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岱
近日,語文版教材大修訂的消息引起了網(wǎng)友的關注,而關注的焦點又集中在兩點:一是課文大規(guī)模替換,替換比例高達40%。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表示,此次語文版教材“大換血”的原則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更加貼近時代、貼近生活,文質(zhì)兼美。二是古詩文比重大大增加。作為曾學習中小學語文教材長達十二年之久的“資深”學生,我贊成這樣的變化,同時也想借此機會說一說我和我的小伙伴們對語文課本的訴求。
首先,我們喜歡什么樣的課文?我們喜歡有思維容量同時難度適宜的課文?!百N近時代、貼近生活、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當然好,但這樣的文章要進入教材,必須有一定的思維容量?,F(xiàn)在的小學生和初中生年紀雖小,思維水平卻不弱,如果課文沒有一定的思維容量,一讀可懂,一望可知,勢必無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但過于艱深超出學生理解范圍的文章又會導致畏難情緒。最合適的文章應該有這樣的特點——學生運用常識和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能夠理解,通過主動思考和交流互動又能夠生成超出自己已有經(jīng)驗的新認識。通俗地講,就是要選學生跳一跳才能夠得著的文章。
蘇教版八年級的小說《窗》就是如此,我甚至多年以后依然對它記憶猶新。小說中的重癥患者遠窗人因為嫉妒近窗人可以觀賞窗外美景而見死不救,等到自己終于代替近窗人躺在床邊的病床上時卻發(fā)現(xiàn),窗外只有一道白墻。讀罷課文,全班大嘩。一半同學認為遠窗人太自私了,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別人的生命,最終害人害己;另一半同學卻覺得遠窗人可以理解,他癱瘓在床實在痛苦,希望窗外美景慰藉自己也情有可原,為自己考慮有什么錯。雙方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后大家得出結(jié)論——為自己考慮當然沒錯,但為了自己的利益損害他人利益甚至枉顧他人生命,就觸犯了道德底線。維護個人利益無可厚非,但卻不能觸碰道德底線——這是我們得到的新認知。我想,這篇課文的魅力就在于此,它有一定的思維容量,它可以給學生帶來新的認知。
接下來再說說此次修訂中大幅度增加的傳統(tǒng)文化篇目吧。中華傳統(tǒng)文化當然重要,但現(xiàn)實是,我們一看到古詩文就頭痛、反胃。魯迅先生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曾描寫得極形象:讀古文時,老夫子搖頭晃腦十分陶醉,眾頑童嬉戲打鬧不亦樂乎。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文是學生喜歡的呢?說實話,幾乎沒有。除了個別學生和極少數(shù)篇目,大多數(shù)學生對于大多數(shù)經(jīng)典篇目都是比較無感。語文教材編寫者們選的文章已經(jīng)是相當不錯了,提升古詩文學習效果的關鍵不在于選文,而在于老師怎樣教,學生怎樣讀。我們對于教材的期待則是,能否適當搭建臺階,引導幫助學生感受經(jīng)典魅力,體悟文化精髓。此次語文版新教材,七至九年級口語交際中有《交流座右銘》《談談你心目中的君子》,寫作中有《我看古人的苦讀精神》,綜合性學習中有《諸子百家初探》《現(xiàn)代社會與儒家思想》,就是挺不錯的嘗試。
但是,我們需要的遠不止這些,我們需要更多的臺階,更具體而微的引導。人教版《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有一篇《侍坐》,選自《論語》,可謂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對于《論語》,我輩學生自然敬而遠之,學校開設的《論語》選修課就曾因無人問津而取消??墒沁@篇《侍坐》,因為老師搭建了很好的臺階,竟然變得鮮活有趣起來,孔子師生也變得有血有肉親切可愛了。老師提供了一個情境,問了三個問題。一個情境:孔子師生在課堂上討論各自的理想。三個問題:你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一向積極入世的孔子為何喟嘆“吾與點”(同意曾點的春風沂水出世之志)?課文對我們來講意義何在?
有了這幾個臺階,課文與我們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鬃訋熒n堂上討論理想,好像我們也在干同樣的事情嘛。我的理想是什么?我想穿上軍裝,保家衛(wèi)國啊,跟子路有點兒像??鬃硬皇敲髦豢蔀槎鵀橹畣?,為什么貌似最欣賞曾點這種消極避世的理想?讓我想想……哦,明白了,孔子也沒反對其他三個人嘛,積極入世努力工作他老人家當然不反對而且自己也身體力行,不過工作之外還有生活,愛工作,也愛生活,這才是一個完整的孔夫子。課文對我們有什么意義?有意義啊,圣人不是工作狂,我們更不能只工作,不玩耍,胸懷宏圖大志,同時也要保持內(nèi)心的快樂與圓滿,我們要成為這樣的人。
總之,這就是我和我的小伙伴們對語文課本的期待。這些年來語文課本改得越來越好了,冒昧撰文,是希望它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