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權(quán)力、財富與民眾利益
      ——以清代淮鹽行銷河南的區(qū)域變動為例

      2016-09-24 02:49:34應(yīng)
      關(guān)鍵詞:陳州光州舞陽

      徐 應(yīng) 桃

      (西北師范大學(xué) 西北邊疆史地研究所,甘肅 蘭州 730070)

      ?

      權(quán)力、財富與民眾利益

      ——以清代淮鹽行銷河南的區(qū)域變動為例

      徐 應(yīng) 桃

      (西北師范大學(xué) 西北邊疆史地研究所,甘肅 蘭州 730070)

      清朝鹽業(yè)實行專商引岸制度,鹽的行銷區(qū)域由國家紡一劃分,地方必須嚴(yán)格執(zhí)行。清代河南主要行銷蘆、魯、潞和淮鹽,隨著時間推移,行銷區(qū)域的空間會發(fā)生變化:蘆鹽行銷區(qū)域不斷擴大,潞鹽、魯鹽和淮鹽的行銷區(qū)域不斷縮減。造成這種區(qū)域變動的原因是國家權(quán)力的擁有者與基層民眾利益的博弈和利益分配。統(tǒng)治集團通過對鹽務(wù)政策的制定、市場的干預(yù)和行銷區(qū)域劃分等手段,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國家權(quán)力;淮鹽行銷;河南引岸;民眾利益

      網(wǎng)絡(luò)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60713.0938.044.html

      網(wǎng)絡(luò)出版時間:2016-07-13 09:38

      瑞士學(xué)者傅漢思將歐洲鹽業(yè)史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9至12世紀(jì)的“領(lǐng)地、寺院階段”;第二個階段是12世紀(jì)以后的“財政、政治階段”;第三個階段是13世紀(jì)開始的“經(jīng)濟階段”。而中國古代鹽業(yè)史是長期處于“財政、政治階段”,在這一階段,鹽業(yè)為國家壟斷或?qū)Yu而成為財政收入的對象,對國家政權(quán)的經(jīng)濟基礎(chǔ)具有重大意義。中國(國家權(quán)力擁有者)始終保持著在鹽業(yè)中取得財政收入的強烈要求,以及這種要求所帶來的鹽業(yè)行政機構(gòu)的穩(wěn)定發(fā)展[1]4。這個觀點雖不能全面說明中國歷史上的鹽業(yè)發(fā)展?fàn)顩r,卻指出了鹽和財政的密切關(guān)系以及國家權(quán)力擁有者對鹽業(yè)所帶來財富的強烈需求,并將鹽業(yè)經(jīng)濟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以最大限度地攫取鹽利。這種控制包括鹽的生產(chǎn)、運輸、行銷以及鹽業(yè)機構(gòu)設(shè)置等各個方面。

      國家對食鹽的行銷作了具體劃分,即分界行鹽?!爸袊}政有一種特殊制度,為世界所無者,乃為行鹽地界制度,有一定疆界,不許越雷池一步,越界有禁,出境受罰?!盵2]71這種制度自唐代出現(xiàn),經(jīng)過五代、宋、元和明代的發(fā)展,鹽業(yè)經(jīng)營體制逐步確定為專商引岸制,即有經(jīng)營特許權(quán)的商人將鹽運銷到指定地點行銷。清代鹽法承襲明制,食鹽行銷界限亦少有變動,至于兩淮邊界,更是不能輕言更張。這是因為兩淮鹽區(qū)雖然地區(qū)廣闊,邊界地帶常為商人力所不逮,但是它在國課收入中的重要性使得其不能輕易放棄任何一塊引地[3]155。清代淮鹽行銷江蘇、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和安徽6省,近年論及皖、鄂、湘以及贛等引岸文章多不勝數(shù),而就淮鹽行銷豫省的文章所述甚少。通過所集資料展現(xiàn)清代蘆、魯、潞、淮鹽在河南省的具體行銷區(qū)域,討論淮鹽行銷區(qū)域變動的時間、背景、特征及原因,尤其是國家權(quán)力擁有者制定的政策、對財富的攫取以及民眾利益在其中的影響。

