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禮 余道衡 魏思琦
摘 要:北京大學老教授本科教學調研組以獨立的身份、用獨特視角對教學開展調查研究,是研究性的教學評價組織,對北京大學教學改革和建設起到了有力的監(jiān)督和支持作用。經過二十年的演變和發(fā)展,調研組已經形成了具有明確組織規(guī)范、工作職責、功能定位的成熟組織,在其定位上具有去行政化、重研究性、重實效性的特點,其主要關注點包括教學過程、教學發(fā)展、評價反饋。
關鍵詞:調研組;老教授;研究性;教學評價
多年來,北京大學(以下簡稱北大)在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方面作了多方面嘗試,包括學生課程評估、專家和領導聽課、教學檢查等制度。為完善本科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強化教學檢查與教學評估力度,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學校設立了北京大學教學調研組。結合學校自由民主的教育傳統(tǒng),調研組不僅強調行政上的教學督導功能,而且強調以專家身份開展教學調研的作用,形成了北大在20世紀90年代設立并延續(xù)至今的老教授本科教學調研組制度。
調研組歷史與發(fā)展
20世紀80年代,北大就存在自發(fā)成立的關注北大教育發(fā)展的老教授組織,為北大本科教學發(fā)展獻計獻策。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自發(fā)性組織已經不能夠滿足學校發(fā)展需要。1996年,學校制定并發(fā)布《北京大學老教授本科教學調研組簡則》,成立了北京大學老教授本科教學調研組(以下簡稱調研組),由教務長直接聘任并組織一批熱心教學工作、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教師,以相對獨立的身份,從特有的視角對學校的課堂教學一線、教務部等教學管理職能部門的工作情況和學校教學改革情況進行觀察和研究,向有關領導提出建議,供領導決策參考。一方面,調研組調查了解教學一線的情況,為學校掌握教學質量狀況提供切實的信息;另一方面,通過他們豐富的教學經驗給年輕教師以指導,發(fā)揮北大老教師“傳、幫、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2007年開始,調研組工作主要集中在日常教學質量保障和教學調研工作中,結合學校教學改革和教學建設重點,對通選課、大類平臺課、主干基礎課、小班課等一系列教學改革和建設課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報告。2015年,隨著北大新一輪教學改革的開始,調研組工作也要進一步結合教師教學發(fā)展工作,推進教師教學水平提高,參與構建完善的教師發(fā)展和支持體系,為北大邁向世界一流大學作出更大的貢獻。
調研組定位
1.去行政化,發(fā)揮老教授的專家地位和獨特立場
調研組并非行政單位,而是專家組織,直接受教務長聘任,只對教務長負責。調研組不承擔行政任務,無相應行政級別,不與任何單位具有隸屬或服務關系,定位于行政體系之外,成為從形式和實質上的行政部門外的第三方力量,能夠更為公正地審視教學中的問題,更為客觀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2.重研究性,通過調研方式發(fā)現教學改革中的問題
調研組主要以調查研究方式開展工作,注重對教學中問題的發(fā)現和思考。調研組一直重視調研工作,對人事制度改革、教學改革、質量保障、通識教育等多層次、多角度調查研究。老教授長期在北大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對北大有深入了解,且來自不同院系,可以結合不同學科的特點充分討論交流,形成更適合北大發(fā)展實際的建議方案,也為學校規(guī)避改革中存在的風險提供了保障。
3.重實效性,通過反饋建議方式提出問題和意見
調研組開展工作往往結合教學實踐和教學改革,特別重視“第一時間發(fā)現問題,第一時間解決問題”,在與相關部門合作過程中,調研組通過電話、郵件、報告等反饋方式及時發(fā)現問題并給出解決意見。在同院系交流中,由于老教授是來自院系的資深專家,與院系具有天然的聯系,使他們能夠將發(fā)現的問題及時與院系教學院長溝通。在同教師交流中,老教授注重將聽課后的感受與教師深入交流,系統(tǒng)了解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想法,以平等的態(tài)度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看法,通過隨時的交流和反饋幫助教師改進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調研組關注的重點
1.關注教學
