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瑞晨(湖南高速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鐵道建筑系,湖南 衡陽 421001)
某隧道富水巖溶段注漿加固技術研究
賈瑞晨
(湖南高速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鐵道建筑系,湖南衡陽421001)
富水巖溶段主要采用前進式分段注漿和超前大管棚施工工藝,取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為類似工程提供了借鑒。
富水高壓;前進式分段注漿;巖溶段;大管棚
某隧道DK24+205~+108段位于福建省適中鎮(zhèn)境內,該隧道地段存在巖溶水量大、水壓高、巖溶發(fā)育、巖溶形態(tài)復雜等特點,也引起地面塌陷和地下水位下降等地質影響,嚴重影響了當?shù)仄髽I(yè)和居民的生產(chǎn)生活,需要采用前進式分段注漿和超前大管棚施工工藝對富水巖溶區(qū)段進行注漿加固,以便隧道能夠安全通過。
2.1注漿設計
根據(jù)某隧道巖溶水壓高、水量大的特點。確定本段注漿循環(huán)單孔擴散半徑2m,加固范圍為隧道開挖輪廓線外5m,沿隧道開挖輪廓線布置兩圈注漿孔,外圈孔終孔位置為輪廓線外3.5m,內圈孔終孔在1.67m;注漿孔終孔后,放入玻璃纖維錨桿加固穩(wěn)定圍巖,具體的注漿設計如圖1和圖2。
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出現(xiàn)水量較大或明顯異常的情況,及時采取周邊補孔設計,補孔2個作為補充注漿及效果檢查之用。
2.2注漿工藝及參數(shù)
注漿材料及規(guī)格型號如下:硫鋁酸鹽水泥:早強快硬,標號42.5;普通硅酸鹽水泥:42.5;水玻璃:濃度:35Be’,模數(shù):2.4~2.8。
2.3注漿結束標準
a.單孔注漿結束標準。單孔注漿壓力達到設計終壓并維持10min以上可結束該孔。
b.全段結束標準。①設計的所有注漿孔均達到注漿結束標準,無漏注現(xiàn)象。②依據(jù)注漿量分布,取薄弱環(huán)節(jié)設計檢查孔,按不超過總注漿孔的10%設計檢查孔,檢查孔滿足出水量不超過2L/min/ m。
3.1橫向分析
A區(qū)注漿量約占總注漿量的32%,從鉆探的情況來看,在A區(qū)拱頂及左上部3~7米,12~16米范圍段巖層較為破碎,裂隙較為發(fā)育。B區(qū)注漿量約占總注漿量的26%,從鉆探情況來看,B區(qū)3~14米段相比之下較為破碎。C區(qū)注漿量占總量的26%,C區(qū)3~7米,13~17段裂隙發(fā)育,碎石、黃泥含量多,水量增大。D區(qū)注漿量占總注漿量的20%,從鉆探情況來看,D區(qū)23米后出水量增加。
3.2縱向分析
從縱向來看,最外圈孔0~3米止?jié){墻,3-9米巖石較為破碎,沖洗水以黃色為主,黃泥含量稍大,9-12米段存在砂巖夾層,較破碎。6圈孔注漿量占總注漿量的17%。6圈孔的地質情況:12米~21米巖層較為破碎,尤其是左部12米~17米黃泥含量較多,存在多個砂巖夾層,沖洗水巖石以淡黃,為主,局部為灰白,此圈孔施作時間較早,注漿量稍大,注漿量占總注漿量的23%,出水最大孔在5序孔。掌子面孔情況,0~3米止?jié){墻,3-9米巖石較為破碎,沖洗水以黃色為主,9-12米段存在砂巖夾層,較破碎。掌子面孔注漿量占總注漿量的60%,其中內圈孔注漿量占總注漿量的37%。雖然巖層裂隙發(fā)育,但由于巖層裂隙較小,注漿難度較大。地質情況分布如簡圖4。
總體來講,隧道前方0~3m為混凝土止?jié){墻,3~21m以砂巖為主,較為破碎,含泥量稍大,尤其17米以前較后一段破碎,夾多個砂巖夾層,層厚不等,并且隧道開挖范圍厚度在縱向方向分布不均,最厚地方有3米左右,薄的地方有20cm左右,出水也較大,掌子面左側及上部為主要出水點,注漿量稍大,通過注漿,基本把水堵在加固圈外,對破碎圍巖進行了加固,填充裂隙通道,效果較好;21m~28m,巖體較前一段完整,主要為砂巖,含泥量小,此段的注漿以填充裂隙通道為主,通過注漿,基本將水擠走,注漿效果較好。
[1]張民慶,彭峰.地下工程注漿技術[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8.
[2]《工程地質手冊》編寫委員會.工程地質手冊[K].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4.
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14C0279)
10.16640/j.cnki.37-1222/t.2016.10.104
賈瑞晨(1981-),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地基與基礎設計與施工、職業(y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