      一、清代河南行鹽區(qū)域劃分

      河南省地處華北平原,北臨晉冀、南達湖北、東接皖魯、西通陜西,距海較遠,全省除東部區(qū)域有部分土鹽可食用外,其它來源于周邊食鹽產(chǎn)區(qū)。清代全國主要的產(chǎn)鹽區(qū)域包括:四川、云南、兩浙、兩淮、長蘆、山東①、河?xùn)|、廣東、內(nèi)蒙及山陜甘等地,其中長蘆、兩淮、山陜和山東距離河南較近。因此,河南主要行銷蘆鹽、淮鹽、潞鹽和魯鹽。誠如《河南通志》所云:

      河南居天下之中,距鹽鄉(xiāng)稍遠,制以河?xùn)|、兩淮、長蘆(山東)食鹽分行各府州縣,踰越者有禁,按舊制而遵行之,毋紊成規(guī),無滋奸弊,是在司莢者加之意而已。河南通省行銷長蘆鹽叁十肆萬玖仟貳佰叁拾柒引,河?xùn)|鹽柒萬柒仟陸百捌拾捌引,兩淮鹽陸萬陸仟貳佰引[4]33-42。

      清代的引地劃分基本是從前代承襲下來的,由于各鹽區(qū)鹽價的不同,在交界地帶經(jīng)常發(fā)生跨區(qū)域的私鹽活動,也就是所謂的鄰私。鄰私最嚴(yán)重的地區(qū)是兩淮與其他鹽區(qū)的交接處,所以兩淮鹽區(qū)與其他鹽區(qū)之間的界限問題也經(jīng)常被討論和調(diào)整,而其他鹽區(qū)之間的界限基本都依前代成法,少有變動。張小也在《清代私鹽問題研究》中論及引地邊界涉及蘆、潞、魯、淮鹽在河南境內(nèi)行銷引地變動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次:

      1.長蘆與河?xùn)|: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河?xùn)|引地的懷慶改歸長蘆鹽區(qū)。

      2.兩淮與長蘆: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陳州等六屬改食淮引,其課倍于蘆課。四十七年(1708年),河南陳州、舞陽又從食淮鹽改食蘆鹽,其課額也改歸長蘆,數(shù)量不減,分擔(dān)在更多的引額上。(注:參《河?xùn)|鹽法備覽》、《河南通志》等文獻,實應(yīng)為康熙二十六年,陳州及舞陽六屬由淮鹽改食蘆鹽,原文有誤。)

      3.兩淮與河?xùn)|:嘉慶十一年(1806年),河南泌陽與桐柏二縣改食淮鹽。兩淮鹽政額勒布疏言淮北岸銷疲滯,實由潞鹽侵灌,請將泌陽、桐柏二縣改食淮鹽,以固邊界。(注:此次變動當(dāng)為“鹽政使請議”,實未施行,原文應(yīng)為誤錄。)

      通觀蘆、潞、魯和淮鹽引地變動,可簡單地歸納為:隨著時間推移,蘆鹽行銷區(qū)域不斷擴大,潞鹽和淮鹽行銷區(qū)域逐步縮減。但引地界限的變動和施行并非一蹴而就。朱云錦《豫乘識小錄·河南鹽法說》載:

      考宋時兩池穎鹽最盛,京東之濟兗曹濮,京西之滑鄭陳潁汝許,淮南之宿亳州,河北之懷澶,及諸縣之在河南者,皆食之。明時河南汝寧、南陽、河南三府及陳州食淮鹽,其歸德、懷慶、河南、汝寧、南陽五府及汝州兼食解池鹽,彰德、衛(wèi)輝食長蘆鹽。萬歷間黃河以南鹽價騰踴,私販甚眾,各執(zhí)利器,往來自如,官軍莫敢誰何。御史李戴奏曰:“私鹽之眾,由官鹽之不行……蓋河北彰德、衛(wèi)輝長蘆行鹽之地也,河南之汝寧、陳州兩淮行鹽之地也,鹽徒在北者取之長蘆,在南者取之兩淮。是河南五府,名屬河?xùn)|,所食者實為兩淮長蘆之鹽。莫若量為變通,近北者分屬長蘆,近南者分屬兩淮,近西者仍屬河?xùn)|。庶鹽行既便,其價自減,私販者不禁而自息?!庇跁r議定開封、歸德、衛(wèi)輝、懷慶食長蘆鹽,河南、南陽、汝州食河?xùn)|鹽,汝寧及開封所屬之陳州、商水、項城、沈丘、西華,南陽所屬之舞陽與光州、光山、商城、固始、息縣食兩淮鹽[5]1 790。

