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輝
【摘要】開放大學的文化建設是開放大學建設和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目前,文化建設往往被忽略。優(yōu)秀和健康的學校文化不僅是開放大學“軟實力”的集中體現,也是保證開放大學長久發(fā)展,提升開放大學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重要工作內容。文章從開放大學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內涵、存在的問題和如何建設開放大學學校文化等幾個方面淺談開放大學的學校文化建設,以此拋磚引玉,望引起更多業(yè)內及更多的社會關注。
【關鍵詞】學校文化;遠程教育;開放大學;建設
【中圖分類號】G72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8794(2016)09003104
一、引言
學校文化是伴隨著學校的誕生而存在的,是學校發(fā)展內在的推動力,它在弘揚學校理念、培養(yǎng)合格人才、發(fā)揮應有的社會功能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開放大學的建設是多方面的,在建設學習型社會的大背景下,開放大學的文化建設是必不可少的,毫不夸張地講,沒有開放大學自身的文化就沒有開放大學的未來。
1977年2月6日,鄧小平在教育部和中央廣播事業(yè)局聯(lián)合呈送的《關于籌備電視大學的請示》上親筆批示,揭開了中國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大幕。鄧小平、華羅庚、電大、遠程、開放大學等諸多詞匯逐漸成為了開放大學的關鍵詞,成為了開放大學文化組成的一部分。有學者早就提出遠程教育中存在的文化現象由來已久,確實到了認真研究和對待它的時候了。[1]
原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簡稱中央電大)校長葛道凱在任期間將電大定位為“平民進步的階梯、教育公平的砝碼、學習者的補給站”?,F任國家開放大學(以下簡稱“國開”)校長楊志堅提出建設“云、路、端”的教育信息化模式及“六網融通”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2]這一系列講話和理念無不是對開放大學文化的凝練與展望。
有學者指出:在高校辦學中,大學文化具有導向、激勵、規(guī)范、熏陶、識別等五個方面的重要功能。[3]開放大學是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的載體,也是適應全民終身學習、為社會成員提供高等教育機會公平的載體。[4]對于開放大學而言,研究和建設學校文化的意義更加深廣。
二、開放大學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1)從廣播電視大學向開放大學轉型,學校文化建設是開放大學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2)開放大學的建立,賦予了中國遠程教育事業(yè)新的內涵和發(fā)展動力,開放大學將承擔了更多新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扮演了更為重要的社會角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guī)劃綱要”)中特別指出辦好開放大學的社會責任和社會功能。劉延東同志也對開放大學的建立給予了高度的肯定。開放大學文化的內涵和外延都在發(fā)生著變化,這種變化是通過開放大學建立和定位以及承擔的社會責任而逐漸發(fā)生的。
(3)開放大學的文化建設有助于提升體系內的凝聚力。國開的前身為廣播電視大學系統(tǒng),現在為包含國開總部在內以及47家分部的遠程開放教育辦學體系。國開的成立,各級電大都翹首以盼,期待著變革能夠真正的到來。文化的建設能夠增強開放大學工作者的歸屬感、認同感。
(4)文化建設與教學質量息息相關,互為因果。教學質量的保障是開放大學存在和發(fā)展的根本,沒有教學質量,對學校而言一切都是空談。優(yōu)質的教學質量可以促進學校文化的蓬勃發(fā)展,而校園文化的良好發(fā)展又可以反哺教學質量。
(5)相對于普通高校而言,開放大學的文化建設更為重要、更為迫切。師生是學校文化創(chuàng)建的主體,對開放大學而言,師生時空分離成為了學校文化建設的阻力,如何有效破解這一難題成為開放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課題之一。
