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海芳
[摘 要]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因此,教師要借助實踐教學活動、心理暗示和摘取提煉等方法,讓學生學會傾聽,引導學生在實踐體驗中獲得感知,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水平。
[關鍵詞]引導 傾聽能力 激情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24-049
傾聽,不僅是拉近師生距離的有效方法,而且能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從學生關注的熱點中提出暗示,讓學生在保持強烈好奇心的基礎上,主動參與傾聽,摘錄篩選相關信息,幫助他們在自主學習中增強綜合理解感知運用力,促進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一、組織活動,激發(fā)傾聽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探知的動力。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活動,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讓他們在暢所欲言的過程中相互傾聽,讓其思維情感在不斷碰撞和激活中生成火花,繼續(xù)保持高漲的學習激情和興趣。
通過組織有趣的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傾聽,能使課堂更加生機活力。如在譯林版四年級下冊Unit 2 After school的“Story time”教學中,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他們圍繞“Can you tell us about your spare time?”開展交流,讓學生在主動傾聽他人意見的基礎上獲得更多認知。同時,要求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圍繞“What do we usually do after school?”進行互動表演,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找到學習的關鍵點。在教學活動中,圍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讓學生有傾聽的機會,能使他們把握學習要點,在傾聽對方意見的過程中增強感知。
借助活動來幫助學生親身感受和體驗英語學習,讓學生在實踐參與中能主動傾聽,使課程更加生動、靈活。把握學生關注的興奮點,引導學生在活動交流中相互溝通,主動傾訴意見,從而增強其學習的主動性。同時,教師要多給學生表達發(fā)言的機會,鼓勵學生學會抓住重點,主動篩選傾聽,促進自身的深化理解。
二、心理暗示,強化傾聽意識
學生的學習定力具有短期性,需要教師反復地提醒暗示,借助心理暗示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認真傾聽,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能使他們保持一定的定性,讓他們在認真聽說、聽講的過程中有所啟發(fā),有所收獲,增強主動傾聽的意識。
在指導心理暗示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必要的提示,使他們在心理上主動接受。如在四年級上冊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的“Story time”教學中,圍繞“Which fruit do you like best?”讓學生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充分開闊視野思維,找到學習的認知點。在討論“What are you going to make fruit salad?”時,有的學生對他人的講述產(chǎn)生不耐煩情緒,認為其制作的程序過于復雜,不如自己的觀點好,表現(xiàn)出不愿傾聽的神色。此時,教師就要投上關切的眼神,略微皺著眉頭,給該學生提醒。待講述完畢,要求該學生主動講述自己的觀點,讓其有發(fā)言的機會。之后,教師要對學生提出建議,若不想傾聽他人意見時,可先進行自我心理調(diào)適,學會尊重他人,認真傾聽他人的觀點,如有不同見解,過后再主動提出。
借助心理暗示來指導學生強化傾聽意識,給予學生自我修正完善的機會,讓他們從心理上真正接受對方的觀點,鼓勵學生在傾聽的過程融入自己的看法,自由發(fā)揮思維,主動交流。
三、提取摘要,升華傾聽素養(yǎng)
傾聽是接受外來語言文化知識信息的重要途徑,更是建立在自我內(nèi)化生成基礎上的以中提煉和概括。將對方的觀點主動概括提煉為有效的價值信息,為自己的理解看法提供必要的依據(jù)和支持,使傾聽更具實際效果,能夠提高自身的理解表達綜合運用能力。
提取他人的意見,歸納整理成最簡練的觀點,在不斷總結反思的過程中找到傾聽的精華。如在四年級上冊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的“Story time”教學中,要求學生在傾聽各自“What is your favorite sport?”后,圍繞“The value of favorite sport”進行主動概括,讓學生在緊扣傾聽對方意見和觀點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理解,幫助他們形成綜合整理運用技能。同時,引導學生根據(jù)傾聽過程,搜集整理出其中的核心詞匯,再按照連詞成句的辦法主動歸納,形成通順的表達語句。
在傾聽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關注對方的觀點,借助對方中有效表達信息,融入自己的理解看法,使之形成更有深度的傾聽觀點,必要時還可以運用筆記的方式整理相應的語句。
總之,引導學生主動融入課堂,認真傾聽他人的訴說,有利于他們掌握豐富的語言知識和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語言交際綜合運用能力。
(特約編輯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