      受生產(chǎn)能力、交通運輸、行政區(qū)劃及國家權(quán)力等因素的影響,鹽在河南的行銷區(qū)域不斷變動。其中淮鹽在明代行銷汝寧及開封所屬之陳州、商水、項城、沈丘和西華,南陽所屬之舞陽與光州、光山、商城、固始和息縣,至清康熙年間陳州及舞陽六屬由淮鹽改食蘆鹽,淮鹽引地僅為汝寧府以及光州所屬。自此之后,行銷引地少有變動,各鹽主要行銷區(qū)域及行鹽引數(shù)如下圖所示。

      表1 清代河南全省引地及引額統(tǒng)計表②

      鹽區(qū)在豫省所屬府(州)在豫省所屬縣(州)行鹽引數(shù)總計引數(shù)總計斤數(shù)魯鹽歸德商丘縣7389+6641=140307890715781400寧陵縣4739+694=5433永城縣11113+3000=14113鹿邑縣9254+6756=16010虞城縣2469+500=2969夏邑縣7830+346=8176睢 州7670+1654=9324考城縣2746+302=3048拓城縣5062+742=5804彰德安陽縣11672+537=122094954514863500湯陰縣3673+1008=4681臨漳縣7000+322=7322林 縣6608+304=6912武安縣7018+4499=11517涉 縣3500+161=3661內(nèi)黃縣3100+143=3243南陽府(并所屬)舞陽縣1795+1129=29242924877200陳州(并所屬)陳 州7853+361=8214194805844000西華縣3366+155=3521商水縣2468+113=2581項城縣2693+124=2817沈邱縣2244+103=2347許州(并所屬)許 州7600+350=79503995311985900臨潁縣5700+541=6241郾城縣16000+6758=22758長葛縣2908+96=3004禹州(并所屬)禹 州4500+330=483090702721000密 縣2054+94=2148新鄭縣2000+92=2092鄭州(并所屬)鄭 州3000+138=3138114383431400滎陽縣2000滎澤縣2500河陰縣1400汜水縣2400潞鹽河南洛陽縣4368+6=4374189974559280偃師縣2633鞏 縣1744孟津縣1047+26=1073宜陽縣666

      鹽區(qū)在豫省所屬府(州)在豫省所屬縣(州)行鹽引數(shù)總計引數(shù)總計斤數(shù)登封縣3051+21=3072永寧縣1016新安縣830澠池縣1263嵩 縣1768盧氏縣558南陽南陽縣4590+91=4681356728561280唐 縣4787泌陽縣3216鎮(zhèn)平縣4699桐柏縣754內(nèi)鄉(xiāng)縣2811+70=2881鄧 州5909新野縣3306淅川縣1809裕 州1343+99=1442葉 縣2154汝州(并所屬)汝 州4075+75=4150100932422320魯山縣1415郟 縣3052寶豐縣725+18=743伊陽縣733陜州(并所屬)陜 州1391108242597760靈寶縣5486+137=5623閿鄉(xiāng)縣3810許 州襄城縣22012201528240淮鹽汝寧汝陽縣7300358007160000上蔡縣6000確山縣2700正陽縣3300新蔡縣3500西平縣2700遂平縣1500信陽州5500羅山縣3300光州光州8700304006080000光山縣4000固始縣3400息 縣4300商城縣10000

