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感教育是現(xiàn)代社會教學改革中的重要內容,還是初中階段學生素質教育中的核心組成。近年來,隨著教育體制的進一步改革和完善,社會整體對整體教學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要求教師必須結合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求實施特色化教育,在教學中應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和方法,以此提升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在初中教學階段,思想品德教學本質上就是教師和學生的思想交流過程,所以,為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在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很有必要,因此文章結合以往教學經驗提出了幾點情感教育融入途徑,僅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 思想品德 情感教育 融入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9-0211-02
引言
在心理學領域中,情感體現(xiàn)的是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行為反應和態(tài)度體驗,其所包含的內容很多,不但有刺激情境,還有人類的主觀感受和表情等,故而可以說情感是屬于復雜的生理現(xiàn)象。列寧之前有講到:如果人類沒有情感,那自然不會去追求真理。因此,要想保障學生的人格健全,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就必須進行情感教育,特別是對初中生而言更需如此如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和正確價值觀、人生觀的主要途徑,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初中思想品德課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情感教育的融入是由思想品德這門課程的性質決定的。初中思想道德課程是學生的必修課程,該課程設置的主要目的就是對初中生進行系統(tǒng)的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觀,為后期的學生德育工作開展奠定基礎。為保障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融入情感教育非常重要,事實上不論對何種教育而言,教育中都需要有情感的交流,如果沒有情感就談不上教育。相對于其他學科,思想品德教學中更加需要融入情感教育,因為思想道德教育這門課程本身就比較枯燥,若教學中還是空洞的說教,那必然不會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當然教學質量就更不用說。第二,情感教育的融入是由思想品德這門課程的教學原則決定的。對思想品德課程而言,其教學原則就是知行統(tǒng)一。在教學中如果融入了情感教育,就能為知行統(tǒng)一的實現(xiàn)提供基礎,把知識的傳授、情感的陶冶結合起來,才能確保實現(xiàn)思想品德教學的教學價值。思想品德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解決矛盾的方法,最重要的是還要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這樣就能在教學中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控制自己的情感、情緒,進而保障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的途徑
1.關心愛護學生,教學中用情做導航
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提倡教學中應該進行教和學的雙向互動,所以在初中思想道德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和學生進行合作,不能認為自身是主導者身份,應該調整好心態(tài)和學生平等相處,最好能用朋友身份和學生相處,以此拉近師生距離,這樣在思想交流上就能消除學生的抵觸心理,是學生主動向教師吐露心聲,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然后因材施教,進而實現(xiàn)情感教育的教學效果。教師應該重點關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長情況,古往今來,良師益友是很多學者都推崇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情況,還應該關心其生活情況,多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在教學中使用情境教學,釋放學生的情感,把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生活體驗聯(lián)系在一起,以此激發(fā)其學習興趣,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
2.強化情感融入,用情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推行素質教育之前,很多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內容都是理論知識,課堂比較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進而也就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激情,調查發(fā)現(xiàn)很多初中生在思想品德課堂中都是睡眠狀態(tài),因此為改善這樣的不良形式,必須在課堂重融入飽滿的情感,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教學熱情。比如在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培養(yǎng)方面,教師可以講解一些歷史上的傳奇人物,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也能使學生從心底上對祖國產生自豪感,這將非常有利于對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yǎng)。再比如講授國家問題和民生問題時,教師應該重點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友愛和幫助弱勢群體意義,但是如果進行的是負面情況批判時,應該使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學生辨別是非,防止教學中出現(xiàn)極端情緒。通過上述方式能使教師和學生產生情感共鳴,進而提升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程的興趣,最終主動融入課堂教學中。
3.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在初中思想道德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盡量營造一種輕松、親切的課堂氛圍,這樣就能使學生在輕松、積極的狀態(tài)下獲得所應學習的知識。為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可以使用故事情境及漫畫情境等方式。比如在故事情境的應用中,教師應該結合具體的教材內容加入一些寓意深刻的故事,以此活躍課堂氛圍,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最重要的是還能增加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提升其思想覺悟。比如在“發(fā)揚集體主義精神”這節(jié)課的講授中,可以使用“群牛遇虎,齊心護犢”的故事,應用故事能使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此種教師再適當設置一些問題,以此引導學生對課堂主體的理解。再比如資源環(huán)境問題時,可使用漫畫情境的方式,畫上一個小鳥哀求到“請帶我走吧”,然后讓學生自己討論畫面內容說明的問題。通過漫畫引導學生認識到人類對自然環(huán)境的傷害,以此提升學生環(huán)保意識。
4.使用生動有趣的教學語言
語言是課堂中師生情感和思想交流的橋梁,是完成教學目標的主要途徑。如果教師的教學語言精煉、用詞準確、用語嚴謹,這樣就在無形中促使學生也形成嚴謹的思維。在思想道德課堂教學中,要保障教學質量,教師應該先進入角色,用精簡、準確、幽默的語言將枯燥的文字變得有聲有情,以此感染學生。比如講述新中國的輝煌成就時,教師應該重點講述“中國夢”,使用極具感染力的語言,實現(xiàn)興奮之情溢于言表的效果,這樣就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中國夢”讓中國人揚眉吐氣的感覺。相比傳統(tǒng)的平鋪直敘,這樣的方式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fā)學生情感,使學生能將學到的書本知識內容應用在實際生活的情感表達中,進而實現(xiàn)素質教育要求。
5.保證教學方法合理有效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為保障教學質量還要求教師能使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比如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當“小老師”,在預習基礎上,安排一位學生上臺講課。雖然講課效果可能不是很好,但是這樣能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另外,現(xiàn)代社會是信息時代,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在教學中也很普遍,所以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掛圖等具體形象激發(fā)學生道德情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校還可安排先進人物走進課堂,結合學生思想開展相應的專題報告講座,以此熏陶學生情感。比如在講述《相親相愛一家人》時,教師可以先設置一些問題:父母關心你時,你是怎樣的感受;在你孝順父母時,父母是什么感受等,然后放一段錄好家長錄音,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孝心,此時讓學生討論:現(xiàn)在、將來能為父母些什么,在學生發(fā)表意見后,鼓勵其從當下做起,保證孝敬父母的美德持續(xù)發(fā)揮光芒。這樣的情感交流,不僅能提升學生美好的道德情感,還能使教材更貼近學生生活,進而使得教學更有價值。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很強的必要性,情感教育相當于思想道德教學中的靈魂,因此要求思想道德教師應該按照教學實際情況完善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融入途徑,以此保障初中思想道德教學課堂的教學質量,進而促進初中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進一步確保能為社會培養(yǎng)出綜合素質能力更強的人才,最終促進我國社會整體的進步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小飛.新課改條件下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聊城大學,2014.
[2]楊長江.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運用[J].寧夏教育,2015,Z1:110-111.
[3]肖曉峰.讓缺失的情感教育不再“荒漠化”——談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2015,10:128.
作者簡介:
王章強(1963-),貴州遵義人,本科,貴州省遵義市第四十八中學,政治學科教師,擔任初中政治學科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