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中唐大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膾炙人口的長篇敘事抒情詩。此詩除思想內(nèi)容深刻外,藝術(shù)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詩中音樂描寫精妙絕倫,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寫景、敘事、抒情水乳交融,語言通俗曉暢。
關(guān)鍵詞:白居易 《琵琶行》 藝術(shù)成就
白居易是唐朝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在詩歌理論和創(chuàng)作上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白居易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琵琶行》就是一首合為時、合為事而作的敘事兼抒情的長詩。唐宣宗說:“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1]45《琵琶行》能成為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詩篇,是與其卓越的藝術(shù)成就密不可分的?!杜眯小穭?chuàng)作于元和十一年,是白居易貶官到江州的第二年。此時白居易四十五歲,任江州司馬。實際上,司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時期這個職位是專門安置“犯罪”官員的。[2]203白居易借敘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涼身世,抒發(fā)自己個人政治上受打擊,遭貶斥的抑郁悲凄之情。本文從以下六個方面對《琵琶行》的藝術(shù)成就進(jìn)行論述。
一.精彩的音樂描寫
清代方扶南在《李長吉詩集批注》中說:“白香山江上琵琶,韓退之穎師琴,李長吉李憑箜篌,皆慕寫聲音至文。韓足以驚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3496白居易《琵琶行》音樂描寫精妙絕倫,被譽(yù)為:“千古第一音樂詩”。其音樂描寫的特點(diǎn)主要有以下幾點(diǎn):
第一,比喻獨(dú)特、巧妙,給無形的聲音賦予了鮮明的形象。白居易《琵琶行》的琵琶聲以大自然的聲響來比喻音樂,“如急雨”比喻大弦粗重急驟的聲勢,“如私語”比喻小弦輕細(xì)婉轉(zhuǎn)的聲韻,“珠落玉盤”比喻清脆圓潤,表現(xiàn)兩弦齊奏的和諧;“鶯語花底滑”比喻婉轉(zhuǎn)流暢,表現(xiàn)音樂的明快,“泉流冰下”比喻滯寒不暢,表現(xiàn)音樂的冷澀。清人段玉裁說:“鶯語花底,泉流冰下,形容滑澀二境,可謂工絕?!盵4]210
第二,作者善于抓住音樂產(chǎn)生的效果。詩的開頭白居易與朋友“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的沉郁氣氛,被“忽聞水上琵琶聲”打破,同時也為后文琵琶女的彈奏作了鋪墊。琵琶曲的演奏中“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一句是樂曲旋律由輕柔變?yōu)榧ぴ降倪^渡,是音樂的波谷,但曲斷情連。當(dāng)琵琶女彈奏結(jié)束時,“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是以江水秋月的寧靜襯托聽眾心境的悲涼,同時反映出琵琶彈奏的藝術(shù)效果,達(dá)到了一種無聲的陶醉之美。詩的結(jié)尾部分,當(dāng)琵琶女彈奏完后“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第三,善于運(yùn)用雙聲、迭韻、疊字、疊詞,使詩的語言富有音樂性。如:雙聲有:“掩抑”,“幽咽”等;迭韻有“間關(guān)”等,疊字有“聲聲”,“續(xù)續(xù)”,“嘈嘈”,“切切”等,疊詞有:“嘈嘈切切”,“大珠小珠”,“大弦小弦”,“無聲有聲”等,再加上詩歌的韻腳,“滑”“難”“迸”“鳴”等的諧調(diào)轉(zhuǎn)換,使語言既富于音樂感,瑯瑯上口,又對琴弦與心弦的溝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四,對琵琶彈奏中空白藝術(shù)的細(xì)致描寫,以及詩歌中巧妙運(yùn)用空白藝術(shù)??瞻姿囆g(shù)是創(chuàng)作者有意留出空白,讓欣賞者憑借自己的藝術(shù)感染力去發(fā)揮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出有欣賞者自己審美特點(diǎn)的藝術(shù)境界,從而使欣賞者與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得到溝通和共鳴。真可謂:“山欲高,盡出之則不高,云霞鎖其腰則高矣;水欲遠(yuǎn),盡出之則不遠(yuǎn),掩映斷其脈則遠(yuǎn)矣”。
二.典型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首先,《琵琶行》中成功塑造了一個被男尊女卑觀念傷害了的色藝雙絕女藝人形象——琵琶女。琵琶女的形象塑造,成功地運(yùn)用了對比手法。少年時期的琵琶女色藝雙絕,紈绔子弟爭相追求,過著歡宴不絕的奢華生活。隨著時光的流轉(zhuǎn),世事的變遷,人老珠黃,于是“門前冷落鞍馬稀”,最后成為獨(dú)守空船的商人婦。琵琶女,想當(dāng)年,名噪一時,風(fēng)流無比;到如今,淪落江湖,何等凄涼!