      蘆、潞、魯和淮鹽在行銷河南過程中,蘆鹽引地不斷擴大,潞、淮鹽引地縮減。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國家政策的制定者在食鹽行銷區(qū)域變動的情況下會得到更多的財富,并且這種政策的制定需要與民眾利益基本一致才具備一定的可行性。

      通觀全表,行銷蘆鹽的縣(州)所行引額較之前都有增加,最高者(許州郾城縣)增引達6 758引。而潞鹽行銷縣(州)少有增引,最高者(陜州靈寶縣)僅為137引,淮鹽未增一引。這一方面反映出國家通過政策制定“增引”以達到增加鹽利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行銷區(qū)域內(nèi)民眾對鹽的實際需求量的增加。蘆鹽行銷區(qū)域的擴大和引額的增加是在國家政策與民眾利益基本一致的情況下,保證財富的增加和政策的順利施行。潞、淮鹽少有增引或未增一引,則表明民眾不具備“增引”的需求。

      二、清代淮鹽行銷河南的區(qū)域變動及其原因

      引地邊界涉及蘆、潞、魯和淮鹽在河南境內(nèi)變動的情況,基本都在清朝施行,其中又以蘆、淮引地變動資料最多、緣由最為復(fù)雜。蘆鹽是當(dāng)時河南境內(nèi)最大的食鹽市場,淮鹽是當(dāng)時國內(nèi)最大的鹽課收入來源,故而對于兩鹽引岸進退歷來爭論不休。

      (一)清代淮鹽行銷河南縣(州)

      清朝鹽制繼承明朝制度,包括引岸專商制度。明代前期行引法,英宗正統(tǒng)年間(1436-1449年)由于有引無鹽,實行常股和存積制度;至神宗萬歷四十五年(1587年),袁世振因積引多而創(chuàng)行“綱法”,將商人所領(lǐng)鹽引編列綱冊,商人請引后,自行赴場購鹽運銷。從此,商人得以專引岸之利。明中期,在國家政策影響和利益驅(qū)動下,淮鹽始行銷河南。朱云錦《豫乘識小錄》載:“明時河南汝寧、南陽、河南三府及陳州食淮鹽,其歸德、懷慶、河南、汝寧、南陽五府及汝州兼食解池鹽,彰德、衛(wèi)輝食長蘆鹽……于時議定開封、歸德、衛(wèi)輝、懷慶食長蘆鹽,河南、南陽、汝州食河?xùn)|鹽,汝寧及開封所屬之陳州、商水、項城、沈丘、西華,南陽所屬之舞陽與光州、光山、商城、固始、息縣食兩淮鹽。國朝鹽法一依明制,今惟陳州四屬及舞陽一縣,康熙二十六年改食蘆鹽,而地界始定?!惫识钥滴醵?1687年),陳州和舞陽并屬蘆鹽行銷區(qū)域后,淮鹽于豫省只行銷汝寧和光州兩地,淮鹽行銷河南引岸亦稱之為“汝岸”。

      淮鹽在河南行銷區(qū)域的大致變動特征為:行銷區(qū)域由北向南不斷收縮,區(qū)域面積不斷縮小。如表2所示:

      表2 明清時期淮鹽行銷河南縣(州)

      (二)清代淮鹽行銷河南引地收縮原因

      清代淮鹽在河南行銷區(qū)域由汝寧府、光州、南陽府舞陽縣和陳州收縮為汝寧府和光州,主要有以下原因:

      1.陳州和舞陽縣與淮鹽產(chǎn)地空間距離較遠,不便于運輸?!盎贷}來源自板浦中正臨淮三場以達西壩,由西壩出洪澤湖溯淮而上,蜿蜒千數(shù)百里”,“各屬距淮窎遠”[6]391?;幢笔雏}自海州(今連云港)鹽場出場后,抵達西壩,由西壩運出洪澤湖,之后沿淮河溯流而上,再轉(zhuǎn)經(jīng)陸路抵達陳州和舞陽。水運陸運兼行,交通不便,運輸耗時較長。

