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許渾詩韻研究

      2016-09-19 06:23:41劉璐亞
      河北開放大學(xué)學(xué)報 2016年4期
      關(guān)鍵詞:廣韻平聲韻腳

      劉璐亞,魏 剛

      (1.南京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江蘇 南京 210024;2.南京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江蘇 南京 210023)

      ?

      【文學(xué)·語言研究】

      許渾詩韻研究

      劉璐亞1,魏剛2

      (1.南京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江蘇 南京210024;2.南京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江蘇 南京210023)

      許渾詩集《丁卯集》現(xiàn)存詩歌542首,皆格律詩,存在兩首殘句。系聯(lián)其詩韻得出16攝27韻,其中陽聲韻15個,陰聲韻12個,總體上符合《廣韻》“同用”“獨用”規(guī)則。許渾詩歌韻例可歸納為絕句、七五律和排句三大類,再根據(jù)首句是否入韻細分為12小類。此外,許詩未入韻句的尾字與韻腳字之間往往四聲相承,此類現(xiàn)象多達二十處。另有14個韻腳字的讀音由于古今語音演變而難以斷定,在《廣韻》中的讀音與其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的讀音不相同,需依據(jù)其意義來確定。

      詩韻;許渾;韻譜;韻例;韻腳字

      許渾(約788—約860),字用晦,潤州丹陽(今屬江蘇鎮(zhèn)江)人,晚唐詩人,素有“許渾千首濕”之說,現(xiàn)存詩集《丁卯集》?!抖∶{證》一書疏解翔實,“據(jù)許渾真跡、蜀刻本、書棚本等版本及其他各種有關(guān)資料進一步作出全面的甄別。同時,對許渾與其他詩人重出之作也作出了歸屬判斷”[1]。本文以《丁卯集箋證》為工作底本,以中華書局1960年版《全唐詩》(增訂本)和清代彭定求等校點的《全唐詩》為參考?!抖∶{證》共收許渾詩歌542首,有兩首殘句無法判斷其韻腳字,本文以另外540首完整的格律詩作為系聯(lián)材料。

      一、許渾詩歌韻譜

      我們采用“絲貫繩牽法”系聯(lián)許渾詩歌,以《廣韻》“同用”“獨用”規(guī)則作為判斷某詩是否符合唐功令的依據(jù),以張世祿先生所提“一九開”*“一九開”原則由張世祿先生在《杜甫詩的韻系》一文中首次運用,見于《中央大學(xué)文史哲季刊》(第二卷),1994年第1期。之原則判定不同韻部在實際語音中是否合流。但是,“在現(xiàn)有的考唐宋用韻的論著中,判斷韻部合并的比例各不相同,無論怎樣定,都難免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受押韻中的人為或偶然因素的制約,統(tǒng)計要完全做到客觀似無可能,比較接近客觀的途徑是擴大研究范圍,在海量數(shù)據(jù)的前提下,將不同韻部通押的比例定在10%左右似乎比較合適”[2]。經(jīng)系聯(lián),我們得出許渾詩韻16攝27韻。

      1.陽聲韻部

      (1)東鍾韻:東鍾韻包括《廣韻》中的東、鍾兩韻。東鐘韻在許渾詩歌中共出現(xiàn)56次,其中東韻獨用44次,鍾韻獨用7次,東鍾合用3次,冬鍾通押1次,東侯通押1次。根據(jù)上述“一九開”原則,東鍾兩韻通押3次,雖然未超過東韻獨用44次的10%,但東鍾通押超過鍾韻出現(xiàn)次數(shù)(10次)的十分之一,故將東鍾兩韻合并為一。

      (2)江韻:許渾詩韻中的江韻只含《廣韻》中的江韻。許渾詩歌中有4首詩入江韻,皆為獨用,即《思歸》韻腳字:“邦”“降”“窗”“江”;《喜遠書》入韻字:“瀧”“窗”“江”“雙”;《留別趙端公》韻字:“瀧”“缸”“江”“窗”“幢”;《吳門送振武李從事》入“缸”“雙”“窗”“江”“降”五字,故江韻獨立。

      (3)真諄韻:真諄韻包括真韻和諄韻。真韻共出現(xiàn)30次,其中單押5次,真諄通押22次,真諄庚通押1次,即《題蘇州虎丘寺僧院》一詩,入“塵”“人”“頻”“生”“春”五韻腳字;真諄蒸通押1次,見《哭楊攀處士》一詩,韻腳字為:“貧”“身”“人”“春”“陵”,庚清真通押1次,《三十六灣》入“人”“聲”“明”三個韻腳字。諄韻未出現(xiàn)單押情況,皆與真韻通押,真諄通押頻率超過70%,真諄同用無疑。

