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明
【摘要】“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痹诮虒W過程中,教師不但要注重內容的教學,而且要注重語言的感知,透過語言的表現形式,使學生學會表達、學會運用。真正落實“指向運用”的語文課程核心理念,就必須從文本中找到這些“語用”訓練點,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
【關鍵詞】文本 閱讀教學 語言文字運用 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079-01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庇谟勒蠋煶珜б粋€思想:“語文課教的不是課文,而課文是用來教語文的?!币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注重內容的教學,而且要注重語言的感知,透過語言的表現形式,使學生學會表達、學會運用。那么,如何從文本中找到這些“語用”訓練點,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教學的經驗,談談自己初步的探索。
一、仿練句式,從讀學寫
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說:“模仿對于兒童正如創(chuàng)造對于成人那樣,同等重要?!蓖ㄟ^對文本中的優(yōu)美句、段的學習,學生或多或少領悟到語言表達上的一些奧妙。如果在學習之后,適時進行模仿、遷移,學生就很容易掌握這些經典的寫法。
在教學《燕子》一課中,學習描寫春天的語段時,我先和孩子玩詞語變變變的游戲,從“柳絲”到“千萬條柳絲”再到“千萬條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 讓孩子在文中圈一圈,畫一畫,再有感情地朗讀,感受到雖然只是加了一些詞語,但更能表達作者的情感。然后,小結方法,作者就是這樣把一樣樣景物寫具體,讓我們感受到春天的美麗。學習了方法之后,再進行遷移訓練,描寫秋天。先出示景物圖,再出示句式訓練:______楓葉、______麥穗、_____菊花、_____櫻桃,______的_______,形成了______的秋天。讓學生學著加一加,把景物寫得更美,有了文本內容的模仿,孩子很快就能學以致用,用最美的語言,把美留住,把美定格。
在教學過程中力圖體現由扶到半扶半放最后到完全放手。先出示范例引導學生猜動物,一是保持學生的表達興趣,二是用范例引路,給學生以語言表達上的暗示,最后放手讓學生從前面習得的方法和語言自由表達,形成自己的個性化的語言,享受表達的樂趣。
二、補寫留白,以讀促寫
許多課文中蘊含著寫話訓練的“點”, 倘若深度挖掘教材,充分利用語言訓練“點”, 學生的寫話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因此,教師應讓挖掘課文中的寫話點,如許多文本中作者故意留有空白,給讀者留下想象、思考的空間。如果教師能抓住這些空白處,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進行想象,學生的語言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
如《圓圓的沙?!芬徽n,在教學“啊呀,從今以后,它再也看不見美麗的陽光,奇妙的海景,聽不到滾滾的濤聲了……”這一部分內容時,我先引導學生發(fā)現省略號,接著追問:此處作者省略了什么?引導學生或借助課件中的圖片,或聯系生活經驗談自己的感想,有了老師的啟發(fā),使孩子能根據自己的情感、生活經驗,放飛思緒,“蔚藍的天空”、“伙伴們的嬉戲聲”……便是孩子們經過思考、想象之后最好的回答。
這樣的補白,讓文本的內容在學生的智慧的碰撞中得到了豐富,讓文本的價值在學生的體驗中得到了增加,使學生的讀寫能力得以提高。
三、續(xù)編文本,悟讀創(chuàng)寫
有些文本作者匠心獨運,在故事的精彩處戛然而止,留給讀遐象的空間,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這就為讀者創(chuàng)造了一個放飛心靈的空間。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善用這塊練筆的寶地,讓學生以“終點”為“起點”,聯系文本和自己的生活經驗,續(xù)編故事,在續(xù)編故事時,要求學生根據原文故事中提供的人物性格、線索以及作者的思維方式,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加工。如在學習《窮人》這一課時,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要求學生續(xù)編故事:“你瞧,他們都在這里啦!桑娜拉開帳子”以后這貧困的漁民夫妻將帶著自己的孩子和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如何生活?他們是否會放棄、會后悔自己最初的選擇?這樣一啟發(fā),學生的思緒飛揚,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令人贊嘆。
只有正確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內容,才能為下文精彩的續(xù)編奠定良好的基礎。這樣的練筆,植根于書本,馳騁于想象的世界,不僅有利于加深對故事人物性格的認識理解,又能解決學生練筆時“無米之炊”的問題,在無拘無束的想象中,學生發(fā)揮潛能,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以培養(yǎng)。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老師們要把握課程內容的語文本體性,充分解讀教材,根據不同的文本、孩子的學習起點,設計不同的適合學生需要的語言訓練點,就能變教本為學本,進行語言文字運用訓練,實現學以致用。只有巧借文本,才能夯實語言文字運用,實現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將語言文字訓練真正落到實處,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7.
[2]曹鴻飛.《語文課堂練筆的落點選擇》[J].《小學教學設計》,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