      2.淮鹽長距離的運輸導(dǎo)致腳費增加,成本過高,進而鹽價上漲,引鹽陳積難銷。即“腳費既多,鹽價騰貴,額引難銷”,相比而言,“長蘆距豫,道路平坦,轉(zhuǎn)運甚易”[7]160。

      3.官員私自索賄名目繁多,商本重?;贷}自出場至引岸,一路關(guān)卡甚多,官員索賄屢見不鮮,“盤剝維艱”,以致“淮商久不運鹽銷岸”[8]5 756。

      4.鄰私侵入?;诨贷}距離陳州和舞陽距離較遠、腳費多及官員盤剝索賄等原因,導(dǎo)致淮鹽滯銷。加之蘆鹽價低,百姓趨利,便于鄰鹽(蘆鹽)侵入淮鹽引岸。

      由于淮鹽行銷陳州和舞陽的不便,官民請議改食蘆鹽。且陳州及舞陽六屬改食蘆鹽于民有益,于國課無誤,朝廷便照準(zhǔn)行。這是國家權(quán)力擁有者與民眾利益相一致的結(jié)果,是“準(zhǔn)行改淮食蘆”政策實行的主要原因,亦是淮鹽行銷區(qū)域收縮的必然。

      (三)清代河南汝岸“改淮食蘆”與“固守淮引”之爭

      自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始,淮鹽行銷河南汝岸,直至清亡。然汝岸行銷淮鹽甚疲,“豫省汝寧一府九屬,光州一州四屬,系食淮鹽,而光州所屬之光山、固始、息縣、商城等縣,俱與湖廣連界,湖廣食鹽價貴。奸商趨利,盡將汝寧府之引鹽,賄通光州等處地方官,全運至湖廣,作私鹽貨賣。故光州等處每年銷引溢額。而汝寧所屬之汝陽、上蔡、新蔡、西平等縣終年不銷一引”[9]808。官民多次請議改食蘆鹽,但并未獲得朝廷準(zhǔn)許。造成“改淮食蘆”的主要原因有:

      1.淮鹽來自板浦、中正和臨淮3場,出場至西壩,由西壩出洪澤湖溯淮而上,經(jīng)水陸運至汝寧及光州各引地,運費滋多,成本遂高。

      2.商販為減輕成本,博取重利,在鹽中攙土以次充好,且常短秤少斤,導(dǎo)致鹽價高而鹽質(zhì)差,加之蘆鹽味美值廉,百姓多棄食淮鹽而食蘆私。

      3.淮鹽運輸不便,成本過高,且蘆私侵灌,淮商無利可圖,不愿運鹽至汝岸行銷。從而為私鹽盛行提供了可能。

      4.市場需求與引額匹配不均。如汝寧府新蔡縣志載:“自明末經(jīng)變以來,戶口之耗逾半而引乃如故,故民與引不敵矣?!盵10]161人口減少,導(dǎo)致食鹽需求降低,而淮鹽行銷河南引額自明至清幾無變動,導(dǎo)致供求關(guān)系不等,加之課額過重,民眾遂棄淮食蘆。

      綜上所述,造成“固守淮引”的主要原因有:

      1.保障淮南鹽課,以防蘆、潞層層侵入,影響國家收入。自康熙年間引地界限變動之后,無論是官方或是各地督撫多認為引地不便改動。據(jù)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六月十二日《軍機處錄副奏折》記載:河南巡撫穆和藺認為“間有數(shù)處滯銷州縣,均為各省引地藩籬,向聽商人減價敵私及旺地融銷為調(diào)劑,未便遽議更張”。淮北行鹽引地為淮南藩籬,是確?;茨消}課的重要保障?!翱滔蔓z務(wù)雖當(dāng)極敝之時,淮南去歲課銀尚徵收二百余萬兩?!惫识m淮北鹽課全虛可置之度外,但汝岸絕不可失。維持淮南鹽課,確保國家財政收入穩(wěn)定是“不準(zhǔn)改淮食蘆”的主要原因。