      (4)文魂韻:文魂韻包括文韻、魂韻和痕韻三韻。文韻共見13次,其中單押11次,文魂通押2次。文魂通押次數(shù)占文部出現(xiàn)總次數(shù)的15.4%,超過10%,故文魂同用?;觏嵐惨?7次,其中文魂通押2次,魂痕通押9次,單押6次?;旰弁ㄑ撼^魂韻總次數(shù)的10%,加之痕韻共見9次且皆與魂韻通押,故魂痕同用無疑。由文魂同用,魂痕同用系聯(lián)得文魂痕三韻同用。

      (5)元韻:許詩元韻即《廣韻》元韻。共見4次,全部單押,元韻獨立。

      (6)寒桓韻:寒桓韻包括寒韻和桓韻。寒韻共見17次,其中寒桓通押14次,單押3次,故寒桓同用?;疙嵐惨?4次,皆與寒韻通押,故寒桓同用。

      (7)刪山韻:刪山韻包括刪韻和山韻。刪韻共見17次,且全部與山韻通押:刪山通押16次,刪山先通押1次,即《茅山題徐校書隱居》一詩韻腳字為:“年”“潺”“關(guān)”“閑”“山”。山韻亦見17次,全部與刪韻通押:刪山通押16次,刪山先通押1次。故刪山同用,刪韻和山韻成對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表明二者合流混同趨勢已相當(dāng)明顯。

      (8)先仙韻:先仙韻包括先韻和仙韻。先韻共見20次,全部與其他韻部通押,即先仙通押19次,刪山先通押1首。仙韻共見19次,全部與先韻通押,故先仙同用。

      (9)陽唐韻:陽唐韻包括陽韻和唐韻。陽韻共見44次,單押9首,陽唐通押35次。唐韻共見35次,全部與陽韻通押,故陽唐同用,合為一部。

      (10)庚青韻:庚清韻包括庚韻、耕韻、清韻和青韻四個韻部。庚韻共見25次,其中庚清通押18次,庚青通押2次,庚耕清通押1次,即《南陽道中》入“行”“城”“生”“鳴”“耕”五韻腳字。庚清青通押2次,庚清真通押1次,上文真諄韻已述。庚蒸通押1次:《送廬先輩自衡岳赴復(fù)州嘉禮二首(二)》的韻腳字為:“行”“矜”“冰”“陵”“澄”。其中庚清通押占72%之多。耕韻共見2次,庚耕清通押1次,耕清青通押1次:《寓崇圣寺懷李校書》入“亭”“清”“情”“箏”“旌”五字,各占二分之一。清韻共見29次,其中清韻單押3次,庚清通押19次,清青通押3次,庚耕清通押1次,庚清青通押1次,庚清真通押1次,耕清青通押1次。青韻共見14次,其中單押7次,清青通押3次,庚青通押2次,庚清青通押2次,耕清青通押1次,其中清青通押、庚青通押的比例分別為21.4%和14.2%,皆超過青韻出現(xiàn)總次數(shù)的10%。因此系聯(lián)得庚韻、耕韻、清韻和青韻同用,合為庚青韻。

      (11)蒸登韻:蒸登韻包括登韻和蒸韻。登韻共見9次,其中蒸登通押5次,登韻單押4次;蒸韻共見6次,其中蒸登通押5次,蒸庚通押僅1次??梢娬舻峭ㄑ赫冀^大多數(shù),遠超10%,故蒸登同用,且不與庚韻合流。

      (12)侵韻:許詩侵韻同《廣韻》中的侵韻。侵韻共見29次,其中侵覃通押1次,侵韻單押28次,單押次數(shù)占總次數(shù)的97%,故侵韻獨立,侵覃通押不符合功令標(biāo)準。

      (13)覃談韻:覃談韻包括覃韻和談韻。覃韻共見6次,其中覃談通押2次,占三分之一,故覃談同用。另有侵覃通押1次,咸銜凡覃通押1次,覃韻單押2次。談韻共見2次,皆與覃韻通押,未出現(xiàn)單押情況,故覃韻談合二為一。