調研組的核心任務是關注北大教學質量和水平,主要圍繞教學活動,包括聽課和調研都圍繞教學展開。調研組的聽課和調研評價有效彌補了原有質量監(jiān)控體系中過分注重數據,缺乏對教學過程的深入了解的短板。能夠獲得對教學過程的直觀印象,有效強化了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
2.關注反饋
調研組注重對發(fā)現問題的反饋,對教師、院系和學校教學管理部門不同層級進行有針對性的反饋。同時,調研組的反饋形式也多種多樣,包括日常聽課記錄。以根據發(fā)現問題或調研主題撰寫的專題報告、調研組工作簡報、會議討論、個別訪談和交流等形式,使調研組的工作成果能夠最大程度地發(fā)揮作用,對學校教學管理、院系教學管理、教師教學改進都起到很大作用。
3.關注發(fā)展
調研組工作中既強調教學的規(guī)范性,同時也對教學發(fā)展有著特別關注。老教授在教學調研時會特別關注青年教師的交流成長,面對新開課程和新教師會有重點關注,通過聽課、交流促進教師教學的發(fā)展與提高。調研組每學期都會重點對學生反饋效果較差的課程進行聽課了解,針對課程效果不好的原因進行分析,與教師和學生進行充分交流,幫助教師改進和提高教學。同時,調研組根據學校發(fā)展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查研究,針對發(fā)現的問題和改革的方向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調研組的工作規(guī)范
1.學?!海ㄏ担﹥杉壗M織結構
學校實行學校—院(系)兩級調研組制度。學校一級由主管教學副校長、教務長直接聘任,成員14人,覆蓋文理基礎學科院系和部分社科類院系。各院(系)設立院(系)調研組,結合本單位教學實際開展工作,對本單位的教學情況進行經常性檢查,幫助和指導年輕教師改進教學方法。
2.調研組工作職責
調研組秉持“以人為本,以教學為中心”的理念,采取聽課、調查、研究相結合的方式,主要職責涉及到以下三方面:一是經常到課堂、實驗室抽樣聽課,直接了解教學第一線情況并聽取教師和學生的反映,向有關領導匯報情況并提出意見和建議;二是選擇教學工作中有深入調研價值的專題進行有計劃的調查研究,向有關領導提出專題調研報告;三是對當前學校教學工作中存在的熱點或傾向性問題,盡可能做到及時地了解并迅速向有關領導反映。
3.調研組的工作模式
以調研組為單位開展工作,組長負責組織和落實各項任務。調研組在每學期初制訂聽課與調研計劃,期末進行聽課總結及調研情況匯總。采取隨機聽課方式,檢查采取定期與不定期、普查與抽查相結合的方式。聽課后應與任課教師或相關人員及時交流,并反饋意見,肯定成績和優(yōu)點,實事求是地指出問題,提出改進建議。通過溝通思想、交換意見,共同提高教學質量。秉持客觀、公正、科學、合理的態(tài)度,認真做好聽課記錄和評價。利用課前、課后時間與教師和學生交談,了解教師、學生等對教學工作的要求和建議等,并及時總結和匯報,學校根據調研組的意見進行調查、改進和反饋。
調研組存在的問題及發(fā)展
1.優(yōu)化年齡結構,促進老教授群體更便于工作
調研組的重要問題是年齡結構偏大,原有調研組全部由退休老師授組成,上一任調研組卸任時平均年齡75歲,部分老教授已滿80歲高齡,促進調研組群體年輕化是學校近期換屆過程中重點關注的問題。本屆調研組引入即將退休的老教授,他們仍承擔本科教學工作,這樣使得調研組形成以老帶新,并與本科教學工作有著更為密切的關系,促進調研組年齡結構的合理化。
2.更新教學觀念,緊跟教學改革趨勢
調研組對新的教學發(fā)展一直有密切關注。調研組成員參與學校歷次教學改革和建設會議,每次會后會集中組織研究學校最新的文件精神,從而對學校改革的理念、目標、舉措有著深刻的認識和了解,便于針對學校改革開展有針對性的調研。調研組能緊跟教育發(fā)展潮流,如近年來學校重點關注慕課教學形式,調研組就會分析研究慕課課程的教學效果,對推動北大慕課課程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
3.強化教師教學發(fā)展功能,推進教學質量提高
北京大學成立了教師教學發(fā)展中心,對教師教學發(fā)展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和要求,老教授作為學校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中的重要力量,在教師教學質量監(jiān)控方面已經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還需要進一步結合學校要求,繼續(xù)加強教師教學發(fā)展的功能,為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質量發(fā)揮重要作用。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教務部;余道衡,北京大學老教授調研組)
[責任編輯:翟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