      2.希望重整淮北鹽綱,行銷汝岸,以增鹽利。從光緒年間王安定編纂《重修兩淮鹽法志·督銷門》中特列《整理汝岸》一卷[11],可見統(tǒng)治者是寄希望于淮北食鹽行銷汝岸,從而獲取鹽利。

      3.蘆潞兩商因該處運鹽成本過重,均不愿意添設(shè)口岸。蘆、潞鹽區(qū)距離汝岸,尤其是光州與信陽一帶距離較遠,在傳統(tǒng)交通運輸條件下腳費頗多,成本過高。

      淮鹽行銷河南汝岸貫穿整個清朝,至民國初年始廢:

      鹽務(wù)署原呈有云:自京漢鐵路告成,由津沽以達信陽旦夕可至一二商人借運蘆鹽行之?dāng)?shù)年,人民稱便,是宜明白規(guī)定,將汝寧及光州舊屬十四縣均準(zhǔn)行銷蘆鹽,俾顧民食。如果淮北商人自愿赴淮運鹽濟銷該處,則聽其便。又云汝光各縣運淮稅則每百斤徵銀三圓,如改運蘆鹽亦應(yīng)照納稅銀三圓,以昭一律[6]392。

      爭議了200多年的汝岸終改行蘆鹽,不同政策的執(zhí)行反映了不同集團之間的博弈,同時也反映了鹽業(yè)從生產(chǎn)、分配到運銷和管理最終走向市場化的歷史必然性。

      無論是陳州和舞陽改食蘆鹽,還是汝岸“改淮食蘆”與“固守淮引”之爭,背后折射的是國家權(quán)力擁有者與民眾的利益之爭。

      陳州和舞陽六屬“準(zhǔn)行改淮食蘆”是與民眾利益相一致的,但這不是國家“準(zhǔn)行”的主要原因?!皽?zhǔn)行”的重點在于與國課無誤,即陳州與舞陽六屬改食蘆鹽后不影響國家財政收入。當(dāng)兩者之間利益趨于一致時,國家權(quán)力擁有者會在得到財富的同時制定與民眾利益相合的政策。

      而汝岸“改淮食蘆”與“固守淮引”之爭即為民眾利益與國家利益之爭。淮鹽行銷汝岸即為“淮鹽之藩籬、淮南之門戶”,以確?;茨消}課不被蘆鹽和潞鹽侵入,從而確保國家收入的穩(wěn)定和利益最大化。當(dāng)國家權(quán)力擁有者在獲取財富時與民眾利益相悖的時候,其政策制定是具有偏向性的。簡而言之,權(quán)力對財富的統(tǒng)治,是國家機器自利化的表現(xiàn),亦是解釋淮鹽行銷河南區(qū)域變動的主要原因。

      注釋:

      ①山東鹽銷舊由長蘆鹽政兼管,道光年間始歸山東巡撫管理。魯鹽于豫省主要行銷歸德府一州八縣:商丘、寧陵、鹿邑、夏邑、永城、虞城、考城、柘城、睢州。

      ②本表主要參照1986年臺灣商務(wù)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36冊·河南通志·卷二十五·鹽課》繪制;

      表中標(biāo)明“并所屬”州縣皆為后來變更引岸區(qū)域;

      表中有行鹽引額“+”州縣,為清代在明代原額銷加增鹽或派補鹽;

      表中各鹽區(qū)引數(shù)不具備可比性,根據(jù)清代《長蘆鹽法志》、《河?xùn)|鹽法志》、《兩淮鹽法志》、《山東鹽法志》對各處引額的記載,蘆鹽每引300斤;潞鹽每引240斤;淮鹽每引配額200斤;魯鹽在每引200斤。但每引所代表斤數(shù)并非貫穿整個清朝實行,時有變動,表中斤數(shù)是根據(jù)文獻記載行銷引數(shù)換算而來,以便各鹽區(qū)對比參考。此外,由于鄰鹽、私鹽等各方面的影響,食鹽的實際消費量并不等同于行銷引額,蘆鹽鹽引實際行引額應(yīng)高于記載引額,淮鹽實際引額應(yīng)低于記載引額,潞鹽則稍高于記載引額,魯鹽實際行引與銷引相差無幾。