      (14)咸銜韻:咸銜韻包括咸韻、銜韻和凡韻。咸韻共見2次,咸銜凡通押一次,即《行次虎頭巖酬寄路中丞》韻腳字為:“巖”“帆”“咸”“緘”;咸銜凡覃通押1次:《維舟秦淮過溫州李給事宅》入“銜”“巖”“芟”“緘”“讒”“函”“帆”“咸”“衫”“巉”十字,各占二分之一。銜韻與凡韻的用韻情況和咸韻相同。從兩首詩歌的押韻情況看,咸韻、銜韻和凡韻皆未出現(xiàn)單押現(xiàn)象,應(yīng)合為一部。

      (15)嚴鹽韻:嚴鹽部包括鹽韻和嚴韻。鹽韻和嚴韻在許渾詩歌中只出現(xiàn)一次,且兩韻通押,合為一部,即《陪鄭使君泛舟晚歸》韻腳字為“簾”“襜”“嚴”“纖”。鹽韻有三個韻腳字:“簾”“襜”和“纖”。需要說明的是,覃談韻、咸銜韻和嚴鹽韻皆屬險韻,在許渾詩歌中出現(xiàn)次數(shù)太少,不符合統(tǒng)計學(xué)對大量數(shù)據(jù)的要求,不宜計算比例,因而無法準確判斷其在許渾詩韻中是否已經(jīng)合并。但是在僅見的用例中三者皆通押,為了便于描述,本文姑且將覃談韻、咸銜韻、嚴鹽韻視為合并。

      2.陰聲韻部

      (1)支微韻:支之韻包括支韻、脂韻、之韻和微韻。支韻共見25次,其中支韻單押1次,即《聞薛先輩陪大夫看早梅因寄》,支脂之通押15次,支脂之微通押1次,即《殘雪》,支脂通押1次,即《舟行早發(fā)廬陵郡郭寄滕郎中》,支之通押5次,支之微通押1次,即《送人之任邛州》,支微通押1次,即《題衛(wèi)將軍廟》。脂韻共見22次,即支脂之通押15次,支脂之微通押1次,支脂通押1次,脂之通押5次。之韻共見29次:之韻單押1次,即《讀戾太子傳》。支脂之通押15次,支脂之微通押1次,支之通押5次,支之微通押1次,脂之通押5次,之微通押1次,即《聽歌鷓鴣辭》。支韻、脂韻和之韻在同一首詩歌通押的現(xiàn)象多達17次,故支、脂、之三韻同用。此外,微韻共見30次,其中單押26次,與支、脂、之三韻通押4次,即支脂之微通押1次,支之微通押1次,支微通押1次,之微通押1次。可見微韻和支脂之三韻通押頻率達13.3%,超過“一九開”的標(biāo)準,因而支脂之微四韻合流混同,為支微韻。

      (2)魚韻:許詩魚韻即《廣韻》中的魚韻。魚韻共見9次,皆單押,故魚韻獨用。

      (3)虞模韻:虞模韻包括虞韻和模韻。虞韻和模韻共見4次,皆為虞模通押,故虞模同用,歸為一部。值得一提的是,《江上燕別》一詩屬去聲御遇暮通押,其中,“去”入御韻,“樹”屬遇韻,“路”“暮”歸暮韻。

      (4)齊韻:齊韻即《廣韻》中的齊韻,共見8次,全部獨用,齊韻獨立。

      (5)皆韻:皆韻即《廣韻》中的皆韻,在許渾詩作中只見1次獨用,即《晨起二首(二)》。

      (6)灰咍韻:灰咍韻包括灰韻和咍韻。咍韻共見32次,灰咍通押31次,咍單押1次,即《楚宮怨二首(一)》?;翼嵐惨?1首,皆與咍韻通押,故灰咍同用。

      (7)蕭宵韻:蕭宵韻包括蕭韻和宵韻。蕭韻和宵韻共見10次,皆為兩韻通押,故蕭韻和宵韻同用,合為蕭宵韻部。

      (8)豪韻:許詩豪韻即《廣韻》中的豪韻。豪韻共見12次,皆為單押,故豪韻獨用,單立一部。

      (9)肴韻:許詩肴部含《廣韻》中肴韻一個韻部。肴韻在許渾詩韻中只出現(xiàn)1次,且肴韻單押,即《亡題》一詩,故將其獨立。

      (10)歌戈韻:歌戈韻包括歌韻和戈韻。歌韻共見28次:歌戈通押23次,歌韻通押5次,戈韻共見23次,全部與歌韻通押,故歌韻和戈韻同用,合為歌戈韻部。

      (11)麻韻:麻韻包括麻韻和佳韻“涯”字。麻韻共見21次,其中,麻韻單押11次,佳韻則只有“涯”一個韻腳字。麻韻和佳韻“涯”字通押10次,通押比例接近二分之一,可見晚唐時期“涯”字已逐漸擺脫佳韻而向麻韻靠攏。

