻白葉枯病病情消長動態(tài)

      圖3 不同致病菌在不同年份單季稻白葉枯病發(fā)病動態(tài)

      圖4 不同致病菌在不同年份單季稻白葉枯病病情消長動態(tài)

      3 小結與討論

      不同致病菌水稻白葉枯病在單季稻田年內與年際間發(fā)病消長動態(tài)基本一致。經(jīng)目測,水稻健株在傷口期接觸白葉枯病菌至葉部顯癥為5~7 d;單季稻田在白葉枯病菌侵染顯癥后至14 d為病情激增期,至21 d為病情穩(wěn)定期,但年際間發(fā)病程度差異較大。2014年P 6、浙173較2013年發(fā)生嚴重。

      針對單季稻田在白葉枯病菌接觸后至顯癥前為最佳藥劑預防期,在初見至初病期為較佳藥劑防控期的科學防控要(節(jié))點。因此,在水稻白葉枯病侵染顯癥始見時,需提前或及時準確預警,并采取有效藥劑進行防控。

      水稻白葉枯病若具備發(fā)病條件(存在菌源浙173等;存在侵染環(huán)境,如造成大量傷口、水孔等能接觸大量菌源,易感水稻品種存在等),則在浙西北單季稻區(qū)仍易發(fā)病,或存在發(fā)生流行的風險性很大,2014年已在浙江省部分地區(qū)發(fā)生較重。

      [1]吳彭齡.單季稻白葉枯病流行原因分析及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12,18(7):135-136.

      [2]肖炎農.淹水與汕優(yōu)63白葉枯病發(fā)生的關系[J].雜交水稻,1998,14(1):34-35.

      [3]葉建人,李云明.溫嶺市連作晚稻白葉枯病發(fā)生情況及主要影響因素[J].浙江農業(yè)科學,1998(3):136-138.

      [4]李仲惺.水稻白葉枯病局部重發(fā)生狀態(tài)下的防控對策探討[J].中國植保導刊,2014(3):28-30.

      [5]王華弟.糧食作物病蟲害測報與防治[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52-57.

      [6]張左生.糧油作物病蟲鼠害預測預報[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5:14-21.

      [7]HAN X Y, YANG Y, WANG X M, eta1.Quantita tivetrait 1oci mapping for bacteria1 b1ight resistancein rice using bu1ked segreg antana1ysis[J].Mo1 Sci, 2014, 15: 11847-11861.doi: 10.3390/ijms150711847.

      (責任編輯:張瑞麟)

      S435

      A

      0528-9017(2016)01-0109-03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141

      2015-09-02

      浙江省農業(yè)廳三農六方資助項目;浙江省自認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014C 14001)

      趙 敏(1963-),男,浙江桐廬人,研究員,本科,從事農業(yè)病蟲監(jiān)測預報及植保技術研究與推廣工作,E-mai1:zjhzt1zm@163.com。

      陳劍平(1963-),男,中國工程院院士,發(fā)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植物病理學、農業(yè)科技管理,E-mai1:jpchen2001@126.com。

      猜你喜歡
      單季稻葉枯病株數(shù)
      不同施肥方式下單季稻田間肥料利用率對比試驗
      我院耐碳青霉烯類腸桿菌科細菌感染分布特點及耐藥性分析
      優(yōu)質米水稻品種龍稻18配套栽培技術研究
      新農民(2019年9期)2019-02-19 14:19:13
      2015年貴池區(qū)單季稻肥料配方驗證試驗
      巧解“植樹問題”
      大蒜葉枯病重發(fā)原因分析與綠色防控技術
      上海蔬菜(2016年5期)2016-02-28 13:18:08
      水稻白葉枯病菌Ⅲ型效應物基因hpaF與毒力相關
      春季保護地蔓生四季豆每穴株數(shù)與栽培密度試驗
      貴池區(qū)水稻機插秧高效水肥運籌試驗研究
      紹興市單季稻機插項目通過專家組驗收
      赣榆县| 邓州市| 安达市| 铜山县| 江川县| 拉孜县| 德惠市| 东源县| 长汀县| 蓬溪县| 南阳市| 松滋市| 东港市| 苍梧县| 丁青县| 深水埗区| 神农架林区| 双辽市| 博湖县| 习水县| 临沂市| 岳普湖县| 大荔县| 乌海市| 荃湾区| 泗阳县| 成都市| 阿巴嘎旗| 塔河县| 牟定县| 英吉沙县| 屏东市| 凤山市| 漾濞| 迁西县| 青州市| 张掖市| 新竹县| 台山市| 乌兰察布市| 秭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