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悅彤
[摘 要]
微課這一新概念作為信息化教育時代出現(xiàn)的新生事物,不但受到越來越多教育專家、學者的關注,而且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運用中,也推進了語文教學改革及教育實踐的創(chuàng)新。從實際教學的應用角度出發(fā),通過《雨巷》的微課教學設計,探索微課的概念及其在教學設計中滲透出的教學價值、作用。
[關鍵詞]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微課;《雨巷》
微課是一種以微視頻為主、多種教學資源構成的課程,它在教學應用實踐過程中不斷“生成”,隨著新技術和新媒體而迅速發(fā)展,它的出現(xiàn)不僅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更符合語文教育的發(fā)展規(guī)律。
一、微課的概念
“微課”,全名“微型視頻課程”,它指的是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的教與學活動。微課的制作要符合新課程標準以及課堂教學的情況,在視頻中,要求教師能夠展現(xiàn)出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活動和教學重難點,同時要將學科知識、例題習題、疑難問題、實驗操作等教學過程及相關資源進行有機的結合。
二、微課的設計
確立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后,微課的設計應考慮實際的教學情況,由于本堂微課的受眾者是學生,所以,在設計時,應首先把微課定位于一種“學習型資源”,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習慣角度設計微課,通過問題向導、任務驅動、活動設計等多種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從而體現(xiàn)出以學為本的教學思想。
(一)微課主題確立
這堂微課的主題很明確,即戴望舒的詩《雨巷》。這首詩選自高中語文新課標教材必修——第一單元《詩兩首》,是一首抒情詩,也是學生進入高中最早接觸的詩歌之一。學生通過學習這首詩,既可以感受到特殊時代背景下作者內(nèi)心的思想感情,又能鞏固抒情詩的鑒賞方法,從而進一步了解象征主義這一抒情方法。
因此,筆者將這堂微課的名字確定為:《走進〈雨巷〉,品味惆悵》。
(二)微課整體設計
1.確定微課進度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以45分鐘為例)中,《雨巷》一課由于作者和寫作背景較為復雜,加之詩歌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比較多,教師通常會用一到兩個課時來完成教學。針對這一情況,筆者設計如下課程進度安排。
本堂微課按照內(nèi)容可劃分為四個部分,每一部分著重介紹這首詩歌的某一重點和難點。
第一部分: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5~8分鐘)
這一部分重點介紹作者戴望舒的生平及其寫作的背景。作者戴望舒早年留學法國,在法國受到象征派的熏陶及影響,造就他追求朦朧、追求意境的詩歌創(chuàng)作風格;《雨巷》這首詩歌創(chuàng)作于“四一二”政變后不久,“五四運動”中的完美理想?yún)s與現(xiàn)實脫節(jié),表現(xiàn)出詩人對理想的追求以及對現(xiàn)實社會深深的無奈與惆悵。
第二部分:解讀具體意象(10分鐘)
這一部分主要針對詩中出現(xiàn)的“雨巷”“我”“丁香姑娘”等意象,具體闡釋這些意象所表達的內(nèi)涵。
“雨巷”:“雨巷”暗喻著當時的現(xiàn)實社會,狹窄、寂寥的雨巷意味著沉悶、黑暗的現(xiàn)實。
“我”:詩人是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獨者。在這樣孤獨寂寥的雨巷,詩人懷揣著美好的希望,憧憬著理想的世界,卻又常常被現(xiàn)實打敗,不得不陷入彷徨、寂寞、孤獨。
“丁香姑娘”:“丁香姑娘”象征著美好,象征著理想,象征著希望。但這種美好理想是難以實現(xiàn)而又稍縱即逝的,就如丁香般的姑娘飄然而逝,留下的只有詩人自己在黑暗現(xiàn)實中的寂寞與彷徨。
第三部分:分析思想感情(5~8分鐘)
這一部分重點引領學生分析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队晗铩返那楦谢{(diào)是孤獨憂愁的,戴望舒借助丁香姑娘表達自己無法排解的孤獨和寂寞,詩歌的結尾更是寫到自己依然孤獨地彷徨在這雨巷中,這正是當時黑暗的社會的縮影,體現(xiàn)出作者孤獨迷茫卻又有所期待的心情,含蓄朦朧而有意境美感。
第四部分:領會象征主義(5~8分鐘)
象征主義作為這首詩的學習重點和難點,要求學生不僅掌握學習手法的鑒賞,同時要學會用象征的手法進行創(chuàng)作。在微課程的設計上,要包括象征主義的含義、作用、理解等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
由于是對微課的設計,我們可以省去傳統(tǒng)課堂上導入新課、朗讀課文、合作探究、課后習題等部分,這些內(nèi)容可以讓學生在課下自主進行預習和復習。
整節(jié)微課共25~34分鐘,通過時間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微課程在不缺失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前提下,大大縮短了學習時間。它將學習的內(nèi)容整體化、模塊化,使得條理更加明確清晰,對于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而言,是一種既節(jié)省時間又提高效率的教學方法。這種高效率的教學方法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條件,它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既有的知識,也可以滿足學生課外拓展的需要,由此看出,微課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編排微課內(nèi)容
