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在生活中十分常見,但有一種胃病是由藥物引起的,被稱為“藥源性胃病”,即在服用某些藥后,胃部會出現(xiàn)疼痛、反酸以及食欲減退等不適,甚至導致胃黏膜糜爛和出血。而引起“藥源性胃病”的藥,可以將其歸納為傷胃的藥。傷胃的藥物種類比較多,本文介紹幾個有代表性的藥物。
代表藥1:阿司匹林
血栓性疾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一類疾病,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資料,以動脈粥樣硬化血栓為主的血栓性疾病導致的死亡目前已是全球人口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約22.3%),遠高于感染性疾?。?9.1%)及腫瘤(12.5%)。在我國,以血栓事件為主要病理基礎的心腦血管疾病是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且無論心肌梗死還是缺血性卒中,其發(fā)病率均處于上升期。血栓性疾病的防治已經(jīng)成為社會公共普遍關注的衛(wèi)生問題,也越來越引起廣大臨床醫(yī)師的重視。
阿司匹林作為抗血小板治療的常用藥物,是防治心腦血管病的基石,應用越來越廣泛。然而,阿司匹林有一個不良反應讓很多使用者對之愛恨兩難,那就是傷胃。
【案例】67歲的張先生在兩個多月前的體格檢查中發(fā)現(xiàn)血黏度有輕度增高。他怕引起腦血管梗塞,就自作主張,每晚口服100毫克阿司匹林。大約在一周前,張先生開始覺得每次進食后半小時左右出現(xiàn)胃痛,并有噯氣、反酸、大便呈柏油色等癥狀,經(jīng)胃鏡檢查后確診為胃潰瘍。醫(yī)生告訴張先生,阿司匹林是他此次胃潰瘍發(fā)病的“元兇”。張先生很困惑,難道從此以后就不能用阿司匹林了嗎?為什么有些人用了阿司匹林沒有發(fā)生胃病,而自己卻患了胃潰瘍?
其實,有困惑的不僅是與張先生一樣發(fā)生胃病的那些阿司匹林服用者,醫(yī)藥學者在開始的時候也很困惑。不過隨著研究的深入,醫(yī)學界對這種困惑有了一定的認識,并已經(jīng)找到解決的辦法。
——解決辦法——
1.高危人群避開使用
以下幾種為阿司匹林并發(fā)胃腸道損傷的高危因素,有條件者最好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1)有消化道疾病病史(消化道潰瘍或潰瘍并發(fā)癥史);
(2)年齡>65歲;
(3)需大劑量阿司匹林;
(4)同時服用皮質類固醇(“XX的松”);
(5)聯(lián)合應用抗凝藥(如華法林)或非類固醇類抗炎藥(如消炎痛);
(6)幽門螺桿菌(Hp)感染;
(7)合并其他嚴重疾病如敗血癥等。
2.及時調治
如果以上人群無法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則需要對高危因素進行調治。
(1)有潰瘍史或潰瘍并發(fā)癥史的患者應接受Hp檢測,陽性者須根治Hp。
(2)對于有消化道出血史、消化性潰瘍史,聯(lián)合抗血小板治療或合用抗凝藥物的患者,應給予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雷貝拉唑等)。
(3)如無上述因素,但年齡>65歲、使用激素、食欲不振或有腹部不適等癥狀者,建議使用有效的胃黏膜保護劑,必要時加用“XX拉唑”。
(4)抗凝治療會使胃腸道損傷加重,與阿司匹林聯(lián)用后明顯增加嚴重出血風險。因此,聯(lián)合用藥須有明確的適應證,并將藥物劑量調至最?。ò⑺酒チ帧?00毫克/天,氯吡格雷75 毫克/天),將國際標準化比值(INR)控制在2.0~2.5。
3.加強復查
高危因素人群在使用阿司匹林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有胃部不適、出血的情況,定期復查。
(1)如果僅有消化不良癥狀,可不停用阿司匹林,并服用抑酸劑及胃黏膜保護藥物。
(2)患者有活動性出血時,常需停用阿司匹林,但部分患者(如急性冠脈綜合征、近期行經(jīng)皮冠脈介入者等)停藥后的心血管事件風險會升高。
