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冬云
摘要:在當前大學生思政教育中,新媒體技術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對大學思政教師而言,需要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整體思政水平,就需要正確認識到新媒體的作用,并對其在思政教育中的應用重點進行研究,以提高大學生思政水平,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奠定基礎。
關鍵詞:新媒體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現(xiàn)代化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遞先進思想、加強學生三觀建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師的教學策略發(fā)生變化,新媒體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出現(xiàn)在課堂上,顯著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具有良好的推廣價值。本文將以此為背景,對新媒體如何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發(fā)揮作用進行進一步分析。
一、以學生性格特征為基礎,充分利用“微技術”
當前大學生的思維活躍,具有明顯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同時與其他課程相比,思政教育具有明顯的特殊性:思政教育主要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再通過教師的講解,將原本課本中的思政知識傳遞給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很難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著高昂的學習熱情,最終影響教學效果。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yōu)勢,立足于學生性格特征,選擇相應的教學計劃。
“微技術”的出現(xiàn)為教師開展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平臺,在具體應用過程中,教師也需要通過“微技術”的主要技術形式開展針對性的教育工作,其主要措施如下:
1.對微電影的應用。在思政教育中應用微電影,能有效改變傳統(tǒng)課堂中純理論式教學模式,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為例,在教學過程中,為加深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收集先進人物事跡的資料,包括焦裕祿、王進喜、郭明義等,并在課堂上以微電影的形式播放出來。在視頻播放過程中教師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注意力已經(jīng)完全被視頻內容所吸引;待微電影播放結束后,教師再根據(jù)視頻中人物角色形象,向學生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定義等。而對學生而言,因為有了先進人物為代表,因此學生更容易掌握教師所講述的內容,保證了教學效果。
2.對微博、微信的應用。在當前,微博、微信已經(jīng)成為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對教師而言,為提高思政教育水平,還需要重視對微博、微信的應用。例如,教師可以建立本班級學生的微博群,定期上傳有關思政教育的文本、視頻等,并組織本班級學生通過留言的形式進行討論;也可以建立以本班級為基礎的微信群,通過朋友圈分享的方式,傳遞有關思政教育的內容。通過上述方式,學生能隨時隨地的閱讀教師所上傳的思政知識內容,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
二、以課本教學內容為基礎,創(chuàng)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環(huán)境
就思政教師而言,在利用新媒體展開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認識到新媒體的表現(xiàn)形式與應用特點,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針對性的教學措施,并通過多種措施展開思政教育工作。
對大學生而言,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中,學生已經(jīng)不單單的要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內容,還需要做到聯(lián)系實際,能關注、了解國家的政策、大事,并將其與思政教育內容聯(lián)系在一起,做到學以致用。而為了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需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思政學習環(huán)境,為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政水平奠定基礎。
例如,教師可以借助網(wǎng)絡,將當前社會中的重點問題、突發(fā)問題,以電子雜志、數(shù)字報紙的形式上傳到校園網(wǎng)站上,并鼓勵學生去瀏覽、觀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將數(shù)字報紙、電子雜志的形式制作成校園板報,并粘貼在班級教室后面的公示欄中,方便學生瀏覽。同時,教室需要充分利用校園廣播的優(yōu)勢,定期播放當前社會中的熱點事件,并通過重復播放的辦法,保證思政內容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并加深學生對其中熱點內容的認識。最后,教師可以立足于課本內容,定期召開思政學習辯論大會,針對當前社會中的熱點問題進行辯論。而對學生而言,為了保證自身在辯論大賽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就需要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政素質水平。同時,參賽學生的學習也會帶動其他學生的學習;在辯論大賽中,學生也可以通過臺上選手的辯論,加深自己對相關知識點的認識,有助于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問題。而對教師而言,可以將本次辯論大賽的內容制作成視頻,并上傳到校園網(wǎng)站上,有助于其他同學瀏覽學習,實現(xiàn)了對校園網(wǎng)絡的有效運用。
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媒體如何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有效發(fā)揮作用的相關問題,并對大學思政教師如何運用新媒體進行討論??傮w而言,教師為了保證教學效果,就需要不斷的優(yōu)化自身的教學策略,能根據(jù)學生的性格愛好、學習情況等,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為全面提高教學效果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胡亞凡,谷雪峰,于曉波等.試析新媒體如何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有效發(fā)揮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4(33):3
[2]劉祥.淺析新媒體條件下發(fā)揮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主體性作用[J].時代教育,2015(1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