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老家那兒,每到春天,家家都有吃薺菜的傳統(tǒng)。春天的薺菜,有一種淡淡的清香,棵肥葉嫩,吃入口中,會有清淡舒適的美感。因此,薺菜成了我家三代人的最愛。
母親常說,她小時候,每遇到春荒,家里的糧食不夠吃,就會到地里去挖薺菜,然后回來蒸著吃,煮著吃,或者把薺菜揉進玉米面里蒸成饅頭,或者熬成薺菜湯。那時候,薺菜成了家里的主食。再后來,糧食多了,但母親仍喜歡吃薺菜,喜歡它的味道。不過,母親再也不會像缺糧時那樣,對薺菜依賴了。
薺菜伴隨著母親度過難忘的歲月,成了她生命中的烙印。有了我們姐弟后,母親為了給我們改善生活,也會從地里挖來鮮嫩的薺菜,加上少許肉餡,和上面,做春卷給我們吃。那種美食的記憶,至今仍然難忘。
我長大些,就常與小伙伴一起,拿著鐵鏟,挎著小籃,到村外去挖薺菜。薺菜常常躲在雜草間、蔬菜叢中,不容易找到。發(fā)現(xiàn)一棵大薺菜,常常心頭為之一陣驚喜。挖來的薺菜交給母親,母親為我們做出香噴噴的美味。如今,生活富足了,再也不用為衣食擔(dān)憂,但我還是忘不了薺菜的味道,忘不了薺菜給我?guī)淼目鞓贰?/p>
再往后,薺菜成了鄉(xiāng)村的稀罕菜,可這菜只有春天吃起來香,過了春天,那個味道就變了。我最鐘情的薺菜吃法還是包水餃。挖來的薺菜,綠中帶紫的葉子,白色的根須,粘著細細的沙土,一股清新的香氣撲鼻而來。
我細細地擇去黃葉、須根,抖去泥土,用清水一遍遍地淘洗,直到葉子綠得發(fā)亮,根白得耀眼,撈出來放在熱水盆里。然后用刀細細地剁碎,拌上豆腐、粉條、雞蛋皮,各種調(diào)料加足,和面搟皮包餃子,噼噼啪啪下鍋,熱氣騰騰端上桌,全家人人手一碗,你就吃吧,咬一口,一個字,鮮!
后來啊,每到春天,我總要挑個風(fēng)和日麗的日子,帶兒子到郊外去挖薺菜。我明白,兒子之所以在我的身旁跳著,跑著,因為這對他來說,是一種有趣的游戲。和煦的陽光,綠色的田野,就像一幅優(yōu)美的風(fēng)景畫似的展現(xiàn)在他面前,使他的身心感到愉快。對兒子來講,挖的是薺菜,也是春色。
不過,因為薺菜是野生的,兒子從來沒有把它當(dāng)作正兒八經(jīng)的蔬菜看待,只把它當(dāng)作一種野味菜。兒子對薺菜的吃法也更精致,他喜歡吃我做的薺菜餛飩,但要有滿滿的肉餡,再加少許薺菜;也喜歡喝薺菜雞蛋湯、薺菜荸薺湯,此時的薺菜更多的成了一種點綴。
現(xiàn)如今,雖說超市里有人工種植的薺菜,綠油油鮮嫩嫩的,也十分好看。但兒子吃了一次之后,就跟我說還是地里挖的薺菜好吃,那種泥土香甜的味道,讓人尤其難忘。
細細琢磨,三代人的薺菜情結(jié),其實是一個自然的回歸。一個從鄉(xiāng)村走出來的人,一定不會忘記薺菜帶來的欣喜與快慰,就像今生今世我們對故鄉(xiāng)的那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