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立
進館子吃飯帶著點學問,一是該怎么點菜,一是該怎么受到應有的服務。長年累積,我參透了其中的奧妙。拿在法國普羅旺斯的餐廳經驗來說吧,法文菜單上的斜行文字看似熟悉卻完全不懂,這,該怎么點菜呢?
我老婆厲害,她進餐廳才坐下便起身去上廁所。大部分的廁所都安排在餐廳最里面,只見她一路走去,不時東張西望,回來時再西望東張,然后好整以暇地說她決定要吃什么了。侍者過來,見她比手畫腳地說:“左邊第三桌坐我對面那位女士點的色拉,右手第二桌那位先生吃的牛排?!?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8/04/10/qkimagesrsblrsbl201627rsbl20162735-1-l.jpg"/>
我沒耐心,不管進了法國還是德國館子,拿起菜單便點,用手指頭點,點到什么算什么,反正我不挑食,再說“食指”的意思不就是點菜的指頭嗎?
也在普羅旺斯的餐廳,我拿起菜單照樣像讀火星文,伸出食指便對侍者一點,見他一臉嚴肅,認真點頭。不久,廚房內走出位穿廚師服的壯漢,他拿著單子問我是不是點了“這道”?老天,我連點了什么都搞不清,又怎么曉得他說的“這道”究竟是哪道?點頭加微笑,否則還能怎么辦?
半個多小時后,酒喝了、面包啃了、水也加了,我連牙都剔了,終于我點的菜上桌。廚師慎重地對我解說,頓時全場爆出掌聲,原來我點的是普羅旺斯名菜——肚包腸。據說這家館子開張以來,我是第一個點這道菜的客人。廚師頻頻夸我識貨,是美食家,硬是請已經喝得七分醉的我,再來一瓶紅酒。
關于肚包腸,就是豬的胃包了豬的腸子用西紅柿燉,盡管燉得鮮嫩,可是吃不了第三口,太膩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受到親切的服務與重視,一個東方人居然懂得點普羅旺斯的歷史名菜,嘿嘿,那晚我吃的是虛榮。
吃飯靠食指,吃遍天下。有年到伊拉克,在邊界的馬路旁因肚子實在餓得受不了,隨便找家館子窩進去,油漬漬的菜單完全沒有善解人意的服務態(tài)度,我傻了眼,伸出食指在菜單上車二進三、馬四平五地舉棋不定。老板見我如此浪費時間,拎起我衣領進廚房,他掀起鍋蓋朝我比比,懂了,我伸出右手食指,往鍋內一指。不多久,我面前多了盤配了米飯、豆子、西紅柿與酸菜的羊腿大餐。
食指沒有文化、地域的界限,不能不說說我在意大利蘇連多的比薩經驗。是小巷內的小館子,中午時分擠滿當地客人,老板見我是東方人,不免有些顧忌,他大概擔心我不知道怎么點菜。開玩笑,法文沒辦法,意大利文我倒是分得出什么是魚什么是肉。
看菜單時,館子內突然一片沉寂,我還以為發(fā)生什么大事,直到吃完飯,老板才欲語還休地問我是不是會中國功夫。我?中國功夫?他比著手勢說,如果不會中國功夫,我怎么能把圓珠筆從食指轉到拇指?
哈,明白了,意大利人不用功讀書,以至于沒練會轉圓珠筆的功夫。當場表演了一招兩手同時轉筆的絕招,老板來不及請我喝紅酒,倒是邀請我晚上再去吃,晚上就有酒了。
出國旅行進餐廳,請記得食指,跟著它的感覺走,旅程更有意外、更豐富,也可能更難吃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