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英
江蘇省蘇州市金閶實驗小學位于蘇州古城西北隅,依傍著“飛閣跨通波”的古閶門。2500年崇文尚德之風,孕育了這所與共和國同齡的省級實驗小學。
學校傳承“真”“樸”“信”“勇”的校訓,堅持“每位學生都發(fā)展,每位教師都成功,每位家長都滿意”的辦學理念,高舉“質量、服務、特色”三面旗幟,倡導以“健康快樂、寓學于樂、樂此不?!睘榛緝群摹叭龢贰苯逃幕鲝?,促進內涵發(fā)展、創(chuàng)新發(fā)展,各項事業(yè)欣欣向榮。
一、實施文化立校戰(zhàn)略,培育學校氣質
1.明確“三樂”教育的文化使命,統(tǒng)領學校高位發(fā)展
“三樂”教育是在追求學?!百|”的飛躍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近年來,學校通過追溯歷史,尋找地域背景,梳理辦學傳統(tǒng),自覺認識自我存在的特點,尋找與其他學校的異同,甄別發(fā)展差異,挖掘獨特資源,堅守鮮明個性,并通過在新校建設中的適度表達,形成了“三樂”教育的顯著特質。
學校提出了以“健康快樂、寓學于樂、樂此不?!睘榛緝群摹叭龢贰苯逃幕鲝垺:诵膬r值是幸福教育,長遠目標是培養(yǎng)幸福的兒童,為兒童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礎。因此,“三樂”教育不僅僅追求外在的快樂,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兒童擁有穩(wěn)定的、深刻的幸福觀,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讓兒童充滿陽光,充滿幸福,一路有“樂”。
2.架構“三樂”教育的完備體系,促進學校全面發(fā)展
學校用文字表述的方式,逐一確立“三樂”教育的具體內涵、理論支撐和操作系統(tǒng),辨析了一些概念性的用詞,以“樂感”文化、認知學習理論、需求層次理論為支撐,完成了“三樂”教育的整體設計。
“健康快樂、寓學于樂、樂此不?!边@三者構成了“三樂”教育的整體,彼此照應。“健康快樂”是目標,“寓學于樂”是方法,“樂此不?!笔沁^程。目標、方法、過程,涵蓋了教育教學理念的基本要素。
將“三樂”教育滲透到課程建設中。通過教學改革、課程資源整合、校本課程開發(fā)等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環(huán)境課程、閱讀課程、活動課程、體驗課程”這四大實施“三樂”教育的校本課程。
將“三樂”教育滲透到教師的教學行為中。培養(yǎng)教師積極向上且處事平和的心態(tài),組建教師團隊,創(chuàng)新“六+”培訓模式。
將“三樂”教育滲透到學生的學習過程。用具體的“樂讀、樂友、樂行”的方式,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營造尊重、理解、民主、平等的歡欣氛圍,喚醒學生自覺成長的品質。
3.開展“三樂”教育的文化活動,推動學校創(chuàng)新發(fā)展
在“三樂”教育理念的引領下,學校正踐行著“培養(yǎng)幸福兒童”的教育理想。營造“三樂”教育良好氛圍,發(fā)展“三樂”學生,成就“三樂”教師,構建“三樂”課程,展示著一種獨屬于金閶實小的幸福的教育表情。
校園環(huán)境充盈了“三樂”教育的理念,樓宇、庭院、標識、指向系統(tǒng)、室內軟裝等,都蘊含著濃濃的“三樂”教育的文化元素。在教師中開展“成如”論壇“言說三樂”的活動,讓教師充分展開自己對于這一文化主張的理解。在學生中開展“晶晶昌昌學‘三樂’”的實踐活動,盡最大可能讓學生去了解那些布置精美的墻面,去讀懂校園內一物一品的意蘊。通過“校園小導游團”“校園小廣播”和在地方課程中設置單元學習內容等,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接受著“三樂”文化的熏陶。
二、實施專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打造骨干隊伍
1.“一縷陽光”品牌,鑄師魂
開展“一縷陽光”這一師德品牌系列活動,在教師中樹立師德優(yōu)秀是教師首位的認識,通過學習師德典型、評選身邊榜樣、閱讀涵養(yǎng)品德等方式,落實師德建設五項制度。每學年由教師和學生投票評選“感動校園十佳教師”,家長投票評選“最滿意教師”,由此開展系列學習活動,形成師德教育品牌。
2.“六+”校本研修模式,促成長
學校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教師培養(yǎng)模式,“師德+業(yè)務”“走班+教研”“ 聊天+科研”“讀書+言說”“引領+自主”“團隊+個性”這六個教師培養(yǎng)的加法題,做得有聲有色。
3.骨干教師認定,搭平臺
貫徹校骨干教師認定條例。35周歲以下的教師申報發(fā)展型教師,側重于課堂教學技藝的提高;35周歲以上的教師申報實踐型教師,側重于師德修養(yǎng)示范;獲區(qū)級教壇新秀以上稱號的教師申報研究型教師,側重于教育科研。執(zhí)行過程中,評審組根據(jù)學校工作要求及時修訂評比條例,在學期末嚴格考核,認真認定,大力獎勵完成申報任務的教師。
4.團隊協(xié)作活動,樂交友
學校成立有學術團隊、走班團隊、管理團隊、年級部團隊、輔導員團隊、班主任團隊等十幾支教師團隊,每個團隊都有自己響亮的名字,都有團隊的組織愿景、奮斗目標和活動機制,都有骨干教師引領,團隊成員交叉分布在學校的各個崗位上,形成了學校獨有的交際方式。
5.“細水長流讀好書”,提品味