其次,詩人自己也是《琵琶行》中塑造很成功的一個人物形象。白居易在詩中的形象是一個政治上遭受邪惡勢力打擊的正直封建士大夫形象。這一形象的塑造是通過琵琶女映襯和詩人表述實現(xiàn)的。白居易年輕時曾因《賦得古原草送別》名噪京師,十年之中三中舉,被授予翰林學(xué)士,后任左拾遺,一度曾受唐憲宗器重,后因受打擊、排擠,離開繁華京都,來到荒涼潯陽。昨日身在京都,今日臥病邊城;昨日位居高官,今日人微言輕;昨日滿耳《霓裳》、《六幺》,今日盡聽嘔啞嘲哳。巨大的反差怎能不令一身才華的白居易感慨萬千。聽到琵琶女的一彈一訴,他心頭的傷疤被深深的觸動,從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中,詩人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漂泊感、被棄感、失落感、屈辱感頓時一起涌上了白居易的心頭。詩人心中郁結(jié)的悲憤噴涌而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三.寫景特色
《琵琶行》不僅是一首激情洋溢的詩,而且是一幅幅凝練精美的圖畫?!皩懢芭c言情,非二事也。善言情者,但寫景而情在其中?!盵5]24詩的開頭,是一幅“秋夜送別圖”,詩人選取了江水、楓葉、荻花、月色等景物,刻畫了送客這一幕。這些景物烘托出了告別時主客依依惜別時的心情,整幅畫面的感情基調(diào)是悲涼、低沉的。當(dāng)琵琶女精彩的彈奏結(jié)束時,是一幅“聽眾陶醉圖”。聽眾完全被琵琶曲所吸引,音樂已經(jīng)終了,聽者久久地陶醉其中,一時都沒有回過神來。能看到的是“江心秋月白”,這是一幅凄涼的畫面,當(dāng)京城音樂演奏完畢時,天涯淪落之人發(fā)現(xiàn)自己已身不在京城,而在荒涼之地眼前只是潯陽江水中冷冷的白月。琵琶女自述身世和生活遭遇時,是一幅“怨婦獨(dú)坐空船圖”,色藝絕佳的琵琶女嫁作商人婦后,卻只有繞船的冷月和冰冷的江水陪她苦度寂寞的歲月。
四.敘事特色
《琵琶行》不僅有典型鮮明的人物形象、具體生動的環(huán)境描寫,而且還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因而有人稱之為“傳奇小說式的敘事長詩?!盵6]86《琵琶行》的敘事表現(xiàn)出以下特點(diǎn):
第一,敘事和抒情巧妙結(jié)合。在敘事中詩人滲透了對琵琶女的同情和真摯的眷戀,刻畫了琵琶女的心理活動,流露了自己的感情。如“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卑雅拥倪t疑、靦腆,難忍獨(dú)守空船寂寞,又不便夜間與陌生人會面的矛盾心理刻畫了出來。
第二,敘事詳略有致,虛實富于變化,脈絡(luò)分明,曲折生動。詩從“潯陽江頭夜送客”至琵琶女“千呼萬喚始出來”,這些輕描淡寫,比較簡略,接下來的“初為《霓裳》后《六幺》”的琵琶彈奏,寫的很詳細(xì),把曲調(diào)的變化,彈奏的技巧,曲中的感情淋漓盡致地描寫了出來。
五.抒情特色
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白居易作為封建官吏和文人,不以琵琶女身份地位為卑,能傾聽她的音樂和話語,并發(fā)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千古長嘆,是借人抒情的藝術(shù)。因為白居易的遭遇與琵琶女的命運(yùn)有許多相似的地方:
第一,他們都從京都來,又都來到了潯陽江。琵琶女“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白居易則說:“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第二,他們都是少年成名才華橫溢。琵琶女“十三學(xué)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卑拙右讋t是十六歲就寫成了《賦得古原草送別》一詩,吟出了“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有生”這一千古絕唱。
第三,他們都遭受了被冷落,被拋棄的的命運(yùn)。琵琶女“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最后“老大嫁作商人婦”。而“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此前,不僅是京城的著名詩人,而且是朝廷的左贊善大夫,現(xiàn)在卻“謫居臥病潯陽城,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dú)傾?!?/p>
六.語言特色
通俗、明快、曉暢是《琵琶行》獨(dú)具的語言特色。清代趙翼說:“元白尚坦易……坦易者,多觸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頭語,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睋?jù)傳,白居易每寫完一首詩,總要讀給老婦人聽,聽不懂就改,直到對方能聽懂為止。近乎口頭語的詩句在《琵琶行》中很多,但這些句子不是平淡,而是用質(zhì)樸的語言對形象做出惟妙惟肖的描繪。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琵琶行》因其卓越的藝術(shù)成就被稱為千古絕唱,它與《長恨歌》堪稱白居易詩中的“雙璧”。琵琶女的“琵琶曲”唱盡了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暖。白居易的《琵琶行》寫絕了天涯淪落,相逢相知,三彈“琵琶曲”如泣如訴,一首《琵琶行》如歌如潮,正因《琵琶行》不朽的藝術(shù),后代學(xué)者相繼為之傾倒,對其進(jìn)行深入研究。正可謂“開元法曲無人記,一曲琵琶說到今”。
參考文獻(xiàn)
[1][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王拾遺.白居易傳[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2.
[3]蔣凡,儲大泓.李賀詩集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1.
[4]朱東潤.中國歷代文學(xué)作品選(中編第一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5][清]況周頤.蕙風(fēng)詞話[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0.
[6]陳伯海.唐詩學(xué)引論[M].北京:知識出版社,1989.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白居易對元明清通俗文學(xué)的影響研究”(15JK1256);陜西省社會科學(xué)藝術(shù)項目“白居易對元明清戲曲創(chuàng)作的影響研究”(0020)。
(作者介紹:王有景,渭南師范學(xué)院人文學(xué)院講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xu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