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民國時期線裝改精裝圖書的修復*

      2016-09-18 02:18:33肖曉梅邱蔚晴
      圖書館研究 2016年1期
      關(guān)鍵詞:線裝書脊精裝

      肖曉梅,邱蔚晴,林 明

      (中山大學圖書館,廣東 廣州 510275)

      民國時期線裝改精裝圖書的修復*

      肖曉梅,邱蔚晴,林 明

      (中山大學圖書館,廣東廣州510275)

      通過以古籍精裝合訂本《新刊鳳雙飛全傳》為修復案例,介紹這類裝幀形式產(chǎn)生的原因、特點,同時探討了此類圖書破損后的修復方法,指出在制定文獻修復方案時,不能生搬硬套文獻修復原則和文獻修復標準,需針對不同的破損狀況來區(qū)別對待。

      古籍;民國圖書;修復原則;古籍精裝合訂本

      中國古籍經(jīng)過千余年的發(fā)展,裝幀形式歷經(jīng)卷軸、經(jīng)折、蝴蝶、包背及線裝等,存世古籍多為明清時期流行的線裝形式。古籍在傳世的過程中,有的雖被修復改裝,基本還是以蝴蝶裝、包背裝改成線裝為主。但在20世紀上半葉,公共圖書館和大學圖書館在中國出現(xiàn),其所收藏的部分中文古籍①何為古籍,說法不一,本文不作分析。根據(jù)文獻公藏業(yè)界的實踐,采用中國古籍傳統(tǒng)頁面布局和裝幀方式的圖書一般都作為古籍看待,不局限于1911年以前,至少民國時期的這類圖書大都歸為古籍收藏。本文所論古籍,包括民國時期至1949年前出版的中國傳統(tǒng)裝幀圖書。被多冊合訂并加裝西式硬質(zhì)書殼,成為外表和西式洋裝書一樣的精裝書,我們姑且稱之為“古籍精裝合訂本”。筆者所在的中山大學圖書館就有一定數(shù)量的“古籍精裝合訂本”。按照學界對“古籍”的定義,此類圖書雖有西式的外表,但據(jù)其書芯頁面布局和裝幀方式看來應屬于“古籍”無疑。文獻公藏界的實踐也是將“古籍精裝合訂本”作為古籍對待。古籍精裝合訂本產(chǎn)生的由來,和原有線裝圖書的區(qū)別與優(yōu)劣,以及這些古籍破損需要修復時,修復方案如何制定,或者從現(xiàn)代文獻保護與修復的觀點來看,一些有悖文獻保護與修復原則的改裝是否需要復原等,都是當前古籍保藏所面臨的、不容忽視的問題。本文試從館藏古籍精裝合訂本《新刊鳳雙飛全傳》的修復實踐進行分析和探討,以求方家指正。

      1 古籍精裝合訂本的由來

      中文古籍精裝合訂本主要出現(xiàn)在民國時期,內(nèi)地大學圖書館收藏頗多,港澳地區(qū)圖書館和國外大學圖書館、國外公共圖書館亦有不少此類古籍改裝收藏,內(nèi)地公共圖書館亦偶有發(fā)現(xiàn)。這種古籍改裝出現(xiàn)的原因,一是我國近代圖書館建立時,西方機器造紙和印刷術(shù)已經(jīng)傳入中國,書籍出版多為精、平裝形式,時人對機器造紙和印刷裝訂充滿新奇和好感,圖書館的管理者受西方圖書館學的影響,尤其是1949年以前的教會大學圖書館,為了使書庫整齊有序,查找方便快捷,有的圖書館就將線裝古籍多冊合訂,采用西式裝訂,以便將線裝書的平放排架方式改為與精裝書相同的豎直插架方式。二是所改裝的古籍大都是清末民初的線裝書,而當時去古未遠,這些線裝圖書非常普通,且都是日常流通使用的圖書,出于方便保存和利用的目的,將這些線裝古籍合訂成精裝圖書以方便日常管理,在當時是一種非常合理的選擇,如同現(xiàn)在圖書館將期刊合訂一樣。三是由于當時人們意識到“中國書殼,紙張綿薄,不耐摩擦,出入頻繁,最易破壞……不若西式裝訂,殼面堅厚,顛撲不破,便于保存……”,為了更好地保護使用相當頻繁的線裝書,將它們合訂并加裝硬質(zhì)封面成為一種比較流行的選擇。從現(xiàn)代文獻保護的觀點來看,這也是一種預防性的文獻保護措施。