(3)當聯(lián)用多種抗血小板及抗凝藥物者(如阿司匹林聯(lián)用華法林)發(fā)生嚴重出血時,應減少藥物種類和劑量。
(4)當出血威脅生命時,可能需要停用所有抗栓藥物。
(5)發(fā)生出血并發(fā)癥的患者經(jīng)充分治療后,若停藥3~7天內無出血復發(fā),可重新開始抗血小板治療。
4.選用腸溶片空腹服用
阿司匹林腸溶片應該空腹服用,因為其在胃酸酸度高時不會被溶解,當其排入十二指腸后在堿性環(huán)境下溶解。由于上述原因,建議在早上起床后空腹服用阿司匹林,大約30分鐘左右藥物排入腸道后用早餐為宜。也有認為晚上服用方便,但需確保是空腹狀態(tài),服用后不宜馬上臥床休息,適當活動待藥物排入腸道后休息為宜??傊M量不給阿司匹林在胃里溶解的機會,如此才能把阿司匹林對胃黏膜的損傷降到最低。
代表藥2:消炎痛
【案例】王女士最喜歡骨科醫(yī)生開的止痛消炎藥——消炎痛,一吃上藥膝關節(jié)便不會痛,就可以外出遛彎兒,再給兒孫做上一桌好吃的。所以,這消炎痛成了她治療關節(jié)痛的法寶??墒?,腿舒服幾個月后,王女士卻開始渾身沒勁兒,頭暈、胸悶,到醫(yī)院一查,血紅蛋白比正常值少了三分之一。醫(yī)生建議她做胃鏡,發(fā)現(xiàn)胃里和十二指腸里長了好幾處潰瘍,潰瘍出了血,才會如此的不舒服。事實上,回想起來還真的有點危險,1周多前,王女士的大便曾經(jīng)黑得像柏油一樣,頭暈得起床都費力。
王女士很納悶,一年前體檢都沒有發(fā)現(xiàn)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怎么短短的幾個月就出現(xiàn)這么嚴重的病況?醫(yī)生告訴她,這是她吃的消炎痛引起的。
消炎痛可以減少炎癥部位的痛性炎癥物質從而起止痛作用,但同時也會抑制胃黏膜合成保護自身完整的前列腺素,可以削弱人體胃腸黏膜的自我保護能力,讓人得潰瘍,還會出血,甚至有人會發(fā)生穿孔。除了消炎痛,常見的還有布洛芬、炎痛喜康、雙氯芬酸等。
會發(fā)生消炎止痛藥相關胃病的人包括:(1)75歲以上;(2)原來有消化性潰瘍病史或消化道出血歷史者;(3)平素有上腹部疼痛不適等癥狀者;(4)幽門螺桿菌感染者;(5)嚴重慢性疾病者;(6)與其他傷胃的藥聯(lián)用者。
——解決辦法——
潰瘍活動期的時候還是不建議用該類藥物。首先要把潰瘍治好,若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應該根除。建議選擇新型的消炎止痛藥如塞來昔布等,可以更特異地作用于炎癥部位,對胃黏膜影響較小,所以理論上對胃的損傷較小。
代表藥3:強的松
傷胃藥物第三個代表是強的松,屬于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與之同類的有地塞米松、可的松等,這類藥物有減少黏液分泌及促進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的作用。高酸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患者使用上述藥物后,會加重病情,嚴重者可出現(xiàn)胃出血和穿孔。
——解決辦法——
長期服用此類藥物時,應盡量搭配一些抑酸藥,如奧美拉唑、埃索美拉唑等。
一般來說,在胃病的急性期、活動期,禁用此類藥物。如果在胃病的穩(wěn)定期、緩解期,必須使用以上藥物,應盡量在飯后服藥,以減少空腹時藥物與胃黏膜的直接接觸對胃造成的損害。還可在服藥前,先服用胃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胃速樂、胃舒平等。
代表藥4:對乙酰氨基酚
對乙酰氨基酚是一個非常成熟的老藥,有解熱鎮(zhèn)痛的作用。它的劑量安全范圍較廣,但最近幾年的研究表明,每天大于3克的對乙酰氨基酚長期使用會增加消化道出血、穿孔以及梗阻的風險,因此建議長期使用時每天最好不要超過3克。
——解決辦法——
我國對乙酰氨基酚片劑的劑量通常為650毫克每片,一般建議每日總量在3~4片,如果必須要全量服用才能有效控制疼痛,也建議在2~3周疼痛控制較好后即減量服用。