(6)有部分國開分部的一些教學點合并到當地大中專院校的情況比較普遍,學校文化建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未合并的分校在學校文化建設也存在一定的誤區(qū)和問題。[5]這些分部基層教學單位文化獨立性和統(tǒng)一性的缺失是國開體系學校文化的重大危機,影響了國開學校文化的根基。
三、開放大學的特征與現狀
1特征
國開現任校長楊志堅這樣定義開放大學的特征:“開放大學最主要的性質和特點,就是借助現代科技手段,打破時空界限,向愿意學習、有能力學習的人提供教育機會和教育服務?!盵6]精辟地概況了開放大學的特征:獨特的學習途徑,師生時空分離的學習狀態(tài),特有的學習對象,開放的教育理念。簡要概括,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遠程性:學習者分布廣泛,以遠程教育為主要教學手段,學習方式以自學、導學、助學為主。
(2)開放性:非學歷教育與學歷教育并舉,凡具備學習意愿和一定學習能力的人均可進入到開放大學進行學習,寬進嚴出。
(3)多元性:主要體現在課程學習資源的多樣性,學習對象的多層次性,學習目的和動機的差異性,地域與民族的特殊性。
2現狀
(1)雖說《教育規(guī)劃綱要》中肯定了開放大學的這種辦學形式,但還未被社會大眾足夠地了解,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國開到底是一所什么辦學機構。開放大學自身也的確具備很大的發(fā)展空間與潛能。
(2)作為高校文化的組成部分,開放大學的學校文化得不到足夠重視,這與開放大學體系內在因素和外界環(huán)境都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需要修煉好內功,提升在遠程教育乃至整個教育界的影響力和地位。
(3)作為相對獨立的教學機構,開放大學體系的特有的文化特性需要人為的強化宣傳和推動相關的文化建設。
(4)開放大學的教學工作者對自己的工作崗位缺乏歸屬感和自信度,學習者對開放大學的品牌缺乏認知。
(5)開放大學整體教學水準和質量有待改善,辦學能力和實力有待提高。教學對象主要還是以文化水平起點較低的成人為主,缺少研究生教育。這些硬傷是開放大學文化建設的短板。
四、開放大學文化建設的內涵
學校文化應緊密聯(lián)系學校育人這一主題,關于學校文化的討論應緊密聯(lián)系學校文化的建設和實際需要。開放大學的學校文化建設的關鍵詞應是理念、情境、管理、教學、行為。
1理念是構建學校文化的先導
理念是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所歸納或總結的思想、觀念與法則。構建學校文化的理念不同于學校的育人目標,學校育人首要明確的是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的問題,構建學校文化的理念是如何更好實現培養(yǎng)目標的問題。具體說就是在學習階段要學生和教師怎樣做人,怎樣學與教,怎樣處事,怎樣生活。校訓、校歌、?;?、標語口號是體現學校文化理念的重要形式,但也只是表達了學校的部分理念。如國開校訓“自強、求知、有為”高度概括了對學習者的要求;上海開放大學主網頁上最醒目的一句話是“為了一切學習者,一切為了學習者”,生動宣示了學校面向全社會的辦學目標和工作目標。所以開放大學分部、學習中心也應該從不同角度有適合自身要求特點的校訓、標語口號等。
2情境是弘揚學校文化的條件
本文講的情境是指校園文化環(huán)境和網絡學習環(huán)境表現的文化氛圍。對一般學校而言,校園是學習者學習、生活的場所,校園環(huán)境、校園文化自然是校園建設的主要工作。對于開放大學而言,基于網絡的學習情境才是學生學習、考試、活動的主要場所,對學習者發(fā)揮著吸引、感染、熏陶、凝聚的作用。開放大學面向社會,面向所有終身學習者,通過網絡廣泛宣傳開放大學的辦學宗旨、專業(yè)內容、學習形式很有必要。事實證明:文化墻、文化櫥窗、建筑上醒目的標語口號在引領人們認識現代遠程開放教育、參加現代遠程開放教育學習起著獨特顯著的作用,不僅要做在線上也要做在線下。只有具備了豐富而強大的文化情境,才能為開放大學的發(fā)展營造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3管理服務是構建學校文化的手段
管理和服務是開放大學有別于普通高校的兩個重要關鍵詞。管理包括了體系的管理和學生的管理,而服務又包含了對于教師的服務和學生的服務。開放教育的自身特點,決定了管理和服務必須成為兩個重要抓手。比如如何統(tǒng)籌教學、如何建設課程學習資源、如何有效地通過網絡為學生提供教學和輔導、如何做好學習支持服務,都是管理和服務的范疇。管理和服務是開放大學學校文化的重要特征,需要加強和梳理。
