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術(shù)
一次同學聚會上,和友人提起初中時代班上那些漂亮的女同學。我回憶道,很羨慕當時的文藝委員,修長的脖子,長發(fā)飄飄。友人和我的觀點一致,但她腦海中最深刻的印象是她那如柔荑般的纖纖擢素手翻著書頁的場景。一頁頁地翻動,就這么靜靜地翻到畢業(yè),翻過歲月,直到現(xiàn)在,每當友人拿起書時,都會不知覺地將時光定格在那一場靜如止水的翻書中。聽友人淡淡的回味,感觸頗深,世間最美的風景,竟不是長風萬里的塞外,也不是煙雨畫船的江南,而是一場無關(guān)他人的閱讀修行。
邂逅書,是件奇妙的事。我的童年是在一個小山村里度過的,那時候物質(zhì)匱乏,遠離城市的喧囂,手頭上只有教科書。童年的記憶中,夕陽的余暉里,我如獲珍寶般懷揣著買來的一本繪畫版《格林童話》,坐在爸爸的自行車上,哼著小調(diào)歸家。
十二歲,隨家人搬進城里。印象中,這座古樸而簡易的小城最令人神往的還是古塔旁那唯一的一家新華書店。那時的書店分兩層,二樓的北面是裝潢精美的兒童區(qū),書頁精致,色彩絢麗。因中途搬進城里,住的地方又是單門獨院,我少年時的“玩伴”就是這些兒童讀物。
在書店里,我讀著讀著,常常為我面前這一個個方塊字而動情。一次偶然的瀏覽書名,我的目光定格在紅色的書目上,指尖停留處是一本名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小說。那本書每一面都有六幅彩色劇照,劇照下面對應(yīng)三四行文字,強烈的視覺沖擊下,我第一次感受異國風情,羨慕冬妮婭的美麗與端莊。那個下午短暫又漫長,我伴隨著小保爾一起成長,快樂與憂傷都系在他的身上,那青澀浪漫、純潔而又美好的情愫開啟了心中的一扇門。當一點點霞光滑落在書店的窗柩,在售貨員的催促下,我戀戀不舍地放下手中的書。故事還沒有結(jié)束,而我對保爾與冬妮婭的之間的向往之情已啟程。
又是一個周末的時光里,帶著攢來的零用錢走進書店,繼續(xù)關(guān)注讓我牽掛的保爾與冬妮婭。一共四本,每本十五集,書的封面是鮮艷的紅色,每本13.7元。很顯然,我買不起整套書,或許是我的誠心打動了書店的老板,他最終同意分期賣給我?;巳齻€月的時間,那套厚重而裝幀精美的小說如愿地被我收入囊中。
書,帶給我滿足、感恩、還有滿滿的幸福感。時間煮雨,穿過歲月,自行車的鈴聲叮當作響,我滿足于父親載我走進童年的書海中,扁舟入海;小城的一隅書卷飄香,我感恩售貨員的善解人意,滿足了一個孩子心中的渴望。
長大后,在大學那座象牙塔里,我毅然選擇了中文系,閱讀古今中外的書籍不再是一種愛好,它成了我的必修課。我納罕于泰戈爾、普希金的詩句,“白亮的月兒,凝結(jié)住了,我仿佛與詩人相逢,矮紙斜行,為我寫詩”。那些文字,并不是一蹴而就,是那樣不緊不慢,一絲一點地從心底滲透出來。沒有風的夜晚,東邊的山尖上,也沒有浮花雜樹野草,唯有孤云書卷,伴隨著書中的人兒,心中還壓著一縷愁緒。我性情中的多愁善感,多半是在茫茫書海中修煉形成的。
人生仿佛一場旅行,而每個地方的書店是我風塵仆仆跋涉后一場歸來的驛站。陌生地方的每一間咖啡屋的書桌上,一卷書,一杯茶,一整天。只要是我所去過的城市,你若要問我最熟悉的地方是哪里,我會如數(shù)家珍地告訴你是哪一家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