      (12)尤侯韻:尤侯韻包括尤韻、侯韻和幽韻。尤韻共見48次:尤侯通押34次,尤幽通押2次,尤侯幽通押2次,尤韻單押10次,尤侯通押次數(shù)占尤韻出現(xiàn)總次數(shù)的71%,尤侯韻合并無疑。侯韻共出現(xiàn)37次,其中尤侯通押34次,尤侯幽通押2次,東侯通押1次,且未出現(xiàn)單押情況,加之尤侯通押次數(shù)占總次數(shù)的92%,再次證明尤韻和侯韻同用。幽韻共見4次:尤幽通押2次,尤侯幽通押2次,各占二分之一,可見幽韻與尤侯韻同用,又因侯韻和尤韻同用,所以尤韻、侯韻和幽韻三韻同用,合為一部。

      二、許渾詩歌韻例

      為使讀者全面了解許渾詩歌的用韻情況,我們有必要介紹許渾詩歌的韻例。其中字母O代表非入韻字。經(jīng)統(tǒng)計,許渾詩歌韻例可歸納為三大類十二小類,具體韻例及數(shù)目如下。

      1.絕句

      (1)七言絕句首句不入韻,偶句入韻,共6首。如:《早春懷江南》O南O潭。

      (2)七言絕句首句入韻,偶句入韻,共59首。如:《覽故人題僧院詩》公中O風(fēng)。

      2.七律和五律

      (1)五律或七律首句不入韻,偶句入韻,共130首。如:《懿安皇太后挽歌詞》O窮O空O風(fēng)O中。

      (2)五律或七律首句入韻,偶句入韻,共見313首。如:《泛溪》通中O風(fēng)O翁O躬。

      (3)六句律詩,首句不入韻,偶句入韻,只見1首。即:《洛陽道中》O愁O秋O流。

      3.排律

      (1)十二句長律,首句不入韻,偶句入韻,共9首。如:《南海使院對菊懷丁卯別墅》O東O叢O中O風(fēng)O公O宮。

      (2)十六句長律,首句不入韻,偶句入韻,共6首。如:《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橋即事十六韻獻居守相國崔公兼呈工部劉公》O間O灣O閑O潺O殷O山O班O關(guān)O顏O環(huán)O攀O蠻O斑O還O艱O頑。

      (3)二十句長律,首句不入韻,偶句入韻,共5首。如:《三川守大夫劉公早歲寓居敦行里肆有題壁十韻今之置第乃獲舊居洛下大僚因有唱和嘆詠不足轍獻此詩》O論O孫O盆O根O存O門O吞O恩O昏O痕。

      (4)三十二句長律,首句不入韻,偶句入韻,共2首。如:《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橋即事十六韻獻居守相國崔公兼呈工部劉公》O間O灣O閑O潺O殷O山O班O關(guān)O顏O環(huán)O攀O蠻O斑O還O艱O頑。

      (5)四十句長律,首句不入韻,偶句入韻,共5首。如:《梁秀才以早日旅次大梁將歸郊扉言懷兼別示亦蒙見贈凡二十韻走筆依韻》O陳O循O身O 春O鱗O塵O神O貧O醇O珍O勻O峋O津O鄰O巾O濱O均O親O仁O淪。

      (6)四十句長律,首句入韻,偶句入韻,共3首。如:《宣城開元寺贈云孚上人二十韻》宗容O逢O鐘O蛩O蹤O濃O松O龍O舂O縫O慵O蓉O鋒O重O供O艟O峰O溶O邕O從。

      (7)八十句長律,首句不入韻,偶句入韻,只1首。即:《分司東都寓居履道叨承三川尹劉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韻》O靈O溟O鸰O馨O經(jīng)O玲O冥O霆O聽O屏O陘O螟O銘O庭O寧O刑O停O丁O扃O瓶O硎O萍O星O形O瓴O青O亭O坰O汀O蜓O零O熒O醒O熒O蓂O婷O鞓O腥O涇O澪。