      2 古籍精裝合訂本與線裝古籍的區(qū)別

      2.1裝幀結(jié)構(gòu)方面的異同

      線裝是在書腦處垂直打孔,用線進行裝訂的一種裝幀形式,用線把書葉連同封面、封底裝訂成冊,訂線露在書葉之外,封面材料有紙、織物等。裝訂成冊后,多在封面上另貼書簽。書冊較薄,一般不超過2厘米,書本卷舒自如,易于翻閱。線裝方式是我國古代書籍裝幀的最后一種形式,也是古代書籍裝幀技術(shù)發(fā)展到成熟階段出現(xiàn)的、最有影響力的一種裝幀方式。

      古籍精裝合訂在制作工藝上屬精裝。近現(xiàn)代精裝書使用紙板或木板制作硬質(zhì)封面封底與書芯相連接,書的封面、封底和書脊連接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書芯的縫線方法也有多種,如平訂線、撩線法、串線等,書芯的訂孔和訂線不外露。近代制作的古籍精裝合訂本,一般書芯經(jīng)過裁切,書脊上過膠或糨糊,有硬封面封底,原有線裝書訂線已被拆下,或即便未被拆下也不再外露,有的尚保留有原線裝的紙捻。書名和卷冊信息一般都燙金(銀)在書脊上,裝幀華美。古籍精裝合訂本書冊較厚,一般為5-10厘米。

      2.2保存保護方面的比較

      2.2.1影響排架方式的選擇

      線裝書的紙大都屬于手工抄造紙,雖然部分民國時期的線裝書采用機器紙,但紙質(zhì)也大都薄軟,加之封面也是軟的,所以整部書的形態(tài)呈現(xiàn)輕、薄、軟的特點,無法豎直插架,只能采取橫向擺放、書根朝外的方式,書脊厚度就是書的內(nèi)頁紙張所自然形成的厚度。線裝書的這種特點使其閱讀時易于打開,張合自如。精、平裝書的紙,無論是手工紙還是機械紙,都厚且質(zhì)挺,書芯只要有一定厚度即可直豎,平裝書的封面用材雖同為紙質(zhì),但質(zhì)地較厚硬。精裝書更是加上厚板作為封面,所以整體堅挺結(jié)實,精裝書整體呈現(xiàn)出厚、重、硬的特點。因此精、平裝書可豎直排放,書脊朝外,便于取用檢索,強調(diào)在書架上的展示效果,因此也更注重書脊的設計。雖然古籍精裝合訂本的內(nèi)芯是輕、薄、軟的線裝書,但應合訂后加上堅硬的外殼,整體也呈現(xiàn)出精裝書的特點,適宜豎直擺放,這應是將線裝書改為精裝的主要目的。

      2.2.2受損的類型不同

      圖書在保存和使用過程中的受損與其裝幀形式密切相關(guān),裝幀形式?jīng)Q定其日常的擺放方式和使用方式,進而對圖書受損的類型起到?jīng)Q定性作用。對于開放式書架而言,精裝圖書由于采取豎直存放,受污染程度更大些。古籍精裝合訂本的每冊圖書,天頭位置的書葉都落有灰塵,書的每一頁都被污染。而線裝書一般是幾冊或十幾冊書摞在一起,橫放于書架上,受到灰塵等污染的位置是在第一冊書的封面。若有函套或夾板保護,則第一冊封面也會得到更好的保護?;覊m是造成紙張磨損、生霉和酸化的原因之一,古籍精裝合訂本出現(xiàn)紙張老化或酸化的現(xiàn)象比線裝書更容易,范圍更大。

      另一方面,線裝書是平放的,紙張是一張壓一張,書葉疊加,全書各部位受力均勻,在正常情況下,擺幾十年或更長時間不動它,紙張仍平整不變形。線裝書的書芯材料、封面材料及訂線材質(zhì)及強度基本一致,一般地翻閱使用不易造成結(jié)構(gòu)方面的破損,因封面材料強度較弱,封面較易磨損,但也因其裝幀結(jié)構(gòu)相對簡單而磨損后易于更換修復。古籍精裝合訂本與普通精裝圖書一樣,封面材質(zhì)較硬,三邊飄口比書芯均勻多出2-3毫米,作用是保護書芯,同時增加書籍的整體美觀。古籍精裝合訂本的封面材料較硬,而書芯材質(zhì)強度較弱,日常使用過程中的翻動也會造成硬質(zhì)材料對軟質(zhì)材料的牽拉,從而造成書芯與封面相連部分的書葉破損。由于精裝古籍豎直排放,書芯懸空,書芯的自重力自然下聚,一段時間后,造成書芯變形,當書芯的重力超過書脊承受力時,就會出現(xiàn)書芯與書殼分離,或書脊撕裂等破損的情況。由于古籍精裝合訂本的結(jié)構(gòu)較一般線裝書復雜,其結(jié)構(gòu)破損后復原難度也相應增大。