4教學是傳播學校文化的過程
進入開放大學進行學習和深造的學習者,自入學之初便通過網絡和電視來進行學習。開放大學的課程學習、輔導答疑、考試測評都可以線上化,并且支持多移動終端的課程學習。學習者對所修專業(yè)的系統(tǒng)學習即是了解開放大學文化和內涵的一個過程。開放大學如何將遠程開放教育做得更加出彩,提高教學水平,成為遠程教育領域的龍頭和標桿是我們亟需考慮的。
5行為是學校文化的基石
行為指的是具體到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能力以及由這些個體組成的群體所表現出來的特征。其包含集體行為和個人行為,這二者互為基礎又相互影響。教師的教學行為有著自身的特色和方法,學生的學習行為也和其他的學習方式迥然不同。沒有個人素養(yǎng)的提升就沒有開放大學集體教學水平的提升,而集體又反過來影響和帶動個人行為。因此,開放大學文化建設就必須注重教師和學生個人的提高這兩個要點。
五、建設開放大學文化建設需要把握以下幾個要點1體系的文化建設
電大系統(tǒng)有著較好的凝聚力和共同的文化認知。開放大學建立后,優(yōu)良傳統(tǒng)必定要繼承和發(fā)揚,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制度建設,引進國外開辦開放大學的先進理念。目前,近5萬余名專任教學工作者中可謂是人才濟濟,如何有效地在系統(tǒng)內打造過硬的教學團隊,利用好體系內的優(yōu)質人力資源,提高師生比,讓網上輔導和教學過程進一步落實,讓國開人真正地形成合力,建設并培育這樣的國開文化認知是我們需要做的。沒有了辦學體系的文化,開放大學的學校文化是不完整的,開放大學的實體也就得不到有效支撐。在注重體系共性文化建設的同時,國開各分部也需要結合地方特色,注重對于自身地域、民族特點的文化建設。
開放大學的建設雖說是在電大系統(tǒng)的基礎上進行的,但是對中國遠程教育來說是劃時代意義的一個節(jié)點。開放大學成立初期的文化繼承與建設至關重要。用系統(tǒng)文化的導向來凝練開放大學的主流文化和核心價值觀,幫助分部吸納體系文化。開放大學的優(yōu)勢文化能夠化解開放辦學環(huán)境下多元文化沖突,使體系在教育事業(yè)上成為共同體,在辦學理念、信條與精神達成一致。[7]提高對于國開品牌的認知,對于自我身份的認可,對于共同使命的認同。
2優(yōu)質課程學習平臺與學習資源的文化建設推廣及應用
可以毫不夸張地講,優(yōu)秀的教學平臺及優(yōu)質的課程學習資源是開放大學發(fā)展的基石。普通高校的學生最初感受到學校文化是當其放下行李箱初入校門的那一剎那,而對于開放大學的學習者而言,教學平臺與學校門戶網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校園大門,他們往往看到的不是一棟棟建筑物,而是體現開放大學辦學理念和文化特色的平臺和網站;而對于社會大眾,了解開放大學和開放大學的文化,走近開放大學也主要是通過網絡;開放大學提高辦學質量,提升文化知名度和社會認知度,也同樣是通過網絡平臺與課程來實現。
選擇基于網絡為主要的學習方式是遠程教育的無奈之舉,而發(fā)揮好網絡的特點,卻又可以成為開放大學的辦學特色和優(yōu)勢。課程學習、輔導答疑、考試測評都可以線上化,如何做得更好,是我們亟需考慮的。
3注重精神文化與行為文化的打造
有的學者將大學的文化分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與行為文化四個基本要素。四種文化要素互為基礎,相互促進。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是在大學的發(fā)展過程中逐漸而自然形成的;相對而言,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的建設是往往更抽象,易被忽略或者缺乏必要的關注和研究。
筆者認為精神文化更多體現一種集體性質的文化,而行為文化是一種更多反映個人意志和行為的文化。精神文化包含了開放大學的辦學理念、核心價值觀、自身定位等一系列反應開放大學內核精神的元素;行為文化更多地包含教師和學生的教學理念、學習方式、個體特征。行之有效地做好開放大學的文化建設,需要提高對精神文化、行為文化的重視并人為地加以提煉、凝聚、發(fā)展和推廣。
大學精神文化是大學人共有的理念和價值觀,對大學人的行為有著直接的影響,對制度文化、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建設有著強大的推進作用。[8]之于開放大學,文化建設更是任重道遠,做好文化建設必須將其核心精神灌輸到每一個工作者的血液當中,融入到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當中。