      需要說明的是,唐代格律詩押韻功令對韻腳字的等和開合口沒有硬性要求,因而許渾詩歌韻腳字的開口和合口時常相押,韻腳字的一二三四等之間往往混同不分,沒有明顯界限。

      三、未入韻句的尾字與韻腳字之間四聲相承現(xiàn)象

      研讀文本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值得探討,即非入韻句的尾字和韻腳字之間屬于同一韻部的四聲相承現(xiàn)象。所謂四聲相承,指的是在以四聲為綱編排的《廣韻》里,將主要元音和韻尾相同的平、上、去三聲的韻歸在一起,如果是收鼻音韻尾的韻,再加上相同部位的塞音韻尾入聲韻,成為平、上、去、入相排列的體例。經(jīng)統(tǒng)計,許渾詩作中此類現(xiàn)象多達20例。

      (3)支脂之志:《送陸拾遺東歸》:時知意期遲芝

      (4)之微至:《聽歌鷓鴣辭》:詞飛醉歸暉衣

      (6)東腫:《金陵懷古》:終空冢宮風(fēng)中

      (7)東送:《洛中游眺貽同志》:通中鳳虹風(fēng)宮

      (9)青映:《分司東都寓居履道叨承三川尹劉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韻》:靈溟鸰馨經(jīng)玲冥霆聽屏陘螟銘庭寧刑停丁扃鏡瓶硎萍星形瓴青亭坰汀蜓零熒醒熒蓂婷鞓腥涇澪;《山雞》:庭翎鏡屏青

      (11)庚清勁:《重哭楊攀處士二首(一)》:成性名平聲

      (14)肴皓:《亡題》:老茅教

      (17)魚御:《姑熟官舍》:居書疏魚去盧

      (20)灰咍代:《春日思舊游寄南徐從事劉三復(fù)》:開杯來塞臺回

      許渾詩作中的非入韻句的尾字和韻腳字之間屬于同一韻部的四聲相承現(xiàn)象在許渾詩作中屢次出現(xiàn),到底是有意為之還是偶然巧合,尚需進一步研究。我們猜測,這可能是詩人有意仿古之作,不妨將其視為古風(fēng)的遺留。

      四、特殊韻腳字及分析

      許渾格律詩中,有一類韻腳字的讀音,尤其是聲調(diào)難以直接確定,需依據(jù)其意義來確定其讀音,此類韻腳字多為多音字且在《廣韻》中的讀音與其在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讀音并不相同,其不同之處則可視為該字在語音發(fā)展史中所發(fā)生的演變痕跡。我們發(fā)現(xiàn),許渾詩歌韻腳字中有14字的讀音值得單獨討論,根據(jù)該韻腳字的古今讀音是否一致,分為兩類。

      1.古今讀音一致

      (1)浪:《廣韻》有兩種含義,平去兩讀:第一,“滄浪水名,魯當(dāng)切”,平聲唐韻;第二,“波浪,謔浪,游浪,又姓氏,來宕切”,去聲宕韻。“浪”字在許渾詩歌韻腳字中出現(xiàn)兩次,原詩《滄浪峽》:“纓帶流塵發(fā)半霜,獨尋殘月下滄浪?!币约啊额}湖州韋長史山居》:“明日鱖魚何處釣,門前春水下滄浪?!眱商帯袄恕弊忠饬x皆為滄浪水名,因而讀為平聲唐韻,加之全詩陽唐通押,符合平水韻的押韻規(guī)律。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浪”字平去兩讀,但讀作平聲的“浪”字僅出現(xiàn)在“滄浪”一詞中。

      (2)冠:《廣韻》兩讀:第一,“首飾,古丸切”,平聲桓韻,名詞;第二,“冠束,又姓氏,古玩切”,去聲換韻,動詞。在許渾詩歌中出現(xiàn)一次,《病中二首(一)》:“臥憶郊扉月,恩深未掛冠。”顯然,此處的“冠”字應(yīng)解釋為名詞,平聲,全詩寒桓通押,符合平水詩韻的要求?!肮凇弊謨勺x情況延用至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

      (3)濆:《廣韻》兩讀,且皆為平聲:第一,“水際也,符分切”,平聲文韻;第二,“潠也,普魂切”,平聲魂韻。“濆”字在許渾詩歌中共見兩次,即《送友人自今襄歸江東》:“商洛轉(zhuǎn)江濆,一杯聊送君?!币约啊冻鲫P(guān)》:“朝纓初解佐江濆,麋鹿心知自有群?!眱商帯皾濉弊忠饬x相同,皆表水邊高地之意,故取平聲文韻。加之兩首詩皆通押文韻?!皾濉弊值闹泄艃蓚€讀音在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依然沿用。

