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紅妹
?
職業(yè)學校書法教育育人功能探索
文/葉紅妹
書法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發(fā)展歷史,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容,在學生素質、涵養(yǎng)的提升以及品德養(yǎng)成、情感培養(yǎng)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進而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但從當前階段我國書法教育現(xiàn)狀來看,人們并沒有意識到書法教育的重要性,未將其放在重要的位置。本文以職業(yè)學校中的書法教育為例,就書法教育的育人功能展開了全面探索。
一方面,職業(yè)教育本身的培養(yǎng)目標就是側重于實踐應用型的復合人才,所以在教學中比較重視實用性技能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當前社會正處于市場經濟時期,競爭激烈,凡事追求速度、效率和實用性,人們越來越缺少耐心的同時,在人才培養(yǎng)上也更加趨于功利性,與以人為本、以人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相脫離。這種情況下,有的職業(yè)院校并沒有認識到書法教育在德育、智育和美育中起到的積極作用,在實際教學當中忽視書法教育。為此,我將在下面對書法教育在育人方面的功能做進一步探討。
人格教育 在人們的認知里,通常會存在“字如其人”這種意識,認為在書法作品的藝術美當中能夠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人格和品格,二者相互依附,并且相較于書品,人們更為看重人品。人們會將書法家所具備的書法技藝、才華和學問等都歸結到人格性情之上,比如,對于書法大家王羲之,人們往往會用“清風出袖”、“明月入懷”來形容其行書之飄逸和瀟灑;用“心正則筆正”來形容柳公權。此外,為人正直大度的顏真卿于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斗爭之中不惜丟掉官職和性命,有一種忠貞的品質,相應的其書法作品就體現(xiàn)出一種整肅、莊嚴的風格[1]。
意志養(yǎng)成 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不能追求速度,所謂欲速則不達。草圣張伯應在池邊學習書法的時候,整個池水都變成和墨一樣的顏色;懷素將芭蕉涂抹于盤上,以漆盤為紙練習寫字,直至漆盤被磨穿,還有很多前輩名家練習書法的勵志故事。所以,古代書法前輩大家探索書法藝術的那種學而不厭以及勤奮向上的精神也會深深影響到學生,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學生想要提升書法水平,就要經過不斷、持久的練習,才能夠得到堅韌、堅持等方面意志的培養(yǎng)。
培育人生理念 書法練習可以讓學生在臨摹階段對各種形式的書法有全面的認識,無論是碑、帖或者是寫作,重點在于對學生讀帖能力的指導,由點線的認識,再到字體和書作的形象等等,都極大地展現(xiàn)了書法的內涵,也更加貼近現(xiàn)實。學生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地對內涵以及事物的現(xiàn)象進行全新的了解,特別是對生活以及價值觀、價值理念有更深層次的感悟。經過書法的摹帖、背臨、對帖的練習,能夠掌握書法的基本協(xié)作規(guī)律。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學生通過實踐,能夠逐漸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以此讓學生悟出天道酬勤的道理,對于自己未來的人生道路也有深刻的啟發(fā)。在書法中,直觀的筆畫能夠讓學生明白陰陽共濟的道理,因此運用唯物辯證的方法看待周圍的事物。
人的左半球大腦掌控著人的語言中樞,對于人的邏輯思維具有決定作用,相反,人的右半球大腦則決定人的形象思維能力,人的欣賞事物能力以及描繪能力都由其決定[2]。在書法教育中,初始階段即為臨摹,也就是所謂的借助字帖對筆的結構、形體進行臨摹,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能力,最終使學生對事物的整體把握能力得到提升,其自身的思維模式也會發(fā)生一定改變,敏銳性增加,右腦的潛能也會被激發(fā)出來。
審美 書法教育屬于藝術范疇,本身就帶有獨特而鮮明的民族特色,是一種藝術美。在學生進行大量實踐書寫訓練的過程中會對書法的藝術美有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和感受,這種認知也會逐漸積累,進而能夠更深入地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和理解美、表現(xiàn)美。魯迅先生就曾評價過書法雖然與詩、歌不同,與畫、舞有異,但卻蘊含著詩的韻味、歌的旋律和畫的美感、舞的節(jié)奏。在性情陶冶、提升審美水平以及素質提升和品質養(yǎng)成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書法作品的內容以及點、畫與墨色的搭配都會為欣賞者營造出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在美育上有著獨特作用。比如,王羲之先生的書法作品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蘭亭序》中天朗氣清,將蕭遠淡定蘊于竹林清風之中,盡顯舒緩平和之美;顏真卿先生于悲慟、氣氛情緒下創(chuàng)作出的《祭侄稿》中很好地用字跡將自己痛苦、悲愴的情緒表現(xiàn)出來,彰顯了一種蒼茫的悲壯美??傊?,書法中深邃幽遠的意境以及空曠博大的胸懷能夠陶冶學生情操,給予學生心靈上的凈化;而書法中線條和章法以及意境中蘊含的美,能夠將學生們對美的向往帶動起來,更好地體驗美、感悟美,進而創(chuàng)造美[3]。
藝術 不論是從書法教育的內容來說,還是從書法教育的形式來看,其都與藝術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比如,拿書法內容來看,各大書法名家的作品當中涉及卜文、詩經、楚辭以及詩詞歌賦、散曲、散文等各種言辭優(yōu)美,且蘊含深遠含義的名句佳作,這樣學生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同樣會受到文學方面的熏染。
有心理學教育者曾提出,練習書法是調整學生心理素質、規(guī)范學生行為的有效方法之一,因為在書法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心理會暫時處于相對靜止的狀態(tài)當中,對于當前職業(yè)院校學生缺少耐心、馬虎、急躁,自以為是等現(xiàn)狀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在進行書法教育的過程中,學生會在教師的要求下將身心完全投入到書法、練習當中,書法練習中要求的“逢字不茍”和“動筆必矩”以及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等都會無形中給學生一定影響。比如,初期的教學當中,學生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將筆墨紙硯有順序、有條理地將其一一擺放好,同時還要要求學生避免將墨水的痕跡留在手和書桌上面;另外,書法練習特別講求姿勢,頭要正、身要直、臂要適度彎曲,而且手指、手腕和手肘以及肩、臂都會隨著書寫動作進行有節(jié)奏的運動,得到不同程度的鍛煉,這種寓動于靜、剛柔并濟的書法練習就好像慢性氣功,能夠起到調理經絡、強身健體的作用[4]。
綜上,書法教育不僅有助于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還有助于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和道德養(yǎng)成,在德育、智育、美育以及學生心理健康方面都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在職業(yè)院校教學中教育者應充分認識到書法教育的重要性,將其放在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