      參考資料:黃掌綸撰:《長蘆鹽法志》卷九《轉(zhuǎn)運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60頁;

      將兆奎撰:《河?xùn)|鹽法備覽》卷七《引目》.北京出版社,1997年,第137-150頁;

      程夢星,葛爾泰纂修:《兩淮鹽法志》卷六《疆域》.廣陵書社,2015年,第210-211頁;

      莽鵠立撰:《山東鹽法志》卷三《疆域》.北京出版社,1997年,第22頁;

      莽鵠立撰:《山東鹽法志》卷七《商政》.北京出版社,1997年,第426頁。

      [1][瑞士]傅漢思.中西鹽業(yè)史比較研究[J].鹽業(yè)史研究,1993,(2):4-11.

      [2]戴裔煊.宋代鈔鹽制度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1981.

      [3]張小也.清代私鹽問題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01.

      [4]田文鏡,孫灝.河南通志[M].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5]朱云錦.河南鹽法說[M].臺北:文海出版社,1966.

      [6]陳銘鑑,李毓藻.西平縣志[M].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

      [7]黃掌綸.長蘆鹽法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8]俞德淵.復(fù)趙菊言方伯論南汝光票鹽書[M].臺北:文海出版社,1966.

      [9]田文鏡.陳鹽引通融帶銷之弊疏[M].臺北:文海出版社,1966.

      [10]莫璽章,王增.新蔡縣志[M].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

      [11]王安定.重修兩淮鹽法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責(zé)任編輯薛志清)

      Power,Wealth and Public Interest—Based on the Change of Areas for the Sale of Huai Salt in Henan in the Qing Dynasty

      XU Ying-tao

      (Research Center of Geo-history of the Northwestern Frontier,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Gansu 730070,China)

      In the Qing Dynasty,the policy for salt sale was dealer monopoly and the areas for salt sale were decid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had to be strictly maintained.The salt sold in Henan was mainly from Changlu,Shandong,Shanxi and Lianghuai.But later the area for the sale of salt from Changlu expanded,while the area for the sale of salt from the other three districts shrinked.This change was caused by the conflict in interest between the owners of national power and the ordinary people and the interest division between them.The governors became the biggest beneficiaries through making salt policies,intervening in the market and setting aside the areas for the sale of salt.

      national power;the sale of Huai salt;the monopoly in Henan;the pubic interest

      2016-01-27

      徐應(yīng)桃(1989-),男,江蘇東臺人,西北師范大學(xué)西北邊疆史地研究所中國史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歷史地理。

      K 23

      A

      2095-462X(2016)04-0024-06

      猜你喜歡
      陳州光州舞陽
      月光下的舞陽河
      黃河之聲(2021年10期)2021-09-18 03:07:18
      年味兒
      河南舞陽鐵礦田鐵山廟組礦層下盤地質(zhì)體成因
      學(xué)禮儀
      一彎新月掛半天
      代表助力脫貧攻堅的舞陽“四重”
      光州街頭雕塑見聞
      雕塑(2019年2期)2019-07-14 12:58:08
      櫻桃橘子味
      人生十六七(2015年9期)2015-11-21 03:51:28
      陳州:“無腿硬漢”的燦爛人生
      婦女生活(2015年3期)2015-09-10 07:22:44
      “無腿硬漢”陳州的燦爛人生
      通山县| 遂宁市| 芒康县| 获嘉县| 曲靖市| 莱阳市| 拉萨市| 徐闻县| 轮台县| 祁门县| 高阳县| 宣化县| 祁阳县| 宝应县| 福海县| 丰原市| 黔江区| 齐河县| 西平县| 墨江| 兴和县| 尼木县| 西丰县| 邻水| 永仁县| 岗巴县| 新郑市| 海晏县| 东兰县| 庆元县| 禄劝| 洱源县| 庆云县| 大庆市| 三原县| 莱州市| 永嘉县| 大石桥市| 佛山市| 襄樊市| 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