      (4)斜:《廣韻》中“斜”字有兩種讀音,皆為平聲:第一,“斜谷,在武功西南,入谷百里而至。以遮切”,平聲麻韻;第二,“同衺,似嗟切”,平聲麻韻。“衺”字在《廣韻》中解釋為:“衺,不正也,似嗟切。”“斜”字在許渾詩歌中入韻十一次,其中讀為似嗟切者多達十處,即《湯處士返初后卜居曲江》《送客江行》《宿東橫山瀨》《夜歸孤山寺卻寄廬郎中》《夏日寄江上親友》《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瀧者因題絕句》《僧院影堂》《春日題韋曲席野老所居二首(二)》《南海府罷南康阻淺行侶稍稍登陸而遇宴餞至頻暮宿東溪》《留別裴秀才》《獻白尹》。以上十首詩句中“斜”字根據(jù)詩歌語義語境皆表“不正”之意,屬平聲麻韻,且全詩通押麻韻,符合功令。還有一處表示斜谷之意,即《酬綿州于中丞使君見寄》中“故人書信越褒斜,新意雖多舊約賒”。此處“褒斜”指山谷,地名,應(yīng)讀為以遮切,屬平聲麻韻,故全詩通押麻韻。

      (5)行:《廣韻》四讀:第一,“伍也,列也,胡郎切”,平聲唐韻;第二,“行步也,適也,往也,去也,戶庚切”,平聲庚韻;第三,“景跡又事也,言也,胡更切”,去聲映韻;第四,“次第,戶浪切”,去聲宕韻?!靶小弊衷谠S渾詩歌中入韻一次,即《送盧先輩自衡岳赴復(fù)州嘉禮二首(一)》:“離心不異西江水,直送征帆萬里行?!睆脑姼枵Z境出發(fā),此處“行”字應(yīng)解釋為動詞,前往,屬平聲庚韻?!靶小弊炙淖x在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依然沿用。

      (6)殷:“殷”字《廣韻》兩讀:第一,“赤黑色也,烏閑切”,平聲山韻;第二,“眾也,正也,大也,中也,于斤切”,平聲欣韻?!耙蟆弊殖霈F(xiàn)在《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橋即事十六韻獻居守相國崔公兼呈工部劉公》一詩“過雨檉枝潤,迎霜柿葉殷”兩句中。我們知道柿子樹的葉子經(jīng)過霜凍之后變成深紅色乃自然界的正?,F(xiàn)象,且經(jīng)歷過秋霜的柿子樹葉極有可能凋零,與“眾也,正也,大也,中也”的意義邏輯上不符,因而此處“殷”字當(dāng)讀為平聲山韻,表赤黑義。

      2.古今讀音不一致

      (1)論:“論”字《廣韻》有三種讀法:第一,“說也,議也,思也,盧昆切”,平聲魂韻;第二,“有言理出,力迍切”,平聲諄韻;第三,“議也,盧困切”,去聲慁韻??梢姟罢摗弊衷谥泄糯嬖诓煌娜N讀音,韻母和聲調(diào)不同,在詞性方面亦有差別,去聲表示動詞性質(zhì),平聲則名詞和動詞兼而有之,但意義較為接近?!罢摗弊衷谠S詩中出現(xiàn)兩次,即《三川守大夫劉公早歲寓居敦行里肆有題壁十韻今之置第乃獲舊居洛下大僚因有唱和嘆詠不足轍獻此詩》:“旅館當(dāng)年葺,公才次日論”和《聞邊將劉皋無辜受戮》:“卻賴漢庭多烈士,至今猶自伏蒲論?!贝颂幇凑赵姼枵Z境及格律詩用韻要求應(yīng)取平聲。“論”字在現(xiàn)代漢語中有平聲和去聲兩讀,然平聲用法并不常用,作為動詞的去聲則較為常用。

      (2)筒:“筒”在《廣韻》有平去兩讀:“竹筒,又竹名,徒紅切”,平聲東韻;“簫達,徒弄切”,去聲送韻。在許渾詩歌中出現(xiàn)一次:“急瀨鳴車軸,微波漾釣筒”。此處“筒”指竹筒,故讀為平聲。然不論是平聲抑或是去聲,發(fā)展到新的漢語普通話都已消失,轉(zhuǎn)而讀為上聲,此類音變的動因及起始時間有待考證。