有學者指出開放大學有了學校文化才會有開放大學無限的生存與發(fā)展的空間。應當挖掘、凝練開放大學的文化精髓,鑄造開放大學的學校精神,充分發(fā)揮文化這雙看不見的手的統(tǒng)帥作用。[9]但如何發(fā)揮這無形的手是我們急切需要做的。在體系內部,需要加強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的宣傳和培養(yǎng),讓廣大師生牢記校訓,宏揚開放大學特有的教風、學風、校風。
行為文化之于教師,更多反應個人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體現個人魅力與師風師德;之于學生,更多體現了學習能力、學習特點、學習態(tài)度等。開放大學的師生既有共性的統(tǒng)一,又有個性的發(fā)展。行為文化建設就要發(fā)揚和強化共性,體現了開放大學的辦學特點。而對于個性化的人與事,就要樹立典型,加大宣傳。
4加強教學改革和業(yè)務的創(chuàng)新是推動開放大學文化建設的動力
開放大學體系有別于電大系統(tǒng)的真正實質性變革主要應該體現在教學的改革和工作內容的創(chuàng)新,只有決定開放大學內涵的核心發(fā)生質變,才是真正意義上迎來了開放大學的成立。目前,諸多問題需要改進和解決,比如課程學習資源的整體制作水平有待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和普通高校有一定差距,師生比過低,學習者使用課程學習資源的積極性不高,教學過程落實不到位等等。這一系列問題嚴重束縛著開放大學教學質量的提升,也決定了開放大學學校文化必定難以提升在教育領域的影響力。開放大學需要在結合自身實際和中國特色環(huán)境的基礎上,走出去,真正汲取和借鑒英國開放大學等知名辦學機構的經驗,充實自己,最終打造內涵豐富、特色鮮明、有社會影響力的學校文化。
5通過各種手段和渠道有效地宣傳和發(fā)揚開放大學學校文化
從總部、分部到教學點,都要加強文化宣傳工作,上下齊心、協(xié)同一致,讓開放大學的知名度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得到提升。發(fā)揮開放大學多種媒體的優(yōu)勢,以網絡媒體為主,在教學平臺、門戶主頁等加大對于開放大學的宣傳力度。利用好社會各類傳媒,包含報紙、電視臺、知名網絡企業(yè)等,加強對于開放大學的報道和關注度。
六、結束語
開放大學的建設是一項任重道遠的事業(yè),而開放大學文化建設的難度將更大,有學者指出學校文化建設要“有計劃地、持之以恒地長期進行。改造舊文化、建立新文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一步一步地進行”。[10]學校文化建設是艱巨而長遠的攻堅戰(zhàn),需要內功的修煉和歷史的積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為遠程開放教育工作者,需要警醒目前存在的問題,把文化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力求讓開放大學的文化蓬勃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孫綠怡,孫福萬,王淑娟.略論現代遠程教育文化的內涵[J].中國遠程教育,2007,(11):25—28.
[2][4]楊志堅.國家開放大學建設:改革與創(chuàng)新[J].中國遠程教育,2013,(4):6—10.
[3]李宣海.用大學文化引領高校內涵發(fā)展[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7,(1A):43—47.
[5][9]李炳齋,張仲義.國家開放大學地方學院學校文化建設策略構想[J].成人教育,2012,(11):107—109.
[6]楊志堅.組建國家開放大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遠程教育,2011,(5):15—17.
[7]譚璐.開放大學的系統(tǒng)文化建設論[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4):3—9.
[8]高洪波,張建鋒.大學精神與開放大學精神文化建設[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3,(1):58—59.
[10]陳孝彬,高洪源.教育管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Discussion on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Open University