值得注意的是,該藥不僅常被加入到很多復方的止痛藥劑中,在很多治療感冒癥狀的藥物中也可以看到它的存在。因此如果需要同時服用感冒藥物時,應當注意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查找配方中是否含有對乙酰氨基酚。該藥品在感冒藥中可能會以另外的一些名稱出現(xiàn),如對羥基苯基乙酰胺、撲熱息痛、對乙酰氨基苯酚、對羥基乙酰苯胺、醋氨酚等,其實都是對乙酰氨基酚,若自己弄不清楚,應該咨詢藥劑師以防過量服用。
代表藥5:利血平
有一些降壓藥中含有利血平成分,能夠促使胃酸過多分泌,誘發(fā)或加重胃潰瘍出血。
——解決辦法——
老胃病患者在選擇降壓藥時,應避免選用含有利血平的降壓藥,例如利血平片、復方利血平片、北京降壓0號(復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等,這些藥品的說明書上也明確標注“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禁用”。
代表藥6:板藍根
很多人認為中藥副作用小,有病時更愿意選擇吃些中藥。其實對于胃不好的人來說,盲目吃中藥反而會誘發(fā)胃部不適。板藍根沖劑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種中成藥,很多人用它來預防或治療感冒。由于板藍根屬性寒之藥,平常容易腹瀉、怕冷、體質偏虛寒的人,長時間服用板藍根沖劑就容易傷及脾胃,出現(xiàn)頭暈、冒冷汗、大便稀溏、沒有食欲、脘腹冷痛等癥狀。因此,寒性體質、脾胃衰弱、年老體衰的人不能長期服用板藍根沖劑。另外,兒童的脾胃功能尚未健全,經(jīng)常服板藍根會損胃氣,引起消化不良等癥狀。因此,兒童不能用成人的劑量,更不能長期大劑量服用。
除了板藍根,還有很多中藥也傷胃——
1.苦寒中藥
苦寒類的中藥,即味道較苦,屬寒性的藥物,如大黃、黃芩、冰片、黃連等,可能導致胃病復發(fā)。
(1)治療外感風熱感冒常用的柴黃顆粒、雙黃連口服液、銀黃顆粒等含有黃芩的藥物,易傷胃氣。
解決辦法:有發(fā)熱口干等風熱感冒的癥狀可短期適量服用,待癥狀消失后應及時停用。
(2)化痰止咳藥多含有黃芩、貝母、瓜蔞等苦寒成分,可能傷脾胃,如牛黃蛇膽川貝液等。
解決辦法:有胃病者宜選擇服用橘紅丸類來止咳。
(3)如果有胃病合并高血壓需要長期服藥,最好不要選擇含有羅布麻、黃連等緩解高血壓頭痛眩暈的藥物。
解決辦法:可用含有天麻和杜仲的藥物替代。
(4)含草決明、澤瀉的調血脂藥,容易腹瀉的患者應慎用。
解決辦法:可咨詢醫(yī)生后選擇合適的調血脂藥。
2.消化不良者慎服藥
治療心悸、失眠的安神類中成藥,如棗仁安神液等,消化不良者不宜服用。
解決辦法:可改服刺五加片或安神補腦液等。
此外,脾胃虛寒者服藥時應注意,見到標示中標有“脾胃虛寒者忌服”的最好換藥,標有“脾胃虛寒者慎服”的應注意調整用量,密切觀察腹痛、食欲和大便的情況,如有異常要及時停藥或改服其他藥物。
最后需提醒的是,由于西醫(yī)和中醫(yī)在診斷和用藥上均有所不同,如果有胃病而需要長期服用某些藥物,最好咨詢醫(yī)生相關的注意事項。
3.酸味中草藥
如山楂、五味子、山萸肉、烏梅、陳皮、橘紅等,這些酸味藥物有開胃收斂作用,但是如果用量過大、時間過長,也會傷胃。
解決辦法:有胃病史的患者不宜使用,否則容易導致胃病復發(fā)。
其他
利尿藥:雙氫克尿噻與氯化鉀并用,更容易引起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及出血。
甲氰咪呱:該藥本是一種治胃病的藥,但它只適應于胃酸過多者,不屬這種情況而久服,則可加重潰瘍之病。
氯化鉀:氯化鉀在胃內形成局部高濃度而腐蝕胃黏膜,導致黏膜炎癥、纖維化,甚至侵入肌層,引起胃出血和穿孔。
總之,長期大量使用某種藥物的患者,一旦出現(xiàn)胃部不適,應當減量或停止使用該類藥物,并到醫(yī)院找出胃病的原因。
編后:我們患了某些疾病,需要用藥的時候,不僅要考慮藥物的適應癥,還要考慮到藥物的副作用。一些藥物對胃黏膜有刺激損傷作用,有胃病者應當盡量避免服用這類藥物。沒有胃病的患者服用這類藥物也要注意服藥方法,盡量減少對胃的不良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