      (3)醒:《廣韻》三讀:第一,“酒醒,桑經(jīng)切”,平聲青韻;第二,“醉醒,蘇挺切”,上聲迥韻;第三,“酒醒,蘇佞切”,去聲徑韻。盡管有平聲,上聲和去聲三個聲調(diào),但三者意義相似,皆表示“酒醒”之意。“醒”字在許渾詩歌中入韻兩次,即《下第貽友人》:“花前失意共寥落,莫遣東風(fēng)吹酒醒”以及《分司東都寓居履道叨承三川尹劉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韻》中“字小書難寫,杯遲酒易醒”。兩處“醒”字皆表酒醒之義,考慮到近體詩通押平聲韻,故“醒”字取平聲青韻的酒醒義而舍去聲勁韻之酒醒義,從而是全詩符合功令標(biāo)準?!靶选弊衷诂F(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只剩上聲一讀。

      (4)涯:“涯”字《廣韻》兩讀:第一,“水畔也,魚羈切”,平聲支韻;第二,“水際,五佳切”,平聲佳韻?!把摹弊蛛m有兩讀,但意義相近,且皆為平聲,不影響詩歌意義的表達。韻腳字“涯”在許渾詩作中共見10次之多,且都和麻韻字通押,南北朝開始“涯”“娃”等字逐漸脫離支韻,由無韻尾變?yōu)橛许嵨瞇3],可見“涯”字在中古存在兩讀,一屬支韻,與上古一致,一屬佳韻,乃中古后起之音?,F(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涯”字支韻一讀已消失,其演變軌跡于下文詳細論述。

      (5)簪:許渾《贈蕭鍊師二十韻》一詩中的韻腳字為“臨、襟、陽、心、深、簪、箴、侵、琴、衾、林、岑、音、吟、斟、金、沈、尋、今、骎”,除“簪”字外,其他皆屬侵韻?!棒ⅰ痹凇稄V韻》里有兩讀,一讀侵韻,“側(cè)吟切,又側(cè)岑切”;一讀覃韻,“作含切”,二者意義無別,表“首笄”義,且皆作平聲。需要說明的是,“簪”字在上古屬侵部,因而《廣韻》覃韻的讀音為中古后起之音。侵韻和覃韻在《廣韻》里皆擬為[-m]韻尾,然主要元音相距甚遠:王力先生將侵韻擬為[m],將覃韻擬為[m]?!棒ⅰ弊秩粢择嵢朐撛?,則全詩侵覃通押,不符合平水詩韻的標(biāo)準,加之全詩其他韻腳字皆屬侵韻,因而“簪”字以侵韻入本詩則比較合理,符合律詩的寫作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唐代詩歌中“簪”字和侵韻字通押現(xiàn)象初唐時就已出現(xiàn)。初盛唐詩人李嶠《劉侍讀見和山邸十篇重申此贈》一詩,“簪”字與侵韻字“林、岑、臨、今、陰、沉、欽、金、襟、深、吟、尋、琴、潯、心、音、參”相押。盛唐詩人杜甫《春望》一詩將“簪”字葉侵韻字“深”字、“心”字和“金”字。晚唐詩人李賀《榭秀才有妾縞練(三)》一詩,將“簪”字和“心、深、砧”字相葉;晚唐律賦三大家黃滔、徐寅、王棨亦有兩首詩用“簪”字葉侵韻字,可見“簪”與侵韻相葉在唐詩用韻中并不罕見。然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的“簪”字只有一讀[tsan],來自中古覃韻,《廣韻》中的侵韻一讀已消失。

      (6)過:《廣韻》平去兩讀:第一,“經(jīng)也,又過所也,古禾切”,平聲戈韻;第二,“誤也,越也,責(zé)也,度也,古臥切”,去聲過韻?!斑^”字在許渾四首詩歌中出現(xiàn),即《郁林寺》:“臺殿冠嵯峨,春來日日過”;《姑蘇懷古》:“宮館余基輟棹過,黍苗無限獨悲歌”;《贈所知》:“因釣鱸魚住淛河,掛帆千里亦相過”;《晨自竹徑至龍興寺崇隱上人院》:“病憶春前別,閑宜雨后過?!备鶕?jù)詩歌的上下文語境可看出“過”字的意義為“經(jīng)過”,因而屬平聲戈韻,全詩歌戈通押,符合平水韻的要求。中古“過”字發(fā)展到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有三讀:平聲、去聲和輕聲。現(xiàn)代漢語“過”字的平聲僅表姓氏一義,去聲“過”的意義包括其在《廣韻》中平去兩聲調(diào)所表示的意義總和?!斑^”字作為輕聲則被認為是動詞的形尾,表示“行為成為過去”[3](P362),“在唐代已經(jīng)有了萌芽,到了宋代就逐漸多起來了”[4]。