常規(guī)的編排順序有如下幾種:時間順序、地點順序、結構順序及重要性順序。
由于《雨巷》是一首抒情詩,因此,筆者決定采用重要性順序來編排微課程的內(nèi)容。重要性順序要與教學的重、難點相結合,這首詩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分別是把握各個意象的內(nèi)涵和象征寫作手法的學習,因此這兩點在微課編排是應首要突出的。而寫作背景和重點字詞等內(nèi)容,雖然對于理解詩作有一定的幫助,但是相對而言次要一些,可以安排在拓展延伸的部分進行學習。
另外,也可以采用結構順序進行編排。由于這首詩是按照“我”走進雨巷——彷徨雨巷——感悟雨巷——走出雨巷的順序進行寫作的,因此可以對這四個結構進行分析,但要做到詳略得當,各有側重,不能本末倒置。
3.設計微課大綱
本堂微課程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方法,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對整首詩有整體的感知,然后針對“油紙傘”“雨巷”“丁香”“籬墻”“姑娘”等具體意象進行具體的分析,最后總結升華出作者傷感、寂寞的思想感悟。
《雨巷》微課的整體設計需要教師對本節(jié)的教學任務、教學內(nèi)容有充分的認知與理解,教師只有充分掌握專業(yè)知識與課堂內(nèi)容,才能將教學的重難點體現(xiàn)在微課當中。同時,微課的制作也要求教師對學生學情有充分了解,這樣,才能更準確、更全面地把握課程進度和學生的學習效果,而這些要求都促使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素養(yǎng),提高專業(yè)水平,從而不斷滲透微課對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
(三)單元內(nèi)容設計
微課程單元內(nèi)容的設計主要由構成和編排兩大部分組成。
1.單元內(nèi)容構成
在實際設計中,單元內(nèi)容構成不僅應表現(xiàn)出科學、合理的原則,也應明確實際應用的目的。以《雨巷》中應重點掌握的象征手法為例,首先要明確象征手法是什么,也就是這一概念的知識定義,其次要了解作者為什么使用象征的手法來創(chuàng)作這首詩,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掌握象征這一手法,不僅要學會這一手法的鑒賞,還要在寫作的實踐上加以應用。 (下轉第32頁)
(上接第29頁)
2.單元內(nèi)容編排
內(nèi)容的編排詳略得當,主次有序?!队晗铩愤@首詩的教學主要有三大目標:提升學生對詩歌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感受詩歌,感悟生活,提高審美能力和審美素質;了解詩歌的意象美、情境美,通過詩歌的情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及特征,并不斷嘗試創(chuàng)作詩歌。三個目標的側重點不同,所表現(xiàn)的重要性亦不盡相同,因此,在設計微課時應將主次關系體現(xiàn)出來,指出哪些知識是必需了解的,哪些是應該了解的,哪些是可以理解而不是重點要求的。
(四)微課關鍵提煉
在完成微課教案的設計后,我們要提煉本堂微課的關鍵詞。微課的關鍵詞主要包括提煉觀點,創(chuàng)新說法,概念設計三個方面,不同類型的微課側重點也不完全相同。
針對《雨巷》微課的教案,筆者所提煉的關鍵詞是核心內(nèi)容教學。即強調(diào)教學活動中的核心內(nèi)容,主次分明,詳略得當,將教學大綱中的重點和難點在微課中體現(xiàn),次要的內(nèi)容放在課前自主預習和課后自主復習的環(huán)節(jié)中。
《雨巷》的微課設計不僅體現(xiàn)了微課的新穎與高效,更表現(xiàn)出微課的時代意義與價值。無論是對于學生還是老師,或是教育本身,微課都有不容小覷的作用與價值。微課不僅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教師教學效率與水平,更能推動教育自身的發(fā)展。教師們制作不同類型的微課,并共享到特定的平臺上,不僅方便教師之間的交流應用和資源共享,而且也為學生提供著時間和空間的便利,學生可以足不出戶地跨學校、跨區(qū)域、跨專業(yè)乃至跨國家地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識,極大地方便學生的預習、復習以及與教師的探討和交流,這都必將促進和推動著教育向現(xiàn)代化、科學化、便利化的方向發(fā)展與進步。
[參 考 文 獻]
[1]胡冰.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讀書文摘,2015(20).
[2]陳怡.“微課”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的價值探尋[J].語文教學通訊,2015(1).
[3]范存秀.微課在語文教學中應用及價值探索[J].中學語文,2014(33).
[4]戴培.充分利用微課,提高語文教學效率[J].中學語文,2014(27).
[5]陳筠.淺談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語數(shù)外學習(高中語文教學),2014(9).
(責任編輯: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