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盤
寫作《歸途》,無意反對火化政策,也不是批判入土為安的舊思想。世界人口年年膨脹土地年年減少,死人不可以跟活人爭地盤,死人有死人的生存世界,那個世界我們活人管不著,活人有必要管好活人的生存空間。火化就是盡可能地少讓死人占活人的地。這是不爭的道理。在城市,在一些平原發(fā)達地區(qū),這已經(jīng)沒什么可說的了。而在偏遠些的一些山區(qū),人們還不習慣火化,入土為安是他們根深蒂固的思想。能不能說他們愚昧呢?我覺得不能。這是一種民俗,是一種文化,文化的東西,無所謂對錯。當他們以各種方式對抗火化時,我報以同情和理解。但是,我堅決反對他們違反國家政策。這就很矛盾,解決不了的矛盾就使人頭疼難受。
許多地方火化政策倒是順利實行了,逝者家屬卻讓其霸占很寬的土地。前不久我去到一個山區(qū)采訪,見到一座山上有十幾座雄偉的墳墓,遠看,氣勢磅礴,極像古代帝王將相家屬墓葬群。每一座墳墓占地三十多平方米。據(jù)當?shù)卮迕裾f,這幾座墳墓是城里人的,他們花大價錢買了寬大的墓地。這山原本是植被很好的荒山,村民不種樹種水果,賣作墳地掙大錢。賣地風氣在那一帶較盛,地價年年看漲。當?shù)卮迕襁€幫管理,收取管理費?!皦災菇?jīng)濟”因而較為發(fā)達。在別的山頭,當?shù)毓嗜サ娜怂級灥孛娣e與實行火化政策前無異,有錢人占的地盤更寬。寬出的部分是因為圈地,四周種松柏樹,建臺階,砌圍墻,雕刻獅子,樹高大墓碑等。清明前后,有的村傾巢出動大搞墳墓經(jīng)濟。
火化之后的監(jiān)管不到位,只管火化有什么用呢?
我寫作《歸途》倒不是憂思“火化后”,而是探討人在突然而來的困境面前如何作自我的選擇和保護。
對于害怕火化的山區(qū)老人,火化令他們恐懼和絕望。他們無力抗爭即將到來的政策,內(nèi)心充滿痛苦。膽子大點的,選擇在火化政策到來之前自殺。大多數(shù)老人,珍惜生命,正因為珍惜生命又無法排解內(nèi)心的焦慮與疼痛,他們才更加痛苦。有人用結(jié)束生命來結(jié)束痛苦,有人則只能用珍惜生命來承受痛苦。無論選擇活著還是死亡,都是他們在困境來到之時的自覺行動,也是一種本能的反應。即使是選擇自殺,也并不能定性為荒唐,只是令人惋惜。
在該小說的下部,以雷理京為首的平地山區(qū)老人通過選擇婚姻來擺脫困境,做出一系列荒唐可笑之舉。能不能說他們這是對命運的抗爭呢?我覺得是。他們祖祖輩輩生活在山區(qū),他們的文化背景文化修養(yǎng)只能是山區(qū)的,別用別處的思維習慣去指責他們嘲笑他們。如果一定要改變別人的文化,那么文化的改變、融合需要時間,需要耐心等待。
最終,一心想擺脫困境的雷理京并沒有擺脫。這不可以歸結(jié)于他人生的悲劇。人的一生充滿變數(shù),因為生活充滿變數(shù),人要生存要過得踏實,就得做出選擇和行動。
請你給雷理京們更多的同情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