      (7)瀧:“瀧”在《廣韻》中有三讀:第一,“雨瀧瀧也,廬紅切”,平聲東韻;第二,“南人名湍,亦州,在嶺南,呂江切”,平聲江韻;第三,“水名,在郴州界”,江韻,所江切?!盀{”共見兩次,分別是《喜遠書》中“端居換時節(jié),離恨隔龍瀧”一句以及“海門征棹赴龍瀧,暫寄華筵倒玉缸”。兩首詩作中的“龍瀧”皆表龍川和瀧水,水名,因而判定“瀧”字取上述第三個表示水名之義,故該字應(yīng)讀為所江切,入平聲江韻,全詩通押江韻,與格律詩功令相同?!盀{”字在《廣韻》有三個反切,切出來的讀音分別為[□la]、[□?ua]、[□lu],然“瀧”字在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只有兩讀:[□?ua]和[□lu],中古“呂江切”的讀音在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已消失。

      (8)沈:《廣韻》“沈”字平上去四讀:第一,平聲侵韻,澄母,“沒也,直深切”;第二,上聲寢韻,書母,“國名,式任切”;第三,上聲寢韻,昌母,“汁也,昌枕切”;第四,去聲沁韻,澄母,“直壬切”?!吧颉弊纸褡鳌俺痢?,表“沉沒”義,《廣韻》在“沉”字下亦解釋為“沈”的俗字。中古上聲和去聲讀音發(fā)展到現(xiàn)代已消失。今天表示姓氏的“沈”字在古代寫作“瀋”,與古代“沈”字相區(qū)別。“沈”在許渾詩中出現(xiàn)兩次:《贈蕭鍊師二十韻》中“東海人情變,南山圣壽沈”以及《歲暮自廣江至新興往復(fù)道中留題峽山寺四首(三)》:“南浦驚春至,西樓送月沈?!憋@然,“沈”字在詩歌語境中皆表“沉沒”的意義,故“沈”字在許詩中應(yīng)讀為平聲,全詩通押侵韻,符合功令要求。

      [1]羅時進.丁卯集箋證[M].北京:中華書局,2012:22.

      [2]劉曉南.宋代文士用韻與宋代通話及方言[J].古漢語研究,2005(1):25-32.

      [3]王力.漢語語音史[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8:154.

      [4]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2001:362.

      On the Special Rhymes of Xu Hun’s Metrical Poetries

      LIU Luya1, WEI Gang2

      (1.School of Literatur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4;2.School of Literature,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China)

      DingMaoJiis a poetry collection written by Xu Hun,which owns more than five hundred mertical poems, including two sentence fragments. We sum up the twenty-seven rhymes within sixteen branches, in which there are 15 Yang rhymes and 12 Yin rhymes, which is the same asGuangYun(廣韻). The rhyme cas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the poem of four lines, the poem of eight lines and the row sentence, which can also be divided into 12 part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first line is in the rhyme. Besides that, there are 20 poetries with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rhyming words and other syllable point words. There are 14 rhyming words whose pronunciation are different fromGuangYun(廣韻). So they are hard to be determined and need to be decided according to its significance.

      poetry rhyme; Xu Hun; rhyme spectrum; rhyme cases; rhyming words

      2016-06-14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江南地域文化的歷史演進》(10&ZD069)

      劉璐亞(1990-),女,江蘇淮安人,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漢語言文字學(xué)專業(yè)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漢語史研究。

      I22

      A

      1008-469X(2016)04-0044-06

      猜你喜歡
      廣韻平聲韻腳
      What’s This?這是什么?
      《原本廣韻》引書訂誤*
      王國維《廣韻》批校與治學(xué)精神
      《花間集·更漏子》韻腳國際音標(biāo)及韻腹整理札記一則
      《笠翁對韻》韻腳分析
      韻腳怎么押?
      揣一本詞典走天涯
      揣一本詞典走天涯
      向熹著《簡明漢語史》(修訂本)指誤
      《廣韻痱、疿及相關(guān)病名考釋*
      长垣县| 黄浦区| 湛江市| 天祝| 凤台县| 车险| 尤溪县| 文安县| 炉霍县| 新乡县| 太和县| 兰州市| 五寨县| 招远市| 双流县| 博罗县| 嘉定区| 大安市| 松桃| 常宁市| 东安县| 安丘市| 隆安县| 开原市| 阿拉善右旗| 铜鼓县| 环江| 浪卡子县| 雷州市| 环江| 巧家县| 漳州市| 建德市| 云和县| 英吉沙县| 酉阳| 同仁县| 额济纳旗| 仁寿县| 磴口县| 岐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