      2.2.3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對兩種裝幀形式的書葉翻開幅度進行比較可知,古籍精裝合訂本具有精裝圖書的特點——不易平放,容易回攏,攤開的幅度不如線裝幅度大。因此使用時,古籍精裝合訂本也如精裝圖書一樣,容易出現(xiàn)書背膠脫落、書脊斷裂的現(xiàn)象。

      古籍精裝合訂本往往由數(shù)冊線裝書合訂而成,在裝訂前進行了裁切,裁切較多的會造成書背狹小。這類書籍在提供讀者閱覽過程中會出現(xiàn)許多問題,例如:閱讀時,鄰近書背的文字難以閱讀;拍照時,輕則字體變形,重則拍攝不到完整信息;掃描時,如需掃描完整信息,就必須用力擠壓書脊,容易導致書脊因壓力過大而撕裂書葉,書的訂線、書脊因不堪重負而產(chǎn)生斷裂等圖書受損現(xiàn)象。而線裝書封面材質(zhì)和內(nèi)芯紙張薄軟,版心四周一般留有較充裕的空間,打開程度較好,閱讀使用明顯優(yōu)于精裝合訂本。

      3 古籍精裝合訂本的修復

      古籍精裝合訂本自出現(xiàn)以來,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近一個世紀,其中相當一部分由于存放和利用的關(guān)系,已出現(xiàn)書葉老化、書脊斷裂的情況。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清末民初的古籍日漸稀少,公藏機構(gòu)都將其劃入古籍特藏,和其他保持中國傳統(tǒng)裝幀形式的古籍一起加以收藏保護。不僅已經(jīng)破損的古籍精裝合訂本需要修復,沒有破損的精裝合訂本和大量的傳統(tǒng)裝幀古籍混放,也顯得格格不入。已經(jīng)破損的精裝合訂本如何修復,沒有破損的是否需要復原?這些都是保藏單位和修復人員所面臨的難題。

      3.1修復方案制定

      2006年發(fā)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行業(yè)標準《古籍修復技術(shù)規(guī)范和質(zhì)量要求》,規(guī)定的古籍修復原則中,“整舊如舊”是很重要的一條。其要義是,經(jīng)過修復后的文獻盡量保持書籍原始面貌和裝幀特色,并注意保存與原文獻的文物價值、版本價值相關(guān)的所有材料。

      何謂“整舊如舊”?學界較為統(tǒng)一的認識就是“盡可能保留古籍在我們進行修復之前的面貌。”這個原則在面對沒有被進行過任何修復的破損古籍時比較容易把握,而當破損的古籍以前曾經(jīng)經(jīng)過修復,無論是預防性修復還是保護性修復,甚至在確切知道以前所進行的修復較大程度的改變了古籍的原始面貌時,我們又該如何適用這個原則?

      古籍精裝合訂本是對古籍進行預防性修復的產(chǎn)物,是“裝裱得很好,外觀華麗漂亮,但文獻載體信息已經(jīng)‘失真’的古籍”。在“古籍精裝合訂本”這一類裝幀形式的書籍修復中,由于原文獻出版時采用的是線裝裝幀形制被“合訂本”的精裝形式所取代。在這種情況下,是優(yōu)先考慮保留目前的文獻裝幀形式,即“精裝合訂本”形制?還是恢復最原始的文獻裝幀形制——線裝形制呢?做出決定前需要考量那些因素呢?

