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關注:文學視域下的民間述史研究
文學視域下的民間述史研究
話題引論:在大眾媒介時代,人們的選擇是發(fā)散的、多元的、廣角的。僅就文字閱讀而言,欣賞者或云接受者也已大異其趣,近年表現(xiàn)突出的是大家對“非虛構”的追捧。書寫不再是作家的專利,它可以被每一個人用來娛樂消遣、自我表達。是寫作引導了閱讀,還是閱讀規(guī)定了寫作?答案難以確定?!吨袊诹呵f》與《出梁莊記》記錄了當下農民的生存實況,寄寓了梁鴻對農民的深沉關切。張郎郎不但為他那無限珍貴的童年存檔,同時也為時代和歷史存檔,借胡適語即“給史家做材料,給文學開生路”。從姜淑梅的文字,可以明顯看到民間故事對其寫作的滋養(yǎng),所有記錄都不鋪墊,不抒情,不評價,即便講述死亡、暴力、丑陋,也都保持零度。非虛構寫作是富有生命力的“接地氣”的寫作,與專業(yè)作家的創(chuàng)作有本質的差別,它掀開的是被輕視、被遺忘的一角。當高雅文學藝術走下神壇,大眾狂歡滿目皆是時,我們必須承認一種改變,一種巨大的改變。毋庸質疑,如今平民與非平民的非虛構寫作已有了它極大的發(fā)展空間——廣泛的受眾與巨大的反響,并且它已開始大膽地向文學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