“讀書沙龍”“好書演繹”“品讀聊天”“曬書會友”等活動豐富多彩。學校精選《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寶貝寶貝》《回到每個人的生命化教育》《國學引導工作》等書籍在年級部中進行漂流?!包c燈人講讀書故事”系列活動得到了大家的喜愛。
6.“成如”論壇“言說”活動,勤表達
學校設有“成如”論壇,鼓勵骨干教師通過言說的方式與大家分享感想。本學期以“三樂教育”和“我眼中的兒童文化”為主題的言說活動更是精彩紛呈。通過言說,把別人的感受變成自己的感受;通過言說,把別人的思想化為自己的思想;通過言說,形成金閶實小教師獨有的話語系統(tǒng)。
三、實施以德為先戰(zhàn)略,提升學生素養(yǎng)
1.“德育導師制”重構德育管理網(wǎng)絡
構成“德育領導—政教處—年級部—班主任—任課教師—校外人士”六級梯隊。其一,做好“班主任專業(yè)化發(fā)展”的課題研究,舉辦班主任培訓講座,組織德育導師工作經(jīng)驗交流會,召開德育創(chuàng)新專題研討會。其二,樹立任課老師也是“德育導師”的思想,讓全體教職員工共同承擔學生德育工作。其三,通過家長義教、家長督導、家長義工、家長義導等形式,開創(chuàng)以學校教育為主渠道,家庭、社會各方參與德育教育的工作格局。
2.“善小德育”有計劃地培養(yǎng)小公民素質
學校制定的“善小德育”素養(yǎng)要求,包含“禮貌、衛(wèi)生、節(jié)約、守時、守秩序”五個方面,逐條分學期具體落實。每學期開學的第一周為素質養(yǎng)成教育宣傳周。學期中,按月細化《金閶實小“晶晶昌昌”德育素養(yǎng)目標》,通過“自評—生評—師評”的方式,開展“晶晶昌昌”德育素養(yǎng)評比活動,期末總結評出德育特長生。
3.三大儀式教育引領德育特色活動
每學年開展一年級“授硯立志”儀式、三年級“生日成長”儀式和六年級“畢業(yè)感恩”儀式,讓學生體會成長的過程。不斷創(chuàng)新“在感恩中成長”這一德育系列活動的內容、方法與形式,開展傳統(tǒng)文化教育和“我們的節(jié)日”主題系列活動。
4.社團活動引導學生自主能力不斷提高
“成長樹”社團是學校一大教育品牌,至今已擁有各類專業(yè)社團46個。每個社團都從學校文化建設的角度去設定目標,積極創(chuàng)意,開展活動?!敖饘嵄彼囆g展示活動,體育節(jié)、樂讀節(jié)、高士其科技節(jié)活動,經(jīng)典誦讀活動,感恩教育活動,“新蕾”“小荷”“蒲公英”三大作文大賽等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學生在校生活,讓學生在一次次的實踐鍛煉中自覺成長。
5.改革三好生評比條例激發(fā)學生特長發(fā)展
學校修訂三好學生評比條例,細化德育、智育、藝術、體育特長生的評比條例,將特長生作為競爭三好學生的重要條件之一。德育特長生與每月“晶晶昌昌”德育素養(yǎng)評比掛鉤,采用考級制評出智育和藝術特長生,而體育特長生則在校級以上的各類體育競賽獲獎者中產(chǎn)生。
四、實施教學研究戰(zhàn)略,開創(chuàng)課改格局
1.多項教學策略研究改變教與學方式
進行“基于學生學習經(jīng)驗的差異性教學實驗”,進行學生自助—互助學習活動設計的研究。實施差異教學策略,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速度,嘗試分層作業(yè),分層練習。實施效度策略,“精講精練”,科學合理地分配講、練、做的時間。實施教師服務行動策略,將教師的服務意識轉化為服務行動,指導教師明確補差不等于補作業(yè),補差要從實際出發(fā),從學生的基礎出發(fā)。
2.“磨課”行動計劃提升課堂教學水平
實施以“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提煉課堂特質”為主題的“磨課”行動計劃。近年來,開展了“評頭論足談備課”活動、“潛心推敲上好課”系列活動、“我眼中的精彩課堂”系列活動、“獨立備課,同題研討,選出好課”活動、“同課異構”教學研究活動、“常態(tài)教學也精彩”系列教研活動、“信息技術展風采”活動、“電子白板走進常態(tài)課堂”和“超大IPAD,我的課堂我做主”系列活動,努力實現(xiàn)“目標達成,手段優(yōu)化,細節(jié)完善”的研究目標。
3.“草根化、平民性”的科研模式初見成效
“走班+教研”“聊天+科研”是學校近年來總結運用的行之有效的教育科研模式。全體教師運用課堂觀察、案例分析、敘事研究、經(jīng)驗交流、沙龍研討等方法,實質性地開展與課題相關的各項校本研修活動,形成“學習—探索—交流—創(chuàng)新”的科研研討氛圍。學校還開展以“名著導讀、名師引路、名壇獻藝、名刊立說”為主要內容的“四名工程”,組織“希望杯”論文大賽,強化理念浸潤和學術言語,培養(yǎng)骨干教師中的科研精英梯隊,逐步涌現(xiàn)有影響力的學術成果。
4.校本課程和教材開發(fā)融匯教學資源
學校開設集科學教育、環(huán)保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吳文化教育、校史教育等諸多內容在內的校本課程,逐年開發(fā)數(shù)學校本教材《走進數(shù)學王國》、英語校本教材《樂讀英語》全六冊、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健康讀本》、社團校本教材《印心》和《古韻》、校史教材等。
學校牢牢把握發(fā)展機遇,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努力成長為一所高質量、高品質的品牌學校。
(責任編輯 甘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