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永珍
摘 要: 漢字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jīng)過時間錘煉與時代更迭,依舊顯示出耀人的文化光芒。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情況下,漢字學在我國語文教學領域中的重要作用不斷凸顯。尤其對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來說,漢字學的引入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更多可能性,拓寬小學語文教學發(fā)展空間。本文立足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特點,對漢字學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希望給相關工作人員以參考啟示,為小學語文教學進一步發(fā)展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 漢字學 小學語文 識字教學
漢字是一種象形表意的文字,它的發(fā)展歷史悠久,經(jīng)歷五千年風雨滄桑的洗禮,在新的時代,越發(fā)彰顯出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nèi)涵。同時漢字與小學語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小學語文教材內(nèi)容本身就是由許多不同漢字,按照一定語言文法組合起來的能夠傳達出一定意義的文學作品,如詩歌、散文等。因此,漢字學和小學語文教學的結合,既是一種語文教學方式的革新,又是一種傳揚漢字精神、展現(xiàn)漢語魅力的重要形式。
一、新課改下小學語文的教學要求概述
小學語文是一門讓學生開始建立起對國家語言文字正確認識的基礎性教學學科。既要幫助學生掌握語文這門語言的實際使用能力,讓學生正確使用漢語進行日常交流,又要依照語文的人文性特征,用語言文字的感染能力,促進學生思想精神層面的發(fā)展。
依照新課改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學總體來說,要體現(xiàn)出“以人為本”、“樹德立人”的新時代教育理念。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要更多地注重對學生語文綜合使用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讓學生初步掌握語文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語言發(fā)展能力。同時讓學生通過對祖國文字的學習和了解,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建立愛國主義情懷,在發(fā)展學生個性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引導,讓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小學語文教學具體來說,需要達到以下四個指標:學生能夠認識和使用漢語拼音;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說普通話;學生的識字量要達到3500字左右;學生需要具備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書寫出工整漢字的能力。
二、漢字學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運用特點
當前漢字學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起到的作用主要有兩個:一是優(yōu)化教學方式,二是提升教學成效?!斑\用漢字的科學,提高識字效率”是漢字學在小學語文教學運用中的核心把控點。具體來說,就是小學語文教師通過把漢字學中有關漢字演變和構成的內(nèi)容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進行靈活結合,借此加深學生對漢字的理解,提高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1.依據(jù)漢字特點展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
簡潔化是現(xiàn)代漢字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漢字在長期發(fā)展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幫助人們開展生產(chǎn)和生活活動,而出現(xiàn)的一種約定俗成的漢字形體的演變。古代,漢字這種演變更多的是趨于自然發(fā)展需要做出的改變,而在近代,漢字的簡化演變則更多的是一種基于漢字字形的有意識變革。學生較難依據(jù)漢字的簡化形態(tài)進行一個字體產(chǎn)生理論依據(jù)的思考。漢字學中將無法進行表音表意識別的簡化漢字符號統(tǒng)一稱做“記號”文字。當前小學語文課程中的記號字與半記號字的數(shù)量高達1300多個,占到了學生需要掌握漢字總量的30%以上。因此,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要對這部分進行專門標注和認識。利用漢文字的演變規(guī)律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
漢字的結構具有極強的系統(tǒng)性,過去人們根據(jù)對漢字結構歸納總結出來的漢字構造原理“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在今天現(xiàn)代簡化漢字面前依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把能夠用漢字構造原理解釋的漢字稱之為字理字,顧名思義就是看到字體構成就能大致理解其意思的詞語。如“從”字,就是一個典型的會意字,意思是一個人跟著另一個人向前走,表示跟從。字理字是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占大多數(shù)的漢字類型,目前大約有2200多個。小學語文教師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這些漢字學中的字體構造理論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成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依照學生特點進行小學語文識字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的對象是少兒階段的孩子。這個階段的學生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沒有培養(yǎng)成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他們善于理解一些具有具體形象性的東西,抽象思維能力相對不足。導致他們在小學語文識字過程中,更喜歡教師講解一些有關文字的內(nèi)涵和構造,因為這樣可以讓他們更好地理解漢字的含義,從而建立對漢字的具象認識,提高識字和辨字能力,提高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成效。
三、漢字學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結構分析法
對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課程中可以歸納進漢字構成結構的漢字,進行結構分析法教學。首先,通過對漢字學中漢字構成“六法”的引入,加深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如對于小學一年級學生來說,“日”字是一個典型的象形字,因為太陽的外形是個圓,中間有一個發(fā)光點,所以日字像太陽之形而得,意為太陽。在學生對日字的構成有準確了解的基礎上,再對一年級學生進行“晶”的教學,就會更便捷。晶字由三個日字組成,日字意為太陽,三個太陽,意為亮,組詞“亮晶晶”。同理還可以類推對詞語“晶瑩”的教學。其次,結構分析法的引入,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使用漢語字典等輔助教學工具,學生可以通過對字形結構的學習,加深對漢字偏旁部首的了解,而后通過偏旁部首查找漢語字典中的不同漢字。
2.筆畫分析法
小學語文中存在一定數(shù)量的字不是字理字,它們是依據(jù)一定規(guī)律進行簡化處理的記號字和半記號字。小學語文教師在對這部分漢字進行講解時,可以引入漢文字中字體的演變規(guī)律,幫助學生加強對記號字和半記號字的學習。同時通過筆畫分析教學方法,把演變簡化的漢字進行筆畫、筆順、筆形分類,為學生掌握正確的漢字書寫筆順和書寫筆畫打下良好的基礎。比如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甲乙丙丁”等漢字時,可以通過講解其演變規(guī)律和筆畫拼音的教學方式,加深學生對記號字的理解。
3.內(nèi)涵分析法
漢字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載體,飽含著我國古代勞動人們的智慧和力量。小學語文教師進行識字教學時,還可以講解漢字中蘊含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的漢字學習能力。如教學“美”字的時候,引入古代“羊大為美”的概念,即在古時候物資缺乏的情況下,一只肥美的羊?qū)τ谌藗儊碚f就是最美好的事情,幫助學生在還原中國古代人們生活場景的基礎上,了解“美”字的內(nèi)涵。讓學生在有效學習漢字的基礎上,增加對祖國的了解,增強對祖國的熱愛,實現(xiàn)小學語文“德育”目標。
小學語文作為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課程門類,它的發(fā)展和革新直接關系我國教育改革事業(yè)?;A教育可以幫助國家把祖國的花朵培育得更茁壯和健康。對于小學生來說,小學語文課程是他們系統(tǒng)學習祖國漢字語言的開始,只有從小打好堅實的漢字語言學習基礎,才能在未來漢語學習過程中更得心應手。同時通過對漢語的學習,學生可以加深對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從小建立起愛國主義思想情懷,讓小學語文教學成效得到切實保障,讓“德育”之花綻放在每一個孩子的心中。
參考文獻:
[1]胡月明.溝通·明情·滲透——基于漢字學的寫字指導[J].新教師,2015(01).
[2]呂俐敏.漢字學:語文教師必備的后臺知識[J].小學教學(語文版),2015(06).
[3]李科孝.走出“字理識字”教學的范圍框架策略[J].好家長,20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