      中山大學圖書館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對館藏古籍精裝合訂本《新刊鳳雙飛全傳》進行了的修復。在修復之前,《新刊鳳雙飛全傳》的基本資料和破損狀況如表1所示。

      表1 中山大學圖書館《新刊鳳雙飛全傳》的基本資料和破損狀況

      該書雖為民國時期石印本,但從頁面布局和遺留的原始裝幀痕跡可明顯看出,其原始裝幀形式為線裝。本書修復方案制定的難點和特別之處在于其裝幀結(jié)構(gòu)恢復的選擇,至于書葉和裝幀材料的修復并無難以抉擇之處。正如前文所述,破損古籍精裝合訂本修復到底是保持其精裝結(jié)構(gòu),還是恢復到精裝前的原始結(jié)構(gòu)?具體到本書的修復在結(jié)構(gòu)上選擇就是修復后選擇精裝還是線裝。

      如果修復后保持精裝合訂本形式,此書經(jīng)歷的時代特征信息能完整無缺保留下來,但其原始的結(jié)構(gòu)狀態(tài)將無法體現(xiàn),且在使用的方面因書體較厚影響閱讀、拍照和掃描的問題無法克服,不能避免書芯若干年后與書脊脫落的問題(其中一本書脊已因損壞而遺失),讀者閱讀時,若只需要其中某一冊,不能單獨取閱,這樣,讀者在翻閱過程中,將增加對其他書葉產(chǎn)生傷害的概率。

      如果修復后還原為其原始的線裝形式,按原分卷的方式裝訂為線裝,則改變了書籍在修復前的現(xiàn)有裝訂形式,改變了圖書的外形尺寸,書籍的載體不再記錄此書曾經(jīng)歷的某段時代特征信息。這種選擇避免了因圖書厚度影響使用并造成圖書損壞的問題,當讀者需要閱讀其中某一冊書時,只需取某一單冊,減少了對其他書籍不必要的損害。

      以上兩種修復方案在某種程度上均符合“修舊如舊”的文獻修復原則,各有得失。而古籍修復,在著重恢復其原貌的同時,更需考慮文獻資料長期保存與使用的便利性方面的需要。經(jīng)綜合比較,本書的修復最終選擇了修復后還原線裝形式的方案。

      首先,經(jīng)過檢視,我們確知本書的原始裝幀形式為線裝,后期改為精裝合訂本是一種預防性修復的措施,且這種修復方式選擇有悖文獻保護的原則。這種情況下,對于“舊”的理解應為確知的原始狀態(tài),如國家圖書館在修復《永樂大典》時確定,按照參照物(存世《永樂大典》當中保存了明代成書時的原貌)進行修復,盡量保留《永樂大典》原有的裝幀特點。對于前人修復過的《永樂大典》,凡是已經(jīng)改變了《永樂大典》的原始裝幀的,改回原來的包背裝形式。

      其次,修復前的精裝合訂本形式不僅是對該書原始形態(tài)的破壞,也對該書的保存和使用造成不便,精裝書的硬質(zhì)封面和大量膠的使用不適合中國古籍柔軟的材質(zhì),裝幀材料和書芯材料的不匹配必然導致強度弱的材料受牽拉而容易損毀。

      所以,綜合本書的實際情況,結(jié)合古籍修復的原則和長期保存與使用的需要,確定在結(jié)構(gòu)上恢復線裝的方案。但考慮到精裝合訂本的形式在該書生命中的歷史價值意義,需要對其修復前后的情況進行全方位記錄。如果精裝書殼尚可恢復完整,可以考慮將書殼保留和原書一起存放,權(quán)作一種保護套使用。

      3.2修復步驟

      3.2.1修復檔案記錄

      對《新刊鳳雙飛全傳》進行檢視,列明其需要修復的原因:

      (1)合訂本厚度為10厘米,版框距書脊寬僅1厘米,訂線眼位壓版框;書脊過厚,書腦狹窄,使過半的書葉無法完整閱讀;

      (2)書脊膠體浸入書葉,在翻動時書葉間互相牽連至撕裂;

      (3)書口開裂、書葉破損和撕毀;

      (4)有多處撕裂處用透明膠帶粘貼,書葉移位。

      根據(jù)確定下來后的“還原線裝”的修復方案,大致可將修復《新刊鳳雙飛全傳》的過程分為以下6個步驟:

      (1)分離書殼;

      (2)清潔書脊的膠;

      (3)揭除書葉內(nèi)的膠帶和使用不當?shù)男迯脱a紙;

      (4)染修復用紙;

      (5)修復書葉:連口補缺,接全被撕毀的書葉,接大書腦,壓平,對碰加寬的書腦,裁齊;

      (6)按原分冊分卷方式,還原為線裝裝幀形制。

      3.2.2分離書殼和去除書脊的膠

      對于封面、書腰不完整的書,從斷裂處插入薄片工具,分離書芯與書殼;對封面完整的書,在環(huán)襯頁中插入薄片工具分別將環(huán)襯頁和書背布切斷,分離書芯與書殼的聯(lián)系,清除書脊上的所有內(nèi)襯材料。

      本書書脊所用膠為骨膠,屬水溶性膠,可以使用3%的甲基纖維素溶液(以下簡稱MC)②甲基纖維素,英文名稱:Methyl cellulose,簡稱MC,為白色或類白色纖維狀或顆粒狀粉末,無臭,無味。用途廣泛,在建筑、造紙、分散性涂料行業(yè)可作增稠劑、粘接劑、保水劑等。作媒介,軟化膠體,利用其保水性使水分慢慢釋放以軟化骨膠,以便刮除。

      用MC軟化書脊殘留膠的步驟如下:

      取下書殼,將書芯夾在修復整理架上固定,在書脊殘留膠處敷濃度約3%的MC(呈均勻膠體狀態(tài)),厚度不少于2毫米。靜置30分鐘后,用工具撥開書脊上的MC一小角,輕刮幾下,觀察能否將膠刮去,若不行,延長MC放置的時間,直到能容易刮去膠跡為止。“放置MC-刮膠”有時一次就達到理想效果,多數(shù)情況下則要經(jīng)過二、三次循環(huán),才能將膠刮干凈,刮膠的時候要小心,不能刮傷書葉。

      在天氣干燥季節(jié),MC的水分揮發(fā)快,水分不足時無法起到軟化膠的作用的;相反,在氣候潮濕的季節(jié),MC吸收周圍環(huán)境的水分,多余的水分將浸透過書葉,產(chǎn)生水跡斑痕,因此需要根據(jù)不同情況及時更換新的MC。

      3.2.3去除膠帶和不當補紙

      揭除膠帶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學法。物理法是通過電吹風或可控溫度的小型電烙鐵,對膠帶進行加熱處理。電吹風吹膠帶粘連處,薄片工具如口腔器從膠帶與紙粘連的外圍往中心位置進行分離,邊吹邊揭。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膠帶揭起時,要用紙將這些膠帶包裹,預防粘到其他地方。最后用橡皮擦和刮刀清除剩余的膠跡。如果使用可控溫電烙鐵在膠帶處加熱,膠體受熱后變軟易揭除,其他步驟如上。

      化學法是使用化學試劑溶解膠帶內(nèi)的膠粘劑,達到分離目的。試劑有乙醇、石油醚、丙酮、甲苯等。使用試劑分離膠帶,有時會出現(xiàn)膠帶表層已經(jīng)揭除,但膠粘劑仍殘留在書葉上的情況??梢杂梦埖紊倭考妆?,覆蓋在有膠粘劑的部位,多次反復處理,可以溶解膠質(zhì)。但對于膠體完全滲入紙纖維致紙張劣化變色變脆時,對紙張的損壞已不可逆轉(zhuǎn)。

      分離用厚漿粘貼的書葉,采取干揭和濕揭并用的方法。對于那些很難揭開的書葉,可用熱水泡的方式,卸了漿的黏性,就較易操作了。

      3.2.4修復裝訂

      對書葉破損進行修復,包括連口、補缺、接全被撕毀的書葉,每葉書的一側(cè)用4厘米寬與書葉等長的補紙接寬書腦。書葉經(jīng)壓平后,將加寬的書腦對折與另一面書葉碰上。如使用雙側(cè)粘接紙條加寬書腦的方法,粘貼處會增厚并發(fā)硬,影響書籍整體的平整。

      最后,根據(jù)分卷情況進行分冊,書芯前后各加兩葉護葉,補充缺失的封底,還原為古籍線裝形式。書籍裝訂完成后,長度不變,寬度比之前大1厘米,每冊書的厚度約1厘米。

      4 結(jié)束語

      本文以古籍精裝合訂本《新刊鳳雙飛全傳》為修復案例,介紹這類裝幀形式的古籍的修復方法。在修復工作完成后,原來2本精裝合訂本重新恢復為24冊傳統(tǒng)線裝圖書,每冊圖書厚度適中,恢復了線裝圖書所特有的“輕、薄、軟”的特點,圖書打開均舒展自如,可輕松閱讀鄰近書腦的文字,原書的書殼封好,隨書平放于線裝古籍特藏書庫,修復記錄中做好修復前后照片的拍攝存檔工作,后人可從修復檔案中清楚看到所做的變動與修復工作。既便于長期保存圖書,供讀者方便取用閱讀,使文獻信息完全展現(xiàn)讀者眼前,又用修復檔案以圖片和文字方式較為完整地保存了過去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古籍精裝合訂本”階段的歷史信息,較好地使用了“修舊如舊”的文獻保護原則。

      綜上所述,在制定文獻修復方案時,必須先考慮保護文獻的安全與延長文獻的壽命,在此基礎上,應堅持“修舊如舊”的文獻保護原則。如出現(xiàn)現(xiàn)存的裝幀形式有危害文獻的保存與使用的情況時,為保證古籍的安全及正常使用,改變其現(xiàn)有的裝幀形式也不失為一個可考慮的選擇。

      在2013年夏由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舉辦、天津圖書館承辦的“第一期全國修復技術(shù)與工作管理研修班”交流討論期間,此修復案例作為特定題材,其修復方案和效果得到了專家學者的肯定。討論最后特別指出,不同的裝幀形式固然有其鮮明的時代特征,其風格和特點散發(fā)著時代的氣息。但是古籍修復工作不能生搬硬套,必須針對不同的破損狀況來區(qū)別對待。倘若只是教條地執(zhí)行“古籍修復技術(shù)規(guī)范和質(zhì)量要求”中的條例,保持現(xiàn)存的裝幀形式不變,那么,即使修復工作完成,其存在的文獻保護保存問題依然不能解決。修復文獻是為了延續(xù)文獻的壽命,使人類文明的瑰寶得以代代相傳,是為了文獻得到更好地保護與使用。否則,修復的作用便無從談起。

      [1]杜偉生.古籍修復原則[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7(4):79-83.

      [2]杜偉生.《永樂大典》修復始末[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4(2):64-68.

      [3]韓翠花.民國初年我國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J].現(xiàn)代情報,2003(4):57-158,152.

      [4]林明,周旖,張靖,等.文獻保護與修復[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2.

      [5]李希泌,張椒華.中國古代藏書與近代圖書館史料[M].北京:中華書局,1982.

      [6]歐詠梅.民國時期中國書籍裝幀風格的形成原因探究[J].包裝工程,2010(4):82-84,94.

      (編發(fā):王域鋮)

      Conservation of Books Rebound from Stitch Binding to Hardcover Binding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XIAO Xiao-mei,QIU Wei-qing,LIN Ming
      (Sun Yat-Sen University Library,Guangzhou 510275,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ervation plan of Feng Shuang Fei(newly printed),and analyzes the reason why once ancient thread-bound books were made into hardcopy-bound book,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kind of binding and the conservation plan that should be applied.The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at when deciding the conservation plan,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at a conservation pla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onditions of the damaged book but not only the conservation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ancient books;books published in 1911-1949;conservation principle;ancient thread-bound books made into hardcopy-bound book

      G253.6

      G253.6

      A

      2095-5197(2016)01-0038-06

      * 本文系2012 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民國時期文獻原生性保護研究”(項目編號12YJA870010)成果之一。

      肖曉梅(1964-),女,助理館員,大專,研究方向:紙質(zhì)文獻修復、古籍保護;邱蔚晴(1976-),女,館員,碩士,研究方向:紙質(zhì)文獻修復、古籍保護;林明(1967-),男,研究館員,博士,研究方向:古籍整理與保護、圖書與圖書館史、圖書館管理。

      2015-11-02

      猜你喜歡
      線裝書脊精裝
      征訂啟事
      征訂啟事
      征訂啟事
      征訂啟事
      我讀過這樣一本書
      書簽
      科教新報(2020年21期)2020-06-05 13:39:22
      當今裝幀設計形式下的傳統(tǒng)線裝書研究
      大觀(2019年2期)2019-06-25 02:41:38
      簡析線裝書的若干問題
      能裝訂書脊的訂書機
      我扶著月光,等你
      意林(2016年7期)2016-05-03 16:56:40
      沐川县| 肇州县| 东阳市| 安泽县| 固阳县| 斗六市| 故城县| 增城市| 康马县| 土默特左旗| 伊宁县| 忻州市| 潮州市| 华亭县| 垫江县| 米泉市| 佛学| 吉木萨尔县| 杭锦旗| 台州市| 绥江县| 黄龙县| 伽师县| 格尔木市| 旬阳县| 白玉县| 河源市| 淅川县| 利川市| 象山县| 南涧| 比如县| 富蕴县| 大竹县| 定远县| 临西县| 马关县| 婺源县| 